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思想学术史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十论”,“墨辩”,墨学流变,名辩思潮
思想学术史论文文献综述
田宝祥[1](2019)在《从“十论”到“墨辩”——先秦墨学的思想转向及其学术史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墨学在先秦时期经历过一次意义非凡的思想转向,即由墨子的"十论"转向后期墨家的"墨辩",由政治、伦理转向逻辑、论辩。学界一般以内部分化与外部刺激作为墨学转向的两大原因,然通过《墨子》之文本实可获得第叁种解释,那就是"十论"的政治、伦理思想当中本就蕴含着逻辑之自觉与论辩之观念,后期墨家则将此自觉的观念发展为系统的论辩方法。先秦墨学从"十论"转向"墨辩"有重要的学术史意义,不仅为墨子的"十论"做了有力的逻辑补充,对稷下辩者和惠施、公孙龙等名家辩者所代表的战国中后期名辩思潮产生了非凡的影响,对当代逻辑学、论辩术以及自然科学的发展亦有深远之启示。(本文来源于《中国哲学史》期刊2019年01期)
秦佩[2](2018)在《刘锡诚的治学精神、学术思想及其学术史意义——以文学评论和民间文学研究为中心》一文中研究指出刘锡诚先生是中国民间文学研究领域的大家,也是中国原始艺术、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的先行者,还是着名的文学评论家、文化学者。在学界,不但他的治学成就和贡献常受人称誉,而且他的治学精神和高尚品德也常常为人津津乐道。刘先生曾在不同场合、文章里说过这样的话:"我常以在田地里耕耘的农民自况,不管天气多么热,不管日头多么毒,在没有干到地头之前,总是弯着腰挥汗如雨地劳作,直到地头,才肯直起腰来,这时孤独的(本文来源于《南方文坛》期刊2018年06期)
王初薇[3](2018)在《“立人”对“中间物”的突破:论鲁迅思想分期的学术史流变》一文中研究指出在鲁迅思想研究的学术领域,关于如何看待其20世纪20年代末思想发展轨迹中"向左转"的关键问题,近一个世纪以来,按思维模式的不同大致经历了"正题—反题—合题"叁个发展阶段:首先是鲁迅逝世后,由于意识形态的制约形成了前后分期、厚此薄彼的二元对立阶段;在新时期发展为以"历史中间物"为代表的二律背反矛盾思维阶段,所反映的是新启蒙运动下的多元价值观;直至世纪之交,由于社会主题的时过境迁,"立人"命题的提出及其对"中间物"的突破更能彰显鲁迅思想的本质性意义与强烈的现实性。(本文来源于《嘉应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7期)
赵炎秋,王欢欢[4](2018)在《百年中国19世纪英法文学与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学术史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19世纪英法文学与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自从马克思主义于20世纪初期传入中国以来,其文艺思想也受到国内学者的注意,相关研究持续了百年之久,研究的侧重点主要是对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的阐释。其中也有学者涉及19世纪英法文学与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这一话题,具体可以分为以下叁个方面: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作品中所涉及的19世纪英法文学;19世纪英法文学在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的产生、形成与发展中所起作用;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对于19世纪英法文学的影响。(本文来源于《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04期)
廖顺学[5](2018)在《国内初中思想品德课关于开放式教学学术史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我国对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进行了新的改革。与以往的传统教育不同的是,新课改更加注重于培养学生的发展和个性教育,是一种更加注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在新课改教学中,老师需考虑到各个方面因素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影响。(本文来源于《课程教育研究》期刊2018年11期)
廖顺学[6](2018)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活动课教学学术史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加强初中思想品德课活动课教学学术史的研究符合我国传统教学思想学术自身发展的要求,能够为我国初中思想品德课改革提供良好的支持。本文就国内关于初中思想品德课活动课教学学术史研究展开讨论,旨在与同行交流沟通。(本文来源于《学园》期刊2018年06期)
吴路伟[7](2018)在《经史嬗递:傅斯年史料学思想的学术史考察》一文中研究指出傅斯年所提出的近代史料学思想的形成经历了从传统经学向现代史学转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传统金石学向近代考古学转化,经学考证目的由求道向求真转化,载道之经传向切人事之史料转化。史料学的特征其实已经暗含在近叁百年中国学术之中,只不过是其哲学、心理学等西方学术背景促使他把实物资料和"科学研究之学术工具"提出来。把傅斯年史料学思想和其史学作品对勘,发现"证而不疏"并不一定准确,傅斯年的史料学是用比较的方法而求得通识,"证与疏"是其史学思想的两面,而陈寅恪更深入地实现了这个梦想,为后人开辟了一条史学求真与求识结合的道路。(本文来源于《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01期)
段伟菊[8](2017)在《许烺光的思想来源和学术史浅探》一文中研究指出许烺光是20世纪的美籍华裔人类学家,他致力于东亚社会与西方社会的比较,对研究大型文明社会有独到的主张,在心理人类学研究领域有着独树一帜的贡献。他倡导人类学的学术"边缘人"身份,并将之作为自己一生的总结。(本文来源于《黑龙江民族丛刊》期刊2017年04期)
曲利丽[9](2017)在《一篇道家思想学术史》一文中研究指出《史记·老子韩非列传》开篇叙老子,结尾叙韩非,中间是庄子和申不害。老子主张无为自化,韩非呼吁严刑密法,司马迁安排二人同传,论者往往致疑。比如,《南史·王敬则传》记载:南朝时的王俭看不起同僚王敬则,说“不意老子遂与韩非同传”,隐隐流露出无奈与不满。王俭身为(本文来源于《中国教师报》期刊2017-05-10)
岳天明[10](2017)在《论李安宅的边疆社会工作思想——兼及中国社会工作的学术史意识》一文中研究指出李安宅是在以地形为基础而偏重文化的意义上理解和使用"边疆"概念的,他非常精炼地分析了边疆和内地之间唇齿相依的关系,这是他倡导并实际投身于边疆研究的信念来源。从实用主义立场出发,李安宅是在社会学学科基础上体认社会工作的。他的边疆社会工作要义大体包括:边疆社会工作及其紧迫性和必要性、主要路径,边疆社会工作的困难和准备条件以及对边疆社会工作的展望等。李安宅对社会工作的性质、类别和趋势及边疆社会工作的探讨直面中国边疆社会现实,是一项很了不起的开创性工作,极好地表征着那一代社会学者矢志进行社会学本土化探索的努力,是值得珍视的学术财富。(本文来源于《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7年01期)
思想学术史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刘锡诚先生是中国民间文学研究领域的大家,也是中国原始艺术、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的先行者,还是着名的文学评论家、文化学者。在学界,不但他的治学成就和贡献常受人称誉,而且他的治学精神和高尚品德也常常为人津津乐道。刘先生曾在不同场合、文章里说过这样的话:"我常以在田地里耕耘的农民自况,不管天气多么热,不管日头多么毒,在没有干到地头之前,总是弯着腰挥汗如雨地劳作,直到地头,才肯直起腰来,这时孤独的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思想学术史论文参考文献
[1].田宝祥.从“十论”到“墨辩”——先秦墨学的思想转向及其学术史意义[J].中国哲学史.2019
[2].秦佩.刘锡诚的治学精神、学术思想及其学术史意义——以文学评论和民间文学研究为中心[J].南方文坛.2018
[3].王初薇.“立人”对“中间物”的突破:论鲁迅思想分期的学术史流变[J].嘉应学院学报.2018
[4].赵炎秋,王欢欢.百年中国19世纪英法文学与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学术史研究[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
[5].廖顺学.国内初中思想品德课关于开放式教学学术史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8
[6].廖顺学.初中思想品德课活动课教学学术史探究[J].学园.2018
[7].吴路伟.经史嬗递:傅斯年史料学思想的学术史考察[J].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
[8].段伟菊.许烺光的思想来源和学术史浅探[J].黑龙江民族丛刊.2017
[9].曲利丽.一篇道家思想学术史[N].中国教师报.2017
[10].岳天明.论李安宅的边疆社会工作思想——兼及中国社会工作的学术史意识[J].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