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因果时间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主动动作,主动控制感,因果关系,时间压缩效应
因果时间论文文献综述
吴迪,顾晶金,李明,张淼,张明[1](2019)在《动作的主动控制感与因果关系的主动控制感:主动动作时间压缩效应的产生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主动动作的时间压缩效应指主动动作到动作结果之间存在时间上的主观压缩。基于动作的主动控制感和因果关系的主动控制感是该效应的两种理论解释。本文首先分别介绍动作的主动控制感和因果关系的主动控制感,并从行为和脑机制角度提供相应的证据解释时间压缩效应的机制。同时,本文提出了在主动动作时间压缩效应中动作的主动控制感与因果关系的主动控制感之间可能存在的序列加工和平行加工的关系。(本文来源于《心理科学进展》期刊2019年05期)
陈舒筠[2](2018)在《证券虚假陈述侵权行为因果关系的认定——基于叁个时间点的认定为核心》一文中研究指出上市公司虚假陈述案件屡见不鲜,在证券虚假称述的损害赔偿案件中,股民向谁索赔、赔偿额如何计算系证券虚假称述案件的核心问题。2003年1月9日最高人民法院颁布的《关于审理证券市场因虚假陈述引发的民事赔偿案件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若干规定》")就对证券虚假陈述案件的相关问题作出了基本规范,然囿于证券虚假陈述案件的复杂性及规范的抽象表述,致使在司法实践中对于证券虚假陈述案件的构成要件,尤其是因果关系判断中叁个时间点的认定存在较大差异。本文将围绕《若干规定》及《侵权责任法》规定的要件并结合司法实践,就要件中相关概念的含义与适用提出个人的浅见,抛砖引玉以期对相关要件及概念在司法实践中的应用做出有意义的探讨。(本文来源于《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S2期)
孙素华[3](2018)在《意外伤害保险合同中忽视因果关系的时间限制条款无效》一文中研究指出【裁判要旨】被保险人在保险期间内发生意外,死亡时间虽然超出意外伤害保险合同设置的时间期限,但从因果关系、保险合同目的以及可能引发的道德风险出发,该时间限制条款应认定无效,保险人应承担赔付责任。案号一审:(2016)苏1204民初7011号二审:(2017)苏12民终835号(本文来源于《人民司法(案例)》期刊2018年29期)
应雄,林伟[4](2018)在《从时间序列探测复杂动力系统中的时滞和有向因果性》一文中研究指出如何准确识别复杂非线性动力系统和网络重构中的因果性和本征时滞是非常有挑战性的任务。一种新设计的方法和指标可以用于探测各种类型的时滞。该方法不仅何可用于相互作用的动力系统,也可以用于自耦合系统。该方法的验证在各类模型上进行了验证,如物理、生物、生态以及真实数据。特别需要指出,在用于空气污染和医院病人收住人数的数据时,改方法探测出以前未能被发现的隐藏时滞。我们希望该方法可以用于一大类系统。另外,我们希望有一种新的方法,可以在复杂网络中,对多重、复合因果性进行辨别。在多个因果性影响中,辨别出最主要的影响因素。另外,在因果性影响链条中,准确区分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这些都是我们希望做到的。(本文来源于《第四届全国神经动力学学术会议摘要集》期刊2018-08-06)
杨丹丹[5](2018)在《基于格兰杰因果关系的多变量时间序列分类》一文中研究指出多变量时间序列是多个变量在一段时间内有序的观测值记录,作为一种复杂的结构化对象,其具有高维、变长、多变量之间相互依赖等特点。典型的用于处理序列数据的状态空间模型(如循环神经网络)常常将每个时刻的多个变量视为一个整体学习状态表示,然而这种策略不能直观地利用各个变量间的交互关系。多变量间的依赖关系可能有助于揭示多变量时间序列的动态特性,提供更好的数据表示,提高分类准确性。针对以上问题,本文基于一种非线性状态空间模型——回声状态网络,结合格兰杰因果关系机制,提出一种利用回声状态网络的非线性动态映射来学习多个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的算法。算法为每个多变量时间序列学习一个模型,并在分类任务中采用函数模型间的距离来评估原始多变量时间序列之间的相似度。为了进一步限制模型参数的稀疏性,本文定义了焦点序列,即对多变量时间序列全局生成机制影响最大的变量子集构成的序列,并设计算法寻找焦点序列。在标准数据集上的实验验证了本文所提算法的分类有效性,并直观地展示了多个变量间的格兰杰因果关系。实验表明学习到的模型参数具有更好的稀疏性和可解释性。本文的具体工作如下:(1)提出了一种利用回声状态网络的非线性动态映射来学习多个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算法。该算法可以显式地利用多个变量间的关系,为原始多变量时间序列学习可信的表示。(2)设计了赋予模型更多解释性的焦点序列和寻找焦点序列的算法,提高了模型参数的稀疏性。(3)针对分类任务,本文采用模型空间的距离作为多变量时间序列相似性的度量标准,计算原始多变量时间序列间的模型空间距离,使用参数无关的模型代替多变量时间序列可以有效地避免不等长多变量时间序列带来的问题。(4)在标准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了本文算法具有较好的分类准确度和鲁棒性。(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期刊2018-05-28)
王俊年,钱瞻,陈茂林,周兰,王磊[6](2017)在《基于时间因果图的键合图故障诊断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键合图模型以及由键合图推导的时间因果图,提出一种推导解析冗余式的方法。该方法以键合图的结点方程为基础,通过时间因果图中因果路径的前向和后向传播方法消除方程中的未知变量,从而在给定传感器的条件下,得到更多不同形式的解析冗余式,提高系统故障的可隔离性。实验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本文来源于《控制工程》期刊2017年12期)
张婧[7](2017)在《《蒙古文化区的时间、因果和预言》翻译实践报告(第五章)》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是人类学着作《蒙古文化区的时间,因果和预言》第五章“追忆逝去的未来:口头预言与世俗预言家的财富”的英译汉翻译实践报告。在每一种文化中,都存在着名的预言家以及预言。在埃及,预言家形成了一个专门的阶级;在巴比伦,预言家们经常为国家大事献言献策;当然蒙古文化区也不例外。该书第五章以蒙古文化区的两位先知为例,介绍了在某些群体中流传着的口头预言。在原文作者看来,预言是某一个社会群体精心保护的非物质财产。除此之外,预言还是人们追忆过去,畅想未来的一种方式。借助于预言,那些鲜为人知的历史事件才被人们唤起。在翻译过程中,作者碰到的翻译难点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词汇和句子。有些术语很难找到对应词,有些常用词在本书中有特别的意思,因而也很难翻译出来。定语从句和其他一些长句也很难翻译,必须采用一定的翻译技巧和策略。译者运用词性转换、词义引申以及汉语四字格对词汇进行翻译;对句子的翻译,译者运用了顺句操作、句式重构和增译法,来忠实地再现原文的信息,满足译入语读者的需求。通过此次翻译实践,译者明白将翻译理论应用到翻译实践中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由于译者知识有限,还有很多需要提升的地方。对原语文本准确的理解是翻译的先决条件。译入语文本的可读性是一篇翻译佳作的要求。所有的这些都要求译者具备良好的英汉语言基础,只有在翻译的过程中译者的翻译水平才可以有所提高。(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大学》期刊2017-12-04)
詹姆斯·格雷克,高鹏[8](2017)在《时间旅行与因果律悖论》一文中研究指出任何现象,无论是真实的还是想象中的,再没有比时间旅行更能激起人们进行那些让人困惑、费解,以及徒劳的哲学分析的了。詹姆斯·格莱克是一位屡获殊荣的科学作家,出版了几本畅销书。他对这些有关时间旅行的争论也有自己的看法。(本文来源于《飞碟探索》期刊2017年08期)
唐亮[9](2017)在《因果关系复句中时间关系的阶层性解释》一文中研究指出使用接续助词「ノデ」「カラ」表达的因果关系复句中,存在多种层次的时间关系。以往的研究主要有两种时间定位,1)以发话时为基准进行的时间定位,称之为绝对时态;2)以复句中主句事态进行的时间定位,称之为相对时态。但是事实证明,针对不同时间关系和用法,分别使用绝对时态和相对时态的不同理论进行解释,由于割裂了功能连续性导致不能统一地合理解释各种不同现象,致使无法阐明各种不同时间关系中的共性。因此,我认为要解决这些矛盾,需要在深层次理论上形成统一视点,对因果关系复句中的各种时间关系进行基于动态变化理论的系统化解释。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克服以往的理论缺陷,本研究在提出了需要解决的以下课题的基础上,尝试建立统一的理论以便更加合理地解释因果复句中的全部时间关系现象和用法。(1)首先,在实际使用中,因果复句的主从时态有哪些组合方式,能够形成怎样的时间关系,各自具有什么样的时间关系特征?(2)其次,在因果复句的各种形式组合中,主从句的时态如何相互作用?会形成什么样的复合型功能?这些功能复合产生的条件是怎样的?(3)再次,考察因果复句中的时间关系的[视点]有哪些,它们之间可以有怎样的移动和层次性?视点对复句中的时间关系和功能复合形成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4)最后,明确由视点移动和复合型功能产生的因果复句时间关系考察方式具有怎么样的层次性和体系性。本论文包括序章以及最后总结章在内共由七章组成。以下就各章节的考察对本研究的主要结论总结如下:序章中,首先围绕着课题的中心内容,概述了前期研究的主要成果,指出了其中的问题点,并在此基础上,明确了本研究准备从哪些方面入手进行分析,以及研究目的和构成。第一章中,首先对前期研究在批评的基础上进行了详细的分类介绍,指出了前期研究的不足之处。然后对前期研究进行总评价,总结出前期研究总体存在的理论和思路上的问题。最后介绍本研究的基本思路和基础概念,以及本研究的研究课题。第二章到第五章是对具体问题展开的论述。在第二章对时态功能下的时间关系进行考察后得出以下结论:复句中的时态功能表达与发话时的时间指示功能,规定主从事态分别与发话时之间相对独立的时间关系。事态与发话时的时间指示关系优先于事态之间的时间顺序关系。体现这种时间关系特征的主从时态形式组合为「ル、ル」和「タ、ル」两种。两种组合也存在着事态之间的时间顺序关系,这种关系由时态形式之外的词汇和语法等要素来决定。时态功能下的时间关系特征是由复句中外部视点来决定的,构成了「时功能+0+0」功能复合的模式。外部视点下的时态功能的时间关系考察方式是相互独立的时间关系考察方式。第叁章中对时态和体功能复合下的时间关系进行考察后得出以下结论:复句中体的功能表达复句内部事态之间的时间顺序关系。体功能复合下的时间关系的特点是复句内的事态之间的时间顺序关系优先于事态与发话时的时间指示关系。这种时间关系特征体现在「タ、タ」和「ル、タ」这两种主从形时态形式组合之中。「タ、タ」的事态之间的时间顺序关系为过去先行的时间关系。「ル、タ」的事态间的时间顺序关系有后续关系和同时关系两种。这些时间关系都是复句中体的功能复合下才产生的时间关系。复句中时态功能和体功能的复合是由内部视点来决定的,构成了 「时+体+0」功能复合模式。视点由外部视点向内部视点移动,移动到了复句内部的主句事态的时间领域内。内部视点下的时态与体功能复合下的时间考察方式是相互制约的时间考察方式。第四章中对语气功能复合下的时间关系进行考察后得出以下结论:复句中的语气功能表达复句中主观层次的时间关系。由主从句事态之间的客观的时间关系向主观的时间关系转化。主观的时间关系是认知主体对时间关系进行了主观上的认知,此时的时间关系已经是带有主观认知和感情的时间关系。这种时间关系特征体现在「ル、タ」和「ル、ル ·夕ノダ」的组合方式之中。「ル、タ」和「ル、ル ·夕ノダ」的客观时间关系是过去的从句事态先行关系,「ル、タ」的主观时间关系是心理的现在和眼前描写,「ル、ル ·夕ノダ」是具有感情评价的时间关系,感情的评价被具体化。这种主观的时间关系是由主观认识视点和语气功能的复合所决定的。语气功能复合的模式是「时+0+语气」。语气功能和认识视点下的时间考察方式是一种主观的时间考察方式。在以上叁章分别对时态、体、和语气功能复合下的时间关系进行充分分析和考察后,第五章对这叁种时间关系进行体系性的考察,得出如下结论:外部视点到内部视点的移动,以及内部视点到认识视点的移动产生了时态功能、体功能复合以及语气功能复合的不同层次。视点和功能复合的层次又使得因果复句中时间关系的分析呈现出[一次时态]、[二次时态]和[主观时态]的层次性和体系性。这叁种时态呈现叁种不同的时间关系考察的层次性。利用这一时间关系分析的层次,可以将因果复句中各种不同组合下的各种不同层次的时间关系进行体系化的研究。这种体系化可以简单归纳如下:一次时态:「ル、ル」和「タ、ル」=外部视点=「时+0+0-」=时间指示层次的时间关系二次时态:「タ、タ」和「ル、タ」=内部视点=「时+体+0」=事态间顺序层次的时间关系主观时态:「ル、タ」和「ル、ル ·夕ノダ」=认识视点=「时+0+语气」 =主观层次的时间关系综合上述各章的分析结果,本研究在解决该课题中,可以归纳出如下突破和创新:(1)以往的研究在考察复句时间关系时,采取了较为片面的时态观点,将从句时态和主句时态割裂开来。而本研究认为,在主从时态的相互作用和组合下,形成了复句的整体的时态,主句时态和从句时态不再是相互割裂的两个部分,而是一个有机的整体。(2)在考察因果复句中时态形式的时候,不仅关注时态形式所具有的时态功能,而是关注时态功能与体功能,以及语气功能之间的功能复合。在考察因果复句的时间关系时,考虑到了多种功能复合对于时间关系的影响。(3)在形成因果复句的时间关系的形式和功能之间,找到了复句时间关系考察的[视点]。视点起到了连接因果复句中形式和功能的纽带作用。注意到了视点和视点移动对于功能复合和时间关系所产生的影响。(4)将因果复句中时间关系的解释为叁个阶层,利用这叁个阶层来建立因果复句中所有层次的时间关系考察的体系。体系性研究是本研究的最大突破,弥补了以往研究中缺乏统一考察因果复句中所有不同层次时间关系的框架和体系这一不足之处。另外,本研究中运用的方法论,不仅对于考察因果复句的时间关系,甚至也能运用于考察其他复句。其分析思路是:将复句中的从句和主句时态作为一个相互作用的整体来看待,以复句整体观为指导,考察了形成因果复句时间关系的不同功能之间的连续性。在具体分析时,不仅注重时态的形式因素,同时考虑到了形成时间关系的[词汇-语法]等综合因素。这种分析方法对于复句中时间关系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启发性。(本文来源于《北京外国语大学》期刊2017-05-15)
廖加武,陈福来[10](2016)在《复杂的时间序列Granger因果模型的参数估计》一文中研究指出Granger因果关系是根据时间序列的联合回归方程和自回归方程的拟合精度来进行计算的,本文利用普通的最小二乘法(OLS)得出了一种复杂的Granger因果模型(EGCM)参数估计的矩阵表达,进而得到一般的Granger因果模型(GCM)参数估计的矩阵表达.最后,利用Matlab编程加以实现.(本文来源于《生物数学学报》期刊2016年03期)
因果时间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上市公司虚假陈述案件屡见不鲜,在证券虚假称述的损害赔偿案件中,股民向谁索赔、赔偿额如何计算系证券虚假称述案件的核心问题。2003年1月9日最高人民法院颁布的《关于审理证券市场因虚假陈述引发的民事赔偿案件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若干规定》")就对证券虚假陈述案件的相关问题作出了基本规范,然囿于证券虚假陈述案件的复杂性及规范的抽象表述,致使在司法实践中对于证券虚假陈述案件的构成要件,尤其是因果关系判断中叁个时间点的认定存在较大差异。本文将围绕《若干规定》及《侵权责任法》规定的要件并结合司法实践,就要件中相关概念的含义与适用提出个人的浅见,抛砖引玉以期对相关要件及概念在司法实践中的应用做出有意义的探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因果时间论文参考文献
[1].吴迪,顾晶金,李明,张淼,张明.动作的主动控制感与因果关系的主动控制感:主动动作时间压缩效应的产生机制[J].心理科学进展.2019
[2].陈舒筠.证券虚假陈述侵权行为因果关系的认定——基于叁个时间点的认定为核心[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
[3].孙素华.意外伤害保险合同中忽视因果关系的时间限制条款无效[J].人民司法(案例).2018
[4].应雄,林伟.从时间序列探测复杂动力系统中的时滞和有向因果性[C].第四届全国神经动力学学术会议摘要集.2018
[5].杨丹丹.基于格兰杰因果关系的多变量时间序列分类[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8
[6].王俊年,钱瞻,陈茂林,周兰,王磊.基于时间因果图的键合图故障诊断方法研究[J].控制工程.2017
[7].张婧.《蒙古文化区的时间、因果和预言》翻译实践报告(第五章)[D].内蒙古大学.2017
[8].詹姆斯·格雷克,高鹏.时间旅行与因果律悖论[J].飞碟探索.2017
[9].唐亮.因果关系复句中时间关系的阶层性解释[D].北京外国语大学.2017
[10].廖加武,陈福来.复杂的时间序列Granger因果模型的参数估计[J].生物数学学报.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