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再珍
宣城市郎溪县人民医院(安徽郎溪242199)
【摘要】目的探讨风险管理在门诊输液室护理管理中的重要性。
方法通过分析输液各环节中存在的风险因素,制定实施风险防范与管理措施。
结论风险管理能提高护理人员风险识别能力及规避护理风险的能力,减少或避免护理差错与事故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保证护理安全。
【关键词】风险管理输液安全
[中图分类号]R197.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810-5734(2013)10-48-03
医疗护理是一个高风险行业,护理风险始终贯穿于护理各环节中。风险管理是指患者、工作人员、探视者可能产生伤害的潜在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并采取正确行动的过程[1]。门诊输液室是反映门诊护理质量和服务水平的一个重要窗口,具有环境嘈杂、流动性大、用药种类繁多、治疗相对集中等特点。门诊输液患者来自各个不同的诊室,病情各异,护士对患者病情了解有所欠缺,对可能发生的病情变化缺乏预见性;患者是以静脉输液为主要治疗手段,静脉输液是一种有创性治疗,操作中任何环节均有可能导致不良反应的发生,甚至引起医疗纠纷[2]。所以门诊患者在接受输液治疗时,输液风险客观存在[3]。随着患者维权意识的不断增强,如何防范门诊输液护理工作中差错事故的发生,保证输液安全,提高输液患者护理质量和满意度,是关系护理质量管理的重要环节。现根据我院输液室特点,对其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分析,并制定相应的防范与管理措施。
1风险因素分析
1.1环境因素
门诊环境不良极易造成用药风险。
1.1.1由于硬件设施限制,输液室与门诊不在同一区域,无抢救室,一旦患者发生危急情况,给抢救工作带来不便。
1.1.2门诊输液对象为3月婴儿至80多岁老人不等,其中以婴幼儿为主,家属多,人员活动频繁,且患儿哭闹不止,环境嘈杂,易分散护士的注意力,影响查对与沟通。
1.2医生因素
1.2.1医生病历书写简单,甚至不写,字迹潦草;注射卡书写错误或随意涂改,皮试药物未注明做皮试字样,对新药或非常用药物剂量掌握不够,致使核对费时费力,为安全留下隐患。
1.2.2药剂师存在多发药、少发药、错发药等现象,在医院医疗差错、事故的发生率统计中,药剂师发错药占11%。同时由于药剂人员的错误,导致患者来回往返于输液室与药房之间,造成患者满腹牢骚,甚至纠纷的发生。
1.3护士因素
是护理安全隐患的最主要因素,占45.6%[4]。
1.3.1护士责任心不强,慎独精神不够,法律意识淡薄。
1.3.2未严格按规范执行医嘱或盲目执行医嘱。
1.3.3查对制度执行不严,存在习惯性思维。据统计,查对不严是护理缺陷发生的主要原因[5]。
1.3.4无菌观念不强,手卫生依从性差,存在交叉感染的风险。
1.3.5护理人员工作主动性不够,主动服务意识不强,业务能力有限,操作技术不娴熟,巡视不到位,缺乏对病情动态变化观察的能力及应急能力。
1.3.6缺乏风险意识,护士不能充分认识输液治疗的风险,不重视护理文书的书写,未履行告知义务,缺乏与医生、患者及家属之间的有效沟通,缺乏自我保护意识。
1.4患者因素
1.4.1输液室是门诊诊疗过程中最后环节,患者及家属没有耐心等待,特别是输液高峰期,护士巡视时间相对不足,药液点滴不畅、药物外渗、液体输完等护士未及时到位,极易引起患者或家属不满,引起纠纷。
1.4.2患者对疾病缺乏正确的认识,对用药相关知识缺乏,用药后出现不适不能及时告知护士,存在用药风险。
1.4.3患者遵医行为不够,对交待过的注意事项不予遵守。
1.4.4患者安全意识淡薄,输液过程中擅自外出或随意调节输液速度,护士无法对患者用药情况和反应进行观察,存在用药过程中的安全隐患。
2风险防范与管理措施
2.1营造安全舒适的输液环境根据患者年龄进行分室输液,分为成人输液室与儿童输液室。两室内均设有抢救床、吸氧设备、抢救车及急救药品等,设专人定期检查维护,以备急救时使用。加强消毒隔离措施,输液室内空气保持通风换气,每日空气消毒机消毒两次,每次2小时;地面每日用200~500mg/L含氯消毒剂湿式清扫,输液椅定期使用消毒剂擦拭,避免交叉感染。
2.2加强医护沟通:加强医护协作,多与医生沟通,发现疑点及问题时,妥善解释,待问明医生后执行处置[5]。用药护理风险的原因不只与护士有关,往往与药房、医生,甚至后勤保障部门有关,因此多科协作CQI能有效降低用药护理风险的发生率,保障患者安全,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提高满意度[6]。
2.3建立有效的安全质量管理体系医院实行院部—护理部—护士长三级安全质量控制网络,科室根据门诊输液的具体情况,结合医院护理质量标准与护理风险管理机制,制定门诊输液室制度及安全管理制度,如查对制度、巡视制度、输液告知制度等,明确各级护理人员岗位职责。
2.4严格输液流程管理从接药—配药—输液—接瓶—拔针,整个输液流程中只要疏忽任一环节,都会存在安全隐患[7],因此应建立从窗口对药、配药、治疗和巡视过程层层把关制度。注重细节管理,环环相扣,相互督促,不定期检查各岗人员的执行力度,注重护士规范化培训及观念的转变,建立非惩罚性不良事件上报制度。同时加强相关职能人员之间的协调,使输液流程得以持续地实施改进、再实施[8]。
2.5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查对制度重在落实,实行首接负责制,认真把好“三关”:即医嘱关、配药关、输液关。认真做到三查十对一注意[9],“三查”即给药前查、给药时查、给药后查,“十对”即对姓名、药名、剂型、规格、剂量、药物和输液单有效期、用法、用量、时间。对药名相近、外形相似的药尤其要注意。一查:窗口护士首次查对门诊病历与当日输液卡,核对用药情况。抄写输液卡时字迹要工整,对相近或同名同姓的患者做严格区分,并向输液护士、患者及家属详细交;输液卡上注明液体组数及输入顺序,以利于更换输液与拔针时核对,避免漏输液现象;对首次或间隔使用需做皮试的药物,应做醒目标识,并注明看皮试结果的时间,同时提醒加药护士。二查:配药护士在药品配制前常规查对,无误后进行配药,配制后再次查对。三查:输液护士操作前后查对姓名、药名、药品质量等,在核对姓名时采取“反问法提问方式”,即先对着输液卡叫患者姓名,待应答后再让患者或家属自述姓名,查对无误后方可注射。
2.6加强护理人员的应急意识及应急能力制定输液反应及突发意外应急预案,并每月进行操作演练。通过培训、演练及考核,提高护士对晕厥、过敏性休克、心跳呼吸骤停等病情突变及意外发生早期发现,早期处理的能力[10]。
2.7强化护理人员风险意识强化风险意识,提高护士抗风险能力是安全管理的关键。首先加强风险教育,护士对患者输液过程中的常见反应、用药情况、液体更换及拔针时间等事宜,做到心中有数,以提高风险识别能力;同时进行法律知识培训,增强法律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能有效规避护理风险的发生。
2.8建立良好护患关系良好的沟通与交流技巧有助于化解矛盾,因此护士应通过交流了解病人的各种需求,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同时履行告知义务,输液前告知患者输液瓶数,输入药物名称、作用及用药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输液时告知患者安全滴数的重要性,勿擅自调节输液速度;对易发生过敏的药物,皮试及输注后应按规定时间在输液区观察,不得擅自离开,以免发生不良反应或意外事件等,以增强患者安全意识,使其自觉加入护理风险防范中来。
3讨论
护理安全是护理质量的重要内涵与基础,始终贯穿于护理的整个过程。护理安全重在预防,增强安全防范意识,是降低护理风险、提高护理质量的关键。因此,护理风险管理应该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11];同时,从制度出发,制定有针对性的管理措施,可以从源头杜绝风险事故的发生。风险管理的最终目的是保证患者的输液安全,输液室护士必须具有高度的责任心、爱心与慎独精神,全面了解输液患者可能存在的风险,提高风险识别能力,并采取有力措施规避输液风险,以保证输液安全。
风险管理是一项常抓不懈的工作,应借鉴周亚郡提出的“五常法”即“常组织、常整顿、常清理、常规范、常自律”来加强门诊输液室规范化管理[12]。有效实施科学化、系统化、制度化的护理安全管理,做到防微杜渐,防范未然,真正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优质的护理服务。
参考文献:
[1]林菊英.医院管理学护理管理分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67
[2]徐艳,花雷,李淑边.医院中静脉输液治疗队伍专业化的探索.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7,23(6):657
[3]李春燕,黄静,李丽,等.北京地区静脉输液专业化发展现状调查及对策.中华护理杂志,2009,44(7):607-609
[4]陈丽群.门诊输液常见安全隐患及防范对策.中国实用医药,2012,7(28):271
[5]梁玉珊.对我院58起护理缺陷原因分析及防范对策.护理管理杂志,2008,8(8):59-60
[6]朱胜春,金钰梅,邵翠颖.多科协作持续质量改进防范输液室用药风险的效果评价.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22(10):46-47
[7]汤春玲.静脉输液安全隐患临床分析.中国医药咨讯,2010,2(9):256
[8]邝蕾,黎雪娟,吴伟.流程管理在门急诊输液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护士进修杂志,2010,25(17):1555-1557
[9]肖激文.实用护理药物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1
[10]叶贞.基层医院门诊注射室纠纷与差错预防措施探讨.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1.4(A):65-66
[11]吴绪锋,马丽莉.门诊输液室的风险识别及预防.实用医药杂志,2005,22(12):1152
[12]刘震.门诊输液室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中外健康文摘,2013,10(20):328-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