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胸外伤患者肋骨骨折内固定术后血清TNF-a、IL-6含量的变化

重症胸外伤患者肋骨骨折内固定术后血清TNF-a、IL-6含量的变化

(山东省滨州市沾化区人民医院;256800)

【摘要】目的:探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以肋骨骨折为主要病症的重症胸外伤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本院收治的肋骨骨折重症胸外伤患者100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保守治疗,而给予治疗组患者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并发症的发病率和疼痛缓解情况。结果:治疗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6%,与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22%之间存差异显著(p<0.05);且治疗组患者在术后2d、7d的血清TNF-a血清IL-6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于肋骨骨折为主要病症的重症胸外伤患者,采取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进行治疗能够取得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且并发症发病率较保守疗法显著降低,患者疼痛程度得到显著缓解,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治疗,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重症胸外伤肋骨骨折切开内固定血清TNF-a血清IL-6

[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号]A[文章编号]2095-7165(2018)21-0418-02

疼痛因子

重症胸外伤属严重外伤,患者常会出现多根或多根多处肋骨骨折,保守治疗虽可治愈,但仍有部分患者经保守治疗后出现肺部炎症,且易出现连枷胸,影响胸廓稳定性,进而会影响患者呼吸功能,威胁患者生命安全。

1.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本院收治的肋骨骨折重症胸外伤患者100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有男性30例,女性20例,平均年龄(36.4±6.2)岁,平均肋骨骨折(5.4±2.2)根,重症胸外伤原因为跌落8例、挤压3例、交通事故25例、打架5例、其他9例。治疗组患者有男性32例,女性18例,平均年龄(37.2±5.8)岁,平均肋骨骨折(5.2±2.1)根,重症胸外伤原因为跌落9例、挤压3例、交通事故26例、打架5例、其他7例。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方面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可用作对比分析。

所有入选患者均符合以下标准:(1)符合重症胸外伤的诊断标准,经过胸部X线、胸部CT检查确诊为多发肋骨骨折;(2)自愿签署手术知情同意书。

排除:(1)呼吸系统严重疾病者;(2)肝肾功能不全者;(3)免疫系统严重疾病者。

1.2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采取保守治疗,内容包括吸氧、补液、镇痛、胸带固定或者气管内加压固定等。治疗组患者除正常吸氧、补液、镇痛之外,采用肋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具体步骤包括:气管插管、全身麻醉、选择切口、切开至肌肉层、剥离至胸壁、复位骨折端、固定爪型肋骨接骨板、恢复胸壁完整、留置胸腔闭式引流、雾化治疗等。

1.3观察指标: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后第2天、治疗后第7天的血清TNF-a、IL-6含量变化精确分析手术后患者疼痛、炎症反应的变化。同时观察并记录患者治疗后有无气胸、血胸、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发生。

1.4统计方法:本研究中所有资料都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S)或n%表示,采用t检验或者卡方检验对数据进行分析,以p<0.05认定有显著性差异。

2.结果:

(1)并发症发生率经统计分析,治疗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6%,与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22%之间存差异显著(p<0.05)。

表1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3.讨论:

重症胸外伤在临床上较为常见,且多数患者合并多发性肋骨骨折,会进一步引发肋骨错位,从而损伤患者肺组织、胸膜、肋间血管等,严重者还会危及患者生命【1】。这就需要临床上采取积极措施,寻找有效的治疗方法,从而提升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改善预后。有研究认为,在重症胸外伤患者的临床治疗过程中,采用肋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的效果显著,能减少术后并发症【2】。

胸外伤患者围术期可能使机体产生多种炎性因子,比如IL、TNF等。TNF-a是单核-巨噬细胞被细菌毒素以及肿瘤、组织损伤激活时产生的一种细胞毒性蛋白,也是一种重要的炎性细胞因子,在生物学里具有广泛的研究价值,适量的在人体内分泌,可以有效的调节免疫力,起到抗感染的作用,但如果分泌过多也会对人体产生负面影响,可能导致机体多功能脏器衰竭、感染性休克等【3】。能够抑制胰岛素磷酸化,降低胰岛素酶活性,阻碍胰岛素信号传导;它能够抑制肌、脂细胞的表达、蛋白合成和细胞表面的转位。抑制血管内皮细胞一氧化氮合成酶活性,降低一氧化氮所导致的血管舒张作用,并激活多种生长因子,细胞粘附因子,从而提高内皮细胞功能。除此之外,TNF-a对于其他细胞因子起到刺激释放的作用,如刺激IL-6细胞因子的释放,从而扩大细胞因子的生物学效应。而且还能够刺激人体产生有害物质,严重影响患者身体健康,所以它能够很好的反映人体集体验证和组织损伤的严重程度【4】。

IL-6血清因子主要是单核巨噬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及成纤维细胞产生的能够刺激活化B细胞增殖和分泌的一种细胞因子,它通过对细胞增殖的刺激,参与炎症反应,促进人体血细胞的发育【5】。同时IL-6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关键炎症因子,与很多疾病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它不能刺激形影细胞分泌其他细胞因子,在生理浓度下,IL-6对免疫细胞的自分泌起到的作用就很弱,因此,可以说其在免疫学功能上起到的是加强其他细胞因子的效果【6】。

通过本项研究得出以下结论:以肋骨骨折为主要病症的重症胸外伤患者,采取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进行治疗能够取得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且并发症发病率较保守疗法显著降低,血清TNF-a、IL-6含量较对照组降低明显,患者炎症反应、自觉疼痛程度得到显著减轻,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治疗,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张喜平,李昱,吴斗,等.机械性创伤患者血清IL-6、TNF-α的动态变化及其意义[J].中国急救医学,2001,21(11):635-636.

2.陈翔宇,刘明华,田君.多发伤患者早期促血管生成素-2的变化及临床意义[J].中华创伤杂志,2010,26(4):328-331.

3.吴在德,吴肇汉.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4.刘青春,吴光航,邵松林,等.抓握式接骨板治疗肋骨骨折71例分析[J].当代医学,2011.

5.陆熠,郝永强.纯钛爪型肋骨内固定板在多发肋骨骨折的应用.中国医药导报,2013.

6.张业强,胡涛,高小见,等.爪形肋骨接骨板在多发性肋骨骨折内固定手术中的应用.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2012

标签:;  ;  ;  

重症胸外伤患者肋骨骨折内固定术后血清TNF-a、IL-6含量的变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