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微形态学论文_衣晓峰,吴丹

导读:本文包含了超微形态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形态学,超微,细胞,体外循环,红细胞,形态,心脏。

超微形态学论文文献综述

衣晓峰,吴丹[1](2018)在《体外循环下红细胞亚损伤 超微形态学改变奥秘获揭示》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心脏外科手术中,体外循环往往会使病人发生红细胞亚损伤,导致术后低氧、贫血等不良事件的发生。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主任刘宏宇教授及团队成员邓丽博士等人,借助国际上先进的原子力显微镜技术,首次锁定体外循环后红细胞损伤的超微形态学改变的直接(本文来源于《健康报》期刊2018-12-18)

邓丽,刘宏宇,苏晶晶,陈月,胡光[2](2018)在《主动脉夹层患者体外循环术后红细胞超微形态学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应用显微影像技术观察主动脉夹层患者体外循环术后红细胞超微形态学变化,为红细胞损伤和亚损伤提供超微形态学证据。方法收集本中心2016年3月到2016年8月20例主动脉夹层患者手术前后的血液标本。使用不同显微技术(扫描电镜、原子力显微镜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红细胞超微形态学改变(红细胞畸形率、红细胞长度、宽度、高度、洞深、表面粗糙度等)以及红细胞膜的完整性(丝状激动蛋白分布)。结果与健康成人对照组相比,主动脉夹层患者的红细胞微观形态学参数除表面粗糙度外,其它微观形态学参数(高度、宽度、洞深、粗糙度)没有明显变化。在经历体外循环术后红细胞形态发生明显变化,部分红细胞出现肿胀、固缩、变形、破裂以及红细胞碎片,出现各种异常形态的红细胞(棘型、口型、靶型、椭圆形、薄型等)。红细胞膜表面光滑度改变,细胞表面出现高低起伏大小不等的凸起颗粒使细胞膜表面粗糙度增加,同时细胞表面丝状激动蛋白分布改变,细胞结构呈现解聚状态,不能形成完整的荧光环,红细胞膜结构的完整性受到破坏。结论超微形态学改变为夹层疾病和体外循环引起红细胞损伤提供了新的形态学证据。红细胞表面粗糙度可以作为新的参数来评估红细胞损伤以及亚损伤。(本文来源于《中国体外循环杂志》期刊2018年05期)

吕琪卉(Qi-Hui,Lyu)[3](2018)在《蚊蝎蛉科与蝎蛉科雄性生殖系统比较形态学和超微结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蚊蝎蛉科Bittacidae和蝎蛉科Panorpidae是长翅目中物种数量最多的2个科。以往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外部形态,对于内部形态,由于较难解剖、需要新鲜标本等原因研究较少,尤其是生殖系统。生殖系统是产生配子,完成交配的重要器官,对于昆虫的繁殖和种族的延续具有重要意义。对生殖系统各个器官超微结构的研究,可了解其主要功能和生殖的生理基础。而生殖系统外部形态具有的一定的保守性和足够的种间变异,可为系统发育研究提供更多的依据。蚊蝎蛉科和蝎蛉科的雄性生殖系统中各个结构的命名仍存在很大争议,此外,雄性生殖系统的超微结构研究仅局限于蝎蛉科2个种的贮精囊和附腺,其他结构尚未涉及。本文运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技术,研究了长翅目蚊蝎蛉科和蝎蛉科的雄性生殖系统的整体形态、组织结构和超微结构;探讨了蚊蝎蛉科与蝎蛉科雄性生殖系统各个结构的名称、起源、分泌方式和功能;运用光学显微镜对蝎蛉科19种雄性生殖系统的外部形态进行了比较形态学研究;并基于雄性生殖系统形态特征,结合其他重要特征对蝎蛉科进行了系统发育分析。取得以下主要结果:蚊蝎蛉科和蝎蛉科昆虫的雄性生殖系统包括一对精巢、一对输精管、一对附睾、一对贮精囊、一对囊后输精管和一个射精管。附腺系统包括了着生于输精管的一对中胚层附腺、两对附件(蚊蝎蛉科除外)和一至数对位于射精管两侧的外胚层附腺(新蝎蛉属除外)。针对有争议的器官,研究表明,生殖系统中部,输精管膨大部分应称作贮精囊;蝎蛉科中,贮精囊顶端的叁对结构,中间一对为中胚层附腺,内外两对为附件;连接着贮精囊后端的结构应叫做囊后输精管;生殖系统末端的管状结构应称为射精管。关于雄性生殖系统与附腺的分泌方式,中胚层起源的雄性生殖系统器官输精管和贮精囊以及中胚层附腺和附件,其主要分泌方式均为局质分泌。其中,蚊蝎蛉的中胚层附腺和蝎蛉的贮精囊和附件还具有顶浆分泌的方式。外胚层起源的雄性生殖系统器官囊后输精管和射精管以及外胚层附腺,根据Noirot and Quennedey(1974)的划分,其主要的分泌方式是第一类,只有蝎蛉外胚层附腺的分泌方式为第叁类。根据超微结构,雄性生殖系统中,贮精囊、射精管和蝎蛉科囊后输精管的结构和功能发生了较大改变。其中,贮精囊具有很强的分泌功能,而不具有贮存精子的能力,特化为分泌器官。射精管肌肉极少,中腔也较小,不具有射精和暂时贮存大量精子的能力,联系分泌功能的强大和溶酶体的出现,它的主要功能可能是分泌营养物。蝎蛉科囊后输精管具有特殊的凸起结构,可能与蝎蛉科普遍延伸的腹部第7和第8节有关,可以防止精液的回流和强化保护极为延长的管道。本研究选取了蝎蛉科雄性生殖系统特征,并结合其他特征进行编码,利用TNT和Win Clada系统发育分析软件,通过最大简约法得出两棵最大简约树,经过合意得到其合意树。系统发育结果支持了单角蝎蛉属Cerapanorpa Gao,Ma&Hua,2016、新蝎蛉属Neopanorpa Weele,1909和华蝎蛉属Sinopanorpa Cai&Hua,2008的单系性,但蝎蛉属Panorpa Linneaus,1758与大双角蝎蛉属Dicerapanorpa Zhong&Hua,2013、华蝎蛉属Sinopanorpa和单角蝎蛉属Cerapanorpa具有并系关系,需要进一步研究和划分。关于蚊蝎蛉科和蝎蛉科雄性生殖系统各器官的超微结构的研究,为下一阶段,对各分泌物主要成分构成和功能的研究奠定了基础。对蝎蛉科雄性生殖系统比较形态学和相应的系统发育分析,说明雄性生殖系统具有较为明显的种间变异,对系统发育具有重要意义。还需要扩大研究范围,深入挖掘可靠特征,为长翅目系统发育提供有价值的依据。(本文来源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期刊2018-05-01)

加那提·吾尔列别克[4](2018)在《急性跟腱断裂伤跟腱形态学、组织学、免疫组化与超微结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急性跟腱断裂伤跟腱形态学、组织学、免疫组化与超微结构变化,探讨其在跟腱断裂中的作用,为急性跟腱断裂的预防、治疗及康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正常组织取自志愿者以及开放性跟腱损伤患者;病例组织取自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显微修复外科收治的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患者,在患者知晓的前提下取其跟腱断裂病变区距2cm处跟腱组织。所有取跟腱组织行常规石蜡切片,进行HE染色观察,Ⅰ型胶原纤维(CollagenⅠ)、Ⅲ型胶原纤维(CollagenⅢ)免疫组化染色。通过形态学、组织学及超微结构变化来研究两组之间的差异;运用免疫组化染色的方法研究CollagenⅠ、CollagenⅢ在两组中的表达特征。结果:(1)急性跟腱断裂伤跟腱形态结构发生了不同程度的病理变化,主要表现为跟腱马尾状断裂、排列紊乱、形态不规则,肌腱围肥厚充血,与跟腱紧密粘连,跟腱组织不同程度的水肿,有的地方可见黄色脂肪样变或被肉芽组织替代;(2)光镜下观察见:胶原纤维排列紊乱、松散、断裂、部分区域卷曲,正常细胞结构消失、呈玻璃样变性,脂肪组织浸润较多见,毛细血管增生明显,血管管径大小不一等特点。(P>0.05)两组之间胶原纤维直径无显着性差异;(3)电镜下观察见:扫描电镜下可见急性跟腱断裂处距2cm以上部位胶原原纤维排列杂乱无序,纤维束间基质成分丢失;透射电镜下急性跟腱断裂组组织横切面见胶原原纤维排列松散,部分胶原原纤维肿胀,胶原原纤维粗细颇不一致,纵切面建胶原原纤维周期性横纹带模糊不清,一些成纤维细胞胞质内有基质小泡等超微结构特征。电镜下正常跟腱组织胶原原纤维周长比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伤胶原原纤维周长更长(P<0.05),有统计学意义;(4)免疫组织化学实验证实CollagenⅠ、CollagenⅢ在两组跟腱组织中表达情况不一;结论:急性跟腱断裂伤跟腱组织出现一系列的形态、组织学改变。尤其是Ⅰ型胶原纤维在跟腱组织中的比例及它的形态学改变对跟腱断裂伤的发生和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跟腱组织形态、组织学的改变及CollagenⅠ、CollagenⅢ表达的改变说明胶原纤维在急性跟腱断裂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本文来源于《新疆医科大学》期刊2018-03-01)

孙洋,赵红[5](2017)在《致心律失常性心肌病受体心脏病理形态学及超微结构》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致心律失常性心肌病(arrhythmogenic cardiomyopathy,ACM)的组织学和亚细胞学特点及其与临床的关系。方法:对38例因ACM行心脏移植术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其临床特征、心脏大体及组织学表现,并对其中7例进行透射电镜观察,寻找组织学表型、超微结构与临床心电表现间的关系。结果:本组ACM病例中右室型(57.9%)最常见,其次为双室型(31.6%),再次为左室型(10.5%)。右室型组织学改变以脂肪型为主,左室型组织学改变以纤维脂肪型为主(P<0.05)。透射电镜显示本组病例均存在收缩不良、过度收缩、收缩不同步现象,85.7%(6/7)存在闰盘异常,71.4%(5/7)观察到幼稚的心肌细胞或幼稚的细胞器。单纯右室型者发病年龄较左室受累型者年轻(P=0.02);心律失常类型与解剖定位分型相关(P=0.01);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双室型者(88.9%)>右室型(42.3%)>左室型(0%)。左室组织学改变与心脏重量增加相关(P<0.01)。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s,LVEF)与解剖学定位分型及组织学分型均未显示出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ACM的组织学及超微结构检查有助于本病的病因学诊断,亦为深入进行基因遗传学研究提供形态学依据。(本文来源于《临床与病理杂志》期刊2017年08期)

[6](2017)在《异常黑胆质成熟剂对APP/PS1转基因AD模型小鼠海马CA1区形态学、细胞超微结构以及蛋白表达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又称原发性老年痴呆症,是一种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目前,由AD导致的痴呆占总痴呆病例的50%~75%。由于AD患者日常行为能力严重受损,不仅给患者家庭带来了情感和经济上的强烈冲击,也给政府财政造成了沉重负担。近年来针对AD的病因、病理及相关的分子生物学研究有了前所未有的进展。随着世界范围内,特别是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的不断发展,防治AD在我国已成为研究的热点问题。尤其是复方中药具有多环节、多靶点的整体(本文来源于《新疆医科大学学报》期刊2017年06期)

毛沙江洋,吴琼,时敏,陈学新[7](2017)在《黄眶离缘姬蜂卵巢和毒液器官的形态学及其超微结构》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观察了内寄生蜂黄眶离缘姬蜂Trathala flavo-orbitalis Cameron卵巢和毒液器官的形态及超微结构,为了解黄眶离缘姬蜂与其寄主之间的协同进化关系奠定基础。在光学显微镜下解剖雌性生殖系统,并结合透射电镜进行形态学及超微结构观察,结果表明黄眶离缘姬蜂毒液器官主要由一个薄壁的毒囊、两条接于毒囊顶端的毒腺、通向产卵器的毒液导管组成。毒腺由分泌细胞层和环腔的内膜构成,分泌细胞层中存在大量的端器,主要功能是分泌毒液。毒囊由肌肉鞘层、扁平细胞层以及内膜层组成,肌肉鞘内肌纤丝规则排列,扁平细胞层内的细胞器极其稀少,内膜呈波浪状均匀加厚。黄眶离缘姬蜂的一对卵巢分别由8条卵巢小管组成,开口于两条侧输卵管,在卵巢与侧输卵管相接处略微膨大形成卵巢萼区,萼区内存在大量类似姬蜂病毒的颗粒。黄眶离缘姬蜂的毒液器官属于II型毒液器官,是较高等的进化模式,其毒液器官的形态结构与雌蜂的产卵行为相关。在萼区内发现的类似姬蜂病毒的颗粒,对研究寄生蜂调控寄主的免疫和发育生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环境昆虫学报》期刊2017年03期)

郭威,厉萍,杨焕超,杜浩,吴金明[8](2016)在《川陕哲罗鲑精子超微结构及形态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川陕哲罗鲑Hucho bleekeri Kimura精子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及透射电子显微镜进行观察,结果显示:精子由头部、中片和尾部组成;精子全长41.07μm±2.18μm,头部长2.76μm±0.15μm,头部前端和后端的宽度分别为1.88μm±0.18μm和2.08μm±0.20μm;尾部长34.74μm±5.01μm。头部呈卵圆形,无顶体,主要由细胞核组成;中片由1个不规则的圆球状线粒体及袖套结构组成;线粒体直径为0.82μm±0.08μm;尾部呈细长形,并由一个过渡区域分为前端和末端,尾部内部主要由轴丝组成,轴丝为典型的"9+2"结构,外部有不对称性分布的侧鳍结构。结果表明,川陕哲罗鲑精子类型较为原始,属于硬骨鱼类中的TypeⅠ类型。(本文来源于《四川动物》期刊2016年04期)

桂丽,黄大可,李报,朱德发,蔡瑶俊[9](2015)在《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大鼠下颌下腺形态学及超微结构的改变》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减)大鼠下颌下腺形态学及超微结构的变化。方法:将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甲减组、甲状腺素治疗组。成模后,称重,取血检测叁碘甲状腺激素(T_3)、甲状腺素(T_4)、促甲状腺素(TSH);取下颌下腺组织,H-E染色及电镜观察。结果:造模后对照组、甲减组、甲状腺素治疗组体质量分别为(444.50±19.42)g、(292.25±17.40)g、(340.50±27.65)g,后两组与对照组比较、后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甲状腺素治疗组与甲减组T_3、T_4、TSH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甲减组下颌下腺腺泡萎缩,排列不规则,颗粒曲管数目减少,直径变小,胞质淡染;甲状腺素治疗组明显好转。甲减组腺细胞核固缩、染色质致密,线粒体空泡变性,粗面内质网扩张,核糖体脱颗粒。甲状腺素治疗组少数细胞有核固缩现象,线粒体少量空泡变,粗面内质网轻度扩张,没有明显的核糖体脱颗粒现象。结论:甲减可引起下颌下腺形态学及超微结构异常,甲状腺素治疗有效,推测甲减的病理生理机制可影响下颌下腺的形态结构。(本文来源于《解剖学杂志》期刊2015年05期)

曾显成,池雪林,林群群,罗树红,吴宝成[10](2015)在《山羊痘病毒感染的OFTu细胞的超微结构观察和宿主细胞中山羊痘病毒的形态学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用山羊痘病毒福建分离株GTPV-FZ株感染绵羊胚胎鼻甲(OFTu)细胞,制作超薄切片,透射电镜观察宿主细胞的超微结构和细胞中病毒形态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显示,被感染细胞的超微结构表现为细胞质空泡增多,内质网扩张呈囊状且囊腔内充满絮状物,池内分离,可见细胞凋亡早期改变;线粒体增生、脊肿胀、变暗、模糊不清;高尔基体出芽;最后感染细胞被病毒破坏、溶解,可见残留病毒的包涵体。病毒粒子呈圆形或卵圆形,有囊膜,大小为250~350nm,可见两面凹陷呈哑铃形的核酸芯髓和2个侧小体结构。病毒在细胞质中复制、增殖,装配好的病毒以细胞膜出芽和细胞溶解方式释放病毒粒子。上述结果有助于全面认识山羊痘病毒的形态特征以及病毒与宿主细胞的相互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兽医科学》期刊2015年02期)

超微形态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应用显微影像技术观察主动脉夹层患者体外循环术后红细胞超微形态学变化,为红细胞损伤和亚损伤提供超微形态学证据。方法收集本中心2016年3月到2016年8月20例主动脉夹层患者手术前后的血液标本。使用不同显微技术(扫描电镜、原子力显微镜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红细胞超微形态学改变(红细胞畸形率、红细胞长度、宽度、高度、洞深、表面粗糙度等)以及红细胞膜的完整性(丝状激动蛋白分布)。结果与健康成人对照组相比,主动脉夹层患者的红细胞微观形态学参数除表面粗糙度外,其它微观形态学参数(高度、宽度、洞深、粗糙度)没有明显变化。在经历体外循环术后红细胞形态发生明显变化,部分红细胞出现肿胀、固缩、变形、破裂以及红细胞碎片,出现各种异常形态的红细胞(棘型、口型、靶型、椭圆形、薄型等)。红细胞膜表面光滑度改变,细胞表面出现高低起伏大小不等的凸起颗粒使细胞膜表面粗糙度增加,同时细胞表面丝状激动蛋白分布改变,细胞结构呈现解聚状态,不能形成完整的荧光环,红细胞膜结构的完整性受到破坏。结论超微形态学改变为夹层疾病和体外循环引起红细胞损伤提供了新的形态学证据。红细胞表面粗糙度可以作为新的参数来评估红细胞损伤以及亚损伤。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超微形态学论文参考文献

[1].衣晓峰,吴丹.体外循环下红细胞亚损伤超微形态学改变奥秘获揭示[N].健康报.2018

[2].邓丽,刘宏宇,苏晶晶,陈月,胡光.主动脉夹层患者体外循环术后红细胞超微形态学观察[J].中国体外循环杂志.2018

[3].吕琪卉(Qi-Hui,Lyu).蚊蝎蛉科与蝎蛉科雄性生殖系统比较形态学和超微结构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8

[4].加那提·吾尔列别克.急性跟腱断裂伤跟腱形态学、组织学、免疫组化与超微结构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18

[5].孙洋,赵红.致心律失常性心肌病受体心脏病理形态学及超微结构[J].临床与病理杂志.2017

[6]..异常黑胆质成熟剂对APP/PS1转基因AD模型小鼠海马CA1区形态学、细胞超微结构以及蛋白表达的影响[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17

[7].毛沙江洋,吴琼,时敏,陈学新.黄眶离缘姬蜂卵巢和毒液器官的形态学及其超微结构[J].环境昆虫学报.2017

[8].郭威,厉萍,杨焕超,杜浩,吴金明.川陕哲罗鲑精子超微结构及形态学研究[J].四川动物.2016

[9].桂丽,黄大可,李报,朱德发,蔡瑶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大鼠下颌下腺形态学及超微结构的改变[J].解剖学杂志.2015

[10].曾显成,池雪林,林群群,罗树红,吴宝成.山羊痘病毒感染的OFTu细胞的超微结构观察和宿主细胞中山羊痘病毒的形态学观察[J].中国兽医科学.2015

论文知识图

电针通过神经内分泌细胞因子的调节改善...各组大鼠心肌超微形态学检测结果...透射电镜观察大鼠C6胶质瘤细胞的超微ICCs细胞超微形态学观察 (SEM...一1.电镜观察持续性OGD导致星形胶质细胞...转染pGL3-hTERT-Fcy::Fu...

标签:;  ;  ;  ;  ;  ;  ;  

超微形态学论文_衣晓峰,吴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