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诗辞研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辞赋,郭沫若,土家族,苗族,李渔,诗赋,叙事诗。
诗辞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侯万平[1](2019)在《土家族民间爱国叙事诗《辞行歌》》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土家族的传统文化中,爱国是一个经久不变的主题,是土家族人对于祖国的自觉认同和热爱,是土家族人为人处世的重要素质和规范,广泛表现在土家族的传统生产生活、征战史、教育、礼仪、道德风俗和文学现象中。其中,流传于贵州省印江县的《辞行歌》便是这样一首反映土家族爱国传统精神的民间叙事诗。《辞行歌》是一首说唱民歌,主要用于土家族过赶年时诵唱,用以纪念土家族先人保家卫国的光辉业绩。过赶年是土家族的传统习俗,通常比汉族(本文来源于《牡丹》期刊2019年20期)
万思雨[2](2018)在《“诗·辞”系列作品创作报告》一文中研究指出“艺术源于生活”这一命题认为一切的艺术都是现实社会生活中的反映,社会生活又是一切艺术创作的源泉。许多艺术创作都是不断地从自然世界和人类社会中汲取创作灵感的,陶瓷绘画和诗词便是“艺术源于生活”的产物。自古以来,中国就是一个有着悠久制瓷历史和深厚文学底蕴的国家。随着陶瓷工艺的的进步和人们审美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不满足陶瓷仅仅作为日用器皿使用,开始越发的重视艺术瓷的发展。艺术瓷有多种表现形式,瓷板画作为艺术瓷中一个重要表现形式,在新设计思潮冲击下推陈出新,力求满足人们物质和精神生活上的双重享受。作品以大自然为主题,以《诗经》、《楚辞》中提及的典型植物(以荷、梓、石兰等)为元素与瓷板画结合并运用于陶瓷装饰的设计中来。在“植物元素在陶瓷装饰中的运用”与“陶瓷装饰中对于诗辞中植物意象的再现”两方面进行深入的探究。在创作与实践过程中,借助平面和色彩构成等知识与审美理论进行创作。(本文来源于《景德镇陶瓷大学》期刊2018-05-01)
娘加[3](2017)在《古典诗辞中的特长句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自公元12世纪,由《诗镜》传入西藏以来,历代藏族学者对此进行翻译和注释,并以此作为主要理论模式,形成了浩如烟海之文学作品,使藏族文学从传统的创作方式引领至新的发展道路。其中,“特长句式”是藏族古代文学中常见的一种别具一格的诗体,亦是藏族原有的创作方式之一。萨迦班智达在其作《智者入门》中对“特长句式”作过注解,并后世学者对把这一创作方式将归为何种诗体提出了不同看法,且“特长句式”的理论和实践失去平衡,导致“特长句式”这种文体在之后的发展过程中,相较于其它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都比较滞后。为此,笔者以特长句式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对诸多“特长句式”作品进行对比和分析,来总结“特长句式”的特点和归类。本文除前言和总结、附录,后记部分之外,共由四大章节组成:第—章讲述了 “特长句式”之历史原由,即在韵律学和诗学理论中的提及和不同说法,以及最初在古印度文坛中“特长句式”分为“韵文诗”与“非韵文诗”的创作模式至公元12世纪传入西藏的历史源流。第二章主要分析了“特长句式”之诗体归类,列出了历代学者对此的不同看法,提出了“特长句式”的概念和分类等。第叁章讲述了 “特长句式”之独特的韵律排序和修辞特点,并且提出了 “特长句式”是表达特殊意义和赞美时运用的创作方式。第四章主要通过历代学者对“特长句式”之不同概念进行解读,并结合于藏族文学的发展历程,分析总结了 “特长句式”在藏族文学中未能传承发展的内外因素。总之,笔者认为“特长句式”应分为“韵文诗”和“非韵文诗”,相关例句也能——列举。因此,可以说“特长句式”在藏族文学中是一种古老的文体,因为《诗镜》和《韵律宝源论》中提出了此文体;也可以说是一种新的文体。因为在此后的藏族文学理论发展中,“特长句式”的理论没能形成于藏族语言表达方式相统一的,别具一格的理论体系。(本文来源于《青海民族大学》期刊2017-05-12)
李晓蓉[4](2016)在《“真诗”“辞达”“天则”——王世贞晚年性灵文学思想的萌芽》一文中研究指出长期以来,"后七子"的集大成者王世贞,因提出诗学"格调说"、"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文学主张,一直遭到文学研究者的批判与冷遇,并被简单冠之以"复古派"的称号。然而,注意到其前后文学思想变化的深刻内涵,注意到其后期文学主张中"真诗""辞达""天则"的内在意义,我们将得出不同的结论。(本文来源于《遵义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6年05期)
王建玉[5](2016)在《诗、辞、赋体辨与批评》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通过分析"诗""辞""赋"叁种文体的来源和发展,厘清了赋体批评中"诗人之赋"与"辞人之赋"的关系和审美原则。"诗""辞""赋"既是文体,也是艺术手法,相互影响并构成独特的汉代文学批评观。而后叁种文体渐行渐远,辞体被诗体和赋体吸收,不再有独立的文体创作。(本文来源于《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期刊2016年03期)
龙仙艳[6](2016)在《由述而作 诗史互动——石启贵诗辞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石启贵参与民族学的叁个分期形成的叁种身份为时间坐标,参照其编着的湘西系列作品中呈现出的由史及诗、引诗证史和诗史互动的特性,引入其个人创作中的诗史特征,从而解读其由述而作、诗史互动的苗族诗辞追求。(本文来源于《民族论坛》期刊2016年06期)
张钤[7](2016)在《小议“诗辞”之中的先秦思想》一文中研究指出诞生于先秦时代的《诗经》与《楚辞》并称"诗辞"堪称中华文化的两大瑰宝。他们不仅是中华民族重要的文学文化遗产,更是研究先秦时代华夏民族思想演变的重要史料依据。总的来说,我们可以从中看见祭祀文化与礼乐文化的影子,可以了解"尊天敬鬼"思想与"保民"思想等等内容,对于我们思想史的学习大有裨益。子曰:"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征之矣。"由(本文来源于《知识文库》期刊2016年12期)
刘万芹[8](2015)在《诗辞赋联话中秋》一文中研究指出"月亮"自古就与文人结下了不解之缘,中秋节更是赏月、赋诗、作对的绝佳时境。千百年来,不仅留下了大量脍炙人口的咏月诗,而且也留下了无数情趣盎然的传世佳对。据说,明代大学士杨廷和岁那年,有一次,他父亲与8客人对饮到深夜,酒至酣处,他父亲即兴出一个上句:"一夜五更,半夜五更之半。"让客人对下联,众人抓耳挠腮对不出来,在一旁的杨廷和随即应对道:"叁秋八月,中秋八月之中。"过去,一夜分为五更,两小时为一(本文来源于《吉林劳动保护》期刊2015年09期)
李皙,李宜家[9](2014)在《讴歌时代 创作新赋——论姜诗辞赋的当代品格》一文中研究指出姜诗先生辞赋的当代品格的基本蕴涵,首先而且主要表现为作品的现实感与时代性。还表现为它具有完美的外在艺术形式。而高尚的人格、生活的积淀、丰厚的学养与创新的精神则是"姜赋"当代品格生成的根源。(本文来源于《装备制造与教育》期刊2014年04期)
黄丽丽[10](2014)在《宋诗辞例释七则》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利用排比文例的方法,对出现在《全宋诗》里的"特地"、"窣"、"腾腾"、"草草""支离"、"惨"等词语进行考释,对阅读宋诗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本文来源于《语文学刊》期刊2014年11期)
诗辞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艺术源于生活”这一命题认为一切的艺术都是现实社会生活中的反映,社会生活又是一切艺术创作的源泉。许多艺术创作都是不断地从自然世界和人类社会中汲取创作灵感的,陶瓷绘画和诗词便是“艺术源于生活”的产物。自古以来,中国就是一个有着悠久制瓷历史和深厚文学底蕴的国家。随着陶瓷工艺的的进步和人们审美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不满足陶瓷仅仅作为日用器皿使用,开始越发的重视艺术瓷的发展。艺术瓷有多种表现形式,瓷板画作为艺术瓷中一个重要表现形式,在新设计思潮冲击下推陈出新,力求满足人们物质和精神生活上的双重享受。作品以大自然为主题,以《诗经》、《楚辞》中提及的典型植物(以荷、梓、石兰等)为元素与瓷板画结合并运用于陶瓷装饰的设计中来。在“植物元素在陶瓷装饰中的运用”与“陶瓷装饰中对于诗辞中植物意象的再现”两方面进行深入的探究。在创作与实践过程中,借助平面和色彩构成等知识与审美理论进行创作。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诗辞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1].侯万平.土家族民间爱国叙事诗《辞行歌》[J].牡丹.2019
[2].万思雨.“诗·辞”系列作品创作报告[D].景德镇陶瓷大学.2018
[3].娘加.古典诗辞中的特长句式研究[D].青海民族大学.2017
[4].李晓蓉.“真诗”“辞达”“天则”——王世贞晚年性灵文学思想的萌芽[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16
[5].王建玉.诗、辞、赋体辨与批评[J].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
[6].龙仙艳.由述而作诗史互动——石启贵诗辞研究[J].民族论坛.2016
[7].张钤.小议“诗辞”之中的先秦思想[J].知识文库.2016
[8].刘万芹.诗辞赋联话中秋[J].吉林劳动保护.2015
[9].李皙,李宜家.讴歌时代创作新赋——论姜诗辞赋的当代品格[J].装备制造与教育.2014
[10].黄丽丽.宋诗辞例释七则[J].语文学刊.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