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戏剧翻译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戏剧,莎士比亚,表演性,希腊,伊利亚特,英格兰,川剧。
戏剧翻译论文文献综述
赵承运,陈爱敏[1](2019)在《翻译在中国戏剧“走出去”中的作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进入21世纪,随着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的不断深入,中国戏剧"走出去"成为当务之急。那么中国戏剧如何走向世界,成为被世人接受的娱乐形式,更好地服务于国家战略?本文从分析中国戏剧国际化现状与困境入手,讨论中国戏剧国际化的可行性和必要性,进而指出翻译在中国戏剧国际化过程中的地位与作用,以期为中国戏剧步入世界舞台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译苑新谭》期刊2019年02期)
郭静雯,邵明亮[2](2019)在《叁代人接力 只为做好一件事》一文中研究指出第一代 罗念生他一生译着和论文有1000多万字,50余种。1987年12月,希腊最高文化机关雅典科学院授予罗念生“最高文学艺术奖”,国际上仅4人获此奖项第二代 罗锦鳞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他先后将《安提戈涅》《美狄亚》《忒拜城》等(本文来源于《四川日报》期刊2019-11-13)
孙小清[3](2019)在《戏剧翻译的汉化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文学作品的翻译,文化因素无时无刻不在体现,而戏剧更要求语言精练易懂,对其翻译当然也有特别要求,即译文应尽最大努力做到适应舞台,让观众即刻明白台词和对话的意义,又不失原文韵味,还有本土化特色。归化法翻译,是指用目的语言的文化元素代替原文化;语义增补法翻译,是指在翻译过程中加入原文中并没有出现的信息,解释和注释等,但须保持对原文和陌生文化的尊重。(本文来源于《青年文学家》期刊2019年29期)
薛香云,王富银[4](2019)在《莎士比亚戏剧两译本的翻译伦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梁实秋是中国着名散文家、学者、文学批评家、翻译家,是中国独自翻译《莎士比亚全集》的第一人和唯一一人。朱生豪是中国着名的诗人和翻译家,是中国翻译莎士比亚作品较早和最多的一人,译文风格独具特色,译文质量为国内外莎士比亚研究者所公认。以朱生豪和梁实秋二人的莎士比亚作品译本为例,通过分析其在翻译选择上的伦理学依据,从新的视角理解二者在实施具体翻译操作时的皈依"方向"所指和伦理依据之实,从而跳出原有的翻译分析的思路。(本文来源于《英语广场》期刊2019年10期)
黄萌[5](2019)在《英国经典戏剧的翻译策略基于可表演性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从目标论的角度讲,戏剧的翻译策略有两个维度。其一是遵循文学性的角度,即强调可读性。也就是要求译者在实践翻译策略时将忠于原文放在首位。其二是遵循可表演性的角度。即强调可观性,也就是要求译者在实践翻译策略时将舞台的表演性放在首位。在早期国内对英国经典戏剧的翻译中,多是由文学学者进行翻译,一般是遵循文学性的角度,忠于原文,在原文的基础上进行修饰。这是我国早期对英国(本文来源于《中国戏剧》期刊2019年09期)
钟毅[6](2019)在《陌生化语言的翻译与剧本“文学性”的实现——20世纪八、九十年代奥尼尔戏剧汉译本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美国戏剧家尤金·奥尼尔作为创作大师,其作品具有很强的诗意,陌生化语言的审美性特征尤为突出,在修辞审美性语言和形式审美性语言两个方面体现着戏剧作为文学文本的特征。20世纪八、九十年代奥尼尔戏剧汉译本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译者对原作中修辞手段的翻译格外重视,该时期的译者具有较强的修辞辨识能力,翻译中对原作修辞手段进行了重现、补偿、增添,使得这一时期的奥尼尔戏剧译本在文本的陌生化和文学性方面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为戏剧翻译中文学性特征的实现提供了重要的启示。(本文来源于《中国翻译》期刊2019年05期)
邹宇驰[7](2019)在《莎士比亚戏剧作品《亨利五世》及其翻译中体现的英格兰性》一文中研究指出英格兰性是英国民族性的一种,也是英国民族性的代表体现。英格兰性体现在英国传统的生活方式,民族文化,宗教信仰等各个方面。对于英格兰性的研究的意义在于,在翻译过程中,使得我们对于原文本的把握更加的准确。这种准确体现在人物语气的把控,人物情绪在译文中的还原。(本文来源于《2019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技术创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19-08-18)
蒲钰婕[8](2019)在《浅谈书名翻译——以莎士比亚戏剧作品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日益推进,中国与其他国家在学术、文化交流等方面的联系越来越紧密。文学作品作为文化的载体,在文化交流与传播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书名的好坏往往决定了一本书在他文化环境中的受欢迎程度。在未知具体内容的情况下,读者往往会依据书名来选择读物,因此,书名显得尤为重要。对于翻译作品而言,好的译名可以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这就要求译者具有一定的翻译知识储备,运用恰当的翻译方法来进行书名翻译。本文以莎士比亚戏剧作品为例,探讨在进行书名翻译时,译者常使用的翻译方法。(本文来源于《北方文学》期刊2019年23期)
孙琳慧[9](2019)在《动态表演性:戏剧翻译的指导性原则──以霍华、英若诚《茶馆》英译本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依据英国翻译理论家苏珊·巴斯奈特提出的动态表演性概念,以霍华、英若诚《茶馆》两英译本作为研究对象,对动态表演性原则在戏剧翻译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进行剖析,旨在为该类文本译者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与策略提供一定指导与建议。(本文来源于《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7期)
陈慧娇[10](2019)在《翻译理论指导下的戏剧剧本翻译的原则》一文中研究指出戏剧是中国传统优质文化的载体之一,它是一种艺术表达形式,具有综合型与舞台型等特点。戏剧区别于其他艺术,其通过表演的形式来讲文学作品直观的表现在观众面前,通过演员的声音、动作和心理来提升观众的感知度,呈现出文学作品与表演相结合的二元性。根据戏剧的特殊性,在其表演过程中要做到翻译与实际呈现相结合,真正走进观众的内心。(本文来源于《校园英语》期刊2019年30期)
戏剧翻译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第一代 罗念生他一生译着和论文有1000多万字,50余种。1987年12月,希腊最高文化机关雅典科学院授予罗念生“最高文学艺术奖”,国际上仅4人获此奖项第二代 罗锦鳞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他先后将《安提戈涅》《美狄亚》《忒拜城》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戏剧翻译论文参考文献
[1].赵承运,陈爱敏.翻译在中国戏剧“走出去”中的作用研究[J].译苑新谭.2019
[2].郭静雯,邵明亮.叁代人接力只为做好一件事[N].四川日报.2019
[3].孙小清.戏剧翻译的汉化分析[J].青年文学家.2019
[4].薛香云,王富银.莎士比亚戏剧两译本的翻译伦理研究[J].英语广场.2019
[5].黄萌.英国经典戏剧的翻译策略基于可表演性视角[J].中国戏剧.2019
[6].钟毅.陌生化语言的翻译与剧本“文学性”的实现——20世纪八、九十年代奥尼尔戏剧汉译本研究[J].中国翻译.2019
[7].邹宇驰.莎士比亚戏剧作品《亨利五世》及其翻译中体现的英格兰性[C].2019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技术创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9
[8].蒲钰婕.浅谈书名翻译——以莎士比亚戏剧作品为例[J].北方文学.2019
[9].孙琳慧.动态表演性:戏剧翻译的指导性原则──以霍华、英若诚《茶馆》英译本为例[J].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
[10].陈慧娇.翻译理论指导下的戏剧剧本翻译的原则[J].校园英语.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