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报分析论文_官文江,吴佳文,曹友华

导读:本文包含了预报分析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系数,尺度,数值,暴雨,地磁,特征,温度。

预报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官文江,吴佳文,曹友华[1](2020)在《利用后向预报方法分析印度洋黄鳍金枪鱼资源评估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当前,对渔业资源评估模型的诊断与选择,主要依赖于模型对观察数据的拟合度,很少评价模型的预测能力、并将其作为评价渔业资源评估与管理质量的依据。为此,本文利用后向预报方法评价了印度洋黄鳍金枪鱼(Thunnus albacores)资源评估模型的预测能力,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印度洋黄鳍金枪鱼的资源评估与管理质量。研究表明,在利用贝叶斯剩余产量模型对印度洋黄鳍金枪鱼进行资源评估时,存在如下问题:(1)拟合较好的模型其预测能力较差;(2)利用不同时段数据拟合模型时,采用DIC(Deviance Information Criterion)选择的最佳模型缺少稳定性;(3)不同模型估计的TAC (Total Allowable Catch)存在较大差异。据此可以判断,利用贝叶斯剩余产量模型对印度洋黄鳍金枪鱼进行资源评估与管理效果较差。本研究结果表明:(1)利用后向预报方法可评价模型的预测能力、DIC选择模型的稳定性,从而能在一定程度上判断模型模拟的种群演化动态是否正确、资源评估结果是否存在问题;(2)利用后向预报方法可揭示评估结果的不确定性及其可能引起的渔业管理风险,从而有利于避免渔业管理风险、实现渔业管理目标。(本文来源于《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20年02期)

徐金秀,白华,孙莹,李丹,吴秀任[2](2019)在《东港市各乡镇温度差异及预报订正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东港市气象局下辖17个站点,每个乡镇的温度均有所差异。以历史乡镇自动站数据、A文件、850hPa温度实况,找到不同影响因子下各乡镇气温与本站气温的差异,既能填补各乡镇缺乏温度指标的空白,又能为预报员对温度极值预报的主观订正提供预报依据。(本文来源于《南方农机》期刊2019年23期)

蒙伟光,张艳霞,吴亚丽,徐道生,陈德辉[3](2019)在《季风槽环境中暴雨中尺度对流系统的分析与数值预报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应用地面降水观测资料、卫星云图、雷达回波以及NCEP再分析资料,对华南沿海受季风槽影响下发生的一次持续性暴雨的中尺度对流系统(MCS)进行分析,并探讨采用数值模式对中尺度对流系统降水进行预报的可能性。分析表明,暴雨由多个相继发展的中尺度对流系统造成。在相似环境中,不同中尺度对流系统发展形态和水平尺度有较大差异,最大可组织发展成α中尺度对流复合体(MCC),但一般为β中尺度线状或带状对流系统。对其中发展形态分别表现为椭圆形中尺度对流复合体(MCS-2)和带状β中尺度对流系统(MCS-4)的对比分析发现,对流的起始发展均发生在夜间,与季风槽中低空急流的南风脉动有良好对应关系。基于临近探空资料的诊断发现,被认为对中尺度对流系统组织发展有指示作用的关键物理量如对流有效位能(CAPE)和风垂直切变难以区分不同中尺度对流系统的发展形态和趋势,探空资料的代表性将影响诸如"配料法"等暴雨客观预报方法的建立和应用。利用华南区域中心GRAPES(GRAPES_GZ)数值模式对两个中尺度对流系统进行的模拟预报结果表明,采用数值模式对中尺度对流系统降水进行显式预报已成为可能。比较而言,3 km水平分辨率模式可以更好地预报出暴雨的发生,但结果对是否调用对流参数化(CP)方案敏感。尽管不依靠对流参数化方案模式能够较好地预报出中尺度对流系统初始降水的发生,但会过度预报发展成熟后的降水。模式中如何描述中尺度对流系统对流的组织发展机制、如何处理对流参数化方案的"灰色区分辨率"问题需要仔细考虑。(本文来源于《气象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刘立龙,陈雨田,黎峻宇,田祥雨,贺朝双[4](2019)在《活跃期区域电离层总电子短期预报及适用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太阳活跃期受太阳风高能粒子影响易发生磁暴,使得电离层总电子含量异常扰动,其非平稳性与非线性特征较平静期明显增强。分别利用2011年区域内多个测站的实测数据与IGS(International GNSS Service)发布的全球电离层模型(global ionosphere model,GIM)进行逐点建模,选取db4小波基对样本序列进行分解后,采用时间序列模型对各分量进行预报并重构,实现对ARIMA (auto regressive integrated moving average)模型的改进。通过分析ARIMA模型与改进模型预报值的残差比例和实验区域内均方根误差的分布情况,来评定改进模型的预报精度与适用性。结果表明,改进模型的残差与实验区域内的均方根误差较ARIMA模型总体减小,且该模型对区域内均方根误差峰值能起到较大的削弱作用。(本文来源于《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期刊2019年12期)

欧阳琦,陈明,李翠兰,李勰[5](2019)在《PCE方法在空间实验室轨道预报误差分析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应用多项式混沌展开法(PCE)进行空间实验室轨道预报误差分析。通过构建PCE模型对轨道预报的不确定性传播过程进行近似,进而对轨道预报后航天器位置和速度的误差进行分析。分析了不同PCE模型阶数、预报时长以及样本点的数目对构建PCE模型的影响。综合考虑精度和计算效率,给出了适用于空间实验室轨道预报误差分析的PCE模型。将PCE方法与传统方法进行对比,结果表明PCE方法有较好的非线性近似能力,且计算效率高,验证了PCE方法应用于空间实验室轨道预报误差分析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宇航学报》期刊2019年11期)

索慧[6](2019)在《2010年秋季内蒙古一次暴雨过程的诊断分析及预报技术总结》一文中研究指出对2010年9月19日~21日发生在内蒙古地区的暴雨过程进行了诊断分析及实况与两种数值模式预报场的对照分析,结果表明:本次过程是典型的纬向型西太平洋副高类暴雨大尺度环流模式,天气形势具有在乌兰察布市南部产生强降水的水汽,高空环流形势及风场切变辐合条件,但由于对总体形势演变跟踪把握不准确,及过度依赖数值预报产品等原因造成暴雨的漏报。(本文来源于《内蒙古科技与经济》期刊2019年22期)

田成娟,马元仓,刘雪梅,郭晓宁,马琼[7](2019)在《基于加密站资料的青藏高原强对流天气预报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西宁多普勒雷达、加密自动站、NCAR1°×1°再分析等资料,对2016年8月18日清晨发生在青海省东北部的一次强对流天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副热带高压外围的西南暖湿气流与东移扩散南下的冷空气在青海省东北部交汇是此次强对流天气发生的主要成因;雷达回波表现为弓形回波,伴有持久的中气旋,最强回波可达65 dBz以上,顶高17 km以上,VIL在30~40 kg/m2,是典型的超级单体特征;气压、温度、相对湿度均出现了不连续线,强降水发生时出现气压上升、相对湿度突升,温度突降特征,气压与湿度呈同位相变化,与温度的变化位相相反,强降水发生在辐合线的附近。(本文来源于《湖北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22期)

王慧,张博,吕心艳,曹越男,郑飞[8](2019)在《2018年一次温带气旋入海爆发性增强时期的集合预报对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实况观测资料、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uropean Centre for Medium-Range Forecast, ECMWF)0.5°(纬度)×0.5°(经度)水平分辨率的再分析数据和集合预报数据,对2018年2月一次入海爆发性气旋在黄海南部的爆发性增强时期的动力和热力因子进行了对比分析。根据气旋路径、强度和海面风的检验结果挑选出两组集合成员——好成员组和坏成员组。通过组间对比分析得到如下主要结论:1)在气旋入海之后爆发性增强时,500 hPa高空槽和850 hPa中低层低涡迅速加强,同时低层和高层的西南急流均明显加大,中高层系统快速增强,上述因子均为气旋出现爆发性发展提供有利条件。2)气旋入海之后上升运动快速增强,这加剧了低层辐合与高层辐散,有利于地面降压,促使地面气旋的爆发性发展。水汽在中低层辐合后随气流上升发生凝结并释放潜热,这加强了高层辐散、低层辐合以及上升运动,促使气旋进一步爆发性发展。与此同时,对流层顶的高值位涡下传增强,低层大气斜压性受气旋上空冷暖平流的增强而增大,导致垂直稳定度减小,地面气旋性涡度增强,也有利于气旋爆发性发展。最终此次气旋快速增强并达到中等爆发性气旋的强度。3)虽然集合预报两组成员的平均场均比分析场弱,但是好成员组抓住了气旋上空中高层天气系统的快速增强过程,以及垂直运动、温度平流、水汽条件、位涡等预报因子和物理量的快速增强过程,其预报效果在气旋强度和路径等方面均显着优于坏成员组。(本文来源于《气候与环境研究》期刊2019年06期)

李新[9](2019)在《衡水市2018年高温天气特点及气象预报服务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2018年夏季衡水市出现罕见高温天气,平均气温打破有气象记录以来最高值,高温持续时间长且影响范围广,对人民群众生产生活造成很大影响。本文分析了此次高温天气特点及形成原因,提出气象部门应对高温天气的预报服务对策。(本文来源于《农家参谋》期刊2019年22期)

孙田文,高维英,林杨,王祯聚[10](2019)在《陕西省天气预报技能大赛试卷分析与评估》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第八届陕西省气象系统天气预报技能大赛试卷和选手成绩为研究对象,分析评估试题难度系数、偏态系数和峰度系数,判断试题难度及合理程度。进一步分析选手答题情况,对比大赛试卷的主要考点及答题要点,总结参赛选手答卷中暴露的问题,帮助参赛选手查找薄弱环节,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以期逐步提高预报水平和竞赛成绩。(本文来源于《陕西气象》期刊2019年06期)

预报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东港市气象局下辖17个站点,每个乡镇的温度均有所差异。以历史乡镇自动站数据、A文件、850hPa温度实况,找到不同影响因子下各乡镇气温与本站气温的差异,既能填补各乡镇缺乏温度指标的空白,又能为预报员对温度极值预报的主观订正提供预报依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预报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1].官文江,吴佳文,曹友华.利用后向预报方法分析印度洋黄鳍金枪鱼资源评估模型[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

[2].徐金秀,白华,孙莹,李丹,吴秀任.东港市各乡镇温度差异及预报订正分析[J].南方农机.2019

[3].蒙伟光,张艳霞,吴亚丽,徐道生,陈德辉.季风槽环境中暴雨中尺度对流系统的分析与数值预报试验[J].气象学报.2019

[4].刘立龙,陈雨田,黎峻宇,田祥雨,贺朝双.活跃期区域电离层总电子短期预报及适用性分析[J].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19

[5].欧阳琦,陈明,李翠兰,李勰.PCE方法在空间实验室轨道预报误差分析中的应用[J].宇航学报.2019

[6].索慧.2010年秋季内蒙古一次暴雨过程的诊断分析及预报技术总结[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9

[7].田成娟,马元仓,刘雪梅,郭晓宁,马琼.基于加密站资料的青藏高原强对流天气预报分析[J].湖北农业科学.2019

[8].王慧,张博,吕心艳,曹越男,郑飞.2018年一次温带气旋入海爆发性增强时期的集合预报对比分析[J].气候与环境研究.2019

[9].李新.衡水市2018年高温天气特点及气象预报服务分析[J].农家参谋.2019

[10].孙田文,高维英,林杨,王祯聚.陕西省天气预报技能大赛试卷分析与评估[J].陕西气象.2019

论文知识图

时初始时刻东方体育中心水物质的剖面...论文结构整体相对预报误差在3、6、9、12四个月...金沙江流域和岷江流域48h累积降水预报...提取的发射层(上)和2D成果显示(中)及...武隆站2000年汛期洪水预报结果

标签:;  ;  ;  ;  ;  ;  ;  

预报分析论文_官文江,吴佳文,曹友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