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玻璃形成能力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玻璃,合金,能力,晶形,塑性,金属,判据。
玻璃形成能力论文文献综述
张毛,朱满,姚丽娟,坚增运[1](2019)在《Fe_(71-x)Nb_9B_(20)W_x磁性非晶合金玻璃形成能力及热稳定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W元素部分替代Fe元素对Fe基非晶合金热稳定性和软磁性能的影响规律,文中采用单辊旋淬法制备了Fe_(71-x)Nb_9B_(20)W_x(x=1,3,5)非晶合金带材,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及振动样品磁强计(VSM)等手段测试Fe_(71-x)Nb_9B_(20)W_x非晶合金的热学性能和软磁性能。研究结果表明:Fe基非晶的晶化过程与W含量密切相关,随着W含量的增加,合金由两次晶化过程转变为一次晶化过程。添加W元素能够有效提高Fe基非晶合金的玻璃形成能力,改善合金的热稳定性。Fe_(66)Nb_9B_(20)W_5非晶合金具有优异的热稳定性和较高的非晶形成能力,过冷液相区宽度T_x和晶化起始温度T_(x1)分别高达58 K和928 K。合金的饱和磁感应强度M_s和矫顽力H_c分别为42~90 emu·g~(-1)和0.61~6.59 Oe,其中M_s随着W含量的增加而降低。(本文来源于《西安工业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吕云卓,高小余,徐会东,刘政泓,王永喆[2](2019)在《一种具有优异玻璃形成能力的Zr_(50)Ti_5Cu_(27)Ni_(10)Al_8大块非晶合金的开发(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多组元的Zr基非晶合金成分的复杂性对开发具有优异玻璃形成能力的Zr基非晶合金提出巨大的挑战。另外,大部分Zr基非晶合金含有有毒元素Be或者贵金属。因此,采用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开发无毒无贵金属元素的多组元Zr基非晶合金十分必要。本研究中采用二元共晶比例法和部分元素替代法快速的开发出了一种新的临界尺寸大于10mm的Zr_(50)Ti_5Cu_(27)Ni_(10)Al_8非晶合金。这个非晶合金的热稳定性和硬度也通过原位高温X射线衍射和纳米压痕方法测量得出。(本文来源于《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期刊2019年09期)
徐小巾[3](2019)在《非晶合金玻璃形成能力及其塑性变形特性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非晶合金因其独特的结构特征和低弹性模量、超塑性、高耐腐蚀性、高硬度、高强度等优点备受科研学者的关注。其在航空航天、国防、电力等领域有着巨大的应用前景,不过较差的玻璃形成能力及其在变形过程的室温脆性制约着其在实际过程中的应用。研究非晶合金的玻璃形成能力和塑性变形能力对于深入理解玻璃形成机制、揭示剪切应变的微观起源、提高玻璃形成能力和塑性变形能力等问题均具有显着意义。本论文以脆值为切入点,着重探讨了脆值与临界冷却速率、泊松比的数值关系,揭示了脆值、玻璃形成能力及塑性变形能力的关联性。主要研究内容及结论如下:(1)通过研究玻璃形成的热力学和动力学影响因素,发现玻璃形成能力与约化玻璃转变温度成正相关关系,与脆值成负相关关系。基于此,提出了一个新的表征玻璃形成能力的判据α=2/3(1 00Trg)-0.1 6m,并通过线性拟合进行了对比分析,证实了新判据的合理性和优越性。然后通过探讨组元数与约化玻璃转变温度及脆值的关系发现,原子尺寸差异大的多组元合金体系的玻璃形成能力要优于低组元合金体系,这为研制新颖非晶合金提供了理论依据。(2)利用理论推导及数值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系统地研究了脆值与泊松比的关系,提出了两者之间的函数关系模型系v=0.7-22/(0.4m+42),其可简化为v=0.2751g(m)-0.121。该关系表明脆值与塑性变形能力之间存在正相关性。脆值反映了非晶态形成过程中“遗传”下来的自由体积量,而塑性变形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原始自由体积量。基于自由体积模型及剪切转变区模型对非晶合金形变过程的研究发现,当自由体积宽范围分布时,原始自由体积量与塑性变形能力正相关,而在集中分布的条件下呈现出负相关性。据此提出向非晶合金体内注入均匀分布的自由体积或第二相粒子、枝晶固溶体等异质是改善非晶合金的塑性变形能力的有效措施。(3)通过数据统计分析的方法分别研究了脆值和组元数与临界冷却速率及泊松比的关系。研究发现,在满足原子尺寸差异较大的前提下,非晶合金满足组元数越大,玻璃形成能力越优异而塑性变形能力越差的规律。另一方面随着脆值的提高,非晶合金的玻璃形成能力降低,而塑性变形能力表现出增长的趋势。基于此提出,非晶合金的玻璃形成能力和塑性变形能力之间存在相互制约的关系。(本文来源于《湘潭大学》期刊2019-06-01)
彭捷[4](2019)在《R_2O(RO)-Ta_2O_5-SiO_2叁元体系玻璃形成能力与其中铋发光性能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铋掺杂激光玻璃是玻璃领域的研究热点,其近红外发光可以覆盖石英光纤低损耗传输波段,因此可作为新型超宽带光放大器应用于光通信系统中。针对目前的铋掺杂玻璃基质的熔融温度较高导致铋挥发损失的问题,我们选择了具有较低熔融温度且能增强铋发光的R_2O(RO)-Ta_2O_5-SiO_2叁元玻璃进行研究。主要内容如下:一、总结了碱金属氧化物(Li_2O,Na_2O,K_2O)或碱土金属氧化物(MgO,CaO,SrO,BaO)与Ta_2O_5、SiO_2组成的叁元化合物相图上的玻璃形成范围。二元碱硅酸盐玻璃中氧化硅含量一般仅能在60-80 mol%范围内变化,但碱金属氧化物类叁元体系中,Li_2O/Na_2O-Ta_2O_5-SiO_2体系具有较大的玻璃形成范围,位于Ta_2O_5含量在0-40 mol%,Li_2O/Na_2O含量在20-40 mol%以及SiO_2含量在40-80 mol%间变化的区域。碱土金属氧化物类叁元体系的BaO-Ta_2O_5-SiO_2玻璃形成范围也较大,Ta_2O_5含量为0-10 mol%,RO含量在30-50mol%以及SiO_2含量为50-70 mol%。总体上看,叁元体系特别是R_2O-Ta_2O_5-SiO_2的玻璃形成能力更好。由于氧化钽对氧化硅的替换使玻璃网络的解聚,玻璃的熔融温度降低,密度和折射率等性质也会得到明显提高。这些基础研究有助于新型功能玻璃的设计与制备。二、在1600℃以下熔制的铋掺杂R_2O(RO)-Ta_2O_5-SiO_2玻璃,铋的含量损失小于5%。在400-500 nm氙灯或808 nm激光的激发下,样品得到了覆盖1000-1600 nm的超宽带近红外发光,峰位一般位于1200-1300 nm,并且部分样品的发光峰位可以通过改变激发波长进行调节。样品的发光寿命为200-300μs。叁、解释了铋发光性能受R_2O(RO)-Ta_2O_5-SiO_2玻璃的组分和结构影响的机理。作为玻璃修饰体的R_2O和RO造成玻璃网络的桥氧断裂,对铋发光中心的稳定不利。但小范围内提高它们的含量能降低玻璃粘度(如15-20 mol%Na_2O的情况下)从而使铋元素分布均匀和提高发光性能。适量的氧化钽(与碱金属氧化物共存时,在10 mol%以上;与碱土金属氧化物共存时,在10 mol%以下)能够调节玻璃网络修饰体离子的配位,从而有利于分布于玻璃网络结构中的铋的发光。这些工作丰富了铋近红外发光机理的研究,也为铋掺杂玻璃和光纤的组分设计和发光调控提供了参考。(本文来源于《华南理工大学》期刊2019-04-15)
Masoud,MOHAMMADI,RAHVARD,Morteza,TAMIZIFAR,Seyed,Mohammad,Ali,BOUTORABI[5](2018)在《具有最优玻璃形成能力的Zr-Co(Cu)-Al大块金属玻璃及其压缩性能(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铜模吸铸法在叁元Zr_(56)Co_(28)Al_(16)和四元Zr_(56)Co_(28)-xCuxAl_(16)(x=2,4,5,6,7,摩尔分数,%)非晶合金中形成大块金属玻璃(BMGs)。本研究主要目的是找到四元Zr Co(Cu)Al合金中形成大块金属玻璃的最优成分,并提高母合金的塑性。采用X射线衍射(XRD)技术、透射电镜(TEM)和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研究非晶合金的结构及其玻璃形成能力(GFA)。此外,利用压缩试验、显微硬度、纳米压痕和扫描电镜(SEM)讨论塑性提高的可能机制。含铜合金中玻璃形成能力最强的是Zr_(56)Co_(22)Cu_6Al_(16)合金,与基体合金相似。此外,Zr_(56)Co_(22)Cu_6Al_(16)大块金属玻璃的塑性从基体合金的3.3%显着增加到6%。最后,结合铜和钴的正混合热,讨论合金塑性和GFA的变化。(本文来源于《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期刊2018年08期)
C.E.BORJA,I.A.FIGUEROA,O.LOZADA-FLORES,M.ESTRADA,G.A.LARA-RODRíGUEZ[6](2018)在《ZrCuAlNi系大块金属玻璃的非晶形成能力、热学和力学性能(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分析ZrCuAlNi系大块金属玻璃的非晶形成能力、热学和力学性能。运用密实堆积和动态脆性指数模型从理论上确定合金的成分。采用铜模吸铸法在氩气保护下制备圆柱形和圆锥形铸锭。用X射线衍射表征圆锥形铸锭以便确定非晶结构。结果表明:两种合金的临界非晶直径为3 mm。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分析其热行为,加热速率分别为0.5、0.67和0.83 K/s。γ参数、过冷液相区ΔT_x和约化玻璃转变温度T_(rg)等这些实验所得的参数均表明其具有高的非晶形成能力。非晶成分显示其脆性指数为40。合金的压缩试验采用的应变速率为0.016 s~(-1),得到弹性模量约为83 GPa,总应变约为5%,屈服强度为1.6 GPa,硬度为4 GPa。运用密实堆积和动态脆性指数模拟可以预测ZrCuAlNi系合金的非晶形成成分。(本文来源于《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期刊2018年06期)
鲁松松[7](2018)在《氩氢气氛下Zr-Cu-Al非晶合金制备及其玻璃形成能力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块体非晶合金具有强度高、弹性应变极限大、耐腐蚀性好以及软磁性优良等诸多优点,在航空航天、机械、化工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受到了各领域专家学者的密切关注。本文采用氩氢等离子电弧熔炼法制备Zr_(64)Cu_(24)Al_(12)和Zr_(66)Cu_(22)Al_(12)两种典型的非晶合金,通过该方法可改变非晶合金制备过程中的温度场,同时产生氢的微合金化作用。本论文系统的研究了该方法下Zr基非晶合金玻璃形成能力的增大规律和形成机制。对Zr基非晶合金熔炼过程中温度场进行模拟,结果表明:氢的添加对合金制备过程中的温度场具有显着影响,氩氢气氛中氢含量与熔体温度呈典型的线性关系,当氢含量达到10%时,熔体温度最高,凝壳厚度最薄,产生的有效热用率最大。利用Sieverts定律计算出氢在两种不同成分的Zr基非晶合金中的溶解度公式,并对试样进行实际氢含量测定,发现与计算值较为吻合,在含氢量为10%时,合金中的氢含量最高,超过200ppm。对不同气氛下的Zr_(64)Cu_(24)Al_(12)和Zr_(66)Cu_(22)Al_(12)非晶合金进行结构分析,发现氢的加入使非晶合金的临界尺寸变大,在10%H_2气氛下时临界尺寸达到最大,呈现完全的非晶态结构。利用差示扫描量热法对Zr基非晶合金的热物性质进行研究,发现加氢后合金的过冷液相区宽度△T_x、K判据以及约化玻璃转变温度T_(rg)等均得到显着增加;此外,还研究了晶化激活能和脆性参数的变化规律,发现加氢后的Zr基非晶合金具有更大的激活能及更小的脆性参数,从动力学与热力学的角度解释了氢致Zr基非晶合金玻璃形成能力提高的原因。利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法研究了氢对Zr基非晶合金微观电子结构的影响规律,发现金属元素的内壳层电子约束能在氢含量为10%时达到最小值,表明更加密实的密堆结构的形成,且此时合金具有最多数目的化学键,可增大原子长程扩散及晶化相析出的难度;对价壳层电子结构研究发现,充氢量为10%时具有最强的价壳层电子约束能,表明其具有最密实的原子堆垛结构和最小的原子团簇尺寸。同时,此条件下合金的功函数最高,费米面处具有的电子能谱强度最低,自由能得到降低,稳定了合金结构,从而极大地提高了合金的玻璃形成能力。(本文来源于《沈阳工业大学》期刊2018-06-02)
林世盛,陆平,谢俊,韩建军,郭冬云[8](2018)在《BaO-TiO_2-SiO_2系统结构、玻璃形成能力及析晶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BaO-TiO_2-SiO_2系统玻璃具有高折射率和好红外透过性等优异性能特点。在选定组成范围内,采用传统熔融法制备玻璃,通过平板淬冷法进行成形。采用XRD,DSC,RAMAN光谱和SEM,探讨了BaO-TiO_2-SiO_2系统的玻璃形成能力、析晶性能及玻璃结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随着SiO_2从5mol%~20mol%逐渐增加,成玻能力逐渐增强,SiO_2≥20mol%开始得到完全非晶态玻璃。等SiO_2含量下,随TiO_2含量的增加,玻璃转变温度逐渐升高。SiO_2含量等于15mol%时,随着TiO_2含量的增加,[TiO_6]先增加后减少,TiO_2含量为45mol%时,[TiO_6]的Ti-O振动峰出现,60mol%时,[TiO_6]的Ti-O振动峰消失,[TiO_4]在TiO_2的含量为40mol%~50mol%时存在,Ba~(2+)对Si-O骨架具有破坏作用。(本文来源于《硅酸盐通报》期刊2018年04期)
蒋东阳,吴念初,连景宝,王蕤,杨雪峰[9](2018)在《Ni和Y影响Al-Ni-Y金属玻璃形成能力的本征机理》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揭示Ni和Y元素对Al-Ni-Y叁元金属玻璃的玻璃形成能力影响的本征机理,且基于费米面和伪布里渊区理论,提出了Ni和Y元素对Al-Ni-Y叁元金属玻璃的玻璃形成能力的影响分为两种情况:Ni原子通过Al和Ni原子之间的电子轨道杂化效应,改变费米面直径(2KF),从而影响Al基金属玻璃的玻璃形成能力;Y原子通过整体原子的静态结构,改变伪布里渊区(KP),最终影响Al基金属玻璃的玻璃形成能力.费米面和伪布里渊区尺寸通过电子能量损失谱(EELS)、X射线衍射(XRD)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获得.研究表明,当两者相互作用机制满足2KF=KP,条件时,费米能级处电子态密度最低,金属玻璃整体结构的稳定性达到最佳.在此基础上,提出了δ=KP-2KF判据用于衡量Al-Ni-Y叁元金属玻璃的玻璃形成能力,该判据在实验上得到验证.(本文来源于《材料科学与工艺》期刊2018年04期)
黄火根,柯海波,刘天伟,张鹏国,唐县娥[10](2018)在《微合金化对U-Co金属玻璃形成能力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U-Co系具有较宽非晶成分区间,但其玻璃形成能力(GFA)较差。针对该体系的U_(69.2)Co_(30.8)合金,选择不同类型的元素M(M=Sn,Si,Be,Cu,Pd,Y,Zr)进行微合金化,采用铜辊甩带方法制备U_(69)Co_(30)M_1非晶合金条带样品,结合X射线衍射与差示扫描量热技术研究了微合金化对合金GFA的影响。结果表明,Sn添加对U-Co合金的GFA具有明显改善作用,Si次之,Be、Cu影响不大,Pd、Y、Zr起到恶化效果。结合合金熔化行为的改变和GFA与M元素的熔点、电负性、原子尺寸及M-C混合焓等参数的关联性分析,初步揭示出微合金化对U-Co合金GFA的影响机制,其本质应该与改变合金液体稳定性和晶化驱动力有关。(本文来源于《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期刊2018年03期)
玻璃形成能力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多组元的Zr基非晶合金成分的复杂性对开发具有优异玻璃形成能力的Zr基非晶合金提出巨大的挑战。另外,大部分Zr基非晶合金含有有毒元素Be或者贵金属。因此,采用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开发无毒无贵金属元素的多组元Zr基非晶合金十分必要。本研究中采用二元共晶比例法和部分元素替代法快速的开发出了一种新的临界尺寸大于10mm的Zr_(50)Ti_5Cu_(27)Ni_(10)Al_8非晶合金。这个非晶合金的热稳定性和硬度也通过原位高温X射线衍射和纳米压痕方法测量得出。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玻璃形成能力论文参考文献
[1].张毛,朱满,姚丽娟,坚增运.Fe_(71-x)Nb_9B_(20)W_x磁性非晶合金玻璃形成能力及热稳定性研究[J].西安工业大学学报.2019
[2].吕云卓,高小余,徐会东,刘政泓,王永喆.一种具有优异玻璃形成能力的Zr_(50)Ti_5Cu_(27)Ni_(10)Al_8大块非晶合金的开发(英文)[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19
[3].徐小巾.非晶合金玻璃形成能力及其塑性变形特性的研究[D].湘潭大学.2019
[4].彭捷.R_2O(RO)-Ta_2O_5-SiO_2叁元体系玻璃形成能力与其中铋发光性能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9
[5].Masoud,MOHAMMADI,RAHVARD,Morteza,TAMIZIFAR,Seyed,Mohammad,Ali,BOUTORABI.具有最优玻璃形成能力的Zr-Co(Cu)-Al大块金属玻璃及其压缩性能(英文)[J].TransactionsofNonferrousMetalsSocietyofChina.2018
[6].C.E.BORJA,I.A.FIGUEROA,O.LOZADA-FLORES,M.ESTRADA,G.A.LARA-RODRíGUEZ.ZrCuAlNi系大块金属玻璃的非晶形成能力、热学和力学性能(英文)[J].TransactionsofNonferrousMetalsSocietyofChina.2018
[7].鲁松松.氩氢气氛下Zr-Cu-Al非晶合金制备及其玻璃形成能力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18
[8].林世盛,陆平,谢俊,韩建军,郭冬云.BaO-TiO_2-SiO_2系统结构、玻璃形成能力及析晶性能[J].硅酸盐通报.2018
[9].蒋东阳,吴念初,连景宝,王蕤,杨雪峰.Ni和Y影响Al-Ni-Y金属玻璃形成能力的本征机理[J].材料科学与工艺.2018
[10].黄火根,柯海波,刘天伟,张鹏国,唐县娥.微合金化对U-Co金属玻璃形成能力的影响[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