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增暖1.5℃/2.0℃下中国极端气候事件响应的精细结构及高敏感区的甄别

全球增暖1.5℃/2.0℃下中国极端气候事件响应的精细结构及高敏感区的甄别

论文摘要

2015年《巴黎协定》约定到本世纪末,将全球平均气温相对工业革命前升幅控制在2℃之内,并努力将气温升幅控制在1.5℃之内,0.5℃增温幅度的差异会对天气和气候产生巨大的影响,但目前对于中国地区的认识仍然较少,需要进一步研究。本文利用WRF对CESM Low Warming试验数据(以下称LW数据集)进行动力降尺度研究,获得1.5/2.0℃增暖下我国气候响应的高分辨率数据,并使用CN051作为观测数据集,评估模式性能;同时利用CESM LW数据集和WRF动力降尺度数据,研究了中国区域极端温度和降水事件在1.5/2.0℃情景下分布特征,并对比分析了中国在0.5℃增暖幅度差异下极端温度/降水事件的高敏感区。温度指数的历史模拟结果表明,除绝对阈值的极端温度指数(TR、ID、FD)外,偏差校正后的WRF结果比原始CESM结果更接近观测数值。CESM未来模拟的结果表明,0.5℃的增温幅度差异对东北、西北、华北和青藏高原地区影响最大,其中东北、华北地区将经历更强且更频繁的极端高温事件;我国西北地区和青藏高原主要受极端低温事件的影响,表现为极端低温事件强度的增强和持续时间的缩短。华北、西北、东北、华东、华中地区在WRF模拟中对极端温度的的响应最为敏感,其中华北地区夏季将发生更强且更频繁的极端高温事件,而该地区极端低温事件的强度的变化也会更大;我国西北地区主要受夏季极端气温的影响,表现为夏季极端气温增强,极端高温事件较全国平均水平更多,以及极端低温事件更少;东北地区受极端低温事件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极端低温事件持续减少但强度增大;中国东部和中部地区是WRF模拟中新出现的敏感区域,主要表现为夏季极端温度强度增强、持续时间增长。WRF和CESM的历史模拟结果都表明,模式对降水的模拟性能比温度要差,但WRF相对CESM的模拟性能有了很大的提升。在Prcptot、R10mm和R20mm等极端降水指数中,WRF数据更接近观测值;对Rx1day和Rx5day等指数,虽然WRF模拟结果具有较大的空间相关系数,但是均方根误差均比CESM大,这主要是因为WRF高估了华南和华东地区的极端降水。通过对CESM未来模拟结果分析,我们发现中国东部、西南部和青藏高原地区在2.0℃升温阈值下,将发生更严重的极端降水,其中华东地区极端降水强度显著增加,强降水增多,连续降水增多;青藏高原和西南地区极端降水强度变化大于全国平均水平,而极端降水的发生频率也将更高。WRF的模拟结果则显示,青藏高原地区、西南地区和东北地区是对极端降水响应最敏感的区域,其中西南地区和青藏高原地区强降水增强且增多,持续性降水也增多;东北地区极端降水强度也将更高,同时极端降水也将发生得更加频繁;长江中下游沿岸地区强降水量变化占总降水量变化的比例较高,这将导致当地在21世纪末会遭遇更多的强降水的侵袭。值得注意的是,1.5℃/2.0℃增温背景下极端降水事件的变化大多未通过显著性检验,说明影响降水变化的因素十分复杂。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意义
  •   1.2 研究进展
  •   1.3 研究内容
  • 第二章 资料和方法
  •   2.1 CESM模式及所用数据集介绍
  •     2.1.1 CESM模式简介
  •     2.1.2 CESM LENS和LW数据集
  •   2.2 观测资料
  •   2.3 WRF模式及本文实验设计
  •     2.3.1 WRF模式简介
  •     2.3.2 本文实验设计
  •   2.4 分析方法
  •     2.4.1 极端气候事件指数
  •     2.4.2 标准化方法和敏感性表征指数的定义
  •     2.4.3 温度偏差校正方法
  •     2.4.4 显著性
  •     2.4.5 分区
  • 第三章 全球模式和区域动力降尺度模式历史模拟结果及其与观测的对比
  •   3.1 温度指数历史模拟结果比较
  •   3.2 降水指数历史模拟结果比较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全球增暖1.5/2.0℃下中国极端温度的空间分布特征及高敏感区的甄别
  •   4.1 全球增暖1.5/2.0℃下中国极端温度事件未来模拟结果的空间分布特征
  •   4.2 0.5℃额外增温下中国极端温度事件敏感区的甄别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全球增暖1.5/2.0℃下中国极端降水的空间分布特征及高敏感区的甄别
  •   5.1 全球增暖1.5/2.0℃下中国极端降水事件未来模拟结果的空间分布特征
  •   5.2 0.5℃额外增温下中国极端降水事件高敏感区的甄别
  •   5.3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创新点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文章来源

    类型: 硕士论文

    作者: 吴润琦

    导师: 郭维栋

    关键词: 增暖,极端气候事件,敏感区,动力降尺度

    来源: 南京大学

    年度: 2019

    分类: 基础科学

    专业: 气象学

    单位: 南京大学

    分类号: P467

    总页数: 88

    文件大小: 10373K

    下载量: 393

    相关论文文献

    • [1].极端气候事件下的媒体报道[J]. 中国地市报人 2019(06)
    • [2].极端气候事件的预测和估计[J]. 中国信息界 2014(10)
    • [3].新疆观测极端气候事件研究进展[J].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2014(06)
    • [4].极端气候事件及重大灾害事件演化研究进展[J]. 灾害学 2018(04)
    • [5].山区牧民对极端气候事件的感知与适应——基于祁连山区少数民族乡的调查[J].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15(05)
    • [6].极端气候与岩溶塌陷[J]. 中国矿业 2020(S2)
    • [7].环境退化、干旱与美国殖民统治时期菲律宾的农民运动[J]. 学术研究 2020(02)
    • [8].历史时期极端气候事件的甄别方法研究——以西北千年旱灾序列为例[J]. 历史地理 2014(02)
    • [9].山西省近47年来极端气候事件的时空分布特征[J]. 水资源开发与管理 2020(10)
    • [10].极端气候事件的灾后适应能力研究——以水稻为例[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2(04)
    • [11].1977—2017年海南极端气候事件变化时空差异分析[J]. 中国农学通报 2019(12)
    • [12].极端气候事件解释报道如何科学可读[J]. 中国记者 2015(04)
    • [13].不同升温阈值下中国地区极端气候事件变化预估[J]. 大气科学 2015(06)
    • [14].中国极端气候事件的群发性规律研究[J]. 气候与环境研究 2010(04)
    • [15].1961—2010年北疆地区极端气候事件变化[J]. 中国沙漠 2013(06)
    • [16].极端气候事件社会经济影响的风险研究:理论、方法与实践[J]. 阅江学刊 2018(01)
    • [17].过去50年内蒙古极端气候事件时空格局特征[J]. 地理研究 2014(01)
    • [18].WMO发布2001~2010年极端气候事件报告[J]. 浙江化工 2013(07)
    • [19].极端气候事件对膨胀土路基水毁影响的研究[J].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2011(02)
    • [20].极端气候事件呼唤“气候意识”——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副主任罗勇研究员访谈录[J]. 世界科学 2008(03)
    • [21].锡林郭勒盟极端气候事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研究[J].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18(07)
    • [22].低温雨雪冰冻极端气候事件的多指标综合评估技术[J]. 气象 2008(11)
    • [23].极端气候事件对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影响[J].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2019(09)
    • [24].如何让气候变暖的步伐慢一点[J]. 低碳世界 2019(10)
    • [25].全球变暖导致2013年极端气候事件频发[J]. 中国环境科学 2014(04)
    • [26].1961—2005年黄河流域极端气候事件变化趋势[J]. 人民黄河 2011(05)
    • [27].写在IPCC关于极端气候事件评估特别报告发表之际[J].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11(06)
    • [28].内蒙古荒漠草原牧户对气候变化的感知和适应[J]. 应用生态学报 2011(04)
    • [29].2008年初的大雪[J]. 今日中学生 2008(13)
    • [30].韩江流域近50年极端气候事件的时空变化特征[J].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017(09)

    标签:;  ;  ;  ;  

    全球增暖1.5℃/2.0℃下中国极端气候事件响应的精细结构及高敏感区的甄别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