导读:本文包含了萨满教文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萨满教,文化,蒙古族,哈萨克族,满族,民间故事,黑龙江。
萨满教文化论文文献综述
色音[1](2019)在《论蒙古族萨满教文化的传承、发展与保护》一文中研究指出蒙古族萨满教信仰历史悠久,在外来宗教的冲击以及社会历史变动的影响下蒙古族萨满教文化以改头换面的变异形态残留至今。萨满教文化和成吉思汗祭奠是蒙古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载体,是蒙古民族传统信仰民俗的集中体现。建立在萨满教观念基础上的成吉思汗祭奠已登上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今后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各地各级政府以及有关部门应根据不同的情况和条件,采取灵活多样的保护方式和策略,将传统的保存方式和新型的保存方式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并在实际的运作过程和工作实践中根据具体情况不断地调整和改进保存方式和保护模式,这样才能够达到既要保存和保护,又要创新和发展的最终目的。(本文来源于《中国本土宗教研究》期刊2019年00期)
毕晗[2](2018)在《满族萨满教文化浅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自清朝开始,满族文化便对原有的汉族文化产生了或多或少的影响。满族文化的形式多样,其中属萨满教文化最为人们所熟知。通过对"萨满"这一词和祭祀人员的由来,简单概述萨满教的信奉内容和萨满教展开的活动,并对其产生原因进行表述和分析。(本文来源于《文化产业》期刊2018年18期)
曹亚鹏[3](2017)在《论端木蕻良小说中萨满教文化的矛盾心理》一文中研究指出端木蕻良的小说中流露出对萨满教文化既肯定又批判的矛盾态度。萨满教作为一种原始宗教,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由最初具有现实功能的宗教信仰渐渐演变为了富于表演性的民间节日的娱乐活动,其审美价值也随之发生了改变;端木蕻良身为满族作家,对满族信仰的萨满教文化具有天然的民族认同感,他的文学创作也受到了萨满教文化的熏陶和浸染;受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基于改造国民性的诉求,端木蕻良又对萨满教文化带来的愚昧落后的现象给予了有力批判。萨满教文化书写为端木蕻良的小说增添了鲜明的民族性和地域性色彩,也为我们了解东北地区的民俗文化提供了有力借鉴。(本文来源于《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7年04期)
乌日汗[4](2016)在《蒙古族萨满教文化的延续》一文中研究指出蒙古族萨满教是由蒙古古代狩猎和游牧生活对中产生的自然宗教。由于萨满教与蒙古族古代生活直接相连,因而也是传统风俗习惯和生活交往方式形成的基础。时至今日,萨满教思想仍留存在蒙古族的风俗习惯和生活形式中。本文由科尔沁蒙古萨满文化的遗存几条形式为例,简述萨满教文化在当今蒙古社会的延续。(本文来源于《智富时代》期刊2016年S1期)
张严[5](2015)在《略谈东北民间故事中的萨满教文化与翻译》一文中研究指出萨满教发源于我国东北地区,是最古老的自然宗教。它没有具体的创始人和教义,多以民间故事作为载体传播萨满文化,深刻地影响着东北地区民众的物质生活和精神世界。萨满教的"万物有灵观"和"灵魂观"也在东北民间故事中得到了集中体现。本文将通过对东北民间故事的解读,挖掘故事中所具有的萨满教文化,并基于笔者对东北民间故事的英译实践,探讨在英译东北民间故事过程中应采用的翻译策略。(本文来源于《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期刊2015年10期)
金钢[6](2015)在《现代黑龙江流域文学中的萨满教文化因素》一文中研究指出本土的地域文化内核是地域文学生存、发展的真正源泉。就黑龙江流域文学来说,原始萨满教文化是其重要的生发原点。萨满教文化因素在现代黑龙江流域文学中经历了一条从批判到爱恨交织,再到敬畏颂扬的发展脉络。(本文来源于《黑龙江史志》期刊2015年14期)
王茂星[7](2015)在《近现代哈萨克族萨满教文化遗存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1456年哈萨克汗国的建立标志着哈萨克族的最终形成。中国的哈萨克族居住在新疆、甘肃和青海。哈萨克族热情好客、热爱诗歌,创造了丰富而独特的草原文化。哈萨克族曾信仰过萨满教、佛教、祆教、景教和伊斯兰教,其中萨满教和伊斯兰教对哈萨克族的影响最大。萨满教产生于原始社会,它是一种自然宗教,因萨满而得名。“萨满”的解释主要有“激动、疯狂的乱舞者”和“无所不知的通达之人”;萨满教的性质有宗教和非宗教说。萨满教的核心是万物有灵观念,主要内容是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萨满教的世界观渗透到生活的各个层面就形成了萨满教文化,萨满教文化可以分为看得见的物质部分和看不见的精神部分。哈萨克族的早期先民乌孙人、康居人、匈奴人和突厥人都信仰萨满教,蒙元时期在钦察草原上,萨满教仍然很盛行。在哈萨克汗国时期以陶克汗的统治为分界点,萨满教和萨满的政治地位及生存环境都发生了质的变化。在陶克汗之前全民公开信仰萨满教,萨满在社会上享有崇高的地位,属于统治阶层;陶克汗执政后废除萨满教,定伊斯兰教为国教禁止信仰萨满教,打击萨满禁止萨满在社会上活动。但是萨满教没有被消灭,它一直以各种方式存活于民间,至今萨满教文化已成为哈萨克族民俗的一部分。伊斯兰教在向哈萨克族传播的过程中深受萨满教的影响,萨满教影响了哈萨克族信仰伊斯兰教的内容和行为,哈萨克人在信仰安拉的同时还崇拜祖先的亡灵,哈萨克族的巴克斯既是毛拉又是萨满。萨满教对哈萨克族的社会生活和文学作品都有着深刻的影响,在社会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与萨满教信仰有关的禁忌,如因对水、火、祖先崇拜形成的禁忌。在哈萨克的民间传说中,在英雄史诗、爱情史诗、人生礼仪习俗歌、现代文学中都能发现萨满教文化的痕迹。分析萨满教文化至今仍遗留在哈萨克族生活的各个层面的原因,有:1.萨满教文化早已沉淀哈萨克族的民族心里,正如富有光所说:“萨满一代又一代地铸造、陶冶、培育着北方诸民族的精神、性格和心理素质。”2.哈萨克族的包容性,这是由哈萨克族生活在东西方文明的交汇处,游牧经济的非自足性,族源的多样性决定的。3.哈萨克族的习惯法对萨满教与伊斯兰教文化的兼容;4.萨满教文化与哈萨克族的游牧经济相适应;5.萨满教的心理调节与治病功能。(本文来源于《新疆师范大学》期刊2015-05-27)
刘瑛[8](2015)在《萨满教文化与东北作家群小说创作》一文中研究指出东北作家群,是指“九一八”事变以后,从东北流亡到关内的文学青年群体。在左翼文学的推动下,他们自发地开始抗战文学创作,并以描写沦陷区东北人民的苦难生活和顽强的抗争而闻名于文坛。作为一个未成型的准流派,他们是现代文学史上一个独特的存在,因为没有统一的发行刊物,甚至没有统一的创作宗旨,他们的作品却相同地反映了日本侵略下东北人民的苦难生活,并以此开了抗日文学的先声。不止于此,他们在创作中表现出粗犷雄浑的审美风格,并以独特的民俗描写显示出浓郁的区域文化色彩。而萨满文化作为东北区域文化的基础,拥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与广大的群众基础。随着时代的进步,萨满文化逐渐衰落,并演化融入日常的生活习俗之中。在这种文化浸染下,东北作家群不仅个人的性格气质受到影响,而且他们的创作中也表现出明显的萨满文化的色彩。萨满文化所形成的他们作品中的独特性,构成了他们立足于关内文坛的异质性因素,而这种相对于关内文化的异质性又恰好是凝聚东北作家群的纽带。因此,东北作家群成为萨满文化的书写者,而萨满文化又为东北作家群的创作提供了深厚的文化渊源。本文突破以往乡土文学和左翼文学的研究局限,以区域文化为切入点,从萨满教文化的角度深入分析东北作家群的小说创作。在前人的研究之上,整合了相关的理论研究。并结合文本,将萨满文化的精神融入到作品的具体分析之中。萨满文化涉及面广,作家的写作更是受多重因素的影响,本文在论述中,并没有做到面面俱到,而是在自我的阅读理解基础之上,着重分析相关的萨满文化因素。因此,我主要从主题构成、艺术追求、文学史意义叁个部分来加以论述。第一个部分主要从万物有灵论,英雄崇拜,复仇精神叁个方面入手,打破以往单纯的左翼文学桎梏,深入分析东北作家群革命倾向以及反抗精神的文化渊源。第二部分的论述中,将萨满文化的精神引进小说的审美范畴,将理论阐述和文本分析相结合,阐述他们作品中所呈现出的雄浑阳刚的审美心态,以及激昂外倾的情绪特征。最后一部分,将东北作家群与时代相结合,客观地分析他们复杂而矛盾的写作心态,以及他们为时代进步,为乡土记忆的重构,为民族文化的重建所做的历史贡献。(本文来源于《湖南师范大学》期刊2015-04-01)
黄金[9](2014)在《萨满教文化与蒙古族传统生态保护观》一文中研究指出萨满教是北方游牧民族早期信仰的宗教,萨满教在北方诸民族中影响力比较广泛而深刻,直到各种外来宗教先后传入之前,萨满教几乎垄断了北方各游牧民族祭坛。对一个民族而言,自身宗教的世界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于本民族的文化思维和生产生活习俗。任何一种宗教发生之时期就开始从自身的角度去解释宇宙的万物、万象。蒙古族萨满教也跟其他宗教一样,在漫长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有了它自身独特的解释天地、自然、生态、灵魂之诸多观念。本文就蒙古萨满教"腾格理"、"嘎扎理"、"万物有灵"理解与蒙古人的生态保护观展开论述。(本文来源于《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4年04期)
勾晓伟[10](2014)在《萨满教的诗性回归》一文中研究指出来自内蒙古科尔沁沙地的蒙古族作家郭雪波,用文字构建了具有蒙古民族特色的大漠世界,借以分析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复杂的关系。郭雪波以蒙古族的宗教信仰为底色,将蒙古族原始宗教——萨满教的传奇色彩予以传神展现。在其小说创作中,我们可读出萨满教顺应自然的精神哲学。任何宗教都具有两面性,萨满教也同样具有积极方面和消极方面。萨满教一方面激励人们勇于抗争,另一方面,萨满教也使人们安于现状,委曲求全。郭雪波的一系列作品中,我们看到的是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不二诉求以及对破坏自然的不妥协的抗争。鉴于此,本文以萨满教文化作为切入点,以郭雪波的小说作为研究文本,旨在深入探究郭雪波小说中试图拯救人类精神危机的萨满教文化情结,并对该情结所包含的深层文化内涵加以阐释。第一章通过对郭雪波小说体系的梳理,将科尔沁文化中的萨满内涵予以呈现,并进一步探讨其小说所体现出的宗教的神秘性和艺术性。萨满教中被“神化”的萨满巫师对生命的敬畏与崇尚,是郭雪波为现代人精神世界的没落困境提倡的疗救方法。对萨满教宗教仪式的记录则是郭雪波萨满教意识的外在形式的表现。他试图通过赞美萨满的庄重,唤起人们对自然的尊敬和对生命的敬畏,以对抗人类日益迷失的人性。而对充满力量的安代舞的描绘,意图则在尝试拯救人类日益萎靡的精神荒原。第二章主要挖掘郭雪波小说中的萨满教文化意识。郭雪波认为,在萨满教的世界里天地万物皆是有灵性的。动物不仅拥有独立的灵魂,而且拥有丰富的情感。对萨满神灵人们不是简单的膜拜,而是对生命的尊重,正是这种震撼心灵的诉说引起人们对自然的礼赞,继而对所生活的世界心怀感恩。在萨满文化的影响下,郭雪波的大漠世界充满了狂暴的生命力量,这种强大的生命原始力量是科尔沁沙地充满野性的源泉,也浇灌出了蒙古民族崇尚武力的血性精神。第叁章主要剖析郭雪波小说对理想家园的破灭所产生的思考,并对其努力探寻的思想救赎之路进行深入剖析。当今的人类面临着种种生存困境,而萨满这一古老的文化或许能启迪我们找到一条再生之路。在郭雪波的理想国里,人与动物二者之间没有杀戮与隔阂,可以互相毫无防备的自由交流,善良坦白的“人之善”得以归来,人与兽在这里能够诗意的生存。在见闻了满目疮痍的生态环境和人们道德的沦丧之后,郭雪波试图用文字来构建萨满教的诗意回归之地,并希望这种田园牧歌的天人和谐可以唤起人们失落的人性。(本文来源于《华中师范大学》期刊2014-05-01)
萨满教文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自清朝开始,满族文化便对原有的汉族文化产生了或多或少的影响。满族文化的形式多样,其中属萨满教文化最为人们所熟知。通过对"萨满"这一词和祭祀人员的由来,简单概述萨满教的信奉内容和萨满教展开的活动,并对其产生原因进行表述和分析。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萨满教文化论文参考文献
[1].色音.论蒙古族萨满教文化的传承、发展与保护[J].中国本土宗教研究.2019
[2].毕晗.满族萨满教文化浅析[J].文化产业.2018
[3].曹亚鹏.论端木蕻良小说中萨满教文化的矛盾心理[J].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7
[4].乌日汗.蒙古族萨满教文化的延续[J].智富时代.2016
[5].张严.略谈东北民间故事中的萨满教文化与翻译[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5
[6].金钢.现代黑龙江流域文学中的萨满教文化因素[J].黑龙江史志.2015
[7].王茂星.近现代哈萨克族萨满教文化遗存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5
[8].刘瑛.萨满教文化与东北作家群小说创作[D].湖南师范大学.2015
[9].黄金.萨满教文化与蒙古族传统生态保护观[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
[10].勾晓伟.萨满教的诗性回归[D].华中师范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