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间竞争论文_丁超,罗倩玉

导读:本文包含了种间竞争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竞争,生物量,灌区,硅藻,苏铁,绿藻,蓝藻。

种间竞争论文文献综述

丁超,罗倩玉[1](2019)在《基于种间竞争(Lotka-Volterra)模型的房地产生态系统协调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房地产业为拉动经济和产业发展,推动我城镇化进程为城镇化发展保质保量作出卓越贡献。同时房地产业带来的环境和资源压力以及库存问题也是进入经济发展新常态要求下竭力需要解决的问题。本研究基于产业生态学为理论基础,构建"呼包鄂"地区房地产产业生态系统来研究房地产发展与生态化的协调问题,以产业"资源-生态-经济"的视角解决"呼包鄂"地区房地产存在问题。(本文来源于《科技促进发展》期刊2019年07期)

窦露娜,范曾丽[2](2019)在《古诗词在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以“群落的结构”中种间竞争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古诗词作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应用于生物课堂教学之中,可以增加生物课堂的趣味性和学科之间的相关性,激发学生兴趣,完善生物课堂教学,提升人文素养。本文以"群落的结构"一节中种间竞争关系为例,探索古诗词在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本文来源于《智库时代》期刊2019年30期)

吴文莉[3](2019)在《氮磷营养盐对汉江四种藻类种间竞争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竞争在群落构建中的重要性及其作用机制一直是生态学者关注的焦点问题,并且已经在陆生生态系统中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浮游植物作为水生态系统中的初级生产者,其种群的变更及其群落结构的变化直接影响到水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近些年来,我国多个主要水域中富营养化现象逐渐加剧,水体污染现象和人体中毒事件频频发生。氮和磷是藻类植物生长增殖最重要的控制因素,关于氮和磷营养盐的变化对藻类生长所产生的影响越来越受到大众的关注,并成为我国甚至是世界环境科学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本文针对安康水库中的优势绿、蓝藻——普通小球藻、四尾栅藻、皮状席藻和水华微囊藻四种藻种,以实验室研究为依托,从氮源比、氮磷形态和氮磷质量浓度叁个方面研究了普通小球藻和四尾栅藻、普通小球藻和水华微囊藻以及皮状席藻和水华微囊藻叁个竞争系统的种间竞争情况、几种藻在竞争中所处地位以及氮磷营养盐的变化对藻类种间竞争的影响,探究淡水藻类的藻生物量与氮磷营养盐的关系。本论文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氮磷比对藻类生长及其竞争的影响。在绿绿竞争系统中,竞争程度表现为:25:1>15:1>5:1,氮磷比越高越易产生竞争,竞争程度也越激烈,且四尾栅藻一直处于竞争优势地位。在蓝绿竞争系统中,竞争程度表现为:25:1>15:1>5:1,竞争较激烈,同样在氮磷比越高的情况下越易产生竞争,且普通小球藻一直处于竞争优势地位,但竞争激烈程度增加不大,表明氮磷比对该两藻竞争影响不是特别大。在蓝蓝竞争系统中,竞争程度表现为:25:1>15:1>5:1,竞争极为激烈,在氮磷比越高时越易产生竞争,在氮磷比为5:1时,皮状席藻处于竞争优势地位,在氮磷比为15:1和25:1时,水华微囊藻处于竞争优势地位。(2)氮源形态对藻类生长及其竞争的影响。在绿绿竞争系统中,竞争程度表现为:氮源为硝酸钠时,四尾栅藻处于竞争优势地位,氮源为氯化铵或尿素时,普通小球藻处于竞争优势地位,且氮源为氯化铵时竞争更激烈。在蓝绿竞争系统中,竞争程度表现为:氮源为硝酸钠时,普通小球藻处于竞争优势,氮源为氯化铵或尿素时,水华微囊藻处于竞争优势且氮源为氯化铵时竞争更激烈。在蓝蓝竞争系统中,竞争程度表现为:氮源为硝酸钠时,皮状席藻处于竞争优势,氮源为氯化铵或尿素时,水华微囊藻处于竞争优势且氮源为氯化铵时竞争更激烈。(3)磷源形态对藻类生长及其竞争的影响。在绿绿竞争系统中,竞争程度表现为:磷源为磷酸二氢钾时,四尾栅藻处于竞争优势,磷源为甘油磷酸钠或ATP时,普通小球藻具有竞争优势且当磷源为甘油磷酸钠时竞争更激烈。在蓝绿竞争系统中,竞争程度表现为:磷源为磷酸二氢钾或ATP时,普通小球藻处于竞争优势且当磷源为ATP时竞争更激烈,磷源为甘油磷酸钠时,水华微囊藻具有竞争优势。在蓝蓝竞争系统中,竞争程度表现为:磷源为甘油磷酸钠或磷酸二氢钾,普通小球藻处于优势地位,磷源为ATP时,水华微囊藻为优势藻。(4)氮磷质量浓度对藻类生长及其竞争的影响。在绿绿竞争系统中,竞争程度表现为:中低氮磷组>高氮磷组>低氮磷组>中高氮磷组,在低氮磷组中,四尾栅藻竞争能力更强,受竞争影响较小,在高氮磷组中,普通小球藻更具竞争力。在蓝绿竞争系统中,竞争程度表现为:中高氮磷组>中低氮磷组>低氮磷组>高氮磷组,氮磷质量浓度最高的情况下普通小球藻更具竞争力,氮磷质量浓度低的情况下水华微囊藻更具竞争力。在蓝蓝竞争系统中,竞争程度表现为:低氮磷组>中低氮磷组>高氮磷组>中高氮磷组,当氮磷质量浓度低时,水华微囊藻具有竞争优势且竞争程度较剧烈,当氮磷质量浓度越高时,皮状席藻越具有竞争优势。(本文来源于《西安理工大学》期刊2019-06-30)

任旭灵,滕园园,王一帆,殷文,柴强[4](2019)在《玉米间作豌豆种间竞争互补对少耕密植的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种间关系的研究,确定玉米间作豌豆中能否集成少耕和密植效应,对进一步优化间作技术具有理论指导意义。2016—2017年,本研究在河西绿洲灌区,以玉米间作豌豆为研究对象,设传统耕作、少耕两种耕作措施和低、中、高3种玉米密度,研究不同处理对玉米间作豌豆种间竞争力和豌豆收后间作玉米恢复效应的影响,揭示种间关系与间作产量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不同间作处理的土地当量比均大于1,说明本试验条件下的间作处理均具有增产优势;与传统耕作相比,少耕使玉米间作豌豆产量提高5.79%;少耕条件下,中密度间作产量较低密度、高密度处理显着提高8.37%、9.09%,说明玉米间作豌豆集成少耕和中密度具有进一步增产的优势。少耕结合中密度强化了间作豌豆对玉米的竞争力,较低密度、高密度处理的竞争力分别高36.56%、20.17%,形成间作玉米恢复效应强化的基础;豌豆收获后,少耕间作玉米具有明显的恢复生长效应,较传统耕作高10.30%~47.11%。间作群体的籽粒产量与豌豆相对于玉米全生育期内的平均竞争力呈二次曲线相关关系,当竞争力在0.25时利于间作获得高产。因此,玉米间作豌豆模式中集成少耕和密植技术,通过调控种间关系进一步挖掘间作增产潜力,少耕结合玉米中密度可作为绿洲灌区玉米间作豌豆增产的理想措施。(本文来源于《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期刊2019年06期)

黄林,席贻龙[5](2019)在《臂尾轮虫的种间竞争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轮虫(特别是臂尾轮虫)是浮游动物群落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优势类群,它们之间的种间竞争是调节水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主要动力之一。影响臂尾轮虫种间竞争结局的因素主要包括食物资源的种类和数量、竞争轮虫的相对个体大小、起始密度及晶囊轮虫等捕食者对其选择性捕食等生物因子,以及温度、竞争轮虫释放的化感物质及水环境污染物等非生物因子。已有的相关研究大多只涉及单一或两种因子对两种臂尾轮虫的种间竞争的影响,而关于多因子对多种臂尾轮虫种间竞争的研究还很不足。可通过模拟自然水体中的多因子及其随季节变化的波动开展不同臂尾轮虫种间竞争的实验室研究,并结合野外研究,可为臂尾轮虫乃至浮游动物的种间竞争结局和机理研究提供更多的基础资料。(本文来源于《生态学杂志》期刊2019年10期)

陈宗晶,秦冰,吴军,邓惠,段金花[6](2019)在《广东省雷州市乌石镇埃及伊蚊与广东各地白纹伊蚊种间竞争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是登革热和登革出血热的主要传播媒介,广泛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此前调查显示广东省埃及伊蚊仅分布于雷州市的乌石镇和企水镇2镇,且分布范围逐渐缩小,并有不断被白纹伊蚊挤占的趋势。为了解乌石镇埃及伊蚊与广东省各地白纹伊蚊种间竞争关系,评估广东省埃及伊蚊的扩散能力,本研究在实验室恒温25℃,湿度65%条件下,将乌石镇埃及伊蚊与广东省各地白纹伊蚊Ⅱ龄幼虫各100条混合饲养,羽化后产卵2周,收集所有蚊卵后同时下水,同时用电动吸蚊器吸取各代成蚊进行分类,计数,共进行6个世代的混合培养。结果显示,广东省各地白纹伊蚊相对于埃及伊蚊,表现出不同的竞争能力。经过6代的种间竞争,埃及伊蚊比雷州乌石镇白纹伊蚊有较强的竞争力;埃及伊蚊与企水镇白纹伊蚊有相当的竞争力;广州和湛江的白纹伊蚊竞争力强于埃及伊蚊;梅州和茂名的白纹伊蚊竞争力明显弱于埃及伊蚊;深圳和韶关的白纹伊蚊与埃及伊蚊竞争力相当。本研究表明埃及伊蚊在广东省某些区域或许可以迅速生长,在当地快速确立优势地位。(本文来源于《第六届国际蚊虫及虫媒病监测和防治学术研讨会暨第十二届全国医学昆虫学学术讨论会摘要集》期刊2019-05-27)

廖姿蓉,王朝晖[7](2019)在《海洋卡盾藻与叁种典型海洋硅藻的种间竞争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海洋卡盾藻和典型硅藻旋链角毛藻、叁角褐指藻、中肋骨条藻为研究对象,采用室内单独培养和混合培养方法,研究了不同营养条件和不同初始密度下海洋卡盾藻与硅藻的生长和种间竞争效应。结果表明,在富营养化的f/2培养基下,海洋卡盾藻的最大细胞密度不受起始细胞密度的影响;而在营养盐限制下,最大细胞密度仅为f/2培养基的15.4%。与硅藻共培养中,海洋卡盾藻的生长被显着抑制,特别是在f/2培养基中,海洋卡盾藻的生长被完全抑制,培养10~16 d后海洋卡盾藻细胞逐渐消亡。与之相反,富营养的f/2培养基下,在与海洋卡盾藻共培养中的旋链角毛藻和叁角褐指藻的生长未受到明显影响,而中肋骨条藻则受到影响,最大细胞密度不到单独培养的50%。而在营养盐限制下,叁种硅藻的生长均受到海洋卡盾藻的明显影响,同时海洋卡盾藻的生长也受到硅藻的明显抑制。研究结果说明,营养盐丰富的条件下,小型硅藻可在与海洋卡盾藻的种间竞争中占据优势,但是硅藻爆发生长导致营养盐含量急剧下降,可能会有利于非硅藻类的生长。(本文来源于《海洋环境科学》期刊2019年03期)

李放,乌云娜,张小红,宋彦涛,霍光伟[8](2019)在《模拟氮沉降对克氏针茅和碱韭种间竞争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克氏针茅和碱韭为研究对象,分析单播和混播种植方式下,氮沉降对两种植物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的影响,比较两种植物的竞争能力。结果表明:单播时,克氏针茅的株高随着施氮浓度的增加而上升且在施氮20 g/(m~2·yr)时显着高于其他处理(P<0.05),碱韭的株高在施氮20 g/(m~2·yr)时显着低于其他处理(P<0.05)。氮素对克氏针茅种群和碱韭种群都具有显着的调节效应,随着氮素梯度的增加,克氏针茅与碱韭的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总生物量均有增加的趋势。克氏针茅对氮素添加的响应相比碱韭更明显,在单播时,克氏针茅在施氮10 g/(m~2·yr)时地上、地下及总生物量显着高于其他处理(P<0.05),混播时,克氏针茅在施氮20 g/(m~2·yr)时地上、地下及总生物量最大;在模拟氮沉降的过程中,克氏针茅与碱韭的种内竞争大于种间竞争,说明氮沉降对两者之间的竞争关系影响较小。(本文来源于《中国草地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陈光荣,王立明,杨如萍,张国宏,杨文钰[9](2019)在《薯-豆套作模式下作物对种间竞争与补偿作用的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马铃薯-大豆套作模式为研究对象,通过2年的大田试验,分析不同熟期大豆品种与马铃薯组合后系统内作物干物质和养分积累的特性与种间竞争补偿的相互关系,阐明间套作系统种间竞争力弱化和恢复补偿能力提高的作用机理,为实现间套作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套作马铃薯干物质及养分积累无显着变化,而套作大豆变化显着。出苗60 d内套作大豆干物质积累量是同期单作的43.74%,出苗后80~100 d,晚熟品种干物质积累量相对于中熟和早熟提高的幅度分别为35.54%~59.22%和65.56%~70.81%,大豆收获时,晚熟品种干物质积累接近单作,两者间差异不显着。共生期,套作大豆N、P、K积累量较同期单作降低的幅度分别为31.43%~41.44%、21.17%~25.36%和23.23%~35.6%,晚熟品种与中熟、早熟品种间差异达到显着水平。共生期结束后,套作大豆养分吸收量较单作显着增加,收获时,晚熟品种N、P、K养分积累量接近单作,两者间差异不显着。综上,在该群体中,马铃薯是核心作物,共生期处于竞争优势(A_(PS)>0、CR_(PS)>0),而大豆处于竞争弱势(A_(PS)<0、CR_(PS)<0),选择晚熟大豆品种与马铃薯组合可弱化种间竞争力和营养竞争比率,还有利于马铃薯收获后恢复补偿能力的发挥。(本文来源于《大豆科学》期刊2019年02期)

林建勇,李娟,梁瑞龙[10](2019)在《灌木层的叉叶苏铁种内和种间竞争》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广西叉叶苏铁群落中48株对象木及757株竞争木的调查,运用Hegyi单木竞争指数模型计算分析叉叶苏铁种内和种间竞争强度,研究物种竞争关系对叉叶苏铁天然更新的影响。结果表明:叉叶苏铁的种内和种间竞争强度比例分别为3.79%和96.21%,说明竞争主要来自种间。叉叶苏铁的伴生种较多,种内与主要伴生种间的竞争关系为仪花>潺槁木姜子>天仙果>龙眼>灰毛浆果楝>红背山麻杆>叉叶苏铁。竞争强度随对象木高度增大而减小,当对象木高度<0.6 m时,所受到的竞争强度较大;当高度>0.6 m时,竞争强度变化很小。种内竞争与总体竞争强度和对象木高度的关系服从幂函数关系,种内竞争中则服从S曲线方程,所得预测模型能很好地预测叉叶苏铁种内和种间竞争强度。对于株高<0.6 m的叉叶苏铁个体应加强保护,可采取人工抚育措施降低种间竞争压力,提高叉叶苏铁天然更新成功率。(本文来源于《森林与环境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种间竞争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古诗词作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应用于生物课堂教学之中,可以增加生物课堂的趣味性和学科之间的相关性,激发学生兴趣,完善生物课堂教学,提升人文素养。本文以"群落的结构"一节中种间竞争关系为例,探索古诗词在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种间竞争论文参考文献

[1].丁超,罗倩玉.基于种间竞争(Lotka-Volterra)模型的房地产生态系统协调性研究[J].科技促进发展.2019

[2].窦露娜,范曾丽.古诗词在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以“群落的结构”中种间竞争为例[J].智库时代.2019

[3].吴文莉.氮磷营养盐对汉江四种藻类种间竞争的影响[D].西安理工大学.2019

[4].任旭灵,滕园园,王一帆,殷文,柴强.玉米间作豌豆种间竞争互补对少耕密植的响应[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2019

[5].黄林,席贻龙.臂尾轮虫的种间竞争研究进展[J].生态学杂志.2019

[6].陈宗晶,秦冰,吴军,邓惠,段金花.广东省雷州市乌石镇埃及伊蚊与广东各地白纹伊蚊种间竞争研究[C].第六届国际蚊虫及虫媒病监测和防治学术研讨会暨第十二届全国医学昆虫学学术讨论会摘要集.2019

[7].廖姿蓉,王朝晖.海洋卡盾藻与叁种典型海洋硅藻的种间竞争研究[J].海洋环境科学.2019

[8].李放,乌云娜,张小红,宋彦涛,霍光伟.模拟氮沉降对克氏针茅和碱韭种间竞争的影响[J].中国草地学报.2019

[9].陈光荣,王立明,杨如萍,张国宏,杨文钰.薯-豆套作模式下作物对种间竞争与补偿作用的响应[J].大豆科学.2019

[10].林建勇,李娟,梁瑞龙.灌木层的叉叶苏铁种内和种间竞争[J].森林与环境学报.2019

论文知识图

年中国海域赤潮发现次数(上...年8月大型底栖动物优势种的空间分...辽东栎种内种间竞争强度与对象...初始接种密度比为A∶N=1∶1条件下,共...甜槠种内种间竞争强度与对象木胸...次生阔椰林13个优势树种的种内种间

标签:;  ;  ;  ;  ;  ;  ;  

种间竞争论文_丁超,罗倩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