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分期论文-曾薇,李惠武

分子分期论文-曾薇,李惠武

导读:本文包含了分子分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微转移,分子分期

分子分期论文文献综述

曾薇,李惠武[1](2013)在《肺癌微转移检测与分子分期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国际通用的肺癌TNM分期法对肺癌治疗策略的制定和预后的判断有重要意义,但相同TNM分期的预后存在差异可能由于肿瘤微转移所致。利用分子生物学的技术手段和标记物检测肿瘤微转移以及在TNM分期的基础上进行肺癌分子分期,可以弥补TNM分期的不足,使诊断精确到分子水平。依据肺癌分子分期,制定规范化的治疗方案,对于降低肿瘤复发、转移及改善预后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临床肿瘤学杂志》期刊2013年09期)

张军,李厚文[2](2013)在《HDGF促进肺癌细胞侵袭转移分子机制及其在NSCLC术后分子分期、预后判定、指导是否选择术后化放疗中的临床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设计特异序列,应用siRNA沉默肝癌衍生生长因子(HDGF),检测A549等NSCLC细胞在生长、侵袭迁移等肿瘤分子生物学特性上的变化,揭示HDGF分子作用机制。检测HDGF等在手术切除NSCLC组织中的蛋白表达水平,判定其在NSCLC术后分子分期、预后判定、指导是否选择术后化放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siRNA沉默、cDNA基因芯片、细胞培养、转染、Northern blot、Western blot,及细胞增殖、集落形成、侵袭迁移、裸鼠皮下移植瘤侵袭(本文来源于《第13届全国肺癌学术大会论文汇编》期刊2013-08-08)

张军,李厚文[3](2013)在《ADAM9作为手术切除Ⅰ期非小细胞肺癌术后新的分子分期指标、预后判定指标、及术后个体化治疗--辅助化疗选择与否判定指标的重要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首次检测去整合素金属蛋白酶9(ADAM9)等在手术切除Ⅰ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的蛋白表达情况,判定其在NSCLC术后分子分期、预后判定、以及指导术后个体化治疗术后是否需要进行辅助化疗中的重要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ADAM9蛋白在64例根治性手术切除的Ⅰ期NSCLC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进行生存分析、多因素分析等以判定其临床意义。结果:与正常肺组织相比,ADAM9蛋白在肺癌组织中呈现显着高表达(P=0.001);ADAM9在肺腺癌中的高表达率显着高于肺鳞癌(P=0.000)。ADAM9高表达组的5年生存率为,显着低于低表达组(56.9%vs 88.9%,P=0.012);ⅠA期中,ADAM9高表达组的5年生存率显着低于低表达组(P=0.049);同样,ⅠB期中,ADAM9(本文来源于《第13届全国肺癌学术大会论文汇编》期刊2013-08-08)

周清华[4](2012)在《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基于“分子分期”的“个体化外科治疗”》一文中研究指出肺癌是发病率和死亡率增长最快,对人类健康和生命威胁最大的恶性肿瘤之一。迄今,外科手术仍然是治疗肺癌的首选方法。早期肺癌手术后的5年生存率可以达到85%左右,即使是Ⅲ期肺癌,外科手术后5年生存率也可以达到20%-41%。然而,在临床上Ⅰ期肺癌外科手术后复发率可达30%左右。相反,一些局部晚期肺癌,甚至是侵犯心脏大血管的ⅢB期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虽然局部病变较晚,但许多病人并无远处转移,如果能施行肺癌合并受侵组织器官的完全性切除(本文来源于《第七届中国肿瘤学术大会暨第十一届海峡两岸肿瘤学术会议会议资料》期刊2012-09-07)

李成继,李敬龙,姚达[5](2012)在《肺癌分子分期的循证医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估常见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基因标记物与NSCLC预后的关系,在TNM分期的基础上,进行分子分期,提供有预见性、针对性的个性化量体裁衣式的治疗方案。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Ovid、Cochrane library online,查找与NSCLC预后有关的基因标记物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系统评价、Meta分析等,循证评价检索得到的相关文献。结果检索到原始文献83篇,相关参考文献266篇。在NSCLC中检测p53突变率为45%~75%。p53基因突变在Ⅰ~Ⅳ期NSCLC中出现提示预后不良,尤其对Ⅰ期腺癌患者预后意义更强;K-ras在NSCLC中突变率为15%~50%。对于各期NSCLC中的腺癌,应用PCR方法检测到K-ras突变,提示预后不良;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NSCLC中表达率为66%~72%。VEGF是NSCLC的不良预后因素;Cyclin E在NSCLC中表达率为41%~53%。Cyclin E高表达与NSCLC预后不良相关,尤其是Ⅰ~Ⅱ期肺腺癌更有意义;Survivin在NSCLC中表达率为40%~85%。Survivin在Ⅰ~ⅢA期NSCLC高表达提示患者预后不良,且对鳞癌的预后意义更大。结论将p53、K-ras、VEGF、Survivin、Cyclin E组成一个分子分期模型系统进行分子分期是切实可行的。(本文来源于《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期刊2012年04期)

周清华,石应康,陈军,刘斌,王允[6](2011)在《基于“分子分期”的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个体化外科治疗”的长期生存结果》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与目的局部晚期肺癌约占肺癌的35%-40%,其内科治疗平均生存6-8个月。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和总结检测肺癌病人外周血"微转移",对局部晚期肺癌病人进行"分子分期",指导选择局部晚期肺癌手术适应症、术前新辅助化疗和术后辅助治疗的受益者,以及对局部晚期肺癌进行"个体化外科治疗"的可行性及其对长期生存的影响。方法应用RT-PCR检测516例局部晚期肺癌病人手术前外周血CK19mRNA表达(其中115例行术前新辅助化疗者在新辅助化疗前后分别检测病人外周血"微转移"),对肺癌"微转移"进行"分子诊断",对肺癌病人进行"个体化分子分期",指导临床选择外科手术适应症、术前新辅助化疗和术后辅助治疗的获益者。回顾分析516例局部晚期肺癌基于"分子分期"的"个体化外科治疗"的长期生存结果。结果 516例病人中鳞癌322例,非鳞癌194例;P-TNM分期:IIIA期112例,IIIB期404例;"个体化分子P-TNM分期":M-IIIA期:97例,M-IIIB期:278例,M-IV期:141例。本组病例行支气管肺动脉袖状成形肺叶切除256例;肺叶切除联合部分左心房切除重建41例;支气管肺动脉袖状成形联合上腔静脉切除重建90例;肺切除联合部分膈肌切除重建3例;支气管肺动脉袖状成形肺叶切除联合部分左心房切除重建30例;支气管肺动脉袖状成形联合主动脉鞘膜切除10例;右全肺切除联合左心房、右侧全部膈肌、下腔静脉和肝右静脉切除重建1例;肺切除联合气管隆突切除重建10例;支气管肺动脉袖状成形联合气管隆突切除重建和上腔静脉切除重建,或联合上腔静脉和左心房、或联合气管隆突和左心房切除重建55例。手术死亡5例,死亡率为0.97%。516例肺癌病人中141例外周血检测到CK19mRNA表达,阳性率为27.3%。肺癌病人外周血微转移阳性率与肺癌组织学类型、P-TNM分期、N分期等均有密切关系(P<0.05),但与患者年龄、性别、是否吸烟、原发肿瘤大小、肿瘤部位等均无明显关系(P>0.05)。本组肺癌病人术后中位生存时间为43.74±7.21个月,1年生存率为89.1%,3年生存率为39.3%,5年生存率为19.8%,10年生存率为10.4%。术后生存率与外周血"微转移"、肺癌组织学类型、原发肿瘤大小和淋巴结转移有密切关系(P<0.05)。Cox比例风险模型显示"个体化"分子P-TNM分期、外周血"微转移"、病理类型和N分期是预测局部肺癌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 (1)肺癌病人外周血中存在用常规方法不能检测得到的"微转移";(2)检测肺癌病人外周血中CK19mRNA表达应用于肺癌微转移的"分子诊断"和"分子分期,有助于指导选择外科手术适应症、术前新辅助化疗和术后辅助治疗的受益者;(3)基于"分子分期"的局部晚期肺癌的"个体化外科治疗"能明显改善病人的预后,提高治愈率和长期生存率。(本文来源于《中国肺癌杂志》期刊2011年02期)

张百红,王湘辉[7](2010)在《分子分期:肝癌分期的未来》一文中研究指出肝癌发生发展过程中分子指标的变化预示不同的预后。将这些变量分为4类并用于肝癌分子分期:发生期、早期、进展期和转移复发期。寻找各期敏感、特异、客观、实用的变量,构建肝癌分子分期系统将是肝癌分期的未来。(本文来源于《现代肿瘤医学》期刊2010年03期)

王丹[8](2009)在《分子分期有助妇科恶性肿瘤个体化诊治》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 (王丹) 在11月27日由中华医学会妇科肿瘤学分会主办的第十一次全国妇科肿瘤学术会议上,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谢幸教授认为,在分子水平上对妇科恶性肿瘤进行分期和分级,应成为恶性肿瘤诊治的发展方向和个体化治疗的理论基础。(本文来源于《健康报》期刊2009-11-30)

王云喜,孙玉鹗,李向红,王湛博,童新元[9](2009)在《非小细胞肺癌淋巴结分子分期的对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与目的:影响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术后生存时间的主要因素是其临床病理分期。令人费解的是目前肿瘤复发在Ⅰ期肺癌中并不少见。本研究旨在探讨部分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常规病理分期是否存在偏低现象。方法:术中采集25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淋巴结共195枚,每枚淋巴结平均分成两半。一半淋巴结进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另一半淋巴结按区域混合,用于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结果:195枚淋巴结作了苏木精伊红染色病理检查,其中30枚淋巴结发现有显性转移;无一枚淋巴结检出微转移。135枚苏木精伊红染色阴性的淋巴结作了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其中31枚淋巴结中检出微小转移的肿瘤细胞;无一枚淋巴结检出显性转移。39组苏木精伊红染色阴性的区域淋巴结混合组织中,11组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呈阳性。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肺癌淋巴结微转移的结果存在一致性(U=7.682,P<0.001)。结论:苏木精伊红染色能准确地检测出肺癌患者淋巴结中的显性转移灶,而不易发现隐匿性微转移灶。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能够提高肺癌患者淋巴结微转移的检出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在检测肺癌淋巴结微转移方面,与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价值相当。(本文来源于《癌症》期刊2009年03期)

蔡雄伟,郑阳,寿建忠,郑闪,胡应[10](2008)在《基因组DNA改变与膀胱尿路上皮癌的分子分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手术前对肿瘤准确分期-即区分非浸润性与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对于制定合理的临床治疗方案至关重要;然而,目前尚缺乏有效易行的辅助鉴别诊断手段。本研究通过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Array-based comparative genome hybridization,Array-CGH)技术揭示膀胱癌组织全基因组DNA的异常,以期获得膀胱癌基因组DNA拷贝数改变谱型,进而通过建立DNA分子模型来对非浸润性与浸润性膀胱癌进行术前分子分期。方法:利用安捷伦公司容纳44,000个探针的人类基因组CGH芯片(Agilent Human Genome CGH 44B)及其配套图像采集和分析系统,对35例膀胱癌患者的肿瘤组织(包括浸润性膀胱癌17例和非浸润性膀胱癌18例)基因组DNA样品进行了Array-CGH分析。继而采用CGHAnalytics 3.4和R project软件分析了35张芯片的实验数据,获得浸润性和非浸润性膀胱癌DNA拷贝数改变谱型;此后以实时定量PCR技术对上述Array-CGH分析结果进行了初步验证。结果:除性染色体之外,膀胱癌组织基因组DNA拷贝数异常变化主要发生在1 q、2q、3p、4q、5p、5q、7p、8p、8q、9p、9q、10q、11p、11q、13q、15q、16p、16q、17p、17q、18q等染色体臂,其中9号染色体改变的发生频率最高。发生频率≥20%的高水平扩增区或纯合性缺失区分别为14个和11个。而浸润性膀胱癌基因组DNA在5、8、10、17、18号染色体的改变显着高于非浸润性膀胱癌。经过针对Array-CGH实验数据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初步筛选出8个能区分非浸润性与浸润性膀胱癌的基因(或区域)。然后以实时定量PCR技术在上述35例"起始"基因组DNA样品中进行了验证,从而确认了Array-CGH分析结果的可靠性。结论:膀胱尿路上皮癌存在特征性基因组DNA拷贝数改变;而非浸润性与浸润性膀胱癌之间基因组DNA拷贝数的异常改变存在差异,有望通过进一步扩大样本的深入研究建立起能够鉴别两者的分子分期模型。(本文来源于《第五届中国肿瘤学术大会暨第七届海峡两岸肿瘤学术会议、国际肿瘤细胞与基因治疗学会会议、第二届中日肿瘤介入治疗学术会议论文集》期刊2008-09-19)

分子分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设计特异序列,应用siRNA沉默肝癌衍生生长因子(HDGF),检测A549等NSCLC细胞在生长、侵袭迁移等肿瘤分子生物学特性上的变化,揭示HDGF分子作用机制。检测HDGF等在手术切除NSCLC组织中的蛋白表达水平,判定其在NSCLC术后分子分期、预后判定、指导是否选择术后化放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siRNA沉默、cDNA基因芯片、细胞培养、转染、Northern blot、Western blot,及细胞增殖、集落形成、侵袭迁移、裸鼠皮下移植瘤侵袭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分子分期论文参考文献

[1].曾薇,李惠武.肺癌微转移检测与分子分期的研究进展[J].临床肿瘤学杂志.2013

[2].张军,李厚文.HDGF促进肺癌细胞侵袭转移分子机制及其在NSCLC术后分子分期、预后判定、指导是否选择术后化放疗中的临床意义[C].第13届全国肺癌学术大会论文汇编.2013

[3].张军,李厚文.ADAM9作为手术切除Ⅰ期非小细胞肺癌术后新的分子分期指标、预后判定指标、及术后个体化治疗--辅助化疗选择与否判定指标的重要意义[C].第13届全国肺癌学术大会论文汇编.2013

[4].周清华.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基于“分子分期”的“个体化外科治疗”[C].第七届中国肿瘤学术大会暨第十一届海峡两岸肿瘤学术会议会议资料.2012

[5].李成继,李敬龙,姚达.肺癌分子分期的循证医学研究[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2

[6].周清华,石应康,陈军,刘斌,王允.基于“分子分期”的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个体化外科治疗”的长期生存结果[J].中国肺癌杂志.2011

[7].张百红,王湘辉.分子分期:肝癌分期的未来[J].现代肿瘤医学.2010

[8].王丹.分子分期有助妇科恶性肿瘤个体化诊治[N].健康报.2009

[9].王云喜,孙玉鹗,李向红,王湛博,童新元.非小细胞肺癌淋巴结分子分期的对照研究[J].癌症.2009

[10].蔡雄伟,郑阳,寿建忠,郑闪,胡应.基因组DNA改变与膀胱尿路上皮癌的分子分期[C].第五届中国肿瘤学术大会暨第七届海峡两岸肿瘤学术会议、国际肿瘤细胞与基因治疗学会会议、第二届中日肿瘤介入治疗学术会议论文集.2008

标签:;  ;  ;  

分子分期论文-曾薇,李惠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