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收利用论文_侯云鹏,孔丽丽,刘志全,李前,尹彩侠

导读:本文包含了吸收利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产量,氮素,氮肥,增效剂,土壤,菌核,玉米。

吸收利用论文文献综述

侯云鹏,孔丽丽,刘志全,李前,尹彩侠[1](2019)在《覆膜滴灌条件下磷肥后移对玉米物质生产与磷素吸收利用的调控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两年田间试验,研究覆膜滴灌等磷量投入条件下,不同施用时期及比例(P1,100%基肥;P2,40%基肥+60%拔节肥;P3,40%基肥+40%拔节肥+20%大喇叭口肥;P4,40%基肥+20%拔节肥+20%大喇叭口肥+20%开花肥)对玉米产量、物质生产与磷素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分次施磷处理(P2、P3、P4)玉米产量均高于P1处理,P4处理玉米产量与P1处理差异达显着水平(P<0.05)。施磷显着提高玉米吐丝期至成熟期干物质量和磷素吸收量,吐丝期干物质量与磷素吸收量以P1处理最高,灌浆期至成熟期干物质量与磷素吸收量以P4处理最高。(本文来源于《玉米科学》期刊2019年06期)

周珂,王晓军,李华芝,徐欣,高洪生[2](2019)在《秸秆深埋条件下不同施氮水平对玉米产量和氮吸收利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究秸秆深埋条件下不同施氮水平对玉米产量和氮吸收利用的影响,以玉米为研究对象,设置秸秆深埋(无秸秆、秸秆深埋)为主因素,施氮水平(无氮、低氮、中氮、高氮)为副因素,测定玉米的产量、籽实氮积累量和氮肥利用效率。结果表明,与无秸秆处理相比,秸秆深埋可增加玉米产量,增加幅度在4.61%~9.88%之间。在秸秆深埋条件下,各施氮水平玉米产量之间存在显着差异(P<0.05)。玉米籽实氮积累量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加,施氮量与籽实氮积累量之间存在极显着正相关(P<0.01),高氮时秸秆深埋的籽实氮积累量高于无秸秆处理。氮肥农学利用率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加,偏生产力随施氮量增加而降低,高氮时秸秆深埋的氮肥农学利用率最高为14.61 kg/kg。秸秆深埋处理可以提高氮肥偏生产力。综上,在实际生产中,秸秆深埋时适当增施氮肥生产效果较好。(本文来源于《中国农学通报》期刊2019年33期)

司锐[3](2019)在《利用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谱学研究氧化铈负载的小尺寸催化剂“构效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负载型催化剂的"构效关系"是多相催化的核心问题,其深入探索往往依赖于各类结构探测技术。基于同步辐射光源所产生的X射线具有高通量、小光斑、宽能区、波长连续可调等优势,为催化学研究提供了优越的表征平台。其中,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谱学(XAFS)方法不仅具有元素敏感特性,而且还可以通过谱图解析获取样品中活性金属的电子结构、原子近邻结构等关键信息。因此,将同步辐射XAFS技术与负载型催化剂"构效关系"研究紧密结合,指认反应活性中心、确定反应机理路径,已成为催化学科前沿研究的当务之急。报告人课题组依托上海光源BL14W1线站,与国内相关催化课题组密切合作,利用XAFS技术重点研究了具有亚纳米原子簇结构的氧化铈负载的贵金属(Au、Pt)、过渡金属(Fe、Cu)和双金属(Cu Pd、Fe Ru、Co Mn)催化体系[1-11]。(本文来源于《稀土元素镧铈钇应用研究研讨会暨广东省稀土产业技术联盟成立大会摘要集》期刊2019-11-15)

张铭贤,郭运洲[4](2019)在《石家庄土壤污染修复加速推进》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确保群众饮食安全,河北省石家庄市把加快土壤污染修复项目进度作为一项重要的惠民实事全力推进。作为石家庄市土壤污染修复工作试点县之一,赵县从争取百姓支持入手,以植物根系吸收污染物为基础,探索出农用地污染修复的有效经验。同时,反复比对各类农业机械收割(本文来源于《中国环境报》期刊2019-11-11)

肖荣英,戴志刚,连子文,刘梦真,董志超[5](2019)在《施肥对油菜菌核病和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中双11"油菜为试验材料,采用大田试验,设CK(不施肥)、PKB、NKB、NPB和NPKB 5个处理,在盛花期、末花期、结荚期、灌浆期和成熟期调查不同处理菌核病发病程度,研究不同施肥处理油菜菌核病发病规律,菌核病的发生对油菜产量和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施肥处理的油菜菌核病从盛花期到成熟期病情指数均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成熟期病情指数大大降低。CK、PKB、NKB、NPB和NPKB处理的发病植株产量比正常植株产量分别降低了1.6%、7.7%、27.9%、14.5%和21.2%;农学效率分别降低了28.31%、60.73%、29.66%、36.83%;氮、磷、钾肥的利用率平均分别降低了13.43%、1.83%、10.54%。NPKB处理菌核病发病程度处于中间地位,产量、农学效率、肥料利用率均高于其它处理,因此生产中应通过肥料的合理配施减轻油菜菌核病的发生,提高油菜产量。(本文来源于《北方园艺》期刊2019年20期)

张美微,刘京宝,李川,赵霞,张盼盼[6](2019)在《不同密植条件下氮肥减施对夏玉米产量和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背景】玉米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也是集粮、经、饲于一体的优势作物,其在保障我国粮食安全中占据重要地位。众多研究表明,合理密植是实现玉米增产最经济有效的途径,其主要通过增加单位面积的叶面积指数,提高玉米植株光热资源利用效率,依靠群体充分发挥产量潜力从而达到增产的目的。黄淮海平原是我国重要的玉米生产区,其当前种植密度为52500株/hm~2,远低于发达国家75000—90000株/hm~2的密植水平,成为限制玉米增产的主要因素。同时,该区域也存在常年氮肥过量施用,氮肥利用效率低,氮素淋失造成的农田水体污染等问题。因此,合理密植和科学施肥对于进一步提高玉米产量和肥料利用效率至关重要。【材料与方法】本研究以黄淮海区域主栽夏玉米品种郑单1002为材料,采取两因素裂区试验设计,氮肥减施为主区,设置4个水平:N1不施氮,N2 135 kg/hm~2,N3 180 kg/hm~2,N4正常施氮225kg/hm~2;种植密度为副区,设置3个水平:D1 60000株/hm~2,D2 67500株/hm~2,D3 75000株/hm~2。研究夏玉米产量、干物质和氮素积累、氮素转运和吸收利用特征等对不同种植密度和氮肥减施的响应。【结果与分析】密植在增产的同时提高了氮肥偏生产力6.65%-17.33%;氮肥减施也显着提高了氮肥偏生产力。遂平和临颍点夏玉米在67500株/hm~2密植条件下,氮肥减施20%即180 kg/hm~2可获得高产兼具较高的氮肥偏生产力;而在高密植75000株/hm~2条件下,根据地力水平适宜采取正常(225kg/hm~2)到减施20%(180kg/hm~2)的施氮量范围。此外,密植和氮肥减施也显着影响干物质和氮素积累以及氮素转运和利用,且吐丝期干物质积累和氮肥利用效率存在显着的互作效应。密植有利于提高夏玉米吐丝期和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促进植株氮素积累,提高氮素转运量和氮肥吸收利用效率,但对氮素转运效率和氮素转运对籽粒的贡献率不利;减施氮肥降低了夏玉米吐丝期和成熟期干物质和氮素积累量、氮素转运量,但增加了氮素吸收效率和氮肥利用效率。【结论】在180 kg/hm~2到225 kg/hm~2施氮量范围内,选用耐密品种进行合理密植有利于实现夏玉米节本增效的目的。(本文来源于《2019年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9-10-27)

刘子凡,苏必孟,黄洁,魏云霞,张婷婷[7](2019)在《木薯花生间作模式养分吸收与利用优势的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设置3种木薯花生间作模式(1行木薯间作2行花生(M_1H_2)、2行木薯间作3行花生(M_2H_3)、2行木薯间作4行花生(M_2H_4)),以木薯和花生单作为对照,研究作物对N、P、K的吸收与利用效率。结果表明:1)3种间作模式在作物产量、磷钾吸收和氮磷钾利用效率上均具有显着间作优势,M_1H_2和M_2H_4模式在产值上具有显着的间作优势,M_2H_4模式的系统产量当量比和产值当量比显着大于M_1H_2和M_2H_3模式的,系统产量当量比与系统磷钾利用效率、系统氮吸收当量比、木薯磷钾利用效率当量比、木薯氮吸收当量比呈显着正相关;2)与木薯单作相比,3种间作模式木薯在产量、产值、磷钾吸收、氮磷钾养分利用效率上均具有显着优势,木薯产量当量比与系统磷钾利用效率当量比、系统氮吸收当量比、磷钾利用效率当量比、氮吸收当量比呈显着正相关;3)与花生单作相比,M_1H_2和M_2H_3模式花生在产量、产值上劣势显着,M_1H_2模式花生在磷吸收、氮磷钾养分利用效率上具有显着的劣势,M_2H_3模式花生在氮磷吸收上具有显着优势;花生产量当量比与花生氮磷钾利用效率当量比呈显着正相关。推荐选用产量和产值优势最佳的M_2H_4木薯花生间作模式。(本文来源于《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王敏欣,马跃,刘杰,孙鹰翔,李军[8](2019)在《海藻酸对不结球白菜生长及钾素吸收利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试验以海藻酸为钾肥增效剂,通过不结球白菜盆栽试验验证了海藻酸添加量(0~5%)对钾肥的影响,为海藻酸增效钾肥的配方开发提供依据。结果发现,与普通氯化钾相比,当海藻酸增效剂添加量为0%~3.8%时,海藻酸增效钾肥处理,不结球白菜产量提高2.12%~14.5 9%,钾肥利用率提高5.76%~15.37%;不结球白菜根系的根长、根表面积和根体积分别增加3.08%~27.66%、7.80%~27.36%和11.90%~29.67%。试验还发现添加适量的海藻酸增效剂在氯化钾中具有良好的增效效果,可提高不结球白菜产量,促进养分吸收及根系生长,且随着增效剂添加量的增加,不结球白菜产量、钾肥利用率及根系的根长、表面积、体积均呈现先增加后降低趋势,当增效剂添加量为0.8%~1.2%时效果最好。(本文来源于《中国果菜》期刊2019年10期)

吴一群,林琼,陈子聪,林静芬[9](2019)在《钙水平对无限生长型番茄钙吸收利用及果实品质和产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基质栽培水肥一体化技术,设计不同钙素营养供给水平(0,1,3,6 mmol/L),研究钙对无限生长型番茄钙吸收利用及果实品质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钙在番茄植物各部位中的分布极不均匀,且同一部位不同时期钙含量差异也很大,植物体内钙的分布和变化受钙素营养水平和气温的影响;随着钙水平的提高,番茄果实钙含量不断增加,缺钙将降低果实的产量和品质,虽然钙与K、Mg、P、N元素之间存在拮抗作用,但是高钙不会造成果实产量和品质的下降;高温会诱导植株缺钙症状及果实脐腐病的出现,严重影响番茄的产量和品质,高钙处理对高温胁迫具有一定的缓解作用。(本文来源于《水土保持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刘倩倩,陈欢,张存岭,乔玉强,陈天河[10](2019)在《新型专用肥对冬小麦产量、氮素吸收与利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不同新型小麦专用肥应用效果,以13种小麦新型专用肥为材料,采用主成分-聚类分析方法,系统分析了不同肥料对小麦产量及氮素吸收与利用的综合影响。结果表明,相较于传统施肥(常规复合肥一次性基施)和推荐施肥(常规复合肥基施+拔节追尿素),施用新型专用肥后小麦分别增产-24.34%~2.72%和-11.82%~19.72%。与传统施肥相比,施用新型专用肥的小麦植株氮素积累量比传统施肥增加-9.97%~38.44%,氮肥偏生产力、氮肥农学效率和氮肥回收率分别提高-17.99%~19.67%、-18.96%~33.81%和-25.79%~69.04%。经主成分分析,总养分含量为48%的控失肥、保持性肥料、活性增效复合肥、活性尿素BB肥和控失增效二铵BB肥等5种新型专用肥的丰产增效综合效果较佳,可替代推荐施肥。(本文来源于《麦类作物学报》期刊2019年10期)

吸收利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探究秸秆深埋条件下不同施氮水平对玉米产量和氮吸收利用的影响,以玉米为研究对象,设置秸秆深埋(无秸秆、秸秆深埋)为主因素,施氮水平(无氮、低氮、中氮、高氮)为副因素,测定玉米的产量、籽实氮积累量和氮肥利用效率。结果表明,与无秸秆处理相比,秸秆深埋可增加玉米产量,增加幅度在4.61%~9.88%之间。在秸秆深埋条件下,各施氮水平玉米产量之间存在显着差异(P<0.05)。玉米籽实氮积累量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加,施氮量与籽实氮积累量之间存在极显着正相关(P<0.01),高氮时秸秆深埋的籽实氮积累量高于无秸秆处理。氮肥农学利用率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加,偏生产力随施氮量增加而降低,高氮时秸秆深埋的氮肥农学利用率最高为14.61 kg/kg。秸秆深埋处理可以提高氮肥偏生产力。综上,在实际生产中,秸秆深埋时适当增施氮肥生产效果较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吸收利用论文参考文献

[1].侯云鹏,孔丽丽,刘志全,李前,尹彩侠.覆膜滴灌条件下磷肥后移对玉米物质生产与磷素吸收利用的调控效应[J].玉米科学.2019

[2].周珂,王晓军,李华芝,徐欣,高洪生.秸秆深埋条件下不同施氮水平对玉米产量和氮吸收利用的影响[J].中国农学通报.2019

[3].司锐.利用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谱学研究氧化铈负载的小尺寸催化剂“构效关系”[C].稀土元素镧铈钇应用研究研讨会暨广东省稀土产业技术联盟成立大会摘要集.2019

[4].张铭贤,郭运洲.石家庄土壤污染修复加速推进[N].中国环境报.2019

[5].肖荣英,戴志刚,连子文,刘梦真,董志超.施肥对油菜菌核病和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J].北方园艺.2019

[6].张美微,刘京宝,李川,赵霞,张盼盼.不同密植条件下氮肥减施对夏玉米产量和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C].2019年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2019

[7].刘子凡,苏必孟,黄洁,魏云霞,张婷婷.木薯花生间作模式养分吸收与利用优势的比较[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8].王敏欣,马跃,刘杰,孙鹰翔,李军.海藻酸对不结球白菜生长及钾素吸收利用的影响[J].中国果菜.2019

[9].吴一群,林琼,陈子聪,林静芬.钙水平对无限生长型番茄钙吸收利用及果实品质和产量的影响[J].水土保持学报.2019

[10].刘倩倩,陈欢,张存岭,乔玉强,陈天河.新型专用肥对冬小麦产量、氮素吸收与利用的影响[J].麦类作物学报.2019

论文知识图

和ITO的透过率曲线在290℃下烧10小时的样品ANB2.00B的发...染料光敏化TiO2的能级示意图经DexPNI多功能化前后的Raman光谱...准连续多模吸收光谱实验系统实物照片短期培养中肋骨条藻Nrt2基因表达量与...

标签:;  ;  ;  ;  ;  ;  ;  

吸收利用论文_侯云鹏,孔丽丽,刘志全,李前,尹彩侠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