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颅面结构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结构,锥体,视神经,纤维,不良,面部,上颌。
颅面结构论文文献综述
刘洋,张伟灵,赵力如,刘思琦,马文盛[1](2019)在《成人骨性Ⅲ类偏颌畸形颅面硬组织结构叁维对称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利用CBCT技术研究骨性Ⅲ类偏斜患者的颅面硬组织结构,探索不对称发生的部位与程度。方法:纳入65例骨性Ⅲ类错■成人患者,35例伴下颌偏斜者作为偏斜组,31例不伴偏斜者作为非偏斜组,采用CBCT扫描,对颅面硬组织标志点的不对称指数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组存在统计学差异的点及与颏下点偏移相关的点集中在上下颌牙及牙槽标志点、下颌角点、喙突点。结论:骨性Ⅲ类偏斜患者表现为下颌骨的骨性不对称及上颌牙及牙槽的代偿。(本文来源于《实用口腔医学杂志》期刊2019年06期)
刘盼盼,郭泾,王志峰[2](2019)在《Bj?rk-Jabarak头侧法研究颅面结构随年龄的生长发育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颅面内部结构的正常生长发育变化对于获得颜面部的平衡美观至关重要因本研究的目的是应用Bj?rk-Jabarak头侧法评估不同性别颅面内部结构随年增长的生长发育变化。研究对象及方法:本研究共纳入3-27岁治疗前患者的头影测量片731例(其中男273,女458例)。每叁岁为一组,共分成8组。用Bj?rk-Jabarak分析法测量,获得不同性别间每组各指标的均值及标准差,并描记生长发育曲线。结果:男性的前后颅底从3-6y, 6-9y, 9-12y到12-15y组呈渐进性增加,15-18y组进入稳定阶段;女性的前后颅底从3-6y, 6-9y到9-12y增加相对较快,12-15y进入稳定阶段。男性的下颌体和下颌升支在21-24y组达到稳定阶段,而女性在15-18y进入平稳阶段。鞍角随年龄呈现渐进性增加的趋势,而对于下颌上角呈现相反变化的趋势。结论:颅面结构有特定年龄及特定性别生长发育特点,男性更晚达到生长发育的稳定期,尤其是下颌升支和下颌体,这对于早期咬合诱导的诊疗有重要参考意义。(本文来源于《2019年中华口腔医学会儿童口腔医学专业委员会儿童口腔医学技术进步与发展高端论坛论文汇编》期刊2019-11-15)
王贵明,钟碧玲,王爱武,陈艳宇,李亦明[3](2019)在《颅面骨纤维结构不良恶性变1例报道》一文中研究指出纤维结构不良(fibrous dysplasia, FD),又称为骨纤维异常增殖症,是一种发生在骨髓腔内的良性纤维性骨病,可为单骨性或多骨性[1]。单骨性FD最好发于颅面骨[2],颅面骨纤维结构不良易早期发现,出现面部畸形。颅面骨FD自发恶性变为骨肉瘤的病例罕见。现回顾性分析报道1例颅面骨FD自发骨肉瘤恶性变病例,结合文献复习对本病的临床病理特征与鉴别诊断进行初步探讨。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患者女性,47岁。因左侧颌面部(本文来源于《诊断病理学杂志》期刊2019年07期)
吴祎炜,欧阳火牛,樊宝华,程志华,郭智霖[4](2018)在《颅面骨纤维结构不良致视神经管狭窄的手术治疗》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索颅面骨纤维结构不良所致的视神经管狭窄的手术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8月至2017年9月收治的18例颅面骨纤维结构不良所致的视神经管狭窄的手术病例,总结分析其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手术方法和结果。结果 7例患者接受治疗性视神经管减压,5例患者接受预防性视神经管减压,6例患者单纯接受骨纤切除整复。随访结果显示,12例行视神经管减压手术患者中,3例视力改善,7例保持稳定,2例视力恶化。结论对于颅面骨纤维结构不良导致的视神经管狭窄、视力障碍,视神经管减压手术能有效终止视力恶化趋势,并有改善视力的可能。使用神经导航技术进行术前设计与术中辅助,可有效提高手术效率及安全性,降低视神经损伤、视力恶化风险。(本文来源于《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期刊2018年06期)
徐有学,范俊飞,申前程[5](2018)在《颅面部骨纤维结构不良的MSCT表现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颅面部骨纤维结构不良的MSCT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颅面部FDB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果 16例中,单骨型9例,多骨型7例。MSCT表现为病变骨不同程度膨胀性增粗、畸形,其中磨玻璃样变3例,囊状变1例,硬化改变2例,Paget病样改变1例,9例呈2种以上表现混合存在。结论颅面部FDB的MS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MSCT检查可以做出正确诊断。(本文来源于《医学影像学杂志》期刊2018年08期)
韦富媛[6](2018)在《广西百色市正常(牙合)青少年颅面结构X线头影测量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百色市正常(牙合)青少年Steiner、Ricketts、Jarabak头影测量分析方法各测量项目正常值,据此分析其颅面结构的性别和地区差异,以期为临床诊治及科研提供参考。方法:对百色市某3所学校共3000余名学生进行口腔检查,从中选到符合纳入标准的个别正常(牙合)青少年80名(男31名,女49名,年龄12-18岁)。自然头位下进行头颅侧位片的拍摄,并使用Winceph 8.0头影测量软件进行定点和测量,使用SPSS 18.0、Concise Statistics 14.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性别间及地区间的差异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1)建立了广西百色市正常(牙合)青少年Steiner、Ricketts、Jarabak分析法各测量项目的正常值。(2)性别间差异性分析:线性测量项目中SE(mm)、颅骨前部长度、后面高、下颌体长度、S-N(mm)、S-Ar(mm)、Ar-Go(mm)、Go-Me(mm)、S-Go(mm)、N-Me(mm)、L1-GoGn(mm)性别间有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地区间差异性分析:与同性别佳木斯正常(牙合)青少年比较,百色男女性青少年SNA(°)、SNB(°)、SND(°)大于佳木斯男女性青少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百色男女性青少年U1-NA(°)、U1-NA距、OP-SN(°)、GoGn-SN(°)、SE(mm)均小于佳木斯青少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上海同性别正常(牙合)青少年比较,百色男性青少年面轴角、下颌平面角、下面高、A点突度小于上海男性青少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百色男性青少年上颌第一磨牙位置大于上海男性青少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百色女性青少年面角、上颌第一磨牙位置、下唇位置大于上海女性青少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百色女性青少年面轴角、下颌平面角小于上海女性青少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长春同性别正常(牙合)青少年比较可知百色男性青少年OP-GoGn(°)、U1-SN(°)、L1-Facial plane(mm)、S+Ar+Go(°)、N-Me(mm)小于长春男性青少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百色男性青少年U1-L1(°)大于长春男性青少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百色女性青少年S+Ar+Go(°)、Ar-Go-N(°)、SN-GoGn(°)、N-Me(mm)小于长春女性青少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本研究建立了广西百色市正常(牙合)青少年Steiner、Ricketts、Jarabak分析法各测量项目的正常值。(2)广西百色市正常(牙合)青少年颅面结构特征有着本地区的特点及性别间的差异,百色市正常(牙合)青少年下颌骨有逆时针生长的趋势,男性颅面部面积大于女性。(本文来源于《右江民族医学院》期刊2018-04-06)
龙杨,费露,袁小平[7](2018)在《泸州地区成年人鼻部形态与颅面结构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研究表明正畸治疗可以改变鼻部与颏部的形态位置,从而对面部美观产生重大影响。因此正畸治疗设计需将鼻形态与颅颌面各结构之间的关系作为重要参考,避免因矫治而带来或加重颜面部的不协调。目的:研究泸州地区成年人鼻形态指标与性别、矢状骨面型、垂直骨面型叁因素的相关性及差异性,以及鼻形态指标与颅面结构形态指标的相关性,为正畸临床诊断与治疗设计提供一些参考。方法:选择2014至2016年于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正畸科就诊的患者240例,进行头影测量分析,测量软硬组织指标共计27项。结果与结论:(1)叁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与性别有关的鼻形态指标有鼻背长、鼻尖深度、鼻翼深度、鼻峰高度、软组织面突角、鼻小柱突度、鼻骨长(P<0.05),与矢状骨面型有关的鼻形态指标有鼻峰高度、鼻唇角、鼻颏角、软组织面突角(P<0.05),与垂直骨面型有关的鼻形态指标有鼻骨长、软组织面突角(P<0.05);(2)不同性别之间鼻形态存在差异,男性鼻部大小、突度均大于女性;(3)不同矢状骨面型的鼻部大小无显着差异,但反映鼻形态与面部结构关系的指标在叁类骨面型中有显着差异;(4)不同垂直骨面型与软组织面突度、鼻骨长有显着相关性;(5)鼻部的大小、突度及形态与颌骨的长度、高度以及颌骨在矢状/垂直向的位置有关。(本文来源于《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期刊2018年08期)
刘洋[8](2018)在《成人骨性Ⅲ类偏颌畸形颅面硬组织结构叁维对称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利用锥体束CT(CBCT)技术研究骨性Ⅲ类下颌偏斜患者的颅面硬组织结构,探索不对称发生的部位与程度。方法:骨性Ⅲ类错(牙合)成人伴下颌偏斜患者34例作为偏斜组,不伴偏斜31例作为非偏斜组,采用CBCT扫描,对颅面硬组织22个标志点的不对称指数进行统计学分析。22个标志点分别位于六个分区:上颌骨区、下颌升支区、下颌体区、颧骨颧弓区、颞骨区、鼻骨区。结果:1.两组颏下点、上下颌磨牙及牙槽嵴点、下颌切牙及牙槽嵴点、下颌角点、喙突点的不对称指数存在统计学差异,均为偏斜组大于非偏斜组。2.下颌切牙及牙槽嵴点、下颌磨牙牙槽嵴点与颏下点偏移呈中度正相关;上颌磨牙及牙槽嵴点、下颌磨牙点、喙突点、上颌切牙点与颏下点偏移呈弱的正相关性。3.在31例非偏斜者中,有9例发生了颌骨的区域性不对称,其中仅上颌骨、仅下颌体、仅下颌支不对称者各3例,均占9.68%;34例偏斜患者样本中有10例(29.41%)患者发生了上下颌骨的不对称,其余24例(70.59%)为仅下颌骨的不对称。结论:1.与骨性Ⅲ类非偏斜者相比,偏斜患者存在下颌体、下颌升支、上颌牙槽部位的不对称。2.骨性Ⅲ类偏斜患者,下颌部位表现为骨性的不对称,上颌部位表现为牙及牙槽的代偿,下颌骨的不对称生长导致上颌骨发生继发性不对称。3.骨性Ⅲ类偏斜者颅底、颞骨、颧骨、鼻骨相关标志点的不对称性与骨性Ⅲ类非偏斜者相比无明显差异。(本文来源于《河北医科大学》期刊2018-03-01)
刘兵[9](2018)在《上颌尖牙埋伏阻生对颅面结构的影响及矫治》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上颌尖牙埋伏阻生时颅面结构组成部分骨组织、软组织及牙齿的变化,探讨上颌尖牙埋伏阻生时的颅面结构特征及临床矫治要点。方法:选取恒牙期拍摄CBCT的上颌单侧尖牙埋伏阻生患者20例(S组),恒牙期拍摄CBCT的双侧尖牙埋伏阻生患者17例(D组),对照组选取2015年沈阳军区总医院正畸科赵忠婉收集的沈阳地区个别正常牙合29例。采用Dolpin软件对CBCT进行叁维重建,选取反应颅面结构特征的测量指标39项,其中骨组织20项、牙齿9项、软组织10项,将S组、D组测量数据分别与对照组进行比较,S组与D组进行对比。采用SPSS19.0软件对数据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上颌单侧尖牙埋伏阻生时骨组织测量项目NA-APo、Wits值、ANS-PNS(mm)、SNA、ANB、FH-NA减小,A-B平面角增大,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牙齿测量项目U1-NA增大,L1-MP、L1-NB、L1-APo减小,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代表下颌骨、软组织、面部垂直向发育的测量项目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上颌双侧尖牙埋伏阻生时骨组织测量项目NA-APo、Wits值、ANS-PNS(mm)、SNA、ANB、FH-NA、S-N(mm)、N-CC(mm)减小,A-B平面角增大,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牙齿测量项目L1-MP、L1-NB、L1-NB(mm)、L1-APo减小,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软组织测量项目A-A’(mm)变小(P<0.05);代表下颌骨、面部垂直向发育的测量项目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双侧上颌尖牙埋伏阻生组U1-NA(mm)、A-A’(mm)较单侧上颌尖牙埋伏阻生组小(P<0.05);代表上颌骨突缩程度、长度发育的测量项目NA-APo、Wits值、ANS-PNS(mm)、SNA、ANB、FH-NA等均较单侧尖牙埋伏阻生组变化更大,但无统计学差异。结论:上颌尖牙埋伏阻生时上颌骨相对颅面部后缩,发育不足,上颌骨长度变短,下颌骨发育基本正常;III类骨骼面型趋势;垂直向发育无异常存在。单侧上颌尖牙埋伏阻生时上颌切牙唇倾、下颌切牙直立,软组织无异常变化。双侧上颌尖牙埋伏阻生时下颌切牙直立,上颌切牙倾斜度正常,上齿槽座点处的上唇软组织厚度变薄。双侧上颌尖牙埋伏阻生时上颌骨发育更加受限,但骨组织较单侧尖牙埋伏阻生时并未存在明显差异;上颌切牙较单侧埋伏时突度减小,上颌切牙直立;上齿槽座点处的上唇软组织厚度较单侧上颌尖牙埋伏时变薄。(本文来源于《大连医科大学》期刊2018-02-01)
姜喜玲[10](2017)在《基于头部一体化与模块化结构特点的颅面对称性CT与MRI叁维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随着computer tomography(CT)尤其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的不断普及,以及图像后处理技术的不断提高,临床医生能够更直观、准确、全方位地获得患者的颅面叁维图像。在颅面不对称畸形的叁维研究中,叁维坐标系和参考平面的建立至关重要。尽管目前有多种确定正中矢状面的方法,但都存在各自的优缺点。标志点法操作简便但标志点的组合是随机的,没有科学依据,且需要定的点越多误差就越大,另外,在部分严重不对称畸形中,这些标志点明显偏离面中线。外部参考系法虽然不依赖颅面内部的参考系统,但需要患者保持自然头位,这在本来存在畸形的病人中实现的难度较大。各种算法确定的正中矢状平面虽然“正中”,但它是计算机计算出来的,非本身存在的正中平面,没有遵循脊椎动物在进化发育过程中自身的发育轴。为了寻找更合理的颅面不对称畸形叁维分析方法,作者在综合进化发育学,临床医学,分子生物学等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梳理出人类头部的组织结构框架。1.发育中的脑、颅、面是一个整体大量研究表明,构成脊椎动物头部的神经组织,骨骼和肌肉,是一个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发育系统。脊椎动物头部的发育是一个多基因参与的一体化与模块化的复杂过程。2.头部模块化的进化发育方式前颅与中上面部,后颅与下颌骨分别形成两个颅面骨模块,眉毛以上面部构成单一骨骼肌肉模块。前颅与中上面部具有密切的共变性与整体性。形成一进化发育模块,这一模块既是引起头部可能发生的变化,又是限制头部可能发生变化的根源,下颌与后颅底形成关节,所以更容易受到后颅底的影响。3.前脑,前颅及中上面部中线是受共同信号分子调控的,叁者高度一致。这一中线结构是脊椎动物胚胎的自身发育轴。前脑,前颅及中上面部中线结构的高度相关性在生理与病理情况下都得到充分体现。脊索前板通过产生例如SHH信号分子,设定面部的中线,同时诱导前脑分裂为两个大脑半球,并将眼部区域一分为二。前脑,前颅及中上面部中线是受共同信号分子调控的,叁者高度一致。根据上述研究成果,我们梳理出具有进化发育学和分子生物学依据的颅面部的组织结构框架,认为脑颅面作为相互作用的进化发育系统,是具有一体化和模块化特点的,而且脑中线与面中线高度相关。受到上述观点的启发,作者提出了用前部大脑镰作为正中矢状参考平面研究颅面对称性的想法,利用垂体窝前部大脑镰作为正中矢状面,是因为有研究表明靠枕部的大脑镰是偏离中线的,垂体前段的神经颅来自神经嵴细胞,垂体后段来自中胚层,大脑镰是硬膜在两侧大脑半球之间形成的隔幕,在CT和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影像上清晰可见,而且脑中线移位的金标准就是测量透明隔与大脑镰之间的距离,将大脑镰作为稳定的参考中线。这种基于颅面对称轴的正中矢状面确定方法无疑是一个新思路和新方法。而且第一次提出了用头部模块化结构特点解释经研究证实的颅面不对称畸形从上面部到下面部逐渐加重的现象。认为大部分颅面不对称畸形为起源于下颌骨后颅模块,经双侧上下颌肌肉模块的不对称咬合代偿传递到上颌,或者由于双侧上下颌肌肉模块的不对称收缩,首先引起下颌骨的不对称,而前颅及中上面部骨模块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尤其面上叁分之一的对称性最稳固,这也进一步验证了头部解剖网络分析中,人类的上面部属于单一神经、骨骼、肌肉模块因此对称性最好的观点和假设。本研究的目的是从形态学的角度验证在正常范围人群与颅面不对称人群中前部大脑镰平面(胚胎发育期两侧大脑半球的中线结构))与面中线的关系,比较大脑镰正中矢状平面与叁点法确定正中矢状面的相关性,评价能否将前部大脑镰平面作为正中矢状平面研究颅面对称性。利用头部的模块化特点建立一种颅面软硬组织对称性的CT与MRI叁维分析系统。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利用符合条件的第四军医大学口腔正畸科患者的影像资料。获得了通辽市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由于是回顾性研究所以不需要患者同意书。符合条件的共100个研究对象被随机分成两组(每组50人,对照组和不对称组)。纳入标准为:成人(≥18岁),牙列完整,处于正中牙合位,扫描的范围包括颅顶至下颌骨下缘。排除标准为:颅面外伤或骨折,弥漫性炎症,脑异常或软组织肿瘤,严重的龋坏牙。拥挤超过3mm,或者间隙超过1mm。正畸或者正颌治疗史,唇腭裂患者。颅面不对称畸形病人,分别经两名实验者确认存在肉眼可见的颅面不对称畸形,且颏下点偏离鸡冠点,前鼻棘点,枕骨大孔后缘中点构成的正中矢状平面的距离大于4mm。对照组中的患者选自实验期间中国内蒙古通辽市医院急诊科,两名实验者分析患者的实验数据,排除颅面不对称,且颏下点偏离鸡冠点,前鼻棘点,枕骨大孔后缘中点构成的正中矢状平面的距离均小于2mm。结果一:成功构建大脑镰平面。结果二:根据对照组与不对称组各区域标志点距大脑镰平面的距离可知:在无明显不对称人群中,除了枕骨大孔后缘中点到大脑镰平面距离的均数大于1mm外,其他各区域标志点到大脑镰平面距离的均数均小于1mm。在不对称患者中,鸡冠点,前床突中点,颧额缝中点,鼻根点到大脑镰平面距离的均数小于1mm,前鼻棘点、后鼻棘点、上中切牙点、下中切牙点、颏下点到大脑镰平面距离的均数大于1mm。而且,从上面部到下面部距离的均数逐渐增大。鼻根点以下的各点,包括(鼻根点,前鼻棘点、后鼻棘点、上中切牙点、下中切牙点、颏下点)在对照组与颅面不对称组之间存在显着的统计学差异。虽然在对照组和不对称组中,枕骨大孔后缘中点到大脑镰平面距离的均数均大于1mm,但两者不存在显着的统计学差异。结果叁:根据对照组与不对称组各区域标志点距叁点法(鸡冠点,前鼻棘点,枕骨大孔后缘中点)构成的正中矢状平面的距离可知:与以大脑镰平面为参考相同,在无明显不对称人群中,各区域标志点到叁点法确定平面距离的均数均小于1mm。以叁点法确定正中矢状面的研究中,对照组与不对称组间在鼻根点、后鼻棘点、上中切牙点、下中切牙点、颏下点存在显着的统计学差异。且后鼻棘点、上中切牙点、下中切牙点、颏下点偏离叁点法参考平面距离的均值小于偏离大脑镰平面的距离,因为在叁点法中将前鼻棘点设定为零实际上掩盖了部分中面部的不对称。结果四:根据在对照组中以各点到大脑镰平面的距离为参考,分析各区域标志点之间的相关性可知:在对照组中,与下中切牙点直接相关的是颏下点,而上中切牙点只与下中切牙点密切相关。由于下中切牙位于下颌骨上,所以颏下点正常范围的偏差只与下中切牙密切相关,上中切牙点与下中切牙点之间的强相关性是由于上下牙齿之间的直接咬合接触决定的。然而,颏下点正常范围的偏离大脑镰平面是不足以引起下颌以上的面中线偏离的。结果五:根据在不对称组中,以各点到大脑镰平面的距离为参考,分析各区域标志点之间的相关性可知:在不对称组中,前鼻棘点,上中切牙点、下中切牙点与颏下点直接强相关,因此前鼻棘点,上中切牙点、下中切牙点偏离大脑镰平面的距离与颏下点偏离的程度直接强相关,这个数据表明,大部分的功能或遗传的颅面不对称起源于下颌,通过双侧肌肉的不对称收缩传递到上颌。结果六:根据分析用大脑镰和叁点法确定正中矢状平面各区域标志点测量结果的一致性可知:用两种方法确定正中矢状平面,在前床突中点、颧额缝中点、鼻根点、后鼻棘点、上中切牙点、下中切牙点、颏下点各点处存在一致性,其中在颧额缝、下中切牙点和颏下点处,一致性最好。结果七:初步建立了依据头部一体化与模块化结构特点的CT,MRI软硬组织对称性叁维分析方法。结论:前部大脑镰平面是一个实际存在的,经进化发育学及形态学证实的脑颅面正中矢状平面,用这一参考平面诊断颅面不对称畸形是敏感的,而且这一参考平面在严重颅面不对称畸形中具有相对的稳定性,颅面不对称畸形的发病特点遵循头部模块化观点和“新头假说”。初步建立基于头部一体化与模块化特点的颅面软硬组织对称性CT与MRI叁维分析方法。(本文来源于《第四军医大学》期刊2017-12-01)
颅面结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颅面内部结构的正常生长发育变化对于获得颜面部的平衡美观至关重要因本研究的目的是应用Bj?rk-Jabarak头侧法评估不同性别颅面内部结构随年增长的生长发育变化。研究对象及方法:本研究共纳入3-27岁治疗前患者的头影测量片731例(其中男273,女458例)。每叁岁为一组,共分成8组。用Bj?rk-Jabarak分析法测量,获得不同性别间每组各指标的均值及标准差,并描记生长发育曲线。结果:男性的前后颅底从3-6y, 6-9y, 9-12y到12-15y组呈渐进性增加,15-18y组进入稳定阶段;女性的前后颅底从3-6y, 6-9y到9-12y增加相对较快,12-15y进入稳定阶段。男性的下颌体和下颌升支在21-24y组达到稳定阶段,而女性在15-18y进入平稳阶段。鞍角随年龄呈现渐进性增加的趋势,而对于下颌上角呈现相反变化的趋势。结论:颅面结构有特定年龄及特定性别生长发育特点,男性更晚达到生长发育的稳定期,尤其是下颌升支和下颌体,这对于早期咬合诱导的诊疗有重要参考意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颅面结构论文参考文献
[1].刘洋,张伟灵,赵力如,刘思琦,马文盛.成人骨性Ⅲ类偏颌畸形颅面硬组织结构叁维对称性分析[J].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19
[2].刘盼盼,郭泾,王志峰.Bj?rk-Jabarak头侧法研究颅面结构随年龄的生长发育变化[C].2019年中华口腔医学会儿童口腔医学专业委员会儿童口腔医学技术进步与发展高端论坛论文汇编.2019
[3].王贵明,钟碧玲,王爱武,陈艳宇,李亦明.颅面骨纤维结构不良恶性变1例报道[J].诊断病理学杂志.2019
[4].吴祎炜,欧阳火牛,樊宝华,程志华,郭智霖.颅面骨纤维结构不良致视神经管狭窄的手术治疗[J].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2018
[5].徐有学,范俊飞,申前程.颅面部骨纤维结构不良的MSCT表现分析[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8
[6].韦富媛.广西百色市正常(牙合)青少年颅面结构X线头影测量分析[D].右江民族医学院.2018
[7].龙杨,费露,袁小平.泸州地区成年人鼻部形态与颅面结构的关系[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8
[8].刘洋.成人骨性Ⅲ类偏颌畸形颅面硬组织结构叁维对称性分析[D].河北医科大学.2018
[9].刘兵.上颌尖牙埋伏阻生对颅面结构的影响及矫治[D].大连医科大学.2018
[10].姜喜玲.基于头部一体化与模块化结构特点的颅面对称性CT与MRI叁维分析[D].第四军医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