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抗震设计反应谱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位移,核电厂,场地,强震,人行天桥,方法,加速度。
抗震设计反应谱论文文献综述
李聪[1](2019)在《基于日本KiK-net井下阵列强震数据的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反应谱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反应谱是指在某一地震动作用下,具有一定阻尼的单质点体系的最大加速度反应、速度反应、位移反应随自振周期的变化曲线。世界各个地区建筑物抗震设计普遍采用设计反应谱法,其基本原理是利用历史地震反应谱平均曲线来预测未来地震动和上部结构反应进而用于结构体系的抗震设计。理论上来讲设计反应谱需随不同地质条件而变化,但是有些建筑物抗震规范里采用的标准反应谱方法是一种经过简化的经验设计方法,设计反应谱曲线未充分考虑地质、场地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影响建筑物抗震安全设计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因此十分有必要改进和提高现有设计反应谱的精确度,使其能充分考虑地质、场地条件对建筑物抗震设计的影响。本文通过分析和处理超过1400组的日本KiK-net井下阵列强震数据,得到不同地质、场地条件下的历史平均反应谱曲线,并对获得的平均反应谱曲线进行标定,研究地质、场地条件对反应谱曲线的影响,与中国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和和欧洲抗震设计规范Eurocode 8中的设计反应谱进行对比提出对设计反应谱曲线修改优化的建议;对基岩地震动数据处理得到基岩平均反应谱和放大谱,与地表反应谱比较分析,验证反应谱的规律性;利用地震波动学原理,结合信号学理论,编写场地反应软件,由基岩地震动预测地表地震动,研究土层对地震波传播的影响。结果表明,场地条件对反应谱的特征周期、平台段高度、下降段的下降速率均有影响,经过对各类场地反应谱的比较,发现场地土由硬到软,平均反应谱平台段高度逐渐降低,这与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和Eurocode 8中的规定也有所不同。而在长周期段,自振周期大的结构在软弱场地上受到的加速度反应更大。不同场地条件基岩处的反应谱并没有明显的差异,地表反应谱的差异完全是由不同场地条件的土层不同的放大效应引起的。不同场地类型反应谱在不同周期段的反应谱值存在差异,是由于各类场地对地震波频率的过滤作用,地表地震波频率的含量与场地软硬程度有关。(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19-05-20)
明宇,邱阳,卢涛,张志伟[2](2019)在《中承式刚架拱人行天桥基于反应谱理论的抗震设计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一座中承式刚架拱人行天桥为例,结合现行《城市桥梁抗震设计规范》,采用振型反应谱理论对各种抗震设防烈度下的地震作用进行了计算,并结合规范对该天桥进行了相关的抗震分析和抗震验算,为类似结构类型的人行天桥的抗震设计提供了一些借鉴。(本文来源于《城市道桥与防洪》期刊2019年04期)
朱秀云,潘蓉,朱京圣,张鸥[3](2018)在《研究堆构筑物抗震设计中的地震反应谱对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介绍了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的TECDOC—1347推荐使用的适用于不同地震烈度、不同场地类型的设计地震反应谱。通过与RG1.60及《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中的设计反应谱进行对比分析,总结了TECDOC—1347推荐的研究堆设计反应谱的特点。(本文来源于《震灾防御技术》期刊2018年04期)
赵国臣[4](2018)在《地震动位移反应谱分析及抗震设计谱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震害资料表明,采用位移参数衡量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状态更为合理,并由此逐渐形成了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方法。目前国内外学者普遍认为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方法是实现基于性态的抗震设计理论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如加速度设计谱在基于力的抗震设计中的重要作用,位移设计谱是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方法中的重要内容。本文以全球207次地震的2780个台站的地震动记录为数据基础,以显着影响地震动位移反应谱的几个主要因素为切入点,系统分析了地震动位移反应谱的特性,并给出了确定位移设计谱的具体参数。为便于与传统的基于力的抗震设计方法结合,本文所给出的位移设计谱与加速度设计谱之间可互相转化。因此,在讨论位移谱的同时,对加速度谱一并分析。本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内容:(1)数据处理是有关地震动反应谱分析工作中需考虑的关键问题之一。滤波截止周期是地震动数据处理中的关键参数,其值的确定对加速度反应谱的影响可忽略不计,但对位移反应谱的影响却非常显着。为获取准确、有效的地震动谱位移及统计结果,本文采用小波分析中的多尺度分析方法分析地震动中的长周期噪声,提出了一种定量确定地震动高通滤波截止周期的方法,并与前人所提方法进行了系统的对比。(2)脉冲型地震动常具有高速度和高位移幅值,其谱位移显着大于普通类型地震动的谱位移。为提高断层区建筑结构的抗震安全水平,在位移设计谱的标定中应单独考虑该类地震动位移反应谱的特征。此外,为消除此类地震动对非脉冲型地震动分析结果的影响,应将此类地震动挑选出来。为减小识别脉冲型地震动中的主观性误差,本文提出了一种定量识别脉冲型地震动的方法,并与前人方法进行了对比。(3)为便于与传统的基于力的抗震设计方法结合,本文基于欧洲规范中的设计谱形式提出了一种长周期段为曲线形式且能与加速度设计谱互相转化的位移设计谱形式。本文采用所提数据处理方法对所选记录进行数据处理,采用所提脉冲识别方法将所选记录分为脉冲型和非脉冲型。在计算所选地震动记录的反应谱后系统讨论了震级、场地和距离因素对地震动反应谱的影响,然后分别给出了非脉冲型和脉冲型地震动的设计谱参数。为讨论这一方法和所给参数的有效性,系统对比分析了本文设计谱与中国、美国和欧洲规范的设计谱。(4)脉冲型地震动的反应谱特征显着异于非脉冲型地震动的反应谱。采用传统的设计谱方法很难考虑脉冲型地震动的影响。此外,传统的设计谱方法也很难考虑前人所给出的脉冲周期与震级之间的回归关系。为提高断层区建筑结构的抗震安全水平,有必要单独考虑此类地震动的影响。鉴于此,本文基于小波分析中多尺度分析方法所获地震动分量的特性提出了一种谱形态和谱值能够基于地震动中的频率成分而作出相应调整的设计谱方法。(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18-11-01)
邹顺,折孝明,王付[5](2018)在《PC连续刚构桥基于反应谱理论的抗震设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验证某PC连续刚构桥抗震设计可行性,通过反应谱法,借助MIDAS和UCFYBER有限元软件,对该桥初步设计方案进行验证。结果显示,E1地震作用下主桥桥墩和桩基均能满足抗震需求;E2地震作用下,主桥桥墩部分桩基出现拉拔力,且能力需求比小于1,不能满足规范规定的抗震目标需求。提出4种方案进行优化设计,其中双肢薄壁墩方案的拉拔力降低率最大,优化效果最佳。(本文来源于《公路》期刊2018年03期)
赵万松[6](2017)在《抗震设计规范中反应谱特征参数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抗震设计反应谱是工程结构抗震设计的基础,也是抗震设计中确定地震动输入的主要依据。我国抗震设计规范中的标准反应谱是以地震影响系数曲线的形式给出,抗震设计反应谱的形状由相应的特征参数控制,而反应谱特征周期和平台值?max(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是确定抗震设计反应谱最重要的两个特征参数。因此,确定合理的反应谱特征周期和平台值取值对抗震设计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关于反应谱的相关研究需要考虑场地条件的影响,在系统分析现有场地类别划分方法的基础上,提出利用H/V谱比法进行场地分类。本文主要的研究工作如下:(1)搜集整理了1933~2015年美国西部地区166个有详细钻孔资料台站场地上的2423条强震记录,其中水平方向1650条,竖直方向773条。按我国现行的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中场地类别划分标准对强震台站进行场地分类。将每类场地上的强震记录按照震级、震中距分组统计,建立强震记录数据库。(2)选取峰值加速度大于10Gal的水平方向强震记录1237条,按照我国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中标准反应谱的形式对强震记录的加速度反应谱进行了拟合,提取了反应谱的特征周期和平台值。统计分析了特征周期取值随场地类别、震级、震中距的变化特征。确定了抗震设计规范中设计地震分组的划分方法,按设计地震分组统计计算了不同场地类别上的特征周期平均值,并与我国现行的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中给定的特征周期值进行了对比研究。(3)统计分析了反应谱平台值随场地类别、震级、震中距的变化特征,在地震动强度分区内以特征周期为界来划分设计地震分组,讨论了设计地震分组对反应谱平台值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应考虑场地类别对反应谱平台值?max的影响,验证了按设计地震分组研究反应谱平台值?max的可行性,并给出了Ⅰ、Ⅱ、Ⅲ类场地上各设计地震分组内的反应谱平台值?max的建议取值。(4)选取有相对应竖直方向的强震记录1546组,统计分析了各类场地上谱比曲线随震级、震中距的变化特征,验证了H/V谱比法用于场地分类的可行性。通过H/V谱比法统计出对应于我国抗震设计规范中Ⅰ、Ⅱ、Ⅲ类场地上的标准谱比曲线,为我国强震台站基于H/V谱比法进行场地分类提供参考。提出用谱比峰值和0.50s~0.65s处谱比值作为谱比法用于场地分类的指标,研究结果表明,该两项指标对Ⅱ类和Ⅲ类场地划分的正确率较高。(本文来源于《合肥工业大学》期刊2017-04-01)
李亮,杨宇,赵雷,詹佳硕,覃锋[7](2016)在《我国核电厂抗震设计反应谱和RG 1.60设计反应谱的比较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设计反应谱对评价核电厂在地震作用下的安全性极为重要。本文从统计核电厂抗震设计标准反应谱时选取的强震数据及统计方法两个方面,分析比较了美国RG 1.60设计反应谱和我国核电厂抗震设计规范反应谱的异同。通过对比分析,深入理解核电厂抗震设计反应谱的提出需考虑的关键因素,为核电厂抗震设计和审评工作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核安全》期刊2016年02期)
孙浩,吴晓顺[8](2016)在《地铁车站抗震设计反应位移法计算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对比分析了地下结构各种抗震计算分析方法的优缺点与适用性,系统阐述了反应位移法在地铁车站结构抗震设计中的基本原理;以徐州地铁车站工程抗震设计为实例,采用反应位移法对地铁车站抗震进行计算分析,计算结果表明,车站层间位移比能满足规范限值的要求,结构尺寸满足规范要求,计算结果可靠。(本文来源于《现代城市轨道交通》期刊2016年03期)
郑永阳,扶名福,余丽[9](2015)在《桥梁抗震设计反应谱统一计算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国内外各类抗震设计规范对设计反应谱给出了不同的计算方法,通过对各类反应谱的计算方法进行对比分析;同时利用世界范围内大地震时获得的数字强震仪记录,计算出相应的加速度反应谱;结合结构动力学理论分析及统计分析方法,提出了设计反应谱统一计算公式,对开展桥梁工程的抗震分析和设计具有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公路工程》期刊2015年05期)
李亮,潘蓉,覃锋,詹佳硕[10](2015)在《关于核电厂抗震设计规范中抗震设计反应谱的意见与建议》一文中研究指出核电厂抗震设计谱对评价核电厂的地震安全性非常重要,而编制于上世纪末的我国现行的《核电抗震设计规范》(GB50267-97),已满足不了实际工程建设的需要。抗震设计谱是核电厂抗震规范的重要内容,因此,恰当地给出核电厂抗震设计谱是修订核电厂抗震规范关键任务之一。(本文来源于《中国力学大会-2015论文摘要集》期刊2015-08-16)
抗震设计反应谱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一座中承式刚架拱人行天桥为例,结合现行《城市桥梁抗震设计规范》,采用振型反应谱理论对各种抗震设防烈度下的地震作用进行了计算,并结合规范对该天桥进行了相关的抗震分析和抗震验算,为类似结构类型的人行天桥的抗震设计提供了一些借鉴。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抗震设计反应谱论文参考文献
[1].李聪.基于日本KiK-net井下阵列强震数据的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反应谱研究[D].山东大学.2019
[2].明宇,邱阳,卢涛,张志伟.中承式刚架拱人行天桥基于反应谱理论的抗震设计探讨[J].城市道桥与防洪.2019
[3].朱秀云,潘蓉,朱京圣,张鸥.研究堆构筑物抗震设计中的地震反应谱对比分析[J].震灾防御技术.2018
[4].赵国臣.地震动位移反应谱分析及抗震设计谱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8
[5].邹顺,折孝明,王付.PC连续刚构桥基于反应谱理论的抗震设计研究[J].公路.2018
[6].赵万松.抗震设计规范中反应谱特征参数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7
[7].李亮,杨宇,赵雷,詹佳硕,覃锋.我国核电厂抗震设计反应谱和RG1.60设计反应谱的比较分析[J].核安全.2016
[8].孙浩,吴晓顺.地铁车站抗震设计反应位移法计算分析[J].现代城市轨道交通.2016
[9].郑永阳,扶名福,余丽.桥梁抗震设计反应谱统一计算方法[J].公路工程.2015
[10].李亮,潘蓉,覃锋,詹佳硕.关于核电厂抗震设计规范中抗震设计反应谱的意见与建议[C].中国力学大会-2015论文摘要集.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