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文学大系论文-丁雨晨

中国新文学大系论文-丁雨晨

导读:本文包含了中国新文学大系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胡适,《五十年来中国之文学》,《中国新文学大系导言》,文化诉求

中国新文学大系论文文献综述

丁雨晨[1](2019)在《胡适文化诉求的得与失——以《五十年来中国之文学》和《中国新文学大系导言》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胡适为《申报》成立五十周年写成的《五十年来中国之文学》,以历史参与者和叙述者的双重身份言说,实则借立言形式建构"白话正宗观"和"文学进化史观"的文化诉求。十几年后又应赵家璧之邀编纂《中国新文学大系》建设理论集,在大系导言中追述了新文化肇始的源起发展,胡适又有意淡化了陈独秀一代人共同努力营造的社会文化氛围,从两者的发展中可以窥见胡适的文学观念变化中文化诉求的得与失。(本文来源于《红河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王光东[2](2019)在《“五四”文学研究的叁个纬度——从赵家璧主编《中国新文学大系(1917-1927)》部分导言说开去》一文中研究指出赵家璧主编的《中国新文学大系(1917-1927)》十卷的导言写作者,都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直接参与者。胡适、周作人的导言对"五四"文学与"文化传统"的关系有着深入的说明;郑伯奇的导言提出了"五四"文学接受异域文学影响时的"混合性"特点;茅盾则以表现"社会生活的深度和广度"作为评价作品的基本原则。重读这些导言,对于我们进一步的理解"五四"文学和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具有重要的启示性意义。(本文来源于《社会科学》期刊2019年07期)

杜万鹏[3](2019)在《《中国新文学大系(1917-1927)》与“五四”乡土书写的经典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中国新文学第一个十年的结集,《中国新文学大系》具有重要的文学史价值。同时,作为一部辑录和包含“五四”新文学理论、论争、思潮、流派、史料、作品的成系统的文学丛书,《中国新文学大系》在“五四”新文学经典化过程中有着特殊而重要的意义,在一定程度上这部丛书是“五四”新文学经典化的见证者、参与者和影响者。如果说《中国新文学大系》是集“五四”新文学之精英、汇新文化运动先驱之经营而形成的硕果,那么“五四”乡土书写就是其中别具特色的重要枝蔓。本研究着力从《中国新文学大系》与“五四”乡土书写经典化的关系这一总问题切入,力求在共时性与历时性相结合的视域下探究《中国新文学大系》对“五四”乡土书写经典化的切实影响,为完善中国现代乡土文学经典化知识谱系做出贡献。本文除绪论之外,总共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探究《中国新文学大系》以及“五四”乡土书写的发生语境,指出在“欧风美雨”的现代性的影响之下,《中国新文学大系》出版方——良友书局所在地上海,出版业逐渐引入市场化运行机制并促使出版业繁荣发展,为《中国新文学大系》的出现提供了保障;“五四”低潮期“复古逆流”的涌现使得新文化运动同人认识到结集新文学成果,保卫新文学合法性的重要意义,加强了他们嵬集、编撰《中国新文学大系》的诉求;白话文实绩的丰饶与白话文经典的“假性”缺失之间的反差,以及当时舆论纷争之下新文学同人自我确证的强烈愿望也构成了《中国新文学大系》面世的文化语境的一部分;与此同时,“五四”前后中国乡土问题的凸显为“五四”乡土书写勃兴,为乡土书写经典化提供了基本的可能性与问题域。第二部分力求从《中国新文学大系》的编辑理念入手,揭橥《中国新文学大系》编辑理念影响下乡土书写创作模式的建构,及其对“五四”乡土书写经典化的作用,指出《中国新文学大系》的编辑理念重视写实主义,这使得其编选者在对“五四”乡土文学作品进行选取的过程中,重视对文本题材内容、主题思想、人物形象、情节结构等方面的写实性的考量,架构了写实主义倾向的创作模式,这一模式对日后乡土书写经典化中的“乡土写实”创作模式奠定了基础。第叁部分对《中国新文学大系·史料·索引》进行深度发掘,探求其中的史料对“五四”乡土经典化的独特价值,提出“会社史料”、“作家小传”中关于“五四”乡土文学作家及其所属社团的部分史料,是助力《中国新文学大系》中所辑录的乡土文学作家、社团研究重要资料,其直接推动相关作家和文学社团在“五四”乡土书写经典化过程中登场。第四部分立足于《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一集》、《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中的导言部分,探究《中国新文学大系》中的文学批评对“五四”乡土书写经典化的作用,指出导言中现实主义批评方法的应用、作为现实主义主潮与文艺大众化征候的批评范畴的确定以及偏重写实主义的批评标准的确立,直接影响《中国新文学大系》对“五四”乡土书写作品的选取,继而间接影响其经典化进程,推动了写实主义乡土文学的经典化、在一定程度上遮蔽了抒情意味浓厚的非现实主义乡土文学,并且这一批评体系随着历史发展进一步影响到后来文学史中乡土文学经典的整体面貌。第五部分对《中国新文学大系》与“五四”乡土书写经典化问题进行复观和反思,指出《中国新文学大系》在文学史意义上锻造了“五四”乡土书写经典,但是其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所选作品文学经典性趋弱,遮蔽了部分具有抒情性、非写实主义乡土文学作品,提出只有辩证、客观的看待《中国新文学大系》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的价值和意义,才是研究《中国新文学大系》与“五四”乡土书写经典化问题的应有之义。(本文来源于《辽宁大学》期刊2019-04-01)

唐娒嘉[4](2019)在《胡适形象的自我建构与他者叙述——以《中国新文学大系导言集》为中心》一文中研究指出经《中国新文学大系》主编赵家璧证实,郑振铎在《新文学大系·文学论争集导言》中所做的"无数青年们的呐喊的热忱,只是形成了他们的‘高高在上’的地位,他们践踏着青年们的牺牲的身体,一级一级的爬了上去。当他们在社会上有了稳固的地位时,便抛开了青年人开始‘反叛’"评价是指的胡适。这一评价主要蕴含两层意涵:一是踩着青年爬了上去,获得了很高声誉;二是在获得稳固声誉后,"反叛"了曾倚重的青年。对郑振铎做出此番评价的原因、其所牵涉的文学场的复杂生态进行探讨,从而观照胡适在《中国新文学大系导言集》中自我形象的建构以及郑振铎及其他编者叙述间的张力。(本文来源于《滨州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任杰[5](2018)在《茅盾、鲁迅和郑伯奇的新文学观考辨——以《中国新文学大系(1917—1927)》小说选集导言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茅盾、鲁迅和郑伯奇分别为《中国新文学大系(1917—1927)》叁卷小说选集撰写的导言以不同的文学流派、团体为中心,对新文学前十年小说创作实绩进行了总结和评述。总体来看,叁人评判小说创作的标准和书写导言的策略皆有所不同,但整体上又不同程度地倾向现实主义原则,显示了他们各具特点的新文学观。这不仅和当时现实主义成为文学主流有关,而且反映出了各文学阵营之间的微妙关系,从中也可窥见当时的社会形势和文学环境的多样性、复杂性。(本文来源于《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04期)

赵连昌,李广[6](2018)在《阿英对新文学史料构建的开创之功——关于《中国新文学大系史料·索引》(1917-1927)的编撰》一文中研究指出阿英所编《中国新文学大系史料·索引》(1917-1927),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史上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它是中国现代文学文献学的奠基之作。它无论在确立中国现代文学文献学学科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方面,还是在构建该学科的研究框架、确定该学科的具体研究内容方面,都起到了发凡起例的先导作用。(本文来源于《东方论坛》期刊2018年03期)

徐鹏绪[7](2018)在《鲁迅与《中国新文学大系》的编辑出版——兼论“大系”在中国现代文学出版史上的地位》一文中研究指出由赵家璧主编、上海良友出版公司于1935-1936年出版的《中国新文学大系》,是由鲁迅、茅盾、胡适等新文学运动的倡导者、创建者亲自编选的,包括新文学第一个十年的理论、论争、创作和史料索引的文学"总集"。它在新文学编辑出版史和文学史修纂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它对于新文学的价值和影响,不亚于《昭明文选》之于中国古代文学。(本文来源于《鲁迅研究月刊》期刊2018年06期)

吴晓东[8](2018)在《赵家璧与《中国新文学大系》》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新文学大系》为新文学运动第一个十年(1917-1927)理论和文学作品的选集,由上海良友图书公司赵家璧主编,于1935年至1936年间出版。全书共十大卷,由蔡元培作总序,胡适编《建设理论集》,郑振铎编《文学论争集》,茅盾编《小说一集》,鲁迅编《小说(本文来源于《中华读书报》期刊2018-03-07)

王畅[9](2017)在《赵家璧《中国新文学大系1917-1927》编辑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赵家璧先生(1908—1997),我国着名编辑家,出版家。自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起进入良友图书印刷公司,为他人做嫁衣六十余载,一生献给了他热爱的编辑出版事业。从学生时代的《晨曦》、《中国学生》、《一角丛书》到逐渐成熟的《良友文学丛书》、《良友文库》、《中国新文学大系1917—1927》(以下简称《大系》)、《晨光文学丛书》以及《晨光世界文学丛书》等丛书和文集再到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后期开始策划的画集、画库系列,赵家璧的一生与书为伴,与名家为伍,他策划编辑的一系列书籍对后世有着深远影响,不仅为现代文学史留下极其珍贵的研究资料,而且对出版行业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现实意义,尤其是《大系》的出版为我国文学汇编类书籍的策划和撰写提供了思路和借鉴。本文以赵家璧先生的代表编辑作品《中国新文学大系1917-1927》为个例展开研究,文章开始从赵家璧所出生的时代背景、成长经历以及所编书籍入手,随后了解《大系》的出版背景、社会背景以及编选背景,为文章主体对《大系》的深入研究打下坚实基础,第叁章分别从选题策划、组稿审稿、装帧印刷、营销宣传四个维度展开详细的研究论述,分析提炼《大系》的编辑特色,最后论述了《大系》对我国出版行业的现实意义。(本文来源于《河北大学》期刊2017-05-01)

黄轶[10](2016)在《《中国新文学大系》与现代乡土小说研究及其经典化》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新文学大系》作为"整理、保存、评价""五四文学"的重要选本,推进了现代乡土小说经典化以及乡土批评与研究。继1920年代周作人、茅盾等引进、界说"地方色"、"乡土艺术"等概念后,《大系》最终确立了作为类型研究的"乡土文学"这一理论术语,也呈现出鲁迅与茅盾的认识差别;《大系》对乡土小说文本的遴选、《导言》的批评推介以及《史料卷》对乡土小说家的评价,成为以后现代文学史叙事和相关研究的重要依凭;从《大系》可以看出编选者审美观与文学史观的异同,其中某些遮蔽、局限或偏见恰恰体现出"五四一代"在1930年代新的文化权力场中借助经典遴选对新文学正统地位以及知识分子文化身份的重新确认。(本文来源于《《茅盾研究》第15辑——纪念茅盾诞辰120周年论文集》期刊2016-08-05)

中国新文学大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赵家璧主编的《中国新文学大系(1917-1927)》十卷的导言写作者,都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直接参与者。胡适、周作人的导言对"五四"文学与"文化传统"的关系有着深入的说明;郑伯奇的导言提出了"五四"文学接受异域文学影响时的"混合性"特点;茅盾则以表现"社会生活的深度和广度"作为评价作品的基本原则。重读这些导言,对于我们进一步的理解"五四"文学和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具有重要的启示性意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中国新文学大系论文参考文献

[1].丁雨晨.胡适文化诉求的得与失——以《五十年来中国之文学》和《中国新文学大系导言》为例[J].红河学院学报.2019

[2].王光东.“五四”文学研究的叁个纬度——从赵家璧主编《中国新文学大系(1917-1927)》部分导言说开去[J].社会科学.2019

[3].杜万鹏.《中国新文学大系(1917-1927)》与“五四”乡土书写的经典化研究[D].辽宁大学.2019

[4].唐娒嘉.胡适形象的自我建构与他者叙述——以《中国新文学大系导言集》为中心[J].滨州学院学报.2019

[5].任杰.茅盾、鲁迅和郑伯奇的新文学观考辨——以《中国新文学大系(1917—1927)》小说选集导言为例[J].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

[6].赵连昌,李广.阿英对新文学史料构建的开创之功——关于《中国新文学大系史料·索引》(1917-1927)的编撰[J].东方论坛.2018

[7].徐鹏绪.鲁迅与《中国新文学大系》的编辑出版——兼论“大系”在中国现代文学出版史上的地位[J].鲁迅研究月刊.2018

[8].吴晓东.赵家璧与《中国新文学大系》[N].中华读书报.2018

[9].王畅.赵家璧《中国新文学大系1917-1927》编辑研究[D].河北大学.2017

[10].黄轶.《中国新文学大系》与现代乡土小说研究及其经典化[C].《茅盾研究》第15辑——纪念茅盾诞辰120周年论文集.2016

标签:;  ;  ;  ;  

中国新文学大系论文-丁雨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