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跨文化建构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跨文化交际,文化认同,建构
跨文化建构论文文献综述
程艳芳[1](2019)在《跨文化交际下的文化认同与建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的语境下,国民的交流与沟通逐渐突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为世界范围内的文化交流活动提供了有力的支持。英语作为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在跨文化交流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能够有效使中华悠久的文化传统得到传承与发扬,使越来越多的西方国家认识中国,了解中国。在此背景下,英语教学不断得到高校与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然而英语课程教学中,构建文化认同,深化学生对我国文化的传统文化的认同感是跨文化交际的核心。本文结合跨文化交际下的文化认同,探析跨文化交际下的文化建构,提出基于跨文化交际的英语教学策略。(本文来源于《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10期)
赵瑞旭[2](2019)在《跨文化传播视域下国产电影中国家形象的建构与传播——以国产科幻电影《流浪地球》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如何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成为重要议题。科幻电影《流浪地球》以拯救地球为背景塑造了一个倡导集体主义、具有"愚公精神"、重视家庭和亲情的国家形象,对利用电影建构国家形象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面对当前存在的传播困境,要增强文化自信,加快经济发展,强调和平发展理念,有针对性地进行传播,为进一步讲好中国故事做出努力。(本文来源于《视听》期刊2019年10期)
刘轶[3](2019)在《建构多元文化的大学英语课堂与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大学生毕业出国留学的人数增长和来华留学的留学生数量增多,以及当今全球一体化的社会环境的需求,提高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已经成为大学英语课堂上一个重要任务。面对跨文化交流中的主要障碍,即各国各民族间的文化差异,大学英语教学课堂应该由过去的语言技能培养为主转移到文化教授与语言操练并重。在教学内容上采用多元的教学材料,在授课方法上引用多元的授课方法,从而建构多元文化的大学英语课堂,并从中培养学生的文化敏感度、提高其跨文化交际的综合能力。(本文来源于《海外英语》期刊2019年19期)
李论[4](2019)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文化自信的建构维度与策略——基于跨文化视野》一文中研究指出党的十九大报告进一步明确了文化自信的根基地位,在全球化的趋势和背景下,对文化自信的阐述需在跨文化的视野下探讨。文化自信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发展演进,其内涵包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党红色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叁个部分。文化自信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重要意义,需坚持建构的双重维度,且在日益频繁的对外交流中,应扎实做好行前教育、随时关注国外生活、平稳渡过归国适应"叁步走"策略。(本文来源于《学理论》期刊2019年10期)
余璐[5](2019)在《中原经济区背景下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与建构》一文中研究指出《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提出,要培养大学生跨文化交际的能力,中原经济区的发展为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发展提供了平台。研究者在参考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大学生自身的特点,提出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应分为知识理解与吸收能力、自我认知与他认知能力、沟通处理事务能力。中原经济区背景下,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与建构要立足中原经济区,放眼世界;基于中原经济区发展,增加学生跨文化交际的实践机会;加强中原经济区内各高校跨文化交际课程体系建设。(本文来源于《河南教育(高教)》期刊2019年09期)
张晓红,邓海丽[6](2019)在《跨文化视界的变焦与“中国学派”建构的虚实——中国比较文学研究70年回眸》一文中研究指出在70年发展历程中,中国比较文学走出沉寂期的徘徊,邂逅欧风美雨,融汇古今中外文化,创新中国学术话语体系,在学科专业和理论建设以及相关研究领域取得了瞩目的成就。本、硕、博一体化人才培养机制日趋完善,学科理论建设在深度和广度层面持续推进,研究视野不断拓展,研究范式日益更新,"中国学派"的理论构建形成气候。以跨越性为特征的研究领域渐趋扩大,中外文学关系得到较好的梳理和描述,中国文学的特色及其在世界文学版图中的地位得到确认,对中西诗学的认识不断深入,在跨学科、跨文化、译介学、形象学以及海外华人文学等领域硕果累累,出版了大量集思想性、学术性和创新性为一体的丛书和论着。跨文化视界的变焦与"中国学派"建构的虚实,构成中国比较文学学科的张力和活力。然而比较文学研究在构建中国特色话语体系、摆脱失语困境方面仍然任重道远。(本文来源于《学习与探索》期刊2019年08期)
陶红[7](2019)在《当代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建构与培养》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国际国内新形势下,作为时代的顶梁柱,当代大学生必须重视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构建与培养。为了构建与培养当代大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论文针对当代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构建与培养的必要性、当代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构建与培养的策略和当代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构建与培养中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本文来源于《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期刊2019年08期)
赵建红[8](2019)在《全球化、混杂化与跨文化主体性之建构——读《红色泥土与倾盆大雨》》一文中研究指出维克拉姆·钱德拉是一位穿梭于东西方之间的当代印度流散作家。作为一个兼具地区性和世界性的作家,他将扎根于口头文化传统的印度文化的本质特征与其作品世界性的一面相结合。其第一部小说《红色泥土与倾盆大雨》具有套盒式叙事结构,由数百个交织讲述、重讲、复制、翻译和穿插的故事构成,给读者提供了"故事中的故事"或者是"关于故事讲述的故事讲述"。在这部具有复杂故事结构、混杂叙事模式和多元文化色彩的小说中,他为我们呈现了全球化的漫长历史,描述了一种多元文化和多种语言混杂的印度社会,同时也探讨了与文化适应和文化互化过程相关的混杂化和跨文化主体性这一问题。(本文来源于《当代外国文学》期刊2019年03期)
余蓝,郭世宝[9](2019)在《跨国移民时代加拿大多元文化课程建构——基于跨国主义与跨文化主义》一文中研究指出跨国移民时代的到来向加拿大长久以来实施的多元文化教育政策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研究者对当前加拿大公立学校官方课程所表现出来的欧洲中心主义、国家身份均质化和赞颂式多元文化等弊端进行了深刻的批判性分析,为重新审视多元文化教育提供了不同的视角和观点。在跨国流动性日益增强的趋势下,研究多元文化教育如何影响跨国移民及其子女的身份认同、文化适应和社会融合等问题,有必要运用跨国主义和跨文化主义理论框架对现有课程作出修正。(本文来源于《比较教育研究》期刊2019年07期)
林国浒[10](2019)在《跨文化诠释中国道路及话语建构》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中,消费文化和大众文化成为西方大国进行后殖民扩张的潜在手段。不管是福山的《历史的终结与最后的人》、亨廷顿的《文明的冲突》还是基辛格的《世界秩序》,无一不是从假定一致性的西方视角来解释东方的社会实践,表面上是传播宏观文化,实则是彰显世界秩序的话语主导权。因此打破西方文化霸权、掌握话语权是中华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寒竹先生的《中国道路的历史基因》(上海人民出版社2018年6月出版,以下简称《中国道路》)一书立足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与本土实践,考察社会主义的东方源泉,尝试(本文来源于《中国出版》期刊2019年13期)
跨文化建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如何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成为重要议题。科幻电影《流浪地球》以拯救地球为背景塑造了一个倡导集体主义、具有"愚公精神"、重视家庭和亲情的国家形象,对利用电影建构国家形象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面对当前存在的传播困境,要增强文化自信,加快经济发展,强调和平发展理念,有针对性地进行传播,为进一步讲好中国故事做出努力。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跨文化建构论文参考文献
[1].程艳芳.跨文化交际下的文化认同与建构研究[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9
[2].赵瑞旭.跨文化传播视域下国产电影中国家形象的建构与传播——以国产科幻电影《流浪地球》为例[J].视听.2019
[3].刘轶.建构多元文化的大学英语课堂与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J].海外英语.2019
[4].李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文化自信的建构维度与策略——基于跨文化视野[J].学理论.2019
[5].余璐.中原经济区背景下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与建构[J].河南教育(高教).2019
[6].张晓红,邓海丽.跨文化视界的变焦与“中国学派”建构的虚实——中国比较文学研究70年回眸[J].学习与探索.2019
[7].陶红.当代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建构与培养[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9
[8].赵建红.全球化、混杂化与跨文化主体性之建构——读《红色泥土与倾盆大雨》[J].当代外国文学.2019
[9].余蓝,郭世宝.跨国移民时代加拿大多元文化课程建构——基于跨国主义与跨文化主义[J].比较教育研究.2019
[10].林国浒.跨文化诠释中国道路及话语建构[J].中国出版.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