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岭构造论文_陈丹,郝平

导读:本文包含了盆岭构造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同位素,盆地,苏南,苏北,地质,脱气,水化。

盆岭构造论文文献综述

陈丹,郝平[1](2016)在《京西盆岭构造区积累库仑破裂应力变化对强震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拉张正断层作用为主的京西盆岭活动构造区(112°~116.2°N,38.3°~41.5°E)自BC231年以来共记载和记录15次M6~7.5地震。本研究计算每一次强震产生的以及逐次积累的库仑破裂静应力变化,并分析强震之间的应力触发关系。结果显示在14次后发的强震中,有10次发生在先发强震产生的积累库仑破裂静应力变化为正的触发区,触发率为71%。所有15次历史强震作用共同引起研究区积累库仑破裂静应力变化的正值区,主要分布于六棱山北麓断裂中段、怀涿盆地北缘断裂、新保安沙城断裂、桑干河断裂以及蔚县盆地南缘断裂,并使得这些断裂(段)的强震危险性有所增加,这可为分析研究区的未来强震危险性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地震》期刊2016年01期)

刘志平,徐宁玲,蒋梦林,徐雪球,朱志远[2](2014)在《江苏盆岭构造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盆岭构造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21世纪以来,将"盆岭构造"研究纳入了"板块构造"的范畴。根据盆岭构造形成机制,认为苏鲁造山带、宁镇剪切拉分带及苏锡旋圈构造群是江苏3个典型的盆岭构造。此外,在徐州、苏北盆地、宁芜、茅山、宜溧、昆山等地"盆岭"相伴出现,如徐州地区反射弧两侧潘塘盆地和宋楼—马坡盆地、苏北盆地的建湖隆起与高邮坳陷、茅山地区的茅山山脉与直溪桥凹陷、宜溧山区与火山岩盆地等,都是伸展构造发育的盆岭构造带。这些地区以伸展构造为主体,推覆构造十分发育。(本文来源于《地质学刊》期刊2014年04期)

米素婷,闻学泽[3](2013)在《京西北活动盆岭构造区的现代构造形变》一文中研究指出1.引言研究区位于北京西北部,区内发育有中国大陆最典型的活动盆岭构造系统,称为京西北盆岭构造区,其由多个北东向展布的、活动的断陷盆地—断块山组成。断陷盆地的边界大多被不同长度的活动正断层所控制。自公元512年以来,研究区大部分地区在约有历史地震记录的1500年之中没有发生过7级及以上(本文来源于《中国地球物理2013——第十一专题论文集》期刊2013-10-13)

张炜斌,杜建国,周晓成,陈志,谢超[4](2013)在《首都圈西部盆岭构造区地热水水文地球化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水化学组分和氢、氧同位素数据,讨论了首都圈西部盆岭构造区断裂带地下热水的化学类型及其形成过程。结果显示,水样的TDS为225~1449mg/L,δ18 O和δD值分别为-12.42‰~-9.54‰,-90.8‰~-71.88‰。水的循环受盆岭构造区中的断裂和水头压力控制。Na-SO4型水主要出现在片麻岩和花岗岩裂隙中,由深循环过程中长石类矿物水解和硫化物的氧化作用形成。Na.Ca-HCO3型水主要分布在含泥质条带互层的碳酸盐岩储层中,受方解石和白云石溶解、泥质条带中的易溶盐淋滤作用和与粘土矿物的Na-Ca离子交换的控制。第四系砂砾石含水层热水水化学类型较复杂,有Ca.Mg-HCO3,Na.Ca-HCO3,Na-HCO3,Na-HCO3.SO4.Cl,Na-HCO3.Cl,Na-SO4.Cl等,这可归因于含水层深度、断裂性质、沉积物粒度和岩性等因素。δ18 O和δD指示地热水来源于大气降水。δD值随地下水温度升高而降低的特征可能由深层古水和浅层地下水的混合作用或是同位素交换反应导致。镇川堡103℃热水的δ18 O和δD受水岩反应和蒸汽散失的共同作用。本研究对地热水开发和地震监测方面有一定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期刊2013年04期)

张炜斌[5](2013)在《京西北盆岭构造区温泉流体地球化学》一文中研究指出京西北盆岭构造区地震活动强烈,是首都圈地震监测的重点区域。该区内不仅断裂发育,而且有深部流体的露头(天然温泉和人工地热深井)分布。因此选择该地区进行流体地球化学研究,利用温泉水气的化学组分,包括泉水常规离子和氢氧同位素、泉气化学组分和氦氖碳同位素数据,判断流体的来源,并探讨流体反映出的活动断裂和岩石圈结构的特点。温泉流体采集于2011年10月,共有水样25件、氢氧同位素样品24件、泉气样品18件。泉水的离子组分浓度由Dionex IC-900离子色谱仪和化学滴定法测定;氢氧同位素组成由Picarro L1102液态水同位素分析仪测定。泉气化学组分含量由MAT271测定,He、Ne同位素由VG5400测定,C同位素由HP6890-Delta Plus XL气质联用仪测定。分析结果表明流体化学组分变化范围较大。水样的TDS范围为225~1449mg/L;δ~(18)O和δD值分别在-12.42~-9.54‰,-90.8~-71.88‰(以V-SMOW为标准)范围内。泉气样品N_2含量为77.40~97.73%,说明皆为N_2型泉气,He和CO_2含量明显高于空气值;R值(3He/4He)变化范围在0.33~2.08RA(RA=1.4×10~(-6),大气中的3He/4He值);~(20)Ne/~(22)Ne和~(21)Ne/~(22)Ne的变化范围较大,分别为0.02~15.07和0.0169~1.0691;CO_2的δ~(13)C值在-20.3~-10.2‰范围内变化。由于汇水域面积小,泉水化学与当地含水层岩性关系密切,水岩反应使岩石释放出其中的组分为泉水离子组分的主要来源。Na-SO_4型水主要出现在片麻岩和花岗岩裂隙中,由深循环过程中长石类矿物水解和硫化物的氧化作用形成。Na·Ca-HCO_3型水主要分布在含泥质条带互层的碳酸盐岩储层中,受方解石和白云石溶解、泥质条带中的易溶盐淋滤作用和与粘土矿物的Na-Ca离子交换的控制。第四系砂砾石含水层热水水化学类型较复杂,有Ca·Mg-HCO_3,Na·Ca-HCO_3,Na-HCO_3,Na-HCO_3·SO_4·Cl,Na-HCO_3·Cl,Na-SO_4·Cl等,这可归因于含水层深度、断裂性质、沉积物粒度和岩性等因素。氢氧同位素显示泉水源于大气降水,阳高、天镇地区的样品因同位素交换反应发生了微弱氧漂移。δD和温度的负相关暗示泉水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深浅层水混合。依据Na-K-Mg叁角图判别出部分平衡水,应用离子交换温标计算出热储温度为93.9~163.9°C,并依此计算出泉水循环深度在3.7~5.3km,说明此深度以浅导水断裂破碎强度高。泉气中氖、碳和氦同位素均具有壳幔混合源的特点。氖同位素排除误差较大数据后指示研究区存在地幔不均一性。CO_2表现出地幔、有机沉积物和碳酸盐岩叁端元混合的特点,其δ13C值和CO_2/3He值受到CO_2逸出和碳酸盐沉淀的共同影响。由3He/4He值计算出的大地热流值范围为64~77mW/m~2,形成热异常,断裂活动提供了深部热流上升的通道。幔源氦贡献率为4~26%,最高值出现在圣世苑宾馆和蔚县暖泉,最低值出现在赤城汤泉和叁马坊地区。幔源氦高值与70km处P波低速体有对应关系,指示观测到的幔源流体的源区可能为上涌的软流圈地幔。P波低速异常差别不大的地区,幔源氦贡献率与断裂滑动速率存在一定程度的正相关。地幔部分熔融程度和断裂渗透性共同控制了幔源氦的贡献率。(本文来源于《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期刊2013-05-31)

周晓成,杜建国,田勤俭,陈志,张炜斌[6](2013)在《首都圈西部盆岭构造区气体地球化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研究首都圈西部盆岭构造区活动断裂脱气强度和断裂活动性的关系。于2011年11月,在首都圈西部盆岭构造区的18个热水点(包括温泉和热水井)采集了18个溶解气体样品,测量了气体样品的全组分和氦同位素值(~3He/~4He)、二氧化碳的稳定碳同位素值(δ~(13)C_(CO_2),PDB‰);并且在2012年6月,在首都圈西部盆岭构造区(本文来源于《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4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专辑》期刊2013-04-21)

张红艳,谢富仁,荆振杰[7](2009)在《京西北盆岭构造区现代构造应力场的非均匀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京西北盆岭构造区包括延矾、怀涿、蔚广、阳原、灵丘、怀安及张家口多个活动断陷盆地.通过对该区大量活动断层擦痕的测量,利用由断层滑动资料反演构造应力张量的计算方法,获得研究区24个测点的构造应力张量数据;同时利用格点尝试法对研究区两个不同应力分区的中小地震震源机制解进行了分析.依据断层滑动与震源机制解两类资料的分析计算结果,初步给出了研究区现代构造应力场的非均匀特征:延矾盆地区域(B区)断层滑动反演的构造应力张量与震源机制解类型均表现为走滑型,表明该区受控于NEE-SWW向挤压、NNW-SSE向拉张的区域构造应力作用.怀涿、蔚广等盆地所在的山西断陷带北部尾端区域(A区)断层滑动反演的构造应力张量与震源机制解类型以正断型为主,表明怀涿、蔚广等盆地所在的山西断陷带北部尾端区域(A区)受近NNW-SSE向拉张的局部构造作用相对于延矾盆地更为显着.现代构造应力场的非均匀分布反映了京西北盆岭构造的差异特征.(本文来源于《地球物理学报》期刊2009年12期)

江淑娥,刘晓林,张国仁,潘玉启,鲁红峰[8](2009)在《辽西中生代盆地特征及盆岭构造》一文中研究指出辽西地区中生代陆相盆地及盆岭构造发育,可划分为早中印支期(T1,2)、晚印支期—早燕山期(T3-J1)、中燕山期(J2-J3)、晚燕山期(K1)、末燕山期(K2)5个盆地形成时期.一般地,盆地早期多为断陷阶段,晚期为拗陷阶段.盆地长轴方向为北东向或北北东向,受控于该时期的构造格架.山岭(古隆起)及其间宽广低拗的盆地组合形成盆岭构造.盆岭构造为辽西地区中生代构造的一大特色,可分为侏罗纪和白垩纪2个类型的盆岭构造,也反映了中生代地壳多次的裂陷和伸展作用.(本文来源于《地质与资源》期刊2009年02期)

舒良树,王德滋[9](2006)在《北美西部与中国东南部盆岭构造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北美西部与中国东南部盆地与山岭构造是太平洋东西两岸独特的地质地貌景观,它们的形成与演化有着其特定的时间、空间、物质条件和深刻的构造背景。分别阐述了这两个地区盆岭构造的地质背景、构造单元划分及其构造岩浆组合、基底与深部构造特征、不同类型盆地与花岗岩山岭的时空演化、成因机制、耦合样式、演化历史,对这两个盆岭地区变质核杂岩的几何学、岩石学、年代学、成因动力学进行了分析。基本地质特征研究表明,太平洋东西两岸盆岭构造存在许多相似处,包括:(1)中、新生代均属太平洋构造域,均受太平洋构造体制制约;(2)受古太平洋板块俯冲影响的开始时间相同,均为中侏罗世,形成的活动大陆边缘宽度相近;(3)板块俯冲角度均在早、晚白垩世之交发生变化,从低角度转为高角度,导致弧后进一步伸展垮塌、岩石圈减薄;(4)均程度不等地发育了科迪勒拉型伸展构造和变质核杂岩;(5)伸展盆地与花岗岩山岭的形成背景相似,盆岭空间相伴,成因相关,时间相近。正是这些相似性,使中国东南部盆岭构造和北美西部盆岭构造的对比成为可能。同时,两岸盆岭构造也存在若干差异,如:(1)岩石组合差异;(2)形成时代差异;(3)地幔柱活动差异;(4)俯冲带位置迁移差异;(5)基底固结程度与变质核杂岩差异。这些差异,构成了太平洋东西两岸盆岭构造的不同地域特色和地质地貌景观。(本文来源于《高校地质学报》期刊2006年01期)

陈立春,冉勇康[10](2002)在《京西北盆岭构造区强震复发概率模型及地震潜势的定量评估》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京西北盆岭构造区活动构造的定量化研究成果 ,视强震复发间隔为一随机变量 ,借鉴NB模型的建模方法 ,结合强震复发过程中存在分形规律的思想 ,建立京西北模型———强震复发间隔的均一化值服从正态分布N(1.0 0 0 3,0 .2 4 6 4 2 ) ;京西北盆岭构造区未来可能发生地震概率较高的断裂是 :天镇 -阳高盆地北缘断裂、阳原盆地南缘断裂、延庆盆地北缘断裂辛韩段、矾山盆地北缘断裂燕水段、宣化盆地南缘断裂(本文来源于《地震地质》期刊2002年01期)

盆岭构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盆岭构造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21世纪以来,将"盆岭构造"研究纳入了"板块构造"的范畴。根据盆岭构造形成机制,认为苏鲁造山带、宁镇剪切拉分带及苏锡旋圈构造群是江苏3个典型的盆岭构造。此外,在徐州、苏北盆地、宁芜、茅山、宜溧、昆山等地"盆岭"相伴出现,如徐州地区反射弧两侧潘塘盆地和宋楼—马坡盆地、苏北盆地的建湖隆起与高邮坳陷、茅山地区的茅山山脉与直溪桥凹陷、宜溧山区与火山岩盆地等,都是伸展构造发育的盆岭构造带。这些地区以伸展构造为主体,推覆构造十分发育。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盆岭构造论文参考文献

[1].陈丹,郝平.京西盆岭构造区积累库仑破裂应力变化对强震的影响[J].地震.2016

[2].刘志平,徐宁玲,蒋梦林,徐雪球,朱志远.江苏盆岭构造探讨[J].地质学刊.2014

[3].米素婷,闻学泽.京西北活动盆岭构造区的现代构造形变[C].中国地球物理2013——第十一专题论文集.2013

[4].张炜斌,杜建国,周晓成,陈志,谢超.首都圈西部盆岭构造区地热水水文地球化学研究[J].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2013

[5].张炜斌.京西北盆岭构造区温泉流体地球化学[D].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2013

[6].周晓成,杜建国,田勤俭,陈志,张炜斌.首都圈西部盆岭构造区气体地球化学研究[C].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4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专辑.2013

[7].张红艳,谢富仁,荆振杰.京西北盆岭构造区现代构造应力场的非均匀特征[J].地球物理学报.2009

[8].江淑娥,刘晓林,张国仁,潘玉启,鲁红峰.辽西中生代盆地特征及盆岭构造[J].地质与资源.2009

[9].舒良树,王德滋.北美西部与中国东南部盆岭构造对比研究[J].高校地质学报.2006

[10].陈立春,冉勇康.京西北盆岭构造区强震复发概率模型及地震潜势的定量评估[J].地震地质.2002

论文知识图

红石砬子金矿地质图渭河断陷带第四纪断块构造图小秦岭地区构造略图(据黎世美,1996,有...6.2 与图 6.1 各个演化阶段相对应的断层...研究区地貌特征华南中新生代盆岭构造略图Ⅰ.扬子...

标签:;  ;  ;  ;  ;  ;  ;  

盆岭构造论文_陈丹,郝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