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腺性膀胱炎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膀胱炎,膀胱,化生,个体化,计算机,尿道,摄影术。
腺性膀胱炎论文文献综述
李军,李碧锦,凌凯南,季志强,林昌荣[1](2019)在《经尿道铥激光联合盐酸吡柔比星膀胱灌注治疗高龄腺性膀胱炎的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对高龄腺性膀胱炎患者采用经尿道铥激光联合盐酸吡柔比星膀胱灌注治疗的效果。方法 60例高龄腺性膀胱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患者采用经尿道铥激光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经尿道电切术治疗,术后两组患者均采用盐酸吡柔比星灌注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量表(GQOLI-74)、下尿路症状(LUST)评分及临床相关指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躯体、心理、社会、物质及LUT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躯体、心理、社会、物质评分均高于本组治疗前, LUST评分低于本组治疗前,且治疗组患者躯体、心理、社会、物质评分高于对照组, LUST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手术时间(21.05±3.12)min、留置导尿时间(35.48±3.27)h短于对照组的(29.58±3.75)min、(38.59±3.97)h,术中出血量(10.25±2.18)ml少于对照组的(17.69±2.43)ml,手术并发症发生率3.33%、灌注不良反应发生率6.67%均低于对照组的20.00%、2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肿瘤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尿道铥激光联合盐酸吡柔比星灌注治疗对于高龄腺性膀胱炎有显着疗效,可明显提升患者生活质量,改善临床症状,且应用安全性较好,值得推荐。(本文来源于《中国实用医药》期刊2019年28期)
林谋清,徐嘉辉[2](2019)在《数据挖掘、聚类分析回顾性分析腺性膀胱炎从脾论治用药规律》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回顾性分析腺性膀胱炎从脾论治的中药组方用药规律,为中医药治疗腺性膀胱炎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2017年6月111例395份电子病历及处方,采用药物频数、频率统计及系统聚类法进行分析,并评价用药规律。结果:111例患者395份处方中共有17味中药:其中补气药10味、理气药2味、利水渗湿药2味、收涩药1味、化湿药1味、补血药1味;归脾经17味、肺经8味、胃经7味、肾经5味、心经5味、肝经1味、大肠经1味、胆经1味、叁焦经1味;使用频数最高的单味中药是五爪龙、牛大力和黄芪(均395次),其次是薏苡仁(393次)、白术(392次)和白扁豆(390次),再次是莲子(285次)和山药(268次),最少为人参16次;10味药使用频率≥50.00%,3味药使用频率25.00%~50.00%,3味药使用频率<25.00%;16味中药可以聚为补气药、补气药+利水渗湿药、补气药+补血药+收涩药、理气药+化湿药四类。结论:腺性膀胱炎治疗用药多从脾论治,治宜健脾、补脾,益气、养血,化湿兼以行气,多采用功效类似中药合用,加强其健脾补气化湿之功;重视其药物归经,重用脾经药物。(本文来源于《按摩与康复医学》期刊2019年19期)
赵艳[3](2019)在《清热利湿、活血通络法治疗腺性膀胱炎一例》一文中研究指出1病例资料患者,男,56岁。2009-02-22就诊。患者2个多月前感觉尿频尿急伴小腹酸胀,B超检查发现膀胱内滤泡,以"发现膀胱内滤泡样增生灶1月余"入住某医院,行膀胱镜活检和经尿道黏膜电灼术,3次电灼后仍觉不适,故来我院求助中医治疗。来诊时症见:小腹胀痛,尿频尿急,舌白红,苔腻,脉弦。B超检查:膀胱内滤泡样增生灶。病理报告:膀胱息肉。辨证诊断为膀胱湿热,瘀血阻络导致的腺性(本文来源于《中国疗养医学》期刊2019年09期)
杨甜,王鹤翔,聂佩,李乐乐,徐琦[4](2019)在《增强CT鉴别诊断膀胱癌与腺性膀胱炎》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增强CT鉴别诊断腺性膀胱炎(CG)与膀胱癌的价值。方法对37例CG和41例膀胱癌患者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观察病灶位置、形态、大小(轴位最大径)、厚度、钙化、囊变坏死、边界、壁外浸润及区域淋巴结转移情况,测量病灶和正常膀胱壁动脉期、静脉期、延迟期CT值,计算病灶动脉期、静脉期、延迟期相对强化CT值。比较CG与膀胱癌定量及定性指标的差异,绘制ROC曲线,分析定量指标的鉴别诊断效能。结果 CG与膀胱癌病灶边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G病灶动脉期、静脉期、延迟期CT值及相对强化CT值均低于膀胱癌(P均<0.01)。动脉期、静脉期相对强化CT值鉴别诊断CG和膀胱癌的AUC均高于其他指标(P均<0.01),而两者AU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88)。以动脉期相对强化CT值=25.85 HU、静脉期相对强化CT值=26.85 HU为阈值鉴别诊断CG和膀胱癌的敏感度均为95.12%,特异度分别为91.89%、86.49%。结论增强CT定量分析鉴别诊断CG和膀胱癌有一定价值。(本文来源于《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期刊2019年09期)
倪晓琼,范国华[5](2019)在《腺性膀胱炎与膀胱尿路上皮癌的CT鉴别诊断》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腺性膀胱炎(CG)和膀胱尿路上皮癌的临床及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26例CG患者和28例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的临床及CT资料,对肿瘤位置、形态、钙化、强化方式、强化程度、黏膜面强化及基底部强化等资料进行独立评估。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肿瘤强化程度鉴别CG和膀胱尿路上皮癌的效能。结果 CG组和膀胱尿路上皮癌组患者的性别、平扫CT值、膀胱外壁及周围脂肪间隙情况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年龄、临床表现、部位、形态、钙化、动脉期CT值、静脉期CT值、动脉期强化幅度(DE1)、静脉期强化幅度(DE2)、黏膜面强化及基底部强化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显示,当DE1取18.2 HU时是鉴别CG和膀胱尿路上皮癌的最佳诊断界值,其曲线下面积(AUC)、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936、82.9%和96.2%。结论结合患者临床资料、CT表现及动脉期增强幅度(阈值18.2 HU)可以提高对CG和膀胱尿路上皮癌的鉴别诊断能力。(本文来源于《临床放射学杂志》期刊2019年09期)
任小刚,江少波,李玉兵,邬贤德,求旦旦[6](2019)在《清热通淋方联合透明质酸膀胱灌注治疗腺性膀胱炎疗效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等离子电切术后清热通淋方联合透明质酸钠灌注治疗腺性膀胱炎效果。方法:将2015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40例腺性膀胱炎患者采用等离子电切术治疗,经尿道将腺性膀胱炎病变切除;后随机分为对照组20例,术后清热通淋中药方剂治疗。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本文来源于《首届男性大健康中西医协同创新论坛暨第叁届全国中西医结合男科青年学术论坛论文集》期刊2019-09-06)
郭冬冬[7](2019)在《肠型腺性膀胱炎诊治新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总结肠型腺性膀胱炎的病理生理机制为疾病的诊治提供新思路。方法:通过检索分析在PUBMED,CNKI中以腺性膀胱炎和肠上皮化生等为主题的中英文文献。结果:"关于化生的定义及发生发展机制:JM Slack认为,最好将化生定义为一种组织类型转化为另一种(本文来源于《首届男性大健康中西医协同创新论坛暨第叁届全国中西医结合男科青年学术论坛论文集》期刊2019-09-06)
刘亚婷,刘思明,白慧东[8](2019)在《腺性膀胱炎患者膀胱灌注化疗的药学监护》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对膀胱灌注化疗患者的药学监护模式。方法以临床资料为例,为膀胱灌注化疗患者制定个体化的药学监护计划并实施全程药学监护,介绍膀胱灌注患者药学监护的主要内容。结果与结论对膀胱灌注化疗患者实施药学监护,可及时发现患者的药物治疗问题,避免发生严重的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的依存性,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本文来源于《海峡药学》期刊2019年08期)
张学宝,张其强,刘楚,王科[9](2019)在《腺性膀胱炎的诊疗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腺性膀胱炎(cystitis glandularis, CG)是膀胱黏膜的一种特殊类型的病理改变,其特征主要在于膀胱移行上皮的增生和化生。目前,随着腔镜技术在泌尿外科的广泛应用,CG的诊断率逐渐提高。CG症状严重时可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且该病易反复发作,具有恶变潜能,治疗难度大[1-3]。基于患者病因的个体化治疗方案可以使患者受益更多。本文就CG目前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就其病因及发病机制、(本文来源于《中华腔镜泌尿外科杂志(电子版)》期刊2019年04期)
李静[10](2019)在《循证护理干预在腺性膀胱炎术后膀胱灌注疗法中的应用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分析循证护理干预在腺性膀胱炎术后膀胱灌注疗法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本院就诊的腺性膀胱炎手术患者作为探究对象(例数:100例;时间:2017年11月~2018年11月),实施信封随机分组模式进行分组,每组的患者是50例。分别给予常规护理措施、循证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和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者护理效果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例数低于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比对照组高,两组差异显着,P<0.05。结论对腺性膀胱炎术后膀胱灌注疗法的患者应用循证护理干预的护理效果较佳,并发症少,护理满意度高,值得在临床推广。(本文来源于《心理月刊》期刊2019年14期)
腺性膀胱炎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回顾性分析腺性膀胱炎从脾论治的中药组方用药规律,为中医药治疗腺性膀胱炎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2017年6月111例395份电子病历及处方,采用药物频数、频率统计及系统聚类法进行分析,并评价用药规律。结果:111例患者395份处方中共有17味中药:其中补气药10味、理气药2味、利水渗湿药2味、收涩药1味、化湿药1味、补血药1味;归脾经17味、肺经8味、胃经7味、肾经5味、心经5味、肝经1味、大肠经1味、胆经1味、叁焦经1味;使用频数最高的单味中药是五爪龙、牛大力和黄芪(均395次),其次是薏苡仁(393次)、白术(392次)和白扁豆(390次),再次是莲子(285次)和山药(268次),最少为人参16次;10味药使用频率≥50.00%,3味药使用频率25.00%~50.00%,3味药使用频率<25.00%;16味中药可以聚为补气药、补气药+利水渗湿药、补气药+补血药+收涩药、理气药+化湿药四类。结论:腺性膀胱炎治疗用药多从脾论治,治宜健脾、补脾,益气、养血,化湿兼以行气,多采用功效类似中药合用,加强其健脾补气化湿之功;重视其药物归经,重用脾经药物。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腺性膀胱炎论文参考文献
[1].李军,李碧锦,凌凯南,季志强,林昌荣.经尿道铥激光联合盐酸吡柔比星膀胱灌注治疗高龄腺性膀胱炎的临床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9
[2].林谋清,徐嘉辉.数据挖掘、聚类分析回顾性分析腺性膀胱炎从脾论治用药规律[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9
[3].赵艳.清热利湿、活血通络法治疗腺性膀胱炎一例[J].中国疗养医学.2019
[4].杨甜,王鹤翔,聂佩,李乐乐,徐琦.增强CT鉴别诊断膀胱癌与腺性膀胱炎[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9
[5].倪晓琼,范国华.腺性膀胱炎与膀胱尿路上皮癌的CT鉴别诊断[J].临床放射学杂志.2019
[6].任小刚,江少波,李玉兵,邬贤德,求旦旦.清热通淋方联合透明质酸膀胱灌注治疗腺性膀胱炎疗效分析[C].首届男性大健康中西医协同创新论坛暨第叁届全国中西医结合男科青年学术论坛论文集.2019
[7].郭冬冬.肠型腺性膀胱炎诊治新策略[C].首届男性大健康中西医协同创新论坛暨第叁届全国中西医结合男科青年学术论坛论文集.2019
[8].刘亚婷,刘思明,白慧东.腺性膀胱炎患者膀胱灌注化疗的药学监护[J].海峡药学.2019
[9].张学宝,张其强,刘楚,王科.腺性膀胱炎的诊疗进展[J].中华腔镜泌尿外科杂志(电子版).2019
[10].李静.循证护理干预在腺性膀胱炎术后膀胱灌注疗法中的应用效果[J].心理月刊.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