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有效碱浓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蒸煮,浓度,硫酸盐,数学模型,电导,纸浆,竹子。
有效碱浓度论文文献综述
张远秋,宋海农,王双飞,艾矫燕,郑艳民[1](2004)在《竹子硫酸盐法间歇蒸煮过程有效碱浓度数学模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竹子硫酸盐法间歇蒸煮过程有效碱浓度的变化规律,得出竹子硫酸盐法间歇蒸煮过程有效碱浓度的数学模型及确定其参数的数学模型。采用数学模型方法,通过测定蒸煮过程某一点的有效碱浓度,便可对蒸煮过程有效碱浓度进行较好的预测。(本文来源于《中国造纸学报》期刊2004年01期)
金福江,王慧,陆浩,李平[2](2003)在《蒸煮过程有效碱浓度在线软测量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达到降低黑液残碱浓度 ,减轻蒸煮液排放对环境的污染 ,实现制浆生产蒸煮过程清洁生产的目的 ,根据电导测量液体浓度的原理 ,设计了连续蒸煮过程有效碱浓度在线软测量系统 ,并且在该测量系统中使用推断控制器来抑制现场扰动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提高测量精度和系统的稳定性。该系统和人工滴定测量相比较的结果表明 ,有效碱浓度在线软测量系统具有较高的精度和很好抑制现场扰动能力(本文来源于《仪器仪表学报》期刊2003年04期)
王海燕,宋光燕,杨静[3](1999)在《蒸煮液有效碱浓度与纸浆硬度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在没有计算机控制手段的情况下能准确判断放锅终点,特对蒸煮过程中蒸煮液的浓度(暂称过程残碱)的变化规律,以及药液浓度、温度和蒸煮时间叁个变量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进行探讨,以期找出一种控制模式,通过对蒸煮波浓度的检查,调整用碱量和蒸煮时间,来达到控制和稳定(本文来源于《纸和造纸》期刊1999年02期)
罗琪,刘焕彬[4](1997)在《硫酸盐间歇蒸煮过程中有效碱浓度数学模型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对硫酸盐间歇蒸煮过程中几种典型的有效碱浓度的数学模型进行了评析,从木片蒸煮反应机理出发,提出木片硫酸盐蒸煮在大量脱木素阶段开始以后,有效碱浓度与H因子之间的关系可用一修正的对数直线方程表示,并用实验数据对该数学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该模型具有很好的准确性。(本文来源于《广东造纸》期刊1997年03期)
有效碱浓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达到降低黑液残碱浓度 ,减轻蒸煮液排放对环境的污染 ,实现制浆生产蒸煮过程清洁生产的目的 ,根据电导测量液体浓度的原理 ,设计了连续蒸煮过程有效碱浓度在线软测量系统 ,并且在该测量系统中使用推断控制器来抑制现场扰动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提高测量精度和系统的稳定性。该系统和人工滴定测量相比较的结果表明 ,有效碱浓度在线软测量系统具有较高的精度和很好抑制现场扰动能力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有效碱浓度论文参考文献
[1].张远秋,宋海农,王双飞,艾矫燕,郑艳民.竹子硫酸盐法间歇蒸煮过程有效碱浓度数学模型研究[J].中国造纸学报.2004
[2].金福江,王慧,陆浩,李平.蒸煮过程有效碱浓度在线软测量技术研究[J].仪器仪表学报.2003
[3].王海燕,宋光燕,杨静.蒸煮液有效碱浓度与纸浆硬度控制[J].纸和造纸.1999
[4].罗琪,刘焕彬.硫酸盐间歇蒸煮过程中有效碱浓度数学模型的研究[J].广东造纸.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