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量传递论文_曹佳男,贲定严,李晨静,许雪梅,常小荣

导读:本文包含了热量传递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热量,系数,兴安,艾灸,落叶松,流化床,麦芽糖。

热量传递论文文献综述

曹佳男,贲定严,李晨静,许雪梅,常小荣[1](2018)在《足六经不同穴位艾灸过程中对足叁里热量传递规律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艾灸足六经不同穴位过程中足叁里热量的传递规律。方法:利用自制高精度温度传感器检测艾灸健康志愿者足六经下肢穴位15 min足叁里的温度变化,结合Origin软件绘制足叁里温度变化曲线及温度变化速率曲线。结果:艾灸足阳明胃经穴位时足叁里温度变化曲线改变最大,尤以上巨虚为着。艾灸足叁里水平附近的穴位时,足叁里的温度变化曲线改变明显。艾灸足六经下肢不同穴位时足叁里的温度变化速率曲线基本重合,且呈下降趋势。结论:艾灸过程中热量在经络穴位间传递具有循经感传性、热量传递的区域特征、以及传递速率一致性。(本文来源于《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期刊2018年09期)

侯彦青,方文宝,周扬民,田林,杜鹏[2](2018)在《西门子还原炉热量传递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硅基太阳能电池是解决能源危机的主要新能源,其主要基础材料多晶硅的主要生产工艺是改良西门子法,但是与硅烷法、冶金法相比,高能耗和高生产成本是影响其在多晶硅市场竞争力的主要因素.本文首先对国内外多晶硅产业发展现状进行了总结和分析,然后论述了西门子还原炉热量传递现象和西门子还原炉内硅棒的热电行为的研究现状.结果表明:增大硅棒半径、增大硅棒数、降低反应器壁辐射率可进一步改良西门子法制备多晶硅过程降低能耗和成本.直流电加热硅棒时,容易产生硅棒中心熔硅,甚至由于热应力的作用发生倒棒现象.应用交流电加热可解决这一问题,这是因为交流电的趋肤效应可降低多晶硅中心温度.因此,需进一步开展多晶硅CVD还原炉内热量传递现象和工业化西门子还原炉内硅棒电加热过程的热电行为研究,以进一步降低改良西门子法制备多晶硅的生产能耗和成本.(本文来源于《昆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04期)

周凤翠[3](2018)在《制作巴西烤肉发生的热量传递和化学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巴西烤肉是近年来大家喜欢的美食,美丽的枣红色泽、皮脆肉嫩且醇香的口感效果,但是,很少人知道形成这些特点的原因,烤鸭制作的过程既有化学反应又有物理反应的复杂过程,这些特点都是通过热量传递和化学反应来实现的。本文简单介绍了四川烤鸭在制作中发生的热量传递和化学反应。烤制巴西烤肉发生辐射、传导和对流叁种热量传递形式热辐射:是自然界中最普遍存在的传热现象,它是热源不凭借介质,以波长在0.1至40微米范围内的电磁波(包括一部分紫外线、可见光和红外线)投射到物体上后,能被物体吸收,(本文来源于《食品界》期刊2018年06期)

刘迪,郭妍,胡海清[4](2018)在《兴安落叶松树皮热量传递模型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热电偶汽油喷灯等实验装置,在不同火源温度、不同火源滞留时间条件下,对大兴安岭地区的兴安落叶松树皮内温度变化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温度60℃达到树皮的深度与滞留时间呈线性关系;不同滞留时间下树皮深度及火源温度对树皮内形成层温度变化的分析,建立了树皮的60℃死亡层的推进深度(D60)与火源温度、滞留时间的函数模型。(本文来源于《东北林业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05期)

胡玉东,刘锦辉,张兴[5](2018)在《高热流密度下悬架单壁碳管的热量传递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极高热流密度条件下导热机理的探索对于纳米器件的发展具有指导意义。本文在173.2 K至室温之间,利用拉曼光谱测量了高热流密度加热条件下悬架单根单壁碳纳米管的温度分布.实验中最大热流密度达到3.18×10~(11)W/m~2.利用傅里叶导热定律和理论公式估计得到碳管的最大热导率为3486.9 W·m~(-1)K~(-1),与文献值吻合,证明在实验中的极高热流密度条件下,傅里叶导热定律依然适用.(本文来源于《工程热物理学报》期刊2018年04期)

刘玉琛,王铭琦[6](2018)在《恒温过程的热量传递》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基于物化教材上对"恒温过程"和"热"的定义,初学者在理解恒温过程的热量传递时往往会产生很大困惑。对概念的孤立和片面理解是造成该结果的根本原因。本文借助数学上的极限思想,以理想气体的恒温可逆膨胀过程为例,对该过程的能量传递做出详细剖析,以消除物理化学初学者在入门期的学习障碍。(本文来源于《大学化学》期刊2018年03期)

姚远,廉永旺,龚宇烈,陈颖[7](2018)在《纳米流体热量传递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低传热性能的换热工质已成为目前开发新一代高效换热器的主要障碍.纳米粒子制备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得传统的纯液体传热工质中添加高导热系数的纳米粒子,制成稳定的纳米流体成为可能.纳米流体作为一种新型的高效传热工质日益受到热科学技术领域研究人员的高度关注,在过去20年里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目前已经在下述几个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研究进展:1)建立了纳米流体导热系数的理论模型,纳米流体表观导热系数的计算公式逐渐得到认可.2)通过大量的实验研究,归纳总结了很多种类纳米流体导热系数的基本实验数据.3)建立了基于微对流和微扩散效应的纳米流体对流换热准则关联式.4)纳米流体在矩形空间的自然对流传热的数值模拟和池内沸腾换热的实验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本文主要对以上几个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做了综述,最后对纳米流体强化传热技术的研究进展和存在问题进行了总结和展望.(本文来源于《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02期)

李晓敏,王立军[8](2018)在《散热器热量传递特性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提高散热器的散热效率,在分析散热器散热特性的基础上并结合热特性方程进行热传递模拟分析。通过对散热片数量不同的散热器的分析,得出了散热器面积与室内温度的关系。通过对空间内不同截面温度的分析,得出了温度在空间上的分布规律。通过计算不同时刻环境的温度,得出了室内温度的变化规律。通过分析不同水温条件下温度变化的规律,并结合燃料利用率,选出了较为合适的入水温度。研究结果为散热器热传递效率的提高提供了参考。(本文来源于《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期刊2018年01期)

谢建照[9](2017)在《大颗粒流态化特性与热量传递协同作用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选用粒径在0.1mm~0.5mm范围内的玻璃微珠代替多晶硅生产中的硅晶种颗粒作为实验物料,使用热频率响应实验方法研究了颗粒与流体间的传热特性。考察了颗粒粒度、流化气速及床层空隙率对传热的影响,由测定的17组颗粒与流体间的传热系数与流化床流动特性、流体物性相结合回归出传热关联式。将实验得到的传热关联式应用于Fluent中,模拟了气固非稳态传热过程;模拟结果与Guun传热模型的模拟结果及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考察了流化床内置垂直加热棒对流化质量及床内传热特性的影响。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搭建了一套用于研究气固流化床传热特性的实验装置,流化床直径0.16m,高1.3m。温度控制系统可以输出幅值5≤A≤10℃、周期T≥90s的正弦式气温变化,使用K型热电偶采集气体温度,温度采集的频率为5次/秒。Set1-Set3为窄筛分颗粒,Set4、Set5为宽筛分颗粒;局部颗粒体积分数采用抽样法测得,压力变化采用U型压差计测定。2、入口处温度脉冲参数的变化对颗粒与流体间传热系数的测量并没有影响,误差主要为热电偶在测量过程中产生的。颗粒粒径及流化气速是影响颗粒与流体间的传热主要因素,颗粒粒径越大、流化气速越高颗粒与流体间的传热系数越大。本文得出的颗粒与流体间的传热系数与文献结果相同,但比经验关联式的计算值大10倍左右,回归得到了颗粒雷诺数在1≤Rep≤11范围内的传热关联式:0.648 1/2 0.33Nu3.37 Re?Pr-(28)?,关联式的给出值与实验值的误差在15%以内,满足工程计算的精度要求。3、模拟了气固非稳态传热过程,颗粒的径向及轴向颗粒体积分数分布及床层的高度与实验测量值基本吻合;分析颗粒的瞬时速度矢量表明,流化床内存在由中心向两侧总体的颗粒循环运动及局部的涡流;颗粒与流体间的热量传递主要发生在流化床入口很小的区域内,床层其他区域内颗粒与气体的温度基本一致;User-defined传热模型的颗粒升温曲线与实验结果基本相同,Guun传热模型模拟的颗粒升温曲线略小于实验结果;分析气体瞬时气速与颗粒瞬时温度之间的关系发现,流化床入口处颗粒的温度与气体速度成正比,即与颗粒雷诺数成正比,颗粒雷诺数对气固传热过程起着重要作用。4、模拟流化床内加载垂直加热棒过程中发现,气泡主要沿着壁面产生,内构件起到破碎气泡及提高床层中心处的固含量的作用,使床层的颗粒分布更加均匀。对比添加内构件前后固定位置点气体压力变化发现,添加内购件气泡破碎频率没有明显改变,但气泡的尺寸减小,添加内构件提高了流化质量。气体与颗粒的热量交换主要发生在流化床入口很小域内,热交换区域气体与颗粒的温度与气速密切相关,气速越大传热效率越高。添加内构件后并没有改变流化床内整体的气体与颗粒的温度分布,但内置加热棒的加热形式明显降低了流化床壁面温度,在多晶硅生产中可以有效减少壁面沉积。(本文来源于《青岛科技大学》期刊2017-04-15)

王若兰,吴远,肖蕾,郝春杰[10](2017)在《小麦粮堆中热量传递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人工加热的方法在小麦粮堆中形成明显的温度梯度,通过观察加热阶段和加热结束后粮堆内部的温度变化,探究小麦粮堆中热量传递特性。结果表明:加热过程整体粮温呈线性上升,距热源越近的位置温度上升速率越快,热量逐层传递,各层粮温变化成显着正相关,粮堆内部原"热皮冷芯"的现象被打破。全地板通风下不同横向距离处粮温变化不显着,不同纵向距离的粮温变化极显着(Ρ<0.01),热量平均传递速率约为0.087m/h。停止加热后平均粮温基本保持不变,但粮堆内部热量从高温区向低温区扩散,热量传递速率由(0.1~0.16)m/d逐渐降至(0.02~0.04)m/d并保持稳定。整个过程中中上层及上层粮温出现先下降再上升的趋势,表现出一定的滞后性。表面粮层受外界环境影响较大,变化较剧烈,同时粮堆水分变化不大,水分在温度梯度和热应力的作用下有向上扩散和渗透的趋势,但传递速率远小于热量的传递。(本文来源于《粮食与油脂》期刊2017年01期)

热量传递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硅基太阳能电池是解决能源危机的主要新能源,其主要基础材料多晶硅的主要生产工艺是改良西门子法,但是与硅烷法、冶金法相比,高能耗和高生产成本是影响其在多晶硅市场竞争力的主要因素.本文首先对国内外多晶硅产业发展现状进行了总结和分析,然后论述了西门子还原炉热量传递现象和西门子还原炉内硅棒的热电行为的研究现状.结果表明:增大硅棒半径、增大硅棒数、降低反应器壁辐射率可进一步改良西门子法制备多晶硅过程降低能耗和成本.直流电加热硅棒时,容易产生硅棒中心熔硅,甚至由于热应力的作用发生倒棒现象.应用交流电加热可解决这一问题,这是因为交流电的趋肤效应可降低多晶硅中心温度.因此,需进一步开展多晶硅CVD还原炉内热量传递现象和工业化西门子还原炉内硅棒电加热过程的热电行为研究,以进一步降低改良西门子法制备多晶硅的生产能耗和成本.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热量传递论文参考文献

[1].曹佳男,贲定严,李晨静,许雪梅,常小荣.足六经不同穴位艾灸过程中对足叁里热量传递规律的研究[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18

[2].侯彦青,方文宝,周扬民,田林,杜鹏.西门子还原炉热量传递研究进展[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3].周凤翠.制作巴西烤肉发生的热量传递和化学反应[J].食品界.2018

[4].刘迪,郭妍,胡海清.兴安落叶松树皮热量传递模型构建[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18

[5].胡玉东,刘锦辉,张兴.高热流密度下悬架单壁碳管的热量传递特性[J].工程热物理学报.2018

[6].刘玉琛,王铭琦.恒温过程的热量传递[J].大学化学.2018

[7].姚远,廉永旺,龚宇烈,陈颖.纳米流体热量传递的研究进展[J].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8].李晓敏,王立军.散热器热量传递特性的研究[J].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2018

[9].谢建照.大颗粒流态化特性与热量传递协同作用的研究[D].青岛科技大学.2017

[10].王若兰,吴远,肖蕾,郝春杰.小麦粮堆中热量传递特性研究[J].粮食与油脂.2017

论文知识图

热交换器的热传递传导网络Figure2.8H...径向温度分布-7微型热管冷却LED结构示意图不同的散热模式下LED输入功率与结温的...-9典型结构的回路热管的示意图-10平板示蒸发器回路热管的示意图

标签:;  ;  ;  ;  ;  ;  ;  

热量传递论文_曹佳男,贲定严,李晨静,许雪梅,常小荣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