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道建模论文-马楠,王妙伊

信道建模论文-马楠,王妙伊

导读:本文包含了信道建模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信道建模,V2V,MIMO,非平稳

信道建模论文文献综述

马楠,王妙伊[1](2019)在《基于几何的3D非平稳车辆到车辆MIMO信道建模》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建立车辆通信场景下准确的信道模型,提出了一种基于几何的车辆到车辆环境下多输入多输出系统的信道建模方法,结合直射径和非直射径场景,同时刻画街区环境中静态散射体和移动散射体的分布,研究了散射体数量、移动散射体的移动速度等参数对信道相关性的影响。此外,考虑信道的非平稳特性,对散射体的可见区域进行了划分。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建模方案能很好地表征V2V MIMO通信信道特性。(本文来源于《移动通信》期刊2019年11期)

郑建宏,张祥斌,赵栋生,冯亚丽[2](2019)在《无线智能电表信道路径损耗建模》一文中研究指出为适应下一代微功率无线抄表技术发展的需要,针对470~510 MHz特定频段在室内和室外环境中进行信道特性测量并提取信道特性参数,建立路径损耗模型。测量过程中,发射端使用SMW200A矢量信号发生器发送信号,利用频域测量系统的扫频测量法,在室内办公室环境和室外郊区环境中抓取测量数据,同时考虑信号在室内传输过程中墙壁、门窗开闭以及室外行人、车辆、树木等障碍物的影响,分析其大尺度衰落特性。根据测量数据,利用最小二乘法和中心极限定理估算路径损耗模型中的路径损耗因子n和标准偏差σ,得出在室内视距情况下470~510 MHz频段的路径损耗模型和室外郊区空旷地带的路径损耗模型。测量和仿真结果表明,该路径损耗模型能较好地预测接收信号强度,为后续测量和抄表业务部署提供依据。(本文来源于《重庆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卢艳萍[3](2019)在《Massive MIMO信道测量与建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信需求的“立体式”增长,激励着无线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频率资源对通信系统容量和性能制约性影响,已经严重的影响了通信系统的发展。如何有效的提高频谱效率和能量效率是第五代移动通信系统发展和建设的关键问题。大规模多天线(Massive MIMO:Massive 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技术是突破这一瓶颈的关键技术。本论文主要研究了大规模多天线系统在典型传播场景下的信道特征,根据室内 LOS(Line-of-sight)和 NLOS(Non-line-of-sight),室外 LOS 和 NLOS 场景的实地测量,采集了 1~6GHz频点下91MHz,100MHz,200MHz带宽下的传播信号特征,采用信道参数估计算法,提取了多径信号在时延域、角度域的功率分布特征,分析了信号的色散特性,相关特性和非平稳特性。最后基于相关性建模方法提出了能够刻画信道非平稳特性的分析信道模型,并仿真了信道散射体簇在天线阵列域上的生灭过程,建立了散射体簇的马尔科夫链模型,分析了 Massive MIMO系统的非平稳特性对信道容量的退化影响,为当前的5G Massive MIMO信道的建模研究做出了贡献。首先,介绍了宽带Massive MIMO无线信道测量平台的搭建。该平台基于虚拟大规模多天线技术,采用宽带高频实时采集技术,高速磁盘存储技术,配备高精度GPS驯服铷频标定时同步系统,以及实时在线分析软件,提供了高效的信道探测功能。并利用电波暗室测量对系统响应和天线方向图进行了校准。第二,采用此测量平台,分别基于128阵元的线性阵列和圆形阵列,进行了多场景的信道测量,提取了 Massive MIMO信道的多径时延分布,功率分布,空间角度分布等参数结果,重点分析了信道的时间色散,角度功率谱分布,以及空间相关性特征。实验结果证明在大规模多天线系统中存在信号衰落的非平稳性。因此传统建模方法中的广义平稳和非相关散射条件不成立。第叁,对无线信道的建模方法进行了概述,提出了一种基于Kronecker的,充分考虑Massive MIMO系统空间非平稳性的相关性分析模型。基于传统的几何建模思想,充分考虑了阵列维度上的大尺度衰落变化,构建了 Massive MIMO信道的非平稳大尺度衰落模型。在传统Kronecker相关模型的基础上,同时考虑在天线阵列相关距离内子信道传播的相关性,以及超出相关距离时的非平稳性,创新性的提出了一种局部平稳,全局非平稳Massive MIMO相关模型。该建模思想提出的平稳子区间理论与Massive MIMO基于簇的建模理论能够很好的吻合,物理含义明确。第四,采用大数据理论,机器学习方法对传统的多径分簇算法进行改进。该聚簇算法基于传统的KPowerMeans算法,对簇数和初始簇核的提取方法利用谱峰搜索的方法进行了改进,聚类后的数据簇内高内聚,簇间低相似,并克服了传统KPowerMeans算法对初始簇核随机化处理的方法导致可能收敛于局部最优解的问题。建模过程中,充分考虑了簇对阵列局部覆盖造成的空间非平稳性影响,对信道相关矩阵进行全局非平稳,局部平稳的方式建模,其实是对矩阵的降秩分解。从物理概念上,可以理解为空间位置相近的阵元由于子信道的相关性,而产生的信道矩阵降秩。从数学意义上,可以证明KPowerMeans算法的目标函数可以被表达成数据矩阵与其低阶数据矩阵之间差异的Frobenius范数,这也从理论上证明了该算法用于簇分类的科学性。第五,根据簇可见区理论,构造阵列维度上的簇生灭过程,进一步构建Massive MIMO簇的马尔科夫链仿真模型。采用生灭随机过程理论和马尔科夫链统计理论,深入研究了阵列域上的簇演进过程,系统分析了阵元子信道的相关性衰落。在此基础上,研究了相关性对信道性能的影响,为Massive MIMO信道建模和系统性能分析奠定了理论基础。(本文来源于《北京交通大学》期刊2019-09-01)

程乐乐,朱秋明,陆智俊,陈小敏,仲伟志[4](2019)在《无人机毫米波信道建模及统计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传统移动信道模型不适用于无人机毫米波通信场景的问题,本文基于射线追踪原理构建了一个无人机毫米波叁维几何信道模型,并提出了一种针对该模型的信道参数更新算法,该算法考虑了通信距离、信号角度、路径时延和功率等传播参数的随时间演进过程。在此基础上,针对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园传播场景,研究分析了时延分布、时延扩展、角度分布和角度扩展等信道统计特性。数值仿真结果表明,本文模型能够有效复现无人机信道的时变非平稳特性,输出信道统计特性与实测结果吻合,可用于无人机毫米波通信系统的方案设计、性能优化和评估验证等领域。(本文来源于《信号处理》期刊2019年08期)

黄文清,李伟东,郭放,朱秋明,陈小敏[5](2019)在《基于轨迹的车对车无线信道建模及硬件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车对车通信信道场景复杂多变且不易用硬件模拟复现的特点,通过引入车辆行驶速度及方向二维参数,构建了一种基于几何随机方法的非平稳多输入多输出信道简化模型,该模型可支持移动发射端和移动接收端任意运动轨迹。在此基础上,设计并实现了一个基于现场可编程逻辑阵列器件硬件平台的车车信道模拟器方案,并给出了离散化信道参数的计算和硬件模拟方法。实测结果表明,该模拟器输出的时延功率谱和多普勒功率谱能够有效模拟车车动态场景下信道的非平稳特性,并且与理论仿真结果相吻合,因而可用于车载通信设备的方案验证、算法优化和性能测试等领域。(本文来源于《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期刊2019年08期)

崔丽珍,李丹阳,王巧利,史明泉[6](2019)在《煤矿井下基于射线跟踪法的信道建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煤矿井下环境复杂,影响电磁波传播的因素较多,本文采用射线跟踪法对煤矿井下的信道模型进行研究。首先,假设井下传输环境为空直巷道,分析电磁波波模理论并运用镜像法建立矿井无线信道模型;其次,将场景因素造成的损耗用公式表达,另外的不可量化因素造成的损耗,用仿真场强值与实测场强值之间的差值来表示。通过空直巷道射线跟踪法结合各种因素造成的损耗来完成在煤矿井下的信道建模,并用最小二乘法对仿真曲线进行拟合,得到井下信道模型的数学表达式。实验仿真及实测结果表明,本文的理论研究与分析具有可靠性,所建立模型能够与实测数据较好的匹配,为煤矿井下无线通信奠定基础。(本文来源于《中国矿业》期刊2019年08期)

童心玉,程乐乐,张彤彤,朱秋明[7](2019)在《校园无人机信道建模及性能评估软件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针对无人机信道进行叁维几何建模,给出该模型中几何参数与信道参数的计算方法,并基于已有的二维地图结合实测建筑物高度信息复现了叁维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江宁校园几何模型。在此基础上,基于Matlab GUI建立了一个可用于评估无人机巡航监测校园过程中通信链路性能的软件平台。该平台实现了参数设置、参数分析和结果显示这叁个关键模块,经过验证,该软件输出信道的接收功率、误码率等参数与理论值相符合,可对特定条件下无人机飞行的参数进行计算并实现可视化演示,且软件操作简便,满足用户要求。(本文来源于《数字通信世界》期刊2019年08期)

曾文波,何怡刚,李兵,时国龙,赵锋[8](2019)在《车对车叁维信道建模及其空-时相关特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车对车(V2V)通信系统无线传播场景的复杂性,基于几何随机信道建模方法,提出了一种改进的3D MIMO V2V信道参考模型,依据方位角及仰角间确切的几何关系,导出了信道的空-时相关函数及空-多普勒功率谱密度,分析了信道相关特性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信道相关性在非各向同性散射环境下与散射体分布、天线阵列角度密切相关,在各向同性散射环境下受天线阵列仰角影响,高车流密度场景信道空-时相关性明显低于低车流密度场景。同时,使用合理参数计算方法得到对应的仿真模型,仿真结果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所提模型提高了通信系统分析及仿真效率,拓展了V2V信道模型研究及应用。(本文来源于《通信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丁家昕,杨若男,尹良[9](2019)在《90GHz频段室内毫米波信道测量与建模》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时域相关法,利用商用设备,搭建一套完整的室内毫米波信道测量系统。以90GHz毫米波信号的发送和接收为例,对室内环境下多种毫米波通信场景进行测量与建模,得到信道脉冲响应及相应的统计参数,验证了时域相关法在W频段甚至更高频段的信道测量和建模中的可行性。(本文来源于《电信技术》期刊2019年06期)

孙凤杰,赵晨凯[10](2019)在《光伏串列信道噪声特性研究与建模》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实现对每块光伏组件的工作状态进行监测,可运用以光伏组件串列为介质的载波通信技术实现,因此有必要掌握光伏串列的信道噪声特性。以某光伏电站实测的光伏串列信道噪声为对象,提出了一种粒子群优化BP神经网络的光伏串列信道噪声建模方法。实验与仿真结果表明:粒子群优化BP神经网络模型的预测输出和测试原噪声在功率谱密度及时域波形上有着一致的变化趋势,证明了该模型的有效性。相比较于小波神经网络和遗传算法优化的BP神经网络,粒子群优化的BP神经网络的预测均方根误差更小、精度更高。(本文来源于《中国电力》期刊2019年06期)

信道建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适应下一代微功率无线抄表技术发展的需要,针对470~510 MHz特定频段在室内和室外环境中进行信道特性测量并提取信道特性参数,建立路径损耗模型。测量过程中,发射端使用SMW200A矢量信号发生器发送信号,利用频域测量系统的扫频测量法,在室内办公室环境和室外郊区环境中抓取测量数据,同时考虑信号在室内传输过程中墙壁、门窗开闭以及室外行人、车辆、树木等障碍物的影响,分析其大尺度衰落特性。根据测量数据,利用最小二乘法和中心极限定理估算路径损耗模型中的路径损耗因子n和标准偏差σ,得出在室内视距情况下470~510 MHz频段的路径损耗模型和室外郊区空旷地带的路径损耗模型。测量和仿真结果表明,该路径损耗模型能较好地预测接收信号强度,为后续测量和抄表业务部署提供依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信道建模论文参考文献

[1].马楠,王妙伊.基于几何的3D非平稳车辆到车辆MIMO信道建模[J].移动通信.2019

[2].郑建宏,张祥斌,赵栋生,冯亚丽.无线智能电表信道路径损耗建模[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3].卢艳萍.MassiveMIMO信道测量与建模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9

[4].程乐乐,朱秋明,陆智俊,陈小敏,仲伟志.无人机毫米波信道建模及统计特性研究[J].信号处理.2019

[5].黄文清,李伟东,郭放,朱秋明,陈小敏.基于轨迹的车对车无线信道建模及硬件模拟[J].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2019

[6].崔丽珍,李丹阳,王巧利,史明泉.煤矿井下基于射线跟踪法的信道建模研究[J].中国矿业.2019

[7].童心玉,程乐乐,张彤彤,朱秋明.校园无人机信道建模及性能评估软件设计[J].数字通信世界.2019

[8].曾文波,何怡刚,李兵,时国龙,赵锋.车对车叁维信道建模及其空-时相关特性分析[J].通信学报.2019

[9].丁家昕,杨若男,尹良.90GHz频段室内毫米波信道测量与建模[J].电信技术.2019

[10].孙凤杰,赵晨凯.光伏串列信道噪声特性研究与建模[J].中国电力.2019

标签:;  ;  ;  ;  

信道建模论文-马楠,王妙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