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肠脾曲综合征的诊断与外科治疗

结肠脾曲综合征的诊断与外科治疗

杨振涛

牡丹江第二人民医院脑科医院157000

摘要:目的:总结结肠脾曲综合征(SSFC)的诊断与外科手术治疗。方法:对1989年1月—2008年12月收治的81例SSFC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患者以反复发作性腹痛、腹胀及便秘并顽固性不全结肠梗阻为主要临床表现。X线钡剂灌肠造影显示,结肠脾曲均较肝曲高7cm以上,迂曲成角<45°,并横结肠冗长。行结肠脾曲松解术2例和结肠脾曲侧侧吻合术3例,近期效果尚好,远期(6个月~2年)效果不良;76例采用较彻底手术,包括近段结肠大部切除14例、结肠次全切除术20例、全结肠切除术42例,术后均痊愈。结论:根据临床特点和钡剂灌肠造影,可以明确诊断SSFC,应积极手术治疗,以近段、次全、全结肠彻底切除效果最佳。

关键词:结肠脾曲综合征;诊断;外科手术

结肠脾曲综合征(syndromeofsplenicflexureofcolon,SSFC)是先天性结肠脾曲固定点过高、横结肠冗长、横结肠脾曲夹角狭窄的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反复顽固性不全结肠梗阻,是一种少见疾病。1910年德国学者Payer汇集5例,认为是一种独立疾病,称为Payer综合征[1]。对81例SSFC行手术治疗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66例)和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15例)1989年7月—至2008年11月年共手术治疗81例SSFC,其中男32例,女49例;年龄21~82岁,平均年龄53岁。≥50岁48例,<50岁33例。病程8个月~25年,多数病程18个月。

1.2临床表现

以便秘伴发作性腹痛为主要特征者16例,其中2例剧烈腹痛并左上腹压痛、反跳痛、腹肌紧张、急性腹膜炎表现,手术证实为脾曲结肠扭转肠坏死;以便秘、腹胀、隐痛、消瘦并顽固性不全结肠梗阻为主要特征者48例;以便秘伴头晕、头痛、失眠、全身疲乏无力等症状为主要特征者8例;便秘伴突然急性腹痛表现者4例;便秘、腹泻交替出现者5例。81例中,12例同时存在肝曲粘连扭曲;4例同时存在子宫肥大、多发性子宫肌瘤压迫乙状结肠移位但无肠腔狭窄;17例同时存在慢性阑尾炎;12例同时存在慢性胃炎;11例同时存在慢性胆囊炎、胆管结石;8例同时伴有结肠癌,其中发生于升结肠5例、横结肠2例、降结肠1例。

1.3诊断

根据病史、临床表现、X线钡剂灌肠造影检查以及电子纤维结肠镜检查,本组81例均确诊为SSFC。

1.4手术方式

结肠脾曲松解术2例,占2.5%,术后近期效果尚可,已解除结肠不全梗阻;但手术2年后又出现右半结肠严重积粪,经X线钡剂造影证实横结肠、脾曲松解处再度粘连成角,故再次行右半结肠、横结肠、脾曲及下降支切除术,回肠末端与降结肠下段端端吻合。结肠脾曲侧侧吻合术3例,占3.7%,因年老、体弱、脾曲高,力求手术简单、切口小、术时短,术后近期效果亦可;但术后6个月,因横结肠冗长、积粪,无法排净,症状如前,再次行右半结肠、横结肠、脾曲及下降支切除,回肠末端与降结肠中段端端吻合。近段结肠大部切除术14例,占17.3%,保留回盲部10cm,切除升结肠、结肠肝曲、横结肠、脾曲及下降支,回盲部与降结肠中下段行端端吻合术。结肠次全切除术20例,占24.7%,保留回盲部10cm,将其倒转向下与上段直肠行端端吻合术。全结肠切除术42例,占51.8%,将回盲部回肠10cm、升结肠、结肠肝曲、横结肠、脾曲、降结肠、乙状结肠切除,再行回肠末段与直肠上段端端吻合术。

2结果

本组早期(20世纪80年代末年)行较简单的结肠脾曲松解术2例和结肠脾曲上升支与下降支侧侧吻合术3例,短期内缓解症状、解除结肠不全梗阻;6个月或12个月后症状逐渐如术前,未完全解除不全结肠梗阻,升结肠、横结肠仍有积粪表现。5例再次较彻底的手术,治愈。随访6~10年,结肠梗阻解除,排便正常。

14例行近段结肠大部切除术后痊愈。随访8~10年,排便正常,生存质量良好。

20例行结肠次全切除术者,术后3个月排稀便1次/d,半年后1次/d成形便。随访3~8年,排便正常。

余42例中,34例行全结肠切除术,8例行根治性结肠癌切除术。其中41例近期(2周)痊愈;1例回肠末端与直肠上端吻合,术中未置腹腔引流管,术后4d发生吻合口瘘、局限性腹膜炎,再次手术修补瘘口,于肠管近段行造口术,于3个月后行闭瘘手术,痊愈。34例全结肠切除术后随访1~10年,排便正常,生存质量良好;8例结肠癌根治术,6例已分别存活10~14年,排便正常,2例分别于84、85岁因癌灶肝转移死亡,均存活10年。

3讨论

SSFC的治疗分非手术和手术治疗,一般认为一般情况尚好、症状较轻、病程短以及无加重因素的单纯性脾曲综合征患者,可行非手术治疗,包括口服肠动力药物、轻泻剂(果导片等)通便可以缓解症状,也可以试行电子纤维结肠镜通过脾曲结肠角,使通便顺畅。如经非手术治疗无效,宜积极行外科手术治疗。手术适应证:1)反复发作的不全肠梗阻或非手术治疗无效或效果差。2)消耗症状明显,严重影响工作乃至日常生活。3)钡剂灌肠造影显示脾曲成角比较小,以45°为界限,测量时以结肠肠管的轴相成角为计;脾曲迂曲、扭转,是指结肠过长及反向成角呈绞丝状,钡剂通过困难或予以加压可通过;脾曲以上肠管扩张、横结肠冗长(站立位可以下垂到盆腔);脾曲较肝曲高1.5个椎体为正常范围,若达到2个椎体高度(7cm)以上即视为脾曲过高的典型表现;结肠脾曲升降肠管间仅有狭长间隙甚至相贴即为典型的X线诊断标准[7]

本组81例SSFC采用常用的手术方式:1)较简单的结肠脾曲松解术或结肠脾曲侧侧吻合术,由于脾曲上升支与下降支粘连严重成锐角(<45°),紧贴脾脏下极与胰尾部下缘粘连,特别对老年人、体弱、一般情况不良、无法耐受急诊较大手术患者,以力求手术简单、切口小、术时短为优[4-5]。但是由于手术的不彻底性,术后仍残留病变,横结肠冗长、扩张,积粪无法排净,甚至出现全身中毒症状。2)较彻底的近段、次全、全结肠切除术,若SSFC合并升结肠、结肠肝曲,横结肠扩张、增厚,可行近段结肠大部切除术,若SSFC合并升结肠、结肠肝曲、横结肠冗长、扩张、增厚,降结肠、乙状结肠中上段扩张,可行结肠次全切除术;若SSFC合并升结肠、结肠肝曲,横结肠冗长扩张增厚,降结肠及乙状结肠冗长、扩张,可行全结肠切除术。

综上所述,除年老、体弱及急症手术外,SSFC均以彻底的近段、次全及全结肠切除术最为合理,且效果亦最理想[4-5]。充分的术前准备是手术成功的关键措施之一,包括术前反复清洁灌洗肠腔,应用抗生素,加强营养支持,维护调整心、肺功能等。

参考文献:

[1]胡复兴.结肠脾(肝)曲综合征诊治体会(附30例临床分析)[J].临床荟萃,1995,10(19):896-897.

[2]杨建光,谢强,梁建,等.老年人结肠脾曲综合征的诊治分析:附22例报告[J].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06,13(6):716.

标签:;  ;  ;  

结肠脾曲综合征的诊断与外科治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