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重庆市酉阳县民族小学校,409800)

摘要:现在我国大力提倡素质教育,新的课程理念告诉我们,科学教学是培养学生重要素质的科目,它所培养的相应能力是某些学科所无法比拟的。时至今日,人类用自己创造的文明成果,在自身与自然间架起了一道屏障,但自然科学的高度发展和知识经济的迅速扩张已经越来越验证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著名论断。自然科技之于人类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小学科学教学;探究意识

1小学科学培养探究意识的原则

1.1科学性原则

小学科学课程探究活动的科学性指的是科学探究的原理、活动设定、操作方式等,都需要和相对的科学理论还有科学手段相一致。探究活动的科学性是有效进行探究活动的前提根本,探究活动的合理性主要展现在探究素材要合理,探究方式要合理,探究经过要合理等三个层面,老师需要按照探究主题科学地选取探究素材,按照探究内容科学地选取探究方式,按照学习情况有目标地设定探究经过,重视科学探究活动的合理性,让科学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成效。

1.2安全性原则

安全是科学探究活动顺利开展的首要前提,在科学课堂探究活动中,老师除了要重视学生的合理实践以外,还需要增强学生安全方面的教育,让学生意识到各种不安全操作所潜在的危险性,同时对探究活动的合理实践给予最高的关注。总之,老师要时刻注意学生们开展探究的过程,保证探究活动在安全的基础下有秩序的开展。

2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2.1合理确定科学探究中的问题

科学教学中的研究问题一般由教师自定、学生自定、教师提出问题后由学生筛选和确定三种情况。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可以根据需要,确定最有价值的问题,与学生一起展开问题教学的学习。确定问题形式可以多样,但切勿图个省事,走上两个极端:凡事都是由教师直接给定,不给学生参与的机会;相反,凡事由学生决定,学生想研究什么就研究什么,教师给学生牵着鼻子走。问题是创造的先导,是思维的起点。适宜的问题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师生间的思想交流和思维碰撞。科学课上的探究问题一般可分为两类:一类是解决“是什么”的问题,如“纸是用什么材料制造的?”“声音是怎样产生的?”等,这类问题学生可以通过回忆经验、观察描述等方法获得答案;另一类是解决“为什么”的问题,如“物体的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小车运动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等,这类问题学生主要借助假设、实验等活动进行思维演绎。学生的科学探究活动基本上都是围绕这两类问题展开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创设不同的问题情境,才能开启学生的问题意识,激活学生的思维灵感,引领学生的探究活动。

2.2加强师生探究互动交流,提高分析推理

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基础性、实践性和综合性的学科,倡导以探究式学习为主的多样化学习方式,促进学生主动探究。课堂是学生学习科学知识、进行科学探究、培养科学态度和关注科学、技术、社会及环境之间关系的主要场所。因此,在以科学探究为核心的科学课堂教学中,可以对学生进行以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和勇于探究为主要内容的科学精神的培养。探究性实验在小学科学课程当中的融合以及实践不是教师一个人就能够完成的,需要师生之间形成协调互动的良好关系,在师生的探究互动当中进行实验的推理研究,掌握实验当中蕴含的知识与科学结论,同时在探讨中学会实验反思,为今后探究性实验活动的有效实施打下基础。所以,在探究性实验活动完成之后,教师要积极组织师生探讨交流活动,为学生提供锻炼逻辑分析能力的机会,也在师生探讨当中实现教学相长。整个探究活动当中,每一位与参与实践活动的学生是主体,而教师要做好启发与引导工作,让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结论和认识,也让学生学会反思。例如,在教学物质时,为了让学生对物质变化和新物质生成有深刻认识,教师带领学生组织了折断粉笔与燃烧火柴的探究性实验。在实验结束后,教师鼓励学生在探讨过程当中得到完整的结论,并与结论与事先的猜测结合起来进行判断,让学生可以在探讨和思索当中进行反思。教师要认真观察学生在讨论过程当中的表现,同时综合学生在实验过程当中的一系列活动给出客观的评价,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在探究性实验活动当中的缺陷与优势,在师生互动与反思交流当中完善学生的科学素质。

2.3捕捉“意外生成”的问题,激活学生的思维灵感

课堂中常常会有学生抛出一个教师备课时没有考虑到的问题,即“学生生成”的问题;教师也经常会针对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预案,引领学生探究教案之外的问题,即“教师生成”的问题。课堂中学生思维最为活跃的状态,往往就是学生主动提出问题的时候。这时的教学环境是一种既紧张又真实、既矛盾又诱人的场面。教师需要在这些问题生成的一瞬间果断迅速地按下“快门”,引领学生展开“意外探究”的活动。例如,对“空气占据空间”这篇课文,教师通过将杯口朝下浸入水中而杯内纸团不会变湿的实验现象,引导学生得出“空气要占据空间”的科学结论。教师在上述实验之后又特意设置了一个问题:“要使杯子中的纸团变湿,你能想到哪些方法?”其实学生在做纸团不湿的实验时,很容易因为操作失误或心存故意而将纸团弄湿。所以当教师提出怎样能让水跑进杯子中去时,这无疑极大的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理,对他们而言,能够让同一内容的实验玩出不同的花样来,这是非常具有诱惑力和挑战性的事情!于是,学生开始了新一轮的科学探究活动。在杯子上打孔行不行?为什么有的小组在杯子上打孔后水跑了进去,而有的并没有?是孔的大小问题、或是打孔的部位问题、还是打孔的数量问题?围绕着这些因素,学生进行了深入细致地研究和思考。“让水跑进杯子中去”,这是一个十分简单的探究活动,简单到只是一句话、一个任务。但它又是那么神奇,吸引着学生把科学探究不断地推向深入,让课堂散发出独特的魅力和精彩。

3结束语

总而言之,提升小学科学探究活动的有效性,是我们所有的科学老师应该持续探究的话题,经过对小学科学教学目标的内容、环节、素材、表达和评定等要素开展深入的思考,用心设计、优化展现,可以推动科学课的高效发展,让学生的科学素养得到有效提高。

参考文献

[1]师正雄.小学科学探究活动中要注意培养学生数据意识[J].学周刊,2017,31:106-107.

[2]吕万芬.小学科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J].课程教育研究,2017,32:175-176.

[3]林霞.小学科学探究活动中问题意识的培养策略[J].小学教学研究,2016,32:77-78.

标签:;  ;  ;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