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为比较研究不同土壤耕作方式(翻耕、旋耕、免耕)对南方双季稻区水稻产量构成与稻穗镉积累分配特性的影响,探讨镉污染稻田双季稻最优土壤耕作方式,2015—2017年,以"陵两优211"与"威优46"为早、晚稻供试品种,在湖南省湘潭县易俗河镇中度镉污染稻田(全镉含量0.86 mg/kg)开展定位试验,比较研究了双季免耕、双季翻耕、双季旋耕、早旋晚免、早翻晚免5种土壤耕作方式下土壤有效镉含量、双季稻的产量构成与穗镉积累分配情况。结果表明:(1)双季稻产量以双季翻耕处理最高,早翻晚免处理次之,双季旋耕与早旋晚免处理再次之,双季免耕处理最低;翻耕处理产量最高的原因在于其有效穗数与每穗粒数较高。(2)齐穗期至成熟期,穗镉含量一般呈增长趋势;第1年早晚稻齐穗期穗镉含量以免耕处理最高,但免耕能明显降低水稻齐穗至成熟期穗镉含量的增长速率;早晚稻成熟期穗镉含量一般以翻耕处理较高,免耕与旋耕处理较低,免耕与旋耕处理有差异但在不同年份与季别间表现不尽相同。(3)成熟期稻穗各部位镉含量趋势表现为枝梗>谷壳>糙米;第1年糙米镉含量以免耕处理较高,但第2,3年呈现免耕处理低于翻耕与旋耕处理的趋势。(4)第1年早、晚稻穗镉累积量均以旋耕处理较低,但第2,3年均以免耕处理较低。(5)较其他处理而言,双季免耕明显提高了土壤有效镉含量,双季旋耕则降低了土壤有效镉含量。3年定位试验表明,土壤耕作方式对镉污染稻田土壤有效镉含量、双季稻产量构成与稻穗镉积累分配有明显影响,从保证双季稻产量、降低稻米镉含量与轻简省工的角度出发,早翻晚免是中度镉污染双季稻田的最优土壤耕作方式。
论文目录
文章来源
类型: 期刊论文
作者: 帅泽宇,谷子寒,王元元,陈基旺,陈平平,易镇邪
关键词: 双季稻,镉污染,土壤耕作方式,产量构成,镉含量,镉积累量,土壤有效镉
来源: 水土保持学报 2019年03期
年度: 2019
分类: 农业科技,工程科技Ⅰ辑
专业: 环境科学与资源利用,农作物
单位: 湖南农业大学农学院南方粮油作物协同创新中心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7YFD0301500,2018YFD0301005),农业部行业计划项目(201503123-05),湖南省教育厅科研项目(17C0771)
分类号: X53;S511.42
DOI: 10.13870/j.cnki.stbcxb.2019.03.051
页码: 348-357
总页数: 10
文件大小: 231K
下载量: 161
相关论文文献
- [1].施氮量对双季稻产量及氮磷钾吸收利用的影响[J]. 水土保持学报 2019(02)
- [2].近50年安徽省双季稻安全生产期变化特征[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9(09)
- [3].冬季作物-双季稻轮作种植模式氮、磷、钾养分循环与产量可持续性特征[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2019(05)
- [4].南方双季稻区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及对策[J]. 南方农机 2015(10)
- [5].长期不同施肥显著影响双季稻产量及养分吸收[J]. 湖南农业科学 2018(05)
- [6].双季稻主要气象灾害研究进展[J]. 应用气象学报 2018(04)
- [7].湖南双季稻区杂交中稻最佳播期初探[J]. 中国农学通报 2008(02)
- [8].基于能值分析的华南双季稻种植模式可持续性评价[J]. 广东农业科学 2019(06)
- [9].近年来我国南方双季稻区复种的变化及其政策启示[J]. 自然资源学报 2009(01)
- [10].湖南省双季稻区紫云英品种适宜性比较(英文)[J].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2015(09)
- [11].基于便携式作物生长监测诊断仪的江西双季稻氮肥调控研究[J]. 农业工程学报 2019(02)
- [12].长期施肥对双季稻田甲烷排放和关键功能微生物的影响[J]. 生态学报 2017(22)
- [13].减氮条件下不同施肥措施对双季稻产量和N肥利用的影响[J]. 农业现代化研究 2018(02)
- [14].广东双季稻区两迁害虫监测与防控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通过现场评议[J]. 农药市场信息 2018(28)
- [15].早熟杂交水稻组合在赣北双季稻区种植情况分析[J]. 河北农业科技 2008(03)
- [16].不同水稻土对双季稻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J].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01)
- [17].节肥控污施肥模式对双季稻田氮磷径流损失的影响[J]. 江西农业学报 2018(11)
- [18].湖北省不同双季稻区适宜紫云英品种比较研究[J]. 中国土壤与肥料 2012(06)
- [19].南方双季稻区不同复种方式对稻田综合温室效应的影响[J]. 核农学报 2020(02)
- [20].江西双季稻区稻水象甲田间分布规律[J]. 生物灾害科学 2013(01)
- [21].冬作物秸秆还田对双季稻产量和土壤肥力的影响[J]. 作物研究 2019(02)
- [22].我国双季稻区复种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基于10个水稻主产省的实证研究[J]. 农村经济 2013(11)
- [23].养分专家系统在双季稻中的应用和评价[J]. 中国土壤与肥料 2019(01)
- [24].秸秆还田条件下灌溉方式对双季稻产量及农田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J].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8(01)
- [25].福建省典型双季稻区适宜紫云英品种比较试验[J]. 安徽农学通报 2014(Z1)
- [26].我国南方双季稻区水稻生产机械化发展现状分析[J].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2013(04)
- [27].机插双季稻育秧适宜播种量研究[J]. 杂交水稻 2018(01)
- [28].湖南双季稻区5月低温特征及预警信号研究[J]. 中国农业气象 2015(01)
- [29].“双季稻-冬闲田”生态系统碳交换动态变化及其影响因素[J].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8(05)
- [30].南方双季稻区机插秧技术推广“五要素”综述[J]. 南方农机 201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