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人疱疹病毒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脓毒症,疱疹病毒科感染,并发症,分子诊断技术,综述
人疱疹病毒论文文献综述
赵英珺,李培杰[1](2019)在《脓毒症病人合并人疱疹病毒血症的诊疗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脓毒症被定义为因感染引起的宿主反应失调而导致危及生命的器官功能障碍,其中,细菌感染引起的脓毒症最为常见。随着第二代基因测序技术等新的临床检验方法的发展与广泛应用,脓毒症病人血液中的人疱疹病毒的检出率逐渐呈上升趋势。然而,脓毒症病人合并人疱疹病毒血症是否影响病人的预后以及治疗方案,目前仍存在一定的争议。本文对脓毒症病人合并人疱疹病毒血症的病理生理、危险因素、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方案及预后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本文来源于《青岛大学学报(医学版)》期刊2019年02期)
林大枫,王佃鹏,刘慧敏,谢家伟,张艳芳[2](2018)在《叁氯乙烯药疹样皮炎与人疱疹病毒6型、人巨细胞病毒感染关联》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叁氯乙烯药疹样皮炎(OMDT)与人疱疹病毒6型(HHV6)、人巨细胞病毒(HCMV)既往感染、再激活、近期感染的关联。方法采用道抽样法,以20例OMDT患者为病例组,以20名职业接触叁氯乙烯超过半年的健康人员为接触组,以20名无叁氯乙烯接触史的健康人员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方法测定3组人员血清中HHV6、HCMV免疫球蛋白(Ig) G、Ig M抗体,并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方法测定其全血DNA样本中HHV6和HCMV DNA。分析3组人群间、不同临床类型OMDT患者间HHV6和HCMV的既往感染率、再激活率、近期感染率的差异。结果病例组人群HHV6、HCMV既往感染率均高于对照组(65. 5%vs 20. 0%,75. 0%vs 15. 0%,P <0. 017)。病例组人群HHV6、HCMV再激活率虽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17)。病例组人群HHV6和HCMV近期感染率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17)。接触组和对照组人群间、不同临床类型OMDT患者间HHV6和HCMV的既往感染率、再激活率、近期感染率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OMDT可能与HHV6、HCMV既往感染有关。(本文来源于《中国职业医学》期刊2018年06期)
郦凡[3](2016)在《小儿感染人疱疹病毒6型脑炎流行病学的初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人疱疹病毒6型(HHV-6)及其A/B亚型感染与儿童脑炎之间流行病学特点。方法:对临床474例疑似脑炎患儿的脑脊液标本,按年龄分为叁组:小于6月组共124例,6月-1岁组共计120例,1-2岁组共计230例,进行HHV-6荧光定量分型检测,阳性结果予测序验证。并对其相(本文来源于《第十叁届江浙沪儿科学术会议暨2016年浙江省医学会儿科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期刊2016-07-21)
李明月,沈曦月,周帅,罗笛,巢嘉婧[4](2015)在《巢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人疱疹病毒在人群中的感染情况》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调查人群中人疱疹病毒(HHV),包括人巨细胞病毒(HCMV)、EB病毒(EBV)、HHV-6和HHV-7的感染情况。方法收集55例南京市无偿献血者的外周血标本,提取全血DNA,巢氏PCR扩增HCMV、EBV、HHV-6和HHV-7特异性序列,1%琼脂糖凝胶电泳鉴定。结果 55例献血者中EBV、HCMV、HHV-6和HHV-7的阳性感染率分别为50.9%、5.5%、49.1%和21.8%,并且存在多种病毒混合感染。结论 HHV筛查对临床相关疾病的诊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应引起医务工作者的重视。(本文来源于《国际检验医学杂志》期刊2015年19期)
郦凡,吴亦栋,尚世强[5](2015)在《人疱疹病毒6型儿童脑炎的流行病学特点》一文中研究指出人类疱疹病毒6型(HHV-6),是一种普遍存在的人类疱疹病毒,可分为HHV-6A和HHV-6B两亚型,HHV-6B可引起临床上常见的婴幼儿急疹,表现为持续的高热、热退后的皮疹,较HHV-6A感染更为常见。有研究表明,约10%小、儿发热疾病和HHV-6感染有关[1]。HHV-6感染还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包括热性惊厥和急性脑炎或脑病[2],有着较高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应引起临床医生的高度重视。本研究通过对疑似脑炎的474例患儿的脑脊液标本进行HHV-6荧光定量分型的检测,结合相关临床资料,分析HHV-6及其A/B亚型感染与儿童脑炎流行病学特点,现报道如下。(本文来源于《浙江医学》期刊2015年15期)
周锋,冯东举,顾斌,姚堃,李猛[6](2014)在《人疱疹病毒6B感染对Molt3细胞增殖和细胞周期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研究人疱疹病毒(human herpesvirus,HHV)6B感染T淋巴细胞系Molt3后对其细胞增殖和周期的影响。方法 :HHV-6B感染Molt3细胞后,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变化,PCR鉴定Molt3细胞中HHV-6 U22基因,间接免疫荧光及Western blot检测HHV-6蛋白表达;MTT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变化,荧光定量PCR检测细胞周期相关蛋白m RNA水平变化。结果:HHV-6B感染48 h后,Molt3细胞出现典型细胞病变。PCR检测到感染组细胞中含有HHV-6 U22基因,间接免疫荧光及Western blot均检测到HHV-6蛋白表达。MTT显示HHV-6B能明显抑制Molt3细胞的增殖。HHV-6B感染后Molt3细胞周期发生改变,与对照组相比,感染组细胞G1期增多,S期和G2期减少。实时荧光定量PCR表明HHV-6B感染后cyclin E1m RNA水平降低,p53 m RNA水平升高。结论:HHV-6B能够有效感染Molt3细胞引起典型的细胞病变效应,HHV-6B感染使细胞周期阻滞在G1期从而抑制细胞增殖。(本文来源于《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4年11期)
王楚,詹学[7](2014)在《人疱疹病毒6型感染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人疱疹病毒6型(Human Herpesvirus 6,HHV-6)是一种嗜人T淋巴细胞的双链DNA病毒,属于疱疹病毒β亚科,1986年首次从艾滋病患者和淋巴增生异常患者的末梢血中的单核细胞分离得到。HHV-6有显着的嗜淋巴细胞性和嗜神经性,儿科诸多疾病与其感染有关,如幼儿急疹、器官移植后感染等。HHV-6可侵入神经系(本文来源于《儿科药学杂志》期刊2014年08期)
郦凡,吴亦栋,尚世强[8](2014)在《小儿感染人疱疹病毒6型脑炎的流行病学初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人疱疹病毒6型(HHV-6)及其A/B亚型感染与儿童脑炎之间流行病学特点。方法对临床474例疑似脑炎患儿的脑脊液标本,按年龄分为叁组:小于6月组共124例,6月-1岁组共计120例,1-2岁组共计230例,进行HHV-6荧光定量分型检测,阳性结果予测序验证。并对其相关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在临床疑似脑炎的474例患儿实验组中,HHV-6荧光定量分型方法共检测出26例阳性患儿,3例为HHV-6A感染,23例为HHV-6B感染,总感染率为5.49%,叁组实验组中,6个月至1周岁的感染率最高(10.83%)。且人疱疹病毒6型AB亚型的感染率存在显着性差异。结论 HHV-6感染与儿童脑炎密切相关,可导致严重的神经系统症状,尤其是在2岁以下的儿童。(本文来源于《2014年浙江省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学术年会暨儿内科疾病诊治新进展国家级继续教育学习班论文汇编》期刊2014-05-15)
黄燕琳[9](2013)在《逆行性牙髓炎与人疱疹病毒的相关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研究EB病毒1型(EBV-1)、EB病毒2型(EBV-2)、人巨细胞病毒(HCMV)、单纯疱疹病毒1型(HSV-1)在逆行性牙髓炎患者龈沟液和牙髓组织中的检出情况,初步探讨人疱疹病毒与牙周炎症、牙周破坏程度和牙髓组织感染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巢式聚合酶链反应(nPCR)检测逆行性牙髓炎患者患牙(共38颗)和30颗健康对照牙的龈沟液和牙髓组织中的EB V-1、EBV-2、HCMV、 HSV-1,分析这四种疱疹病毒检出率在两组间的差异。以探诊深度(PD)、龈沟出血指数(BI)、临床附着丧失(CAL)、牙松动度以及牙髓活力测试结果为观察指标,采用单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人疱疹病毒的局部感染与牙周炎症、牙周破坏程度和牙髓组织感染之间的关系。结果逆行性牙髓炎患者的龈沟液或牙髓组织中至少检出一种病毒的阳性率为73.68%(28/38),病毒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EBV-1、EBV-2、HCMV和HSV-1在逆行性牙髓炎组龈沟液中,检出的阳性率分别为55.3%、2.6%、34.2%、0%。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其中EBV-1和HCMV的阳性率较高,差异有显着性(P均<0.05))。而在牙髓组织中,只有EBV-1的检出率(52.6%)高于健康对照组(2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0.05)。EBV-1和HCMV的共同感染发生在两例逆行性牙髓炎患者的龈沟液和牙髓组织中。逆行性牙髓炎患者龈沟液各病毒的检出率与探诊深度(PD)、龈沟出血指数(BI)、临床附着丧失(CAL)和牙齿松动度无明显相关(P>0.05)。逆行性牙髓炎患者牙髓组织中检测的病毒阳性率与患者患牙的牙髓活力测试结果亦无明显关系。结论逆行性牙髓炎龈沟液中人疱疹病毒HCMV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提示HCMV与牙周组织破坏的严重程度有一定的关系。而EBV-1在龈沟液和牙髓组织中均有较高检出率,提示EBV-1与牙周-牙髓联合病变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本文来源于《广西医科大学》期刊2013-05-01)
张春,茌静,顾斌,郭丹丹,张国锋[10](2012)在《人疱疹病毒6型感染与神经胶质瘤关系的初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人疱疹病毒6型(human herpesvirus-6,HHV-6)感染与神经胶质瘤的关系。方法:巢式PCR法检测40例神经胶质瘤样本和13例正常脑组织样本中HHV-6、人巨细胞病毒(human cytomegalovirus,HCMV)、HHV-7 DNA序列。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神经胶质瘤样本和正常脑组织样本中HHV-6、HCMV、HHV-7抗原的表达。结果:巢式PCR法检测结果显示,神经胶质瘤组织HHV-6 DNA阳性率为42.5%,正常脑组织HHV-6 DNA阳性率为7.7%(P=0.020),神经胶质瘤组织HCMV、HHV-7DNA阳性率分别为20.0%和5.0%,正常脑组织未检测到HCMV和HHV-7 DNA(P值分别为0.087和0.566)。进一步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HHV-6早期抗原p41的表达,神经胶质瘤组织阳性率为27.5%,正常脑组织未见阳性表达(P=0.030)。同时检测HHV-6晚期抗原gp116/64/54的表达,神经胶质瘤组织阳性率为32.5%,正常脑组织未见阳性表达(P=0.014)。用HCMV pp65抗体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后发现其在神经胶质瘤中阳性率为12.5%,正常脑组织未见阳性表达(P=0.229)。HHV-7 pp85抗原在神经胶质瘤样本和正常脑组织样本中均未检出阳性表达。结论:根据PCR和免疫组化的检测结果,HHV-6感染在神经胶质瘤和正常脑组织中具有显着性差异,HHV-6感染在神经胶质瘤的病因和发展过程中起了一定作用。(本文来源于《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2年08期)
人疱疹病毒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叁氯乙烯药疹样皮炎(OMDT)与人疱疹病毒6型(HHV6)、人巨细胞病毒(HCMV)既往感染、再激活、近期感染的关联。方法采用道抽样法,以20例OMDT患者为病例组,以20名职业接触叁氯乙烯超过半年的健康人员为接触组,以20名无叁氯乙烯接触史的健康人员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方法测定3组人员血清中HHV6、HCMV免疫球蛋白(Ig) G、Ig M抗体,并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方法测定其全血DNA样本中HHV6和HCMV DNA。分析3组人群间、不同临床类型OMDT患者间HHV6和HCMV的既往感染率、再激活率、近期感染率的差异。结果病例组人群HHV6、HCMV既往感染率均高于对照组(65. 5%vs 20. 0%,75. 0%vs 15. 0%,P <0. 017)。病例组人群HHV6、HCMV再激活率虽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17)。病例组人群HHV6和HCMV近期感染率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17)。接触组和对照组人群间、不同临床类型OMDT患者间HHV6和HCMV的既往感染率、再激活率、近期感染率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OMDT可能与HHV6、HCMV既往感染有关。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人疱疹病毒论文参考文献
[1].赵英珺,李培杰.脓毒症病人合并人疱疹病毒血症的诊疗进展[J].青岛大学学报(医学版).2019
[2].林大枫,王佃鹏,刘慧敏,谢家伟,张艳芳.叁氯乙烯药疹样皮炎与人疱疹病毒6型、人巨细胞病毒感染关联[J].中国职业医学.2018
[3].郦凡.小儿感染人疱疹病毒6型脑炎流行病学的初步研究[C].第十叁届江浙沪儿科学术会议暨2016年浙江省医学会儿科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2016
[4].李明月,沈曦月,周帅,罗笛,巢嘉婧.巢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人疱疹病毒在人群中的感染情况[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5
[5].郦凡,吴亦栋,尚世强.人疱疹病毒6型儿童脑炎的流行病学特点[J].浙江医学.2015
[6].周锋,冯东举,顾斌,姚堃,李猛.人疱疹病毒6B感染对Molt3细胞增殖和细胞周期的影响[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
[7].王楚,詹学.人疱疹病毒6型感染的研究进展[J].儿科药学杂志.2014
[8].郦凡,吴亦栋,尚世强.小儿感染人疱疹病毒6型脑炎的流行病学初步研究[C].2014年浙江省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学术年会暨儿内科疾病诊治新进展国家级继续教育学习班论文汇编.2014
[9].黄燕琳.逆行性牙髓炎与人疱疹病毒的相关性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13
[10].张春,茌静,顾斌,郭丹丹,张国锋.人疱疹病毒6型感染与神经胶质瘤关系的初步研究[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