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源[1]2004年在《论叶君健的多语创作》文中认为本文尝试选取多语创作的视角 力图在中外文学交流的背景下 对叶君健的创作活动进行综合性的论述叶君健对待文学抱着一种严肃 执着 有所为的态度 他始终关注那些生活在偏僻闭塞的小山村的农民和那些生活在城市底层几乎被人遗忘了的小人物的命运 他的创作深深扎根于本民族肥沃的土壤中 既吸收了中国古典小说的传统手法 又借鉴了西方现代主义小说的艺术表现 用自己的笔改变了西方人印象中 古色古香 但已经故去的旧中国生活的图景 取而代之的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 勇敢善良的形象 在西方文学界引起了强烈的震撼 为我国的对外文化传播事业做出了独特的贡献 在中外文学交流史上也写下了辉煌灿烂的一笔文中具体探讨了叶君健在世界语里寄予的理想 他用世界语发表处女作的原因以及这一事件对于他后来的创作与对外文化宣传工作产生的深远影响 分析了叶君健英语小说在西方文学界取得巨大成功的原因以及他给中国文学走向世界带来的启示 比较了他与赛珍珠 茅盾等人创作目的与创作立场的不同突出了他的对外文化传播使者的身份 描述了叶君健中文创作中萦绕于胸长达半个世纪之久的 长篇史诗情愫 分析了他实现 时代书记员 夙愿所具备的得天独厚的条件 论述了他对新中国的儿童文学事业所做出的卓越贡献本文还详细阐述了叶君健多语作品之间的区别与相互联系 分析了作家在运用多种语言进行创作时所体现出来的传统文化背景和外来文化经历混合交错的现象 着重讨论了叶君健创作语言的多语化现象所造成的 双向陌生效应以及作家根据作品内容创造出与其相适应的结构等问题
余鹏[2]2012年在《自译者独有的主体性意识》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文学翻译中的自译是一种特殊的翻译现象,随着对于翻译研究的深入,国内已经有少数学者开始关注和研究自译现象,并将同一部文学作品的自译作品和他译作品进行对比研究。与多数研究所关注的同一部文学作品的他译本对比不同,一部文学作品的自译本和他译本的对比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让我们探析翻译,对翻译活动的本质及其规律有更深层次的认识。我国学者虽对自译进行了有益的尝试,但对于同一部作品的自译与他译的比较研究却很少(目前只有叁篇硕士论文,分别从接受美学和勒弗威尔的重写理论进行论证研究),更鲜有从译者主体性的角度入手。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开始过后,学界开始关注文学翻译中译者的主体性,对其进行多方面的研究,从译者主体性角度研究自译和他译具有双向的功能,不仅可以为自译和他译的比较研究提供新的切入点,加深我们对自译活动的认识;同时也能为译者主体性研究提供参照,让我们在研究他译者主体性时,有一个较为特殊的平台。《山村》是叶君健上世纪四十年代用英文创作的小说,出版后在国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先后被译成十几种语言,至今仍在不断再版。对于叶君健的创作以及他的自译活动,自译研究者至今尚未涉足。本文选取《山村》的叶君健自译本和禾金他译本进行对比研究,并结合文本内外的一些因素,探讨自译者的翻译目的、自译本和他译本产生差别及原因。本文的创新点在于:从译者主体性角度,比较自译本与他译本的区别,并论证了在对同一部作品翻译时,自译者所特有的主体性意识。本研究的意义在于:一、拓展了目前自译研究对象的范围,对多语作家叶君健的作品进行研究。二、为一部作品的自译和他译的比较研究提供新的切入点,从译者主体性理论对自译和他译进行比较研究,指出翻译中自译者相对于他译者所体现出的特有的主体性意识。叁、对自译者的翻译动机进行研究,本文通过对自译本和他译本的比较和分析,结合译本之外的因素,探寻自译者进行自译的原因。四、为将来的自译研究及自译和他译的对比研究提供相关的现实依据。
王梦恬[3]2016年在《叶君健英文小说《山村》自译中的互文性策略》文中认为双语甚至多语写作日趋普遍,自译研究正当其时,而非母语创作和母语自译这一特殊的翻译形式更是值得引起当下研究者的关注。本文以叶君健的英文自译作品《山村》为例,探讨叶君健自译中的叁种互文性策略:文化还原、写译结合和互文性对话,揭示互文性视角对自译研究的启示,以期为当代自译研究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 论叶君健的多语创作[D]. 孙源.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04
[2]. 自译者独有的主体性意识[D]. 余鹏. 安徽大学. 2012
[3]. 叶君健英文小说《山村》自译中的互文性策略[J]. 王梦恬. 外国语文研究. 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