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怀宇[1]2003年在《越橘离体叶片再生体系的建立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试验以越橘四大种类(矮丛越橘、半高丛越橘、高丛越橘、兔眼越橘),14个越橘品种(‘园蓝’、‘日出’、‘塞埃罗’、‘都克’、‘伯克利’、‘埃利奥特’、‘蓝丰’、‘泽西’、‘乔治亚姆’、‘瑞维尔’、‘夏普蓝’、‘北陆’、‘美登’、‘芬蒂’)为材料,用叶片作为外植体进行离体再生培养,并对影响越橘离体再生的因素进行了初步的研究。 通过试验发现,影响越橘离体再生的因素可以从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进行探讨。内因主要是基因型,它是越橘离体再生很重要的限制因素;外因指激素种类及其浓度、培养基类型、蔗糖浓度、pH值、暗培养时间等因子。在从多外在因子中,培养基类型、激素种类及其浓度、暗培养时间是影响越橘离体再生的重要因素。 不同基因型的品种在再生能力上有很大的差别。供试的各品种中,‘日出’、‘塞埃罗’、‘乔治亚姆’、‘芬蒂’的再生能力很强,在适宜的培养基再生频率可达95%以上。‘埃利奥特’、‘北陆’、‘都克’、‘伯克利’再生能力次之,在适宜的培养基上再生频率可达85%以上,单叶片平均不定芽数达25个。‘泽西’、‘蓝丰’、‘美登’的再生能力很低,再生频率接近零。这叁个品种的再生培养条件仍须继续摸索。对多种培养基进行研究得出结论:WPM培养基对越橘离体再生最为有利,各品种以其为基本培养基再生频率高于其他类型的培养基。试验中采用的细胞分裂素,包括ZT、TDZ、CPPU、2ip、BA,其中ZT、CPPU对越橘离体再生的效果最好。CPPU处理中品种再生频率最高可达100%,单叶片平均不定芽数最高可达41个。多数应试品种的再生对CPPU的反应良好,再生频率和平均不定芽数均高于ZT处理。如南高丛品种‘乔治亚姆’在ZT处理中的再生频率最高只有42.3%,单叶片平均不定芽数为6.8个;但在CPPU处理中再生率最高可达100%,但叶片平均不定芽数达最高可达20个。TDZ和2ip只对个别品种的再生有效果,如‘日出’、‘塞埃罗’、‘伯克利’、‘埃利奥特’,再生频率最高只有69%,不定芽数明显低于ZT、CPPU的处理。BA对越橘离体叶片的再生没有效果。此外暗培养对越橘叶片的再生也有很大的影响,虽然有些品种,如‘日出’和‘塞埃罗’,在不经暗处理的情况下再生率仍能达到85%以上,但不定芽的质量和数量远不如经过暗处理的。试验中多数品种都需要暗处理,才能获得较高的再生频率和不定芽数。还有一些因子如蔗糖浓度、pH、外植体的摆放方向等,对越橘叶片的再生影响不显着。
毕海涛[2]2007年在《越橘叶片离体再生与BADH基因遗传转化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越橘(Vaccinium spp.)为多年生落叶或常绿灌木或小灌木。果实中含有大量对人体健康有益的物质,越橘果实中的花青甙色素,可促进和活化视网膜的视红素再合成,从而提高眼睛对暗环境的适应能力。同时,越橘果实还具有防止脑神经衰老、增强心脏功能、抗氧化、抗溃疡、抗炎及抗癌等独特功效。但越橘为浅根系植物,干旱胁迫对其影响很大,而利用常规育种方法选育耐旱越橘新品种既费时又费力。由于越橘无性繁殖和遗传背景复杂的特点,特别适合于进行定向基因转导选育新品种。本文以高丛越橘‘埃利奥特’,半高丛越橘‘北陆’,矮丛越橘‘芬蒂’3个越橘品种为材料,用叶片作为外植体进行离体再生培养,对越橘叶片再生基因型进行了筛选,对‘北陆’离体叶片再生体系进行了优化,建立了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体系,经过PCR初步检测,获得携带BADH基因的抗性植株。研究结果如下:1.本试验对‘埃利奥特’,‘北陆’,‘芬蒂’3个越橘品种进行叶片不定芽再生的基因型筛选,发现‘北陆’不但再生频率最高,并且增殖能力强,来源稳定,遗传稳定性良好。为此,试验选定‘北陆’做进一步再生和转化的研究。2.研究了激素浓度和配比对越橘叶片再生的影响,‘北陆’离体叶片在改良WPM+1.0mg/L ZT培养基中可直接再生出不定芽,再生频率可达96.3%,不定芽生长试强。CPPU处理的叶片再生频率为95.3%,生长势较弱。BA处理的叶片最低,仅达51%。TDZ和NAA处理随着NAA浓度的增加,再生频率明显降低。另外,接种方式和pH值也影响越橘叶片再生不定芽,将‘北陆’叶片正放到pH为5.4的改良WPM+ZT 1.0mg/L培养基上,对越橘叶片的再生具有促进作用。3.越橘对抗生素非常敏感,选择培养中抗生素浓度不宜过高,容易影响不定芽的分化。选用50mg/L Kan即可有效地抑制非转化芽的再生。农杆菌脱菌处理可先用含有500mg/LCef液体再生培养基和无Cef液体再生培养基各冲洗3次,用滤纸吸干液体,接种到含有300mg/L Cef的筛选培养基中,可抑制农杆菌的生长。4.在建立‘北陆’叶片不定芽再生体系的基础上,对影响根癌农杆菌遗传转化的各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侵染前将‘北陆’叶片预培养3天有助于转化,共培养2天以及在共培养培养基中加入100mg/L AS有利于提高转化率。共培养后延迟5天进行筛选可以明显提高转化率。用解剖刀在叶片远轴面中脉处横切两刀(尽量不切断的叶片)的切割方式可以减少对叶片的伤害,进而提高转化率。5.经过Kan筛选,获得了7株Kan抗性植株,甜菜碱醛脱氢酶基因的两端序列为特异引物进行PCR检测,在7个被检测的Kan抗性株系中有1株显阳性反应。初步证明BADH基因已经成功地整合到越橘基因组中。
杨瑞芹[3]2012年在《蔓越橘茎段离体快速繁殖与叶片再生体系建立》文中认为蔓越橘(Vaccinium macrocarpon Ait.)是一种经济价值很高的果树。为加快蔓越橘种苗繁殖速度,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方法,研究了蔓越橘茎段离体快速繁殖和叶片再生的影响因子。获得以下主要研究结果:1、在12月至7月采蔓越橘茎段作为外植体,用84消毒液处理5min或0.1%HgCl2处理3min接种成活率70%以上。适宜的初代培养基为改良WPM,附加ZT1.0mg/L。2、适宜茎段的继代培养基为改良WPM培养基。附加ZT0.5mg/L+NAA0.2mg/L+白糖30g/L,pH值4.5-5.0时,株高为96.30mm,生长势强,增殖系数为4.73。ZT各处理对茎段增殖生长的效果优于2ip各处理。ZT0.3mg/L处理的株高和增殖系数分别达到85.5mm和4.3。2ip5.0mg/L处理的株高和增殖系数分别达到77.6mm和3.87。ZT和2ip浓度过高或过低时,株高和增殖系数均呈下降趋势。TDZ1.0mg/L~5.0mg/L处理明显抑制蔓越橘苗的伸长生长和增殖。3、继代培养阶段,茎段正向插入培养基方式比倒插或平放的效果好。以4周为-个继代周期比较合理。4、作为诱导叶片不定芽再生的培养基,经改良后的Anderson盐+MS有机物的培养基诱导的不定芽再生率达85%,效果优于Anderson、改良WPM、1/2MS和MS培养基。培养基中加入蔗糖20g/L、琼脂7g/L,pH值4.8-5.2时不定芽再生效果好。5、不同激素对诱导率和再生率效果明显不同。附加BA、CPPU、TDZ、ZT、2ip、 BR均能诱导出不定。6-BA2.0mg/L不定芽再生率达48%, CPPU2.0mg/L不定芽再生率达62%, TDZ3.0mg/L不定芽再生率达45%,BR0.01mg/L不定芽再生率达100%。附加2ip1.5mg/L与TDZ2.0mg/L组合再生率为70%。附加ZT0.3mg/L与TDZ2.0mg/L组合再生率60%。添加IAA、IBA、NAA、2,4-D降低再生率,但提高诱导率。6、暗培养是诱导蔓越橘叶片再生不定芽的一种有效的方法。暗培养15-20d不定芽再生率达83%。完整叶片的近轴面接触培养基诱导不定芽的效果好。7、采用瓶内生根方法,IBA0.5mg/L处理的生根率为86%,NAA0.5mg/L处理的生根率为82%,IAA1.0mg/L处理为74%。用IBA1000mg/L或IAA2500mg/L处理的瓶外生根率均达100%,用NAA1000mg/L处理时生根率达90%。适宜的组培苗扦插基质为苔藓:河沙=1:1(v/v),扦插苗成活率达93%。
王静[4]2017年在《红豆越橘叶片不定芽再生与VcANS基因遗传转化》文中研究说明本试验以3个红豆越橘品种‘艾达’、‘桑那’和‘罗西’试管苗为材料,研究了培养基与5种植物生长物质对叶片诱导不定芽的影响,初步建立了红豆越橘离体叶片不定芽诱导体系。初步建立叶盘法将VcANS基因转至红豆越橘‘艾达’的遗传转化的实验条件,旨在为红豆越橘离体叶片不定芽诱导和遗传转化技术体系提供依据。研究结果如下:1.以不同品种的红豆越橘茎段叶片为实验材料,通过比较WPM、MS、1/2MS和1/4MS四种培养基中,最适培养基为WPM培养基;‘艾达’、‘桑那’和‘罗西’叁个品种离体叶片再生体系生长调节物质最优组合为:WPM+ZT 4.0 mg/L+IBA 0.1 mg/L。‘艾达’在TDZ 2.0 mg/L时诱导率最高为99%,在ZT 5.0 mg/L的处理条件下再生频率最高为35.2个/叶;‘桑那’在TDZ 2.0 mg/L时诱导率最高为93%,在ZT 4.0 mg/L+IBA 0.1 mg/L时生频率最高为28.3个/叶;‘罗西’在ZT 4.0 mg/L+NAA 0.5 mg/L时诱导率最高为87.5%,在ZT 5.0 mg/L处理条件下再生频率最高为29.9个/叶。2.红豆越橘‘艾达’在各类生长调节物质中生长状态最佳,因此,以‘艾达’继代苗叶片为受体材料进行后续遗传转化研究。3.成功构建植物表达载体pBASTA-VcANS。4.为红豆越橘遗传转化体系筛选的抑菌剂头孢噻肟钠(Cef)最适浓度为250 mg/L;红豆越橘遗传转化阳性植株筛选试剂为除草剂草铵膦,最适使用浓度为0.9 mg/L,使用以农杆菌介导的叶盘法进行遗传转化试验,将VcANS基因转化到‘艾达’基因组中,转化体系为:将培养25~30 d的‘艾达’中部叶片,用解剖刀在叶片的近轴面上用横向划两刀处理以后平铺于预培养基中暗培养3 d后,将叶片小心取出侵入含植物表达载体pBASTA-VcANS的农杆菌菌液中,浸染10 min,浸染结束后将叶片捞出吸干多余菌液后,平铺于共培养基上,25℃暗培养2 d;用液体培养基(WPM+ZT 4.0 mg/L+IBA 0.1 mg/L+AS100 mg/L+3%蔗糖)漂洗后,将叶片转接入选择培养基(WPM+ZT 4.0 mg/L+IBA 0.1 mg/L+8g/L琼脂粉+3%蔗糖+250mg/LCef+草铵膦0.9 mg/L)中,暗培养2 d后转至光下培养,30 d后将长出的不定芽接入抗性培养基(WPM+ZT 4.0 mg/L+IBA 0.1 mg/L+8 g/L琼脂粉+3%蔗糖+250 mg/L Cef)中继代培养。5.使用农杆菌介导的叶盘法遗传转化法中,在选择条件草铵膦存在条件下,得到20棵草铵膦抗性植株,经过对它们分别进行PCR检测,结果得到一株转化植株。
游来秋[5]2008年在《越橘离体培养倍性育种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试验对越橘花药愈伤组织的诱导方法和适宜的生长条件进行细致的摸索和研究,试验以越橘六个品种的花药为试材进行离体培养体系的研究,着重研究了越橘花药离体培养中诱导愈伤组织脱分化过程中各因素对花药愈伤组织形成的影响作用以及花药愈伤组织再分化过程中增殖及分化的最佳培养基配方;同时也对秋水仙素诱导越橘组培苗茎段和已诱变植株倍性的纯化进行研究。其研究结果具体如下:1、在越橘花药愈伤组织脱分化过程中,环境条件对花药愈伤组织的形成起到重要作用,在研究光照对越橘花药愈伤组织形成中,黑暗条件下有助于越橘花药愈伤的产生,其花药愈伤组织诱导率可达53.33%;不同低温处理时间对越橘花药愈伤组织诱导的作用不是十分明显,其中不经过低温处理和进行4℃低温处理1天有利于越橘花药愈伤组织的诱导,其诱导率最高可达80.13%。而不同的取材时间对越橘花药愈伤组织的形成也有影响:花朵采集应在盛花期,越橘宜在其进入花期一周左右为最佳采集时期;采集花冠的长宽比为2:1的花朵为最佳试材。2、在越橘花药愈伤组织再分化过程中,对诱导激素的种类和配比进行进一步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WPM+6-BA0.5mg/L+2,4-D1.0 mg/L为最佳的培养基配方,其花药愈伤组织增殖量可达1.6567g;在越橘花药愈伤组织诱导过程中,2,4-D起着主导作用,在配以相同浓度不同的细胞分裂素后,其中CPPU对越橘花药愈伤组织的增殖量影响较大,但使用CPPU花药愈伤组织的长势状况不如6-BA和KT混合使用和6-BA单独使用的效果好。同时对培养基的pH值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pH值为5.50时对越橘花药愈伤组织的增殖有明显的作用,增殖量可达1.7885g;当pH值低于5.0时有利于愈伤组织的长势,愈伤组织结构致密。在越橘花药愈伤组织增殖的研究中,以WPM+CTK1.0mg/L+ IBA0.4mg/L和WPM+6-BA 0.5 mg/L+NAA0.25mg/L为最佳的增殖培养基配方,最有利于越橘花药愈伤组织的增殖与分化。3、利用秋水仙素对越橘两个品种进行诱导多倍体研究并进行倍性鉴定,结果表明:茎段培养:“北陆”经过秋水仙素浸渍法和药剂培养基法处理后,能诱导出嵌合体的变异植株,浸渍法最好的组合是浓度为2.0mg/L的条件下处理24h,变异率最高达到32.50%;药剂培养基法最好的处理方法是浓度为0.002%,变异率达到5%,对已诱变的“埃利奥特”同时也进行秋水仙素浸渍法和药剂培养基法处理,和“北陆”效果基本一致,也出现了四倍体变异细胞,但未见其他倍性细胞出现,可见加倍后的细胞可以通过多次继代消失。纯化:对已诱变的越橘苗进行继代鉴定并未发现倍性发生变异的植株,经过多次继代的嵌合体会发生层间取代,导致周缘嵌合体消失。
李晓艳[6]2006年在《越橘离体培养诱导多倍体技术研究》文中提出本试验通过秋水仙素对越橘组培苗和愈伤组织诱变、越橘花药离体培养以及离体培养材料后代倍性鉴定,研究了越橘离体培养诱导多倍体技术,获得了倍性嵌合体后代,为培育越橘多倍体新品种奠定了基础。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通过人工诱变手段首次对离体培养越橘多倍体诱导方法进行了研究。‘美登’、‘达柔’和‘埃利奥特’3个品种离体叶片在附加不同浓度ZT、2,4-D和CPPU的WPM培养基中,均有效地诱导出愈伤组织。其中‘埃利奥特’在WPM+蔗糖30mg/L+CPPU 2.0 mg/L+琼脂7 g/L的培养基中愈伤组织诱导率达90%以上,再生率达73.9%。将这3个品种的愈伤组织经0%-0.2%秋水仙素浸渍处理6h、12h和24h后,愈伤组织褐变死亡现象严重。‘埃利奥特’离体叶片在WPM+ZT 2.0 mg/L+COL_(0.002%)培养基上诱导产生的愈伤组织中多倍体细胞比例占34.3%。 采用浸渍法或药剂培养基法对越橘试管苗茎段进行诱导多倍体结果表明:药剂培养基法效果不如浸渍法。用秋水仙素浸渍处理上述3个品种的单芽茎段后,试管苗的存活率和变异率与秋水仙素浓度和作用时间有关。用0.05%秋水仙素溶液浸渍处理24h时,3个品种平均存活率为42.9%,变异率5.7%。在0.1%秋水仙素溶液浸渍24h的处理中,3个品种平均存活率降低到20.9%,变异率上升到17.2%。而在0.2%秋水仙素溶液浸渍24h处理中,3个品种平均存活率和变异率又降低,均为9.9%。说明一定处理时间条件下,随着秋水仙素浓度的增加,茁的存活率下降,而变异率高低与秋水仙素溶液浓度不完全呈正相关。高浓度诱导处理也会出现变异率下降的现象。另外,品种之间对秋水仙素的敏感程度反应不一,诱导加倍效果亦不同。其中用0.1%秋水仙素溶液浸渍‘达柔’试管苗茎段24 h处理的诱变效果最好,存活率28.9%,变异率22.6%,均高于‘埃利奥特’和‘美登’。对细胞倍性鉴定结果表明,多数诱变株系为二倍体细胞和四倍体细胞共存的嵌合体,其中二倍体细胞平均占79.4%,四倍体细胞平均占20.6%。 2.首次研究了越橘花药愈伤组织诱导及培养问题。采用WPM+BA 0.5 mg/L+2,4-D 1.0mg/L培养基成功地诱导出了6个越橘品种花药愈伤组织。其中‘北卫’花药愈伤组织诱导率最高,达18.0%。而单独使用ZT 1.0-4.0mg/L或CPPU 1.0-4.0 mg/L对越橘花药脱分化不起作用。检测结果表明诱导出的花药愈伤组织为单倍体、二倍体和四倍体的嵌合体。花药愈伤组织在分化培养基上均未获得再分化植株。 3.对离体培养几十代至百代的‘北陆’和‘蓝丰’越橘组培苗倍性鉴定及其在
迟夜朦[7]2014年在《笃斯越橘快繁体系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笃斯越橘(Vaccinium ulignosum L)属杜鹃科(Ericaceae)越橘属(Vaccinium spp.)灌木果树,俗称都柿,又名笃斯、黑豆树、都柿、甸果、蓝莓。其果实中含有较多的花色素苷、黄酮等生理活性成分,有防治高血压、疏通毛细血管和缓解视力疲劳的作用,被誉为“浆果之王”,被国际粮农组织列为人类五大健康食品之一。近20多年来,中国越橘产业有了快速发展,成为目前最具发展潜力的水果之一。本研究以笃斯越橘为实验对象,通过组织培养技术,筛选初代培养基,生根培养基,探究适宜的生根条件,并在控制栽植月份、光照、湿度情况下选出适合笃斯越橘瓶内和瓶外生根的条件,生根后对笃斯越橘幼苗进行移栽,在控制移栽基质、炼苗天数情况下选出适合笃斯越橘的移栽条件,提高笃斯越橘移栽成活率,通过两种生根方式探讨适宜的生根和成活条件,并对两种方式的不同条件进行比较和数据分析,选择出更高效的笃斯越橘苗木快繁方式。实验结果如下:(1)茎段最优初代培养基为:WPM+1.5mg/L ZT+0.2mg/L NAA+蔗糖25g/L成活率可达到80.8%。(2)笃斯越橘瓶内生根最佳培养基为1/2WPM+IBA0.1mg/L+IAA1.0mg/L+蔗糖20g/L,30天内生根率最高可达76.7%。(3)笃斯越橘瓶内生根的最佳培养条件可归纳为:pH为5.2,光照时间为6h-8h,瓶内生根的最佳温度为24℃。实验表明以此条件为基础上培养的笃斯越橘30天内生根率可达75%以上,生根数量在3.5-4.2之间。(4)笃斯越橘瓶外生根的环境最佳条件为:在四月到五月进行栽植,选取光照时间为8h/d-10h/d的时期,空气湿度保持在80%,在此条件下进行妥善的管理和养护,笃斯越橘的瓶外生根率最高可达80%以上,平均生根条数在5.0~6.6之间。(5)笃斯越橘的最佳炼苗天数为9天,并且移栽基质对笃斯越橘移栽成活有很大的影响,验证的七种基质中使用草炭土、苔藓2:1的处理最高成活率96.7%,平均生根数量最多达到13.3根,只使用苔藓为基质的处理成活率也能达到90%以上。笃斯越橘移栽选用具有叁根以上根的幼苗进行移栽能有效的提高生根数量和成活率。
马怀宇, 李亚东, 刘庆忠, 赵红军, 孙清荣[8]2004年在《高丛越橘离体叶片再生植株研究初报》文中提出用越橘组培苗的叶片作为外植体 ,进行不定芽再生植株的研究。以改良的 WPM为其基本培养基 ,添加玉米素5 mg· L- 1 ,不定芽再生率高达 90 %。所用品种中除乔治亚姆外均有相当高的再生率。培养基中的玉米素浓度低于 5mg· L- 1时 ,不定芽的再生率也随之下降 ;基本培养基中加入 TDZ和 BA,再生率只为 0 %~ 30 %。不定芽的增殖、生根、温室锻炼、大田移栽均已获得成功
梁晓晶[9]2012年在《笃斯越橘离体培养及植株再生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笃斯越橘(Vaccinium ulignosum L.)属杜鹃科(Ericaceae)越橘属(Vaccinium spp.)灌木果树,俗称都柿,又名蓝莓(Blueberry)、蓝浆果。其果实中含有较多的花色素苷、黄酮等生理活性成分,有防治高血压、疏通毛细血管和缓解视力疲劳的作用,被誉为“浆果之王”,被国际粮农组织列为人类五大健康食品之一。近10多年来,世界越橘种植面积和产量大幅增加。近20多年来,中国越橘产业有了快速发展,成为目前最具发展潜力的水果之一。本试验以经优株选择后的野生笃斯越橘为实验材料,通过组织培养的方法,研究了以茎段和单芽为外植体时,培养基、激素、pH、培养时间等因素对植株再生的影响,建立了野生笃斯越橘再生体系,研究结果如下:1经过室内水培后枝条,约1周后可长出长约1cm的绿色单芽,将单芽作为外植体进行培养,伸长生长效果明显。外植体经过低温10℃处理,可以减少褐变的发生,可使外植体处于旺盛的生长状态,减少了褐变的发生,增大了芽体的存活率。2在外植体的消毒灭菌过程中,以茎段作外植体的污染率为35%,一周后长出幼嫩的绿芽。以单芽为外植体污染率低于用茎段作外植体,污染率为11.67%,少部分在培养过程中易发生褐变,但其伸长生长较快。3单芽茎段生长培养最佳培养基为改良WPM+1.5mg/L ZT+0.3mg/L NAA+30g/L蔗糖+8g/L琼脂。最佳培养条件为pH值调到5.4,光照时间设为8时/日,培养温度设为25/15℃(日/夜);单芽生长培养最佳培养基为WPM+2.0mg/L ZT+0.5mg/L NAA+25g/L蔗糖+8g/L琼脂。最佳培养条件为pH值调到4.8,光照时间设为8时/日,培养温度设为25/15℃(日/夜)。4取由单芽经生长培养后获得的健壮丛生芽为外植体,进行继代培养,单芽增殖培养最佳培养基为WPM+1.5mg/L ZT+1.5mg/L6-BA+15g/L蔗糖+8g/L琼脂,最佳继代次数为3次。最佳培养条件为pH值调到5.4,光照时间设为8时/日,培养温度设为25/15℃(日/夜)。5以单芽为外植体经过增殖培养后,将获得的健壮幼苗从茎基部切下,接种到壮苗培养基上培养30天,然后再接入到生根培养基上。生根培养最佳培养基为1/2WPM+0.1mg/LIBA+1.5mg/L IAA+15g/L蔗糖+8g/L琼脂。最佳培养条件为pH值调到5.6,光照时间设为8时/日,培养温度25℃。
郭丽喆[10]2013年在《培养基配方对越橘组培苗生长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试验研究了5种培养基对不同类型的16个越橘品种组培苗生长影响,研究了玉米素浓度和氮磷钾钙大量元素对高丛越橘组培苗生长的影响。研究主要结果如下:1、2号培养基是最适宜越橘组培苗增殖生长的培养基。不同基因型的品种在增殖能力上有很大的差别。供试的各品种中红豆越橘‘布鲁赫洛斯’和半高丛越橘‘蓝金’的增殖能力最强,在5种培养基上平均有效增殖倍数分别达到3.2倍和2.9倍。矮丛越橘‘美登’的增殖能力次之,为2.2倍。南高丛越橘‘密斯提’,蔓越橘‘漫游者’和兔眼越橘‘芭尔德温’的有效增殖倍数较低,不到1.5倍。2、适宜高丛越橘离体增殖生长的玉米素浓度为0.2-0.3mg/L。高浓度的ZT虽然增殖能力强,但长度变短。3、不同越橘品种组培苗对钙素浓度需求有差异。单独使用硝态氮对越橘的增殖生长有抑制作用,硝态氮与铵态氮混用效果较好。培养基中磷素浓度偏低不利于越橘组培苗的增殖生长。适宜越橘组培苗增殖生长的钾素浓度范围较广。
参考文献:
[1]. 越橘离体叶片再生体系的建立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D]. 马怀宇. 吉林农业大学. 2003
[2]. 越橘叶片离体再生与BADH基因遗传转化的研究[D]. 毕海涛. 吉林农业大学. 2007
[3]. 蔓越橘茎段离体快速繁殖与叶片再生体系建立[D]. 杨瑞芹. 吉林农业大学. 2012
[4]. 红豆越橘叶片不定芽再生与VcANS基因遗传转化[D]. 王静. 吉林农业大学. 2017
[5]. 越橘离体培养倍性育种研究[D]. 游来秋. 吉林农业大学. 2008
[6]. 越橘离体培养诱导多倍体技术研究[D]. 李晓艳. 吉林农业大学. 2006
[7]. 笃斯越橘快繁体系研究[D]. 迟夜朦. 东北农业大学. 2014
[8]. 高丛越橘离体叶片再生植株研究初报[J]. 马怀宇, 李亚东, 刘庆忠, 赵红军, 孙清荣.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2004
[9]. 笃斯越橘离体培养及植株再生研究[D]. 梁晓晶. 东北农业大学. 2012
[10]. 培养基配方对越橘组培苗生长的影响[D]. 郭丽喆. 吉林农业大学. 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