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仪器系统理论研究

虚拟仪器系统理论研究

陈宁[1]2008年在《基于虚拟仪器的电控发动机教学系统设计》文中指出《汽车产业发展政策》颁布以来,我国的汽车产业进入快速的发展期,2006年我国已经是世界第二大汽车销量国和第叁大汽车生产国。随着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传统的汽车教学设备和教学方法不适应汽车行业大量高技能型人才的缺口的需求,必须研制紧追汽车技术发展潮流、适应技能型、应用型人才培养需求的教学设备。而利用虚拟仪器技术设计的汽车教学设备正适应了这个发展方向,在汽车领域的教科研各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软件即仪器(The Software Is The Instruments)”。虚拟仪器技术是计算机技术与测量技术的紧密结合,它是计算机硬件资源、仪器测/控硬件和用于数据分析、过程通讯及图形用户界面的软件之间的有效结合,彻底打破了传统仪器由厂家定义、用户无法改变的模式。当用户的测试要求发生变化,用户只需适当地更改软件程序,即可得到满足测试要求的测试仪器系统,具有良好的灵活性和扩展性。本文还对虚拟仪器的开发平台Labview进行了介绍,Labview内部集成了大量仪器功能模块,基于图形化编程G语言的开发环境使得开发人员只需要专注于仪器功能,而从复杂、烦琐、费时的语言编程中解放出来。本论文在系统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系统的总体方案,以虚拟仪器技术为核心实现了对发动机电控系统的测量与控制功能,并进行了详细设计。首先基于虚拟仪器技术构建了一个双通道的汽车示波仪,使得我们可以在微机平台上读取发动机电控系统的数据流,进行波形分析。同时,该数据流也用于在教学和考核系统中显示电路状态信息。在此部分,详细阐述了虚拟仪器的硬件构建和软件设计方案。通过虚拟仪器与仪器硬件的接口技术,在教学模块和考核模块我们可以通过计算机在发动机电控系统中设置真实的故障,发动机将会进入故障运行状态,用于故障的教学与考核。由于故障设置最终是通过PLC控制发动机电控系统中各传感器、执行器的电路通断和短路进行的,给出了PLC与虚拟仪器进行通信以控制故障设置的方法。最后,论文总结了该系统的成功与不足之处,提出了后续的改进方向。要特别指出的是,本论文是基于真实的企业合作课题,并有多台设备已完成研发投入使用。根据院校使用的反馈,我们认为本课题具有非常高的实用价值,甚至革新了汽车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

邓晓亭[2]2012年在《混合动力拖拉机动力特性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农用车辆对环境和资源造成的压力逐年增加,开展新型节能拖拉机的研发已成为迫在眉睫的重要课题。而在我国,几乎没有关于混合动力拖拉机方面的研究。因此,深入研究混合动力驱动系统的动力耦合装置、驱动系统设计理论以及混合动力驱动特性和能耗,对混合动力拖拉机的研究与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基于拖拉机的工作和传动特性要求,结合当前国内外在混合动力驱动系统方面的研究现状,设计并制造了适用于并联式混合动力拖拉机的动力耦合装置,在此基础上,研制了一种单缸柴油机和串励直流电动机为输入动力的混合动力拖拉机驱动系统。所完成的工作和取得的结论归纳如下:1、动力耦合装置的设计与仿真。通过分析各类动力耦合装置的原理和特点,结合拖拉机的工作和传动特性要求,从传动比、特征参数和齿数匹配等方面,研制了适用于并联式混合动力拖拉机的行星差动轮系式动力耦合装置。在SimulationX中建立了仿真模型,对发动机单独工作、电动机单独工作和混合动力模式时的工作情况进行了仿真研究。结果表明,在各模式下,太阳轮、外齿圈和行星架叁者间的转速和转矩关系与行星差动轮系间转速和转矩关系均一致;在启动和停机瞬间,以及加速或减速过程中,行星差动轮系会产生内部转矩和功率损失;太阳轮和外齿圈的转矩方向与起主要作用的发动机或电动机转速方向一致,而行星架转矩方向相反。2、混合动力驱动系统设计计算方法研究。根据混合动力拖拉机的作业特点,设计了一种发动机和电动机为输入动力,动力耦合装置和变速箱协同调速的并联式混合动力拖拉机传动系统,提出了混合动力拖拉机的动力性和经济性评价指标及计算公式,并对其动力传动系统主要参数的设计计算方法进行了探讨,建立了传动系各部件理论模型,提出了发动机和电动机动力匹配原则。以某型号混合动力拖拉机为设计实例,计算分析了不同档位和发动机负荷下的驱动力、爬坡度和发动机与电动机的转速匹配范围、发动机与电动机同向或反向转动时的总传动效率和犁耕作业下的等效能耗等。研究结果表明,驱动力和爬坡度大小与发动机提供的负荷成正比,与变速箱档位的高低成反比,而转速匹配范围随着发动机负荷的增大相应减小,与档位变化无关。发动机和电动机转速相同时,同向转动时的总传动效率大于反向转动时的总传动效率。在发动机与电动机同向转动和反向转动时,总传动效率随着发动机和电动机转速的增大而增大。档位越低,发动机和电动机动力匹配范围越大;且在相同的发动机和电动机转速下,等效能耗越低。在某一档位下,随着发动机和电动机转速的增加,等效能耗逐渐增高。当作业速度相同时,混合动力拖拉机的等效能耗低于同功率燃油拖拉机,其最高节能率可达24%。3、混合动力拖拉机动态特性仿真研究。在SimulationX中对混合动力拖拉机各部件分别进行建模和参数设置,开发了混合动力拖拉机仿真系统。并对发动机单独工作、电动机单独工作和混合动力模式工作叁种工作模式下,进行空载运输作业和播种作业时的动态特性进行了仿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档位和外部载荷一定时,混合动力模式下行驶速度范围最大,最大行驶速度最高;发动机单独工作模式次之,电动机单独工作模式行驶速度范围最小,最大行驶速度最低。随着档位的增高,叁种模式下的行驶速度均增大。叁种模式下,发动机、电动机、动力耦合装置中太阳轮、齿圈和行星架的转矩会随着档位和外部载荷的增大而增大,且在匀速行驶时,转矩恒定,在加速或减速行驶时,转矩会产生波动。驱动轮转矩仅随外部载荷的增大而增大,而与档位无关。当档位和外部载荷不变时,发动机的小时燃油消耗量随着发动机转速的增大而增大;蓄电池输出功率和电动机输入电压随着电动机转速的增大而增大,电动机输入电流几乎保持不变;1h等效能耗随着发动机和电动机转速的增大而增大。随着档位和外部载荷的增大,发动机的小时燃油消耗量、蓄电池输出功率、电动机输入电压和电流,以及1h等效能耗均增大。发动机单独工作模式时,其总传动效率随着档位和外部载荷的增大而增大。电动机单独工作模式时,其总传动效率和电动机效率随着电动机转速、档位和外部载荷的增大而增大。混合动力模式工作时,总传动效率随着发动机转速、电动机转速、档位和外部载荷的增大而增大;电动机效率随着电动机转速、档位和外部载荷的增大而增大。档位一定时,行驶速度范围在电动机单独工作时的范围内,电动机单独工作时的等效能耗最低;而当行驶速度范围在发动机单独工作时的范围内,混合动力模式时的等效能耗较低。当外部载荷不变,档位增大时,各模式下的行驶速度均增大,其相应的等效能耗增大。当档位不变,外部载荷增大时,在相同的行驶速度下,等效能耗增大。混合动力模式时,根据发动机转速和电动机转速的不同,会出现相同行驶速度下,等效能耗的不同。说明在混合动力模式下,混合动力拖拉机进行某项作业时的动力选择范围较大。4、混合动力拖拉机试验台构建和测控系统开发。基于模块化思想构建了混合动力拖拉机试验台,在LabVIEW中开发了试验台测控系统,并对试验台所用传感器进行了标定。5、混合动力拖拉机动力特性试验研究。试验研究了混合动力拖拉机的行驶速度、发动机和电动机功率配比、驱动轮输出功率、发动机、电动机和驱动轮输出转矩、蓄电池和电动机输出特性以及牵引效率、总传动效率和等效能耗等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当档位不变,发动机和电动机转速相同时,行驶速度随着加载转矩变化几乎保持不变。但随着加载转矩的增大,电动机最高转速和转速匹配范围均减小,相应的行驶速度范围减小。档位一定时,发动机、电动机和驱动轮功率大小与加载转矩成正比,加载转矩越大,发动机和电动机发挥的功率就越大。当档位和加载转矩不变时,发动机功率随发动机转速的变化规律与发动机负荷特性曲线变化相似,随电动机转速增大而略有减小;电动机功率随电动机转速的增大而增大;驱动轮功率随着发动机和电动机转速的增大均增大,且随电动机转速的变化更为敏感。电动机转速较低时,发动机功率大于电动机功率;随着电动机转速的增大,电动机功率会大于发动机功率。随着发动机转速和加载转矩的增大,电动机大于发动机的功率范围逐渐减小。档位一定时,发动机转矩随着电动机转速的增大而略有减小,随发动机转速的增大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电动机转矩随着电动机转速和发动机转速的增大几乎保持不变。加载转矩一定时,电动机的转矩几乎是发动机转矩的2倍左右,加载转矩越大越明显。加载转矩一定时,蓄电池电压随着电动机电压的减小而增大,蓄电池电流随着电动机电压的增大而增大。电动机电压一定时,蓄电池电压随着加载转矩的增大而减小;加载转矩越大,随着电动机电压的增大,蓄电池压降就越大;而蓄电池电流随着加载转矩的增大而增大,且电动机电压的控制范围随着加载转矩的增大而减小;电动机电流随着加载转矩的增大而增大。当档位不变时,牵引效率、总传动效率和等效能耗随着加载转矩的增大而增大。当档位和加载转矩不变时,牵引效率、总传动效率和等效能耗随着电动机和发动机转速的增大而增大。混合动力拖拉机需要根据牵引效率、总传动效率和等效能耗选择最佳工作点。加载转矩为780N·m时,为模拟播种作业工况,与仿真结果相比较,等效能耗的误差不超过3%,说明仿真结果可靠。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可以为混合动力拖拉机其他类型耦合器的开发、其他类型电动机和发动机的匹配研究以及控制系统开发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对节能减排拖拉机的进一步研发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李恒灿[3]2004年在《虚拟仪器系统理论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对测量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电子测量技术在各个领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传统的电子测量仪器由于其功能单一,体积庞大,已经很难满足实际测量工作中多样性、多功能的需要。随着集成电路和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虚拟仪器技术应运而生。它与传统仪器相比,功能更强、处理速度更快、频带更宽、用途更广、操作更简单、体积更小、可扩充性更好。虚拟仪器可以充分利用计算机的运算、存储和显示功能。因而在降低仪器成本的同时,使仪器的灵活性和数据处理能力大大提高,可以更方便地组建测试系统,更好地满足多种测量要求。 本文对虚拟仪器系统进行了理论性的研究,全面系统地讨论了虚拟仪器的软件标准、开发环境,研究了虚拟仪器的硬件组成及其设计准则。提出了一种以PC机为基础的虚拟仪器数据采集系统,它不仅具有高档仪器的测量品质,又能很好地满足测量需求的多样性,是一种特别适合我国国情的虚拟仪器设计方案。关于软件方面,本文给出了详细的设计步骤和设计思想。尽管虚拟仪器灵活多样,但是为了开发出来的虚拟仪器具有可互换性,降低开发的周期,本文提出了统一开发虚拟仪器标准的思想。 数据采集与数据处理是虚拟仪器进行测试的核心,本文详细研究了数据采集的采集方法、采集系统的结构设计方法。对于数据采集与转换中遇到的采样速度、孔径误差、模/数转换精度等问题,本文根据采样定理的理论,提出了不同的解决方案。 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得远程测控成为可能,本文对虚拟仪器在局域网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采用了DDE技术、Datasocket技术和DCOM/ActiveX技术叁种不同的方案,并在实时性、远程控制、开发难度和可靠性方面进行了定性的比较。针对远程测控需要涉及较为复杂的低层编程或传输速度较慢从而影响了数据传输的实时性等问题,本文提出的利用DataSocket技术,为网上远程测控应用软件的开发提供了一条捷径。

王玲飞[4]2008年在《数模混合电路故障虚拟测试技术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数模混合电路广泛用于多媒体、无线网络和便携式数据系统。目前,数模混合电路的故障诊断中存在着数/模信号统一处理难、检测效率低、自动化程度不高的问题。因此,数模混合电路的故障诊断技术是近年来电路测试领域研究的热点。本文在用DES理论进行电路可测试性分析的基础上,将虚拟仪器技术应用到数模混合电路的测试中,所做的主要工作及成果如下:◆在深入研究自动测试技术和数模混合电路故障诊断方法的基础上,设计了将DES理论和虚拟仪器技术相结合的数模混合电路故障诊断的方案。◆选择了一个典型的数模混合电路,建立了该电路的DES模型。通过电路仿真软件对其进行故障仿真,建立了故障字典,用离散粒子群算法求取该电路的最小测试集。仿真和实验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地约简故障诊断表。◆设计了数模混合电路虚拟测试系统的硬件方案,采用PC机+数据采集卡的结构搭建了实验平台。该方案有效地提高了检测速度,实现了故障测试的自动化。◆在虚拟仪器开发环境LabWindows/CVI中编程实现了对被测电路故障数据的采集,编写数据分析软件实现了被测电路故障点的准确定位。实验证明了DES理论和虚拟仪器技术结合应用于数模混合电路故障诊断的可行性。

李远超[5]2010年在《直升飞机仪表屏虚拟仪表检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表明虚拟仪器技术的研究在近几年得到了迅速发展,使得这个多学科交叉的课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作为一个新的研究领域,有很多内容值得去研究。本文的研究对象是直升飞机上的仪表,整个系统包括采集子系统、信号分析与处理子系统、低层链接子系统和控制子系统,着重对虚拟仪表检测系统进行了研究与设计。采集子系统采用数据采集卡和信号调理箱作为数字采集设备,针对直升飞机的发动机温度和液压的特点,设计了数字电位计模拟传感器信号,采集模拟信号来检测仪表的性能指标。为了满足采集子系统的准确性要求,其采集频率达到1MHZ,采集点能很好的恢复信号。信号分析与处理子系统是检测的关键。要满足有效性和实时性,因此对检测的模型和处理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信号调理电路完成信号转换和切换,在明确了信号分析与处理子系统的硬件基础上,引入信号处理理论,并设计实现了协调虚拟仪器的角色分配和自动执行虚拟仪表的角色切换模型。虽然各个仪表检测法采用不同的检测方法,但都满足工艺手册的要求。低层链接子系统是数据采集卡的硬件和上层应用的桥梁,在子vI设计中的层次结构极大地方便了系统设计。还为直升机仪表检测的扩展和进一步研究做出铺垫。编写和调试主程序,层次结构的最高层就是控制层,按照用户公司的设计要求,设计用户登录权限和管理,建立数据库、记录、保存和查询历史数据。最后,给出了系统的设计成果,指出了系统存在的缺陷和不足,并对未来的发展和前景提出了设想。

章良芳[6]2014年在《基于LabVIEW的风洞风速与瓦斯浓度测试系统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虚拟仪器技术利用高性能的模块化硬件,结合高效灵活的软件可以完成各种测试和测量。虚拟仪器技术的发展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测试系统的性能。在完成复杂的自动化测试时,虚拟仪器测试系统比传统的测试系统具有无可匹敌的优势,甚至在一些传统测试系统无法完成的测试场合,虚拟仪器测试系统却能满足测试要求。也正是因为虚拟测试系统的巨大优势,使得虚拟测试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本文利用虚拟仪器技术设计了一套在地下工程模拟风洞中使用的风速和瓦斯浓度测试系统,用于测量风洞中的风速和风洞中瓦斯的浓度。风速和瓦斯浓度测试系统主要包括硬件和软件两大部分。测试系统的硬件主要包括风速和瓦斯传感器、信号调理电路、数据采集设备和计算机等;软件部分利用NI公司的LabVIEW软件设计了系统登录模块、数据采集模块、历史数据查询模块、报警模块和历史报警信息查询模块。这些模块完成了测试系统对于数据采集、保存、显示和报警的要求。风速和瓦斯传感器分别采用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叁研究所研发的MAVS02型风速传感器和郑州炜盛公司生产的MQ-4型半导体气敏元件。数据采集卡采用研华公司生产的PCL-818L型数据采集卡,PCL-818L提供了16路的单端或者8路差分模拟信号输入,其内部有一个12位A/D转换器。运算放大器采用TI公司生产的LM324,滤波电路的滤波芯片采用美国MAXIM公司研发生产的MAX291型低通开关电容式滤波器。传感器的输出信号分别经过放大电路和滤波电路,再由数据采集卡进行采集,数据采集卡采集的数据在计算机上显示和存储。传感器灵敏度和零点电压受环境温湿度变化的影响较大,因此对传感器的特性进行了研究,并采用最小二乘法对传感器的灵敏度和零点漂移进行了补偿,增加了测试的稳定性和精度。利用研华公司针对LabVIEW开发的数据采集函数,能方便的搭建起数据采集系统,减少了在使用研华数据采集板卡进行数据采集时的编程难度。测试系统利用LabVIEW中LabSQL工具包实现了对数据库的写入、查询等功能。LabVIEW的前面板设计了风速和瓦斯波形的显示界面和数值显示表,可以选择不同的通道查看该通道风速和瓦斯值的实时变化情况。测试系统的历史数据查询模块,实现了对历史波形和数据的回放。报警模块在风速或者瓦斯浓度超过设定值时实现自动报警,并将报警信息存进数据库,报警信息可以通过历史报警信息查询模块进行查询。最后对测量数据的标准偏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测量数据偏差较小,数据采集系统稳定。

陈静[7]2007年在《电磁搅拌电力监控及故障预测系统》文中指出武钢一炼钢厂电磁搅拌装置每年会多次出现一点或多点接地的故障,严重影响了铸坯质量,造成生产量减少和废品率增加,甚至引起严重的电力事故。每年造成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数百万元。本论文设计了一个电磁搅拌电力在线监控及故障预测系统。该系统采用霍尔式电压、电流、漏电流检测仪表结合自主开发的调理模块进行电磁搅拌装置的电力信号监控,实时监控电磁搅拌装置的电力运行情况,并且对可能出现的电力线一点或多点接地情况采用智能算法进行预测,以保证电磁搅拌装置的故障尽快地得到检测。本论文给出了系统的总体方案,并介绍了系统的软硬件构成。讲述了灰色预测算法的原理,以及采用改进的灰色预测算法对漏电流动态过程进行预测的仿真和研究过程。并介绍了采用虚拟仪器开发环境LabWindows/CVI开发系统软件的过程,包括如何实现实时曲线绘制,历史数据保存,串口通讯等。本课题的开发和运行对于实现武钢一炼钢厂连铸工段的挖潜增效具有战略性的意义。而且论文的成果不仅适用于武钢一炼钢厂,在国内其他大型钢铁企业连铸生产线的技术改造领域也具有相当的推广价值。

王好勋[8]2008年在《基于虚拟仪器技术的列车振动舒适度检测系统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主要研究了基于虚拟仪器技术的列车振动舒适度检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参考UIC513《铁路车辆内旅客振动舒适性评价标准》和ISO2631(国际标准组织标准——振动和冲击对人的影响评价准则),并结合传感器技术和信号处理技术,在LabVIEW7.1环境下开发了一套列车振动舒适度检测和评价系统。该系统以计算机为硬件工作平台,以图形化编程语言LabVIEW7.1为软件开发平台,主要由数据采集、数据分析两大模块组成。系统具有良好的人机界面,易于操作。自20世纪70年代集成电路出现以来,随着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软件技术的高度发展及其在电子测量技术与仪器上的应用,新的测试理论、测试方法、测试领域以及新的仪器结构不断出现,测试技术也突破了传统测试仪器的概念,一种全新的仪器概念正在出现。以计算机软件技术为核心的虚拟仪器正成为测控领域新的发展方向,它的出现使测试技术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代。近年来,我国铁路建设发展迅速,铁路运输速度也不断提升,已经经过了6次大提速,再加上其相对方便舒适和价格上的优势,势必能吸引更多人选择铁路作为他们旅行的交通工具。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旅客在要求高速度、高安全性的同时,高舒适性也渐渐提上日程,所以对列车进行舒适度检测是非常必要的。从侠义上讲,列车舒适度就是指振动舒适度,本文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了一套基于虚拟仪器技术的列车振动舒适度检测系统的实现方案。该系统数据采集模块主要包括以加速度传感器ADXL330为核心的传感器电路和美国NI公司生产的动态数据采集卡USB—9233,该采集卡自备信号调理电路,可以快速实现数据信号的A/D转换;数据分析模块是在PC机上实现的,采用图形化编程语言LABVIEW7.1编程,实现数据保存、分析以及实时显示的功能。通过对1~80Hz内的纵向、横向、垂向叁个方向加速度数据进行加权,计算出各向振动舒适度和综合振动舒适度,得出振动舒适度等级,同时实现加速度数据波形和振动舒适度等级的实时显示。本检测系统具有可靠性高、可扩展性强、精确度高、成本低、易升级、易操作的优点。

林慎旺[9]2004年在《叁坐标测量机精度检测评定及虚拟坐标系统研究》文中指出叁坐标测量机为一现代大型与多功能的精密量侧仪器,已越来越显示出它的重要性和宽广的发展前景。它具有通用性强、测量准确可靠、数据处理方便等优点,并可融入自动化生产和弹性制造加工系统中。正因如此,国内外有关叁坐标测量机的研究甚多,而其中叁坐标测量机的误差修正是国际上最引人注目的研究焦点,包括:快速检测方法与检验机具的研究,动态误差修正与热变形误差修正研究等。本论文的主要目的在探讨叁坐标测量机之静态、动态误差之评定,及误差修正补偿之实施;研究重点在针对球板检测叁坐标测量机精度问题、叁坐标测量机动态精度之评定等问题加以探讨;并提出一种检测修正叁坐标测量机静、动态误差的新方法,及基于虚拟坐标测量系统的叁坐标测量机误差修正与补偿方法之研究。具体研究内容如下: 在叁坐标测量机与CNC机械的精度检定中,利用球板检定法有一定的应用前景:本论文对使用球板的精度问题进行论述,并深入的对检定时安放在工作台上的位置误差和球板的标定误差对检定结果精度的影响加以分析计算,同时研究重点在减少这两项误差影响的方法,提出球板精度的组合标定法;并对球板检定叁坐标测量机精度进行实验研究,设计检定球板球间距的实验系统,并对叁坐标测量机的轴向精度进行检定。 针对目前业界仍采用传统的静态测量精度理论来评定叁坐标测量机的测量精度之不科学的做法,本文提出了叁坐标测量机动态精度之评定原理,在对动态测量数据进行误差分离的基础上,根据国际测量不确定度原理,提出动态精度评定指标及其表达式;研制叁坐标测量机动态标定实验装置——高精度双频激光测量系统,给出实验结果;并对提出的动态精度之评定原理进行了实验并加以验证。 本文同时提出并建立虚拟坐标测量系统理论;该理论从传统的测量仪器出发,将传统仪器的实物标尺系统虚拟化,克服了实物标尺系统加工制造困难,及造价高等缺点,将硬件结构简化;本文提出并建立初步的虚拟坐标测量系统模型,并在叁坐标测量机上建立了一维虚拟坐标测量系统的实验模型,初步分析系统的系统误差与其随机误差源。 从二维及叁维测量仪器衍化出二维及叁维虚拟坐标测量系统,以一维虚拟坐标测量系统为基础,但与一维系统又有本质区别。本文提出将虚拟坐标测量系统融入测量仪器初步的精度检定方法;同时,亦建构了独立二维及叁维虚拟坐标测量系统模型。 本研究同时进行虚拟坐标测量系统原理性之实验研究;以叁坐标测量机为平台,设计一维虚拟坐标测量系统,利用该虚拟坐标测量系统,进行原理性实验,并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同时,结合实验结果,对系统的误差进行了分析,并对结果进行误差修正,建立提高系统精度的有效方法。 本论文研究并建构的虚拟坐标量测系统,及检测并修正叁坐标量机动静态全面的误差修正与补偿技术,为学术界及产业界提供新的方法,深具研究与应用价值。

汪平平[10]2003年在《叁坐标测量机虚拟坐标测量系统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论文选材于台湾国科会专题研究计划(编号NSC91—2212—E—275—005),创新地提出了虚拟坐标测量系统理论,给出了虚拟坐标测量系统的初步理论模型。该理论利用时空对应原理,将时间脉冲与空间位移量对应起来,从而抛弃了传统测量仪器中的实物标尺系统,将实物标尺系统虚拟化,克服了传统测量仪器标尺加工制造困难、造价昂贵等不足之处。 本文给出了二维及叁维虚拟坐标测量系统的基本理论模型,将二维及叁维虚拟坐标测量系统融入测量仪器中,对仪器进行误差检测。并给出独立二维及叁维虚拟坐标测量系统的基本结构。 本文还对一维虚拟坐标测量系统的原理进行了实验研究。在叁坐标测量机中建立了一维虚拟坐标测量系统的实验系统,给出了详细的设计方案,所得实验结果,并对实验数据进行了初步分析,从而从理论及实验上证明了虚拟坐标测量系统原理的可行性。

参考文献:

[1]. 基于虚拟仪器的电控发动机教学系统设计[D]. 陈宁. 浙江工业大学. 2008

[2]. 混合动力拖拉机动力特性的研究[D]. 邓晓亭. 南京农业大学. 2012

[3]. 虚拟仪器系统理论研究[D]. 李恒灿. 武汉理工大学. 2004

[4]. 数模混合电路故障虚拟测试技术的研究[D]. 王玲飞. 合肥工业大学. 2008

[5]. 直升飞机仪表屏虚拟仪表检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李远超. 东北大学. 2010

[6]. 基于LabVIEW的风洞风速与瓦斯浓度测试系统研究[D]. 章良芳. 太原理工大学. 2014

[7]. 电磁搅拌电力监控及故障预测系统[D]. 陈静. 华中科技大学. 2007

[8]. 基于虚拟仪器技术的列车振动舒适度检测系统的研究[D]. 王好勋. 武汉理工大学. 2008

[9]. 叁坐标测量机精度检测评定及虚拟坐标系统研究[D]. 林慎旺. 合肥工业大学. 2004

[10]. 叁坐标测量机虚拟坐标测量系统研究[D]. 汪平平. 合肥工业大学. 2003

标签:;  ;  ;  ;  ;  ;  ;  

虚拟仪器系统理论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