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福利制度论文-徐兴文

老年福利制度论文-徐兴文

导读:本文包含了老年福利制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东亚,老龄化,社会福利

老年福利制度论文文献综述

徐兴文[1](2019)在《东亚人口老龄化危机下老年社会福利制度的挑战与展望——以中国、日本和韩国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中国、日本和韩国为代表的东亚国家,近年来其低生育率、少子化和人口老龄化趋势日渐明显,已对老年社会福利制度构成了日益严峻的现实压力。本文选取中日韩叁国现行较具代表性的老人长期疗养保险制度、公共介护保险制度和城乡养老保险制度为关注点,对制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共同挑战进行了分析,并从家庭养老和社区照顾相结合、福利多元供给与需求为本以及积极老龄化的福利政策视角等叁个方面,对未来东亚老年社会福利制度创新予以了展望。(本文来源于《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1期)

李俊[2](2018)在《支持非正式照料者:发达国家老年福利制度新动向及其对中国的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非正式照料(以家庭照料为主)在老年人长期照料中的作用越来越显着,一方面符合老年人的需求,另一方面可以节省公共资源。但由于老年人寿命的延长,各类冲突的加剧致使家庭成员的照料压力增大,因此非正式照料者必须有来自公共服务的支持。为了支持非正式照料者,很多国家已经有了立法保护与经济投入,以承认照料者权利并支持他们的服务,由此逐渐形成了老年福利制度的新动向。本文首先从理论上论述了国家与家庭的福利责任划分,然后概括了发达国家在支持老年人非正式照料者(主要是家庭照料者)方面的经验,最后说明他国经验对我国的启示,具体包括强调国家责任与志愿组织的作用、承认和保护照料者权利的立法、全面与灵活的照料者支持策略、稳妥的长期照料保险、以政策保障促进传统家庭价值观的传承。(本文来源于《学海》期刊2018年04期)

刘冬梅[3](2018)在《德国老年福利制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较完整地介绍了德国老年福利制度的发展历史、制度内容和立法状况。一个多世纪以来,德国老年福利制度的重心经历了从老年救助、老年护理到老年促进的持续调整,制度理念也从开始时消极的生存保障转变为积极的生活促进,与该国社会政策的整体演变方向保持了一致。当前德国老年福利制度以保障老年人的基本权利作为指导思想,以实现所有老年社会成员有尊严的个人生活和活跃的社会参与为主要目标。德国老年福利制度的发展历史充分反映出,社会老龄化进程对立法者、政府、社会和个人都在不断提出新的要求,催生出新的应对措施,并形成新的制度架构。在这一过程中,起着决定性影响的不仅是路径依赖和经济发展状况,国家在该时期的基本价值取向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要素。(本文来源于《社会政策研究》期刊2018年02期)

杨立雄,文莲萍[4](2017)在《福利制度对老年贫困的缓解作用研究——基于CHARLS数据的实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采用CHARLS 2013的数据,通过二元Logistic回归以及比较获得福利待遇前后贫困发生率的变化评估福利制度对老年贫困的缓解作用,发现养老金对缓解老年人口的贫困具有显着的积极作用,低保制度和高龄津贴对减少老年贫困具有显着的积极作用,应不断完善老年人福利制度以缓解老年贫困。(本文来源于《残疾人发展理论研究》期刊2017年01期)

李丹[5](2017)在《今年力争各市州全部建设老年大学》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 李丹)6月20日,全省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现场会在成都市温江区召开。会上传出消息,应对老龄化,我省将从立法、发放高龄津贴、推动老年大学建设等多方面完善老年福利制度。同时,建立全省老年人基本信息统计系统,开放养老服务市场,推动养老服务向农村所有老(本文来源于《四川日报》期刊2017-06-21)

周薇,黄道光[6](2015)在《解读新加坡老年社会福利:基于中央公积金制度之外的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不少人的眼中,新加坡的社会保障制度即是中央公积金制度,老年人的各种保障都源于此,这其实是一种误读。国内学界对新加坡养老保障的研究也多是基于中央公积金制度的分析。笔者基于在新加坡的几年学习和生活经历,在本文中尝试解析中央公积金制度之外的老年社会福利。本文在探讨新加坡老年社会保障六大理念的基础上,分析了在快速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政府、基层社区和各类社会福利性组织所提供的福利及服务。总体来讲,新加坡老年社会福利以补缺型社会福利为主体,且无法和社会救助完全分开,在发挥政府作用的同时,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其中,其目的是帮助需要帮助的老年人。此外,新加坡政府也鼓励老年人为社会再做贡献,参加各类志愿者团体,参与社交活动,积极融入社会。(本文来源于《东南亚研究》期刊2015年05期)

王雨蓉,郭铭华[7](2015)在《我省养老服务业发展再出五大新举措》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28日讯(王雨蓉郭铭华)今后,我省将通过加快推进“互联网+养老”、创新养老金融服务、大力发展社区居家养老、推动候鸟式养老产业分布式发展等举措,着力推动“托底养老事业、社会化养老服务、市场化养老产业”齐头并进。这是从28日省政府召开的全省养老服(本文来源于《黑龙江日报》期刊2015-10-29)

黄晶[8](2015)在《福利制度视阈下上海市老年妇女贫困问题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老龄化问题是世界长久以来面临的一个挑战,老年人口增多造成的社会保障压力增大的问题,社会性别视角下老龄人口女性化是指由于女性人口比例的普遍增多以及在生物学上女性寿命普遍长于男性的事实,世界正面临的老龄人口中妇女比例增大的问题。目前,许多欧洲发达国家都面临着老龄人口女性化的问题,各国积极通过完善福利制度来保障老年妇女的正常生活,其中尤以高福利北欧国家“女性友好的福利政策”最为全面。近年来,老龄女性化问题也成为我国面临的重要老龄人口问题之一,尤其是随之带来的老年妇女贫困问题逐渐引起了社会的关注,老年妇女贫困问题在个人层面上对老年妇女自身产生了不利的影响,在社会层面上影响到我国和谐社会的进程。对其原因的分析,应站在生命历程视角上分析造成贫困的原因。随着国内性别平等意识逐渐主流化,传统的“男主内,女主外”的家庭模式受到了挑战,福利政策中存在的性别盲点也逐渐受到了社会和人民的关注,这为构建倾向于女性的福利制度奠定了思想基础,经济的发展也为构建倾向于女性的福利制度奠定了物质基础。文章以上海市老年妇女为研究对象,综合分析上海市“六普”数据以及其他数据,从老龄人口女性化趋势、老年妇女在业率、主要生活来源、老龄人口健康状况、个案分析五个维度对老年妇女贫困现状进行了分析,并阐述了贫困的影响。在广义福利制度定义基础上分析了上海市政府近年来在福利政策方面的成果以及上海市老年妇女贫困原因,对上海市福利制度的缺失进行了分析。并对世界上福利制度较完善的北欧国家女性福利政策进行阐述和一定的借鉴,最后提出了强化加强社会平等意识、建立健全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调整产假分配,适当延长父亲育儿假、试点实行日间料理政策和完善妇联运行机制,发挥非政府组织特性的上海市老年妇女疏贫对策建议。(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期刊2015-05-01)

梁甜[9](2015)在《我国老年社会福利制度“转型”问题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长期以来采用的“补缺型”老年社会福利制度早已无法应对人口老龄化带来的严峻挑战,在此形势下结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情况,政府和学术界共同提出了要向“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制度的“转型”目标。建立并不断完善适度普惠型老年社会福利制度,让更多的民众受惠于老年社会福利制度的发展,这也是我国民生建设领域里“中国梦”的重要实现方式。本文采用了文献研究法、比较研究法、实地调查法等分析方法,详细分析了我国目前老年社会福利制度的发展状况与取得的成就,探讨了我国老年福利制度由传统的“补缺型”向“适度普惠型”的转型,以及在该转型过程中面临的问题与制约因素,并通过借鉴日本、美国、英国等典型国家在向适度普惠型福利制度转型过程中的经验,最终提出适合我国国情的老年福利制度转型的发展模式与构建路径。同时,通过对太原市的5个社区进行老年福利实施方面的相关调查,让笔者了解到目前社区中老年福利服务体系的开展情况,例如目前社区中提供哪些老年福利服务、能否满足老年人物质层面的需求与精神层面的需求、这些服务的提供取得了哪些成效、并存在哪些问题等,将理论分析与调研结果进行了相互结合。我国在向适度普惠型老年社会福利制度“转型”过程中虽然已取得了很大成效,但仍然存在老年福利服务机构供需不平衡、老年福利产业发展滞后、老年服务专业化人才缺乏等情况。因此,要尽快完善我国老年福利制度方面的相关法律规范、加快老年福利服务提供的“软硬件”设施建设、使供给主体向多元化方向发展,才能使我国老年社会福利制度成功转型。研究我国老年福利制度的合理“转型”,推动“转型”的顺利实施,改善老年社会福利制度的效果,才能使老年社会福利制度在“中国梦”的实现过程中发挥应有的功能。(本文来源于《山西财经大学》期刊2015-03-09)

夏艳玲[10](2015)在《老年社会福利制度:补缺模式与机制模式的比较——以美国和瑞典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老龄化速度加快、高龄化程度加深,老年社会福利问题愈加凸显。美国、瑞典等国家普遍较早地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在积极应对老龄化、提供完善的老年社会福利服务方面做出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在老年社会福利的发展和改革中,有很多一致性内容和特点,足以体现国际老年社会福利服务体系的发展趋势。本文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重点对两个国家的人口老龄化情况、老年社会福利制度立法情况、养老服务模式和老年福利服务递送机制进行比较分析,总结其重要特征以对中国老年社会福利服务建设提供借鉴。提出我国需要培育发展型的老年社会福利政策理念,加快建设以居家养老为重点的养老服务体系,完善制度建设,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老年社会福利服务递送机制。(本文来源于《财经科学》期刊2015年01期)

老年福利制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非正式照料(以家庭照料为主)在老年人长期照料中的作用越来越显着,一方面符合老年人的需求,另一方面可以节省公共资源。但由于老年人寿命的延长,各类冲突的加剧致使家庭成员的照料压力增大,因此非正式照料者必须有来自公共服务的支持。为了支持非正式照料者,很多国家已经有了立法保护与经济投入,以承认照料者权利并支持他们的服务,由此逐渐形成了老年福利制度的新动向。本文首先从理论上论述了国家与家庭的福利责任划分,然后概括了发达国家在支持老年人非正式照料者(主要是家庭照料者)方面的经验,最后说明他国经验对我国的启示,具体包括强调国家责任与志愿组织的作用、承认和保护照料者权利的立法、全面与灵活的照料者支持策略、稳妥的长期照料保险、以政策保障促进传统家庭价值观的传承。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老年福利制度论文参考文献

[1].徐兴文.东亚人口老龄化危机下老年社会福利制度的挑战与展望——以中国、日本和韩国为例[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2].李俊.支持非正式照料者:发达国家老年福利制度新动向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学海.2018

[3].刘冬梅.德国老年福利制度研究[J].社会政策研究.2018

[4].杨立雄,文莲萍.福利制度对老年贫困的缓解作用研究——基于CHARLS数据的实证分析[J].残疾人发展理论研究.2017

[5].李丹.今年力争各市州全部建设老年大学[N].四川日报.2017

[6].周薇,黄道光.解读新加坡老年社会福利:基于中央公积金制度之外的思考[J].东南亚研究.2015

[7].王雨蓉,郭铭华.我省养老服务业发展再出五大新举措[N].黑龙江日报.2015

[8].黄晶.福利制度视阈下上海市老年妇女贫困问题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5

[9].梁甜.我国老年社会福利制度“转型”问题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5

[10].夏艳玲.老年社会福利制度:补缺模式与机制模式的比较——以美国和瑞典为例[J].财经科学.2015

标签:;  ;  ;  

老年福利制度论文-徐兴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