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数据组织模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数据,组织,模式,石化,本体,燕山,书目。
数据组织模式论文文献综述
刘瑞云,鲍卿,高睿,史涛,孙永[1](2019)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审计资源组织模式创新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推动大数据时代发展的原因是社会的不断进步。时代的改变影响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同时也影响了人们的工作方式。本文对审计资源组织模式进行了相应的分析。(本文来源于《中外企业家》期刊2019年31期)
吕叶欣,张娟[2](2019)在《基于本体和关联数据的单元信息知识组织模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意义]为满足用户多层次、多粒度的知识获取需求,图书馆文献资源组织的对象由文献单元逐步向知识单元转变。[方法/过程]文章在研究单元信息概念和表示模型的基础上,提出基于本体和关联数据的单元信息知识组织框架,并深入探讨了实现单元信息语义组织的核心步骤。以中医养生领域为例,阐述单元信息知识组织语义模型的应用过程。[结果/结论]本文构建的单元信息知识组织模式,是实现单元信息细粒度组织、语义化揭示以及多维度关联的有效途径。该研究可为特定领域单元信息的语义应用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现代情报》期刊2019年05期)
王巧[3](2018)在《大数据时代高校图书馆科学数据集的自组织模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分析了大数据时代高校图书馆科学数据集的自组织模式建设和推行的必要性,总结了当下高校图书馆科学数据集的自组织模式建设原则。在论述当前高校图书馆科学数据集的自组织模式建设主要难点的基础上,从云计算系统安全管理、图书馆数据资源集成、数据资源应用平台管理维护标准、共享服务平台角度提出了实施方略,以延伸图书馆科学数据集自组织模式功能为核心,提高数据处理效能。最后结合高校图书馆科学数据集的自组织模式数据资源即时性、交互性、共享性的特点,从自组织模式先进性、可靠性、可扩展性等方面进行探讨,论述了以计算机、大数据技术为核心的系统构建方法。(本文来源于《农业图书情报学刊》期刊2018年09期)
魏海燕[4](2018)在《国内图书馆书目数据组织模式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书目数据组织体现了图书馆资源整合能力,逐渐成为图书情报界研究热点。文章阐述了数字时代对图书馆书目数据组织的新要求,并对目前国内主流的叁种书目数据组织模式进行简单描述与优缺点对比分析,最后对国内图书馆书目数据组织模式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以期促进图书馆书目数据组织模式的创新发展。(本文来源于《农业图书情报学刊》期刊2018年07期)
刘黎明[5](2018)在《“互联网+大数据”下统一审计组织模式常态化探索——基于地税审计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主要探讨了当前"互联网+大数据"环境和审计全覆盖的要求下,审计机关如何突破的现状和困境,探索创新审计组织模式,采用有利于审计资源整合、数据利用效率和效果的组织管理模式,通过"分析数据——发现疑点——现场核实——反馈分析——完善模型"的大数据分析良性循环,努力以"跑数据"代替"跑地区""跑部门",扩大审计覆盖面,充分发挥大数据审计的优势,促进国家审计在国家治理中发挥基石和保障作用(本文来源于《江苏省审计机关第七届青年审计论坛论文集》期刊2018-01-25)
陈超,陈亭,翟乾乾[6](2018)在《不同生产组织模式下农户技术效率研究——基于江苏省桃农的调研数据》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2016年在江苏省桃主要产区调研所获得的微观数据,运用超越对数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测算了不同生产组织模式下桃种植户的技术效率,并深入分析了影响其效率差异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不同组织模式下桃农生产技术效率存在明显差异,"农户+合作社(协会)"模式下桃农生产技术效率最高,"农户+企业"模式次之,"农户+市场"模式最低,组织化的农业生产方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要素投入配置,从而带来桃农技术效率的提高。在影响桃农技术效率的各主要因素中,种植规模、种植年限和受教育程度对不同模式下桃农技术效率有显着性影响,但影响方向和程度有所不同;家庭劳动力人口数和参加技术培训次数在"农户+合作社(协会)"模式下表现出显着的负效应。(本文来源于《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01期)
常颖聪[7](2016)在《基于关联数据的科学数据组织模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科学实验作为科学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其产生的科学实验数据是科学数据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对于大学科有完整的政策保障科学数据的有效组织,来源于小学科的科学实验数据因缺乏关注及重视,组织现状混乱、数据丢失严重,导致很多科学实验无法复现和再分析,科研成果的验证、实验方法追溯以及实验数据的复用存在很大困难,因此亟需有效手段实现小学科实验数据的保存、组织和维护,保证数据格式的更新可用。本文以植物学学科为背景,通过“用户访谈+德尔菲法”完成植物学基因表达实验元数据模型的初步构建和修正;利用本体技术探讨、构建元数据模型间的语义关系,实现异源、异构科学实验数据深度描述、组织和链接;最后利用D2R编制映射文件完成实验数据RDF格式转换并发布关联数据,该组织模型支持关联数据的访问、与web信息的无缝链接以及基于SPARQL的关联数据检索,成功构建了轻量级、多维科学实验语义关联数据网络。本文通过以下叁个步骤实现了植物学基因表达实验数据的组织:(1)植物学基因表达实验元数据模型构建首先通过文献调研对现有科学实验元数据集进行总结;其次通过用户访谈对基因表达实验数据组织现状、实验操作流程、特点、实验数据组织需求进行调查,完成植物学基因表达实验描述模型的初步构建;最后通过德尔菲法对元数据元素集打分、评估、筛选,确立了基于用户需求、专家参与的植物学基因表达实验描述模型。(2)植物学基因表达实验本体构建基于语义网思想,发现、挖掘并构建实验描述模型中类与类、实体与属性间的语义关系,整合、复用已有元数据标准及FOAF、DCMI、BIBO、EXPO等相关本体的概念、属性,通过本体构建技术、protege本体构建软件构建植物学基因表达实验本体,实现元数据集、元数据集与其他相关数据集的互操作。(3)植物学基因表达实验关联数据构建与发布基于关联数据唯一 URI可访问的核心思想,借助D2R关联数据技术编制manpping映射文件,完成实验数据与web可访问地址的动态绑定,并以关联数据形式发布,实现实验数据以语义链接为基础的组织、关联、访问及基于SPARQL的科学实验数据检索与定向浏览,同时支持本地实验数据与实验科研成果、作者、相关机构等外部数据的连接访问。本文创新点为以“用户访谈+德尔菲法”为基础,综合运用本体、关联数据多种技术,设计并实现了一种科学实验数据描述模型,用户访谈了解专业领域科学实验数据的组织现状与组织需求,完成科学实验描述方案的初步构建,德尔菲法完成方案性元数据模型的打分、筛选及修正,基于该构建流程的科学数据描述模型能够满足领域用户的现实需求,遵循科研人员的科学数据组织习惯,领域专家的知识支持保证了描述元数据的科学性、专业性。(本文来源于《南京农业大学》期刊2016-06-01)
俞国明[8](2015)在《中国石化智能工厂试点成效明显》一文中研究指出2012年9月,中国石化开始启动智能工厂(试点)总体规划设计。2013年,选择燕山石化、镇海炼化、茂名石化、九江石化4家企业作为试点项目建设单位,并组织开展了项目的集中设计和软件研发工作。2014年结合企业需求,开展了现场实施工作。2015年7月2日,九(本文来源于《中国石化报》期刊2015-10-09)
常娥[9](2014)在《图书馆书目数据组织模式发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从分析传统馆藏书目数据组织的不足出发,在可获得性理论框架下,重新审视数字时代馆藏书目数据的功能和内涵。结合关联数据、语义出版、科学数据管理等相关领域的发展,研究在大资源组织观念下,馆藏书目数据组织模式的发展与变化,即转向开放、关联与语义化,并对馆藏书目数据组织的未来进行思考和总结。(本文来源于《图书馆论坛》期刊2014年12期)
尤文辰[10](2014)在《多级格网框架下的数据组织模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和人们对客观世界认知的深入,地理信息产业逐渐得到重视。在“数字中国”和“智慧城市”的推动下,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普查和测绘工程取得了重大成果。在新的信息化浪潮下,测绘部门等相关政府职能部门全力做好基础测绘等工作,构建大的地理信息服务平台,与此同时,各行各业都尝试着本行业的信息化和智能化工作,“智能电网”、“智能水网”等已经逐渐成熟起来。支撑起这整个巨大的信息化工程的,是对客观世界进行描述的海量空间数据。随着传感器技术的成熟,物联网开始兴起,这势必会急剧增加空间数据的获取量和积累量。在大数据时代,对于大数据的存储、处理、传输和共享等方面,在计算机科学领域已经研究并使用分布式计算和存储、格网计算、NoSQL数据库、Web Service等许多理论和技术。但是在地理信息系统领域,数据存储还是以文件系统和关系型数据库为主,数据处理还是以桌面软件为主,可以看出来,地理信息领域还没有做好适应大数据时代的准备。多级格网理论是对地理格网的优化和升级。多级格网以基本格网划分地理空间,可以实现快速的空间查询,还可以与分布式存储和计算的节点相对应起来;以细分格网来表示地理坐标,统一了空间参考系统,可以对多源数据进行整合。以多级格网为框架,对空间数据进行组织与管理,可以有效地解决多源数据整合和共享,海量空间数据分布式存储计算等问题,是大数据时代应对空间大数据的有效理论和途径。本文从大数据这一时代背景出发,研究分析了空间数据所具有的数据量大、多源异构和数据结构复杂等叁个特征,并提出了空间数据组织的要求。分析介绍了多级格网框架的基础理论——地理格网参照系统相关理论、多级格网理论的核心和关键点、数据组织的技术实现基础——NoSQL数据库技术叁方面的内容,为多级格网框架下的数据组织模式打下理论和技术基础。本文论证选取了多级格网框架的空间参考系统,并确定了基本格网和细分格网的划分方法和划分等级,参照GeoHash编码和Base32编码,结合多级格网的划分方法,提出一种新的格网编码方法。本文的格网编码方法既可以体现多级格网理论思想,又与实际的实现技术相适应。随后给出了格网编码与WGS-84坐标相互转换的算法,并以实例分析了转换过程中存在的精度问题。在多级格网框架理论的基础上,从数据存储的内容和形式方面对空间数据所需要存储的具体内容和存储的具体结构进行了分析和确定,以NoSQL数据库技术作为主要的数据组织实现技术,以MongoDB数据库作为主要的存储载体,对空间数据进行了组织与存储。本文最后对空间数据在多级格网框架下的共享和分布式计算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并构建了空间数据共享和分布式计算的框架。(本文来源于《山东师范大学》期刊2014-06-06)
数据组织模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意义]为满足用户多层次、多粒度的知识获取需求,图书馆文献资源组织的对象由文献单元逐步向知识单元转变。[方法/过程]文章在研究单元信息概念和表示模型的基础上,提出基于本体和关联数据的单元信息知识组织框架,并深入探讨了实现单元信息语义组织的核心步骤。以中医养生领域为例,阐述单元信息知识组织语义模型的应用过程。[结果/结论]本文构建的单元信息知识组织模式,是实现单元信息细粒度组织、语义化揭示以及多维度关联的有效途径。该研究可为特定领域单元信息的语义应用提供参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数据组织模式论文参考文献
[1].刘瑞云,鲍卿,高睿,史涛,孙永.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审计资源组织模式创新分析[J].中外企业家.2019
[2].吕叶欣,张娟.基于本体和关联数据的单元信息知识组织模式研究[J].现代情报.2019
[3].王巧.大数据时代高校图书馆科学数据集的自组织模式研究[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8
[4].魏海燕.国内图书馆书目数据组织模式比较研究[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8
[5].刘黎明.“互联网+大数据”下统一审计组织模式常态化探索——基于地税审计视角[C].江苏省审计机关第七届青年审计论坛论文集.2018
[6].陈超,陈亭,翟乾乾.不同生产组织模式下农户技术效率研究——基于江苏省桃农的调研数据[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
[7].常颖聪.基于关联数据的科学数据组织模式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6
[8].俞国明.中国石化智能工厂试点成效明显[N].中国石化报.2015
[9].常娥.图书馆书目数据组织模式发展研究[J].图书馆论坛.2014
[10].尤文辰.多级格网框架下的数据组织模式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