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大扁藻论文_沈辰,李金杰,王琼,薛俊增

导读:本文包含了青岛大扁藻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青岛,干扰,效应,细胞,海洋,叶绿素,芳烃。

青岛大扁藻论文文献综述

沈辰,李金杰,王琼,薛俊增[1](2018)在《船舶压载舱黑暗条件对青岛大扁藻种群的生态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阐明船舶压载舱的黑暗密闭环境对绿藻生长的影响,以青岛大扁藻为模式生物,设置不同的初始密度(5 cells/m L、50 cells/m L、5×10~2cells/m L、5×10~3cells/m L和5×104~cells/m L),研究青岛大扁藻在黑暗条件下的相对生长抑制率及在不同生长期和初始密度处理下的种群响应。并对黑暗处理后的青岛大扁藻进行光照恢复研究,探索在不同的起始密度下,未经黑暗与经黑暗处理后的扁藻种群密度变化的差异。结果表明,经过黑暗处理的低密度(3 cells/m L)的青岛大扁藻在光恢复两周后仍然可以达到较高的种群密度水平(1×10~3);经黑暗处理的青岛大扁藻在光恢复初始密度为3及3×10~4cells/m L时的种群恢复能力较未经黑暗处理的弱,且存在显着差异(P<0.05)。(本文来源于《上海海洋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03期)

葛红星,陈钊,李健,冯艳艳,刘思涛[2](2017)在《pH和氮磷比对微小原甲藻和青岛大扁藻生长竞争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讨pH和氮磷比对青岛大扁藻(Tetraselmis helgolandica)和微小原甲藻(Prorocentrum minimum)生长竞争的影响,本研究首先根据对虾养殖水体pH值的范围设置了7.5,8.0,8.5和9.0共4个pH梯度,获得了青岛大扁藻抑制微小原甲藻的最佳pH;在该pH条件下,设置了氮磷比分别为3:2(高富磷组),6:1(富磷组),24:1(对照组)和96:1(富氮组)等4个梯度,其中,单种培养体系中只接种青岛大扁藻或者微小原甲藻,混合培养体系中同时按照1:1的比例接种青岛大扁藻和微小原甲藻。结果表明,混合培养体系中,青岛大扁藻在pH 8.5和pH 9.0时,出现拐点时间最晚,均为7 d;而微小原甲藻在pH 8.5和pH 9.0时,出现拐点时间最早,均为3 d。pH 8.5时青岛大扁藻对微小原甲藻的竞争抑制参数最大,青岛大扁藻抑制微小原甲藻的最佳pH为8.5。单种培养体系中,微小原甲藻拐点出现的时间在高富磷组、对照组和富氮组中均晚于青岛大扁藻;混合培养体系中,对照组中微小原甲藻和青岛大扁藻拐点出现时间分别为4 d和3 d,而其他处理组2种微藻拐点出现的时间分别相同。氮磷比影响混合培养中2种微藻的竞争抑制参数,其中,96:1(富氮组)中拐点之后青岛大扁藻对微小原甲藻的竞争抑制参数(α)的平均值为9.2063,微小原甲藻对青岛大扁藻的竞争抑制参数(β)为3.4886。以上研究表明,对虾养殖水体中,青岛大扁藻抑制微小原甲藻的最佳条件是:pH为8.5,氮磷比为96:1。(本文来源于《中国水产科学》期刊2017年03期)

陈庆荣,林长顺[3](2017)在《氮、磷对青岛大扁藻生长的影响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本实验以按绿藻培养液配方出的基础培养液,设置2组N、P比例,通过室内光照培养箱培养青岛大扁藻,探讨氮、磷对青岛大扁藻生长的影响。结果显示:在25℃、5000lx的条件下,当氮磷源充足的情况下,青岛大扁藻生长的最佳氮磷比例为7.17:1;在氮磷营养盐条件受到限制的情况下,13.75∶1是青岛大扁藻生长较为理想的氮磷比。(本文来源于《农民致富之友》期刊2017年08期)

唐弘硕,袁梦琪,杨雷,王影[4](2016)在《海洋卡盾藻对青岛大扁藻的化感作用及其对UV-B辐射的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以海洋微藻——赤潮藻海洋卡盾藻(Chattonella marina)与饵料藻青岛大扁藻(Platymonas helgolandica var.tsingtaoensis)为研究对象,采用单培养和共培养的方法,研究二者间的竞争关系,并在此基础上研究海洋卡盾藻去藻过滤液和藻细胞裂解液对青岛大扁藻的化感作用,同时进一步探讨两种海洋微藻间的化感作用对UV-B辐射增强的响应。结果显示:共培养条件下,海洋卡盾藻在2个高浓度下对青岛大扁藻的生长产生显着抑制(P<0.05);海洋卡盾藻去藻过滤液和藻细胞裂解液对青岛大扁藻的生长也具有显着抑制作用(P<0.05),且藻细胞裂解液的抑制作用更强,说明海洋卡盾藻对青岛大扁藻产生化感作用,且通过细胞间直接接触传递的化感物质多于通过介质传递的。不同密度比例的2种藻共培养组用UV-B辐射(2.16J/m2)处理后,海洋卡盾藻对青岛大扁藻生长的化感作用有所减弱。(本文来源于《海洋与湖沼》期刊2016年04期)

胡一丞,吴悦,陆丰逸,李色东[5](2016)在《牟氏角毛藻与微拟球藻、青岛大扁藻混合培养技术的初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微藻是水体生态系统的初级生产力,因其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多不饱和脂肪酸、类胡萝卜素、维生素等营养物质,是水生动物的优质天然饵料;微藻在给水生动物提供食物的同时,还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吸收水体中多余的氨氮、磷等物质,起到稳定和改善水质的作用,因此在水产养殖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牟氏角毛藻(Chaetoceros muelleri)是一种海洋硅藻,隶属硅藻门盒形藻目,其营养丰富、生长迅速、大小适宜,便于对虾早期幼体摄(本文来源于《当代水产》期刊2016年06期)

马帅,曲良,李晓红,唐学玺,肖慧[6](2015)在《四种溢油分散剂对青岛大扁藻和小新月菱形藻细胞密度和叶绿素含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4种溢油分散剂对青岛大扁藻(Platymonas helgolandica var.tsingtaoensis)和小新月菱形藻(Nitzschia closterium f.minutissima)细胞密度和叶绿素含量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DL、GZ、WP和GM 4种溢油分散剂对青岛大扁藻生长的96 h EC50值分别是0.0722、0.1852、0.1889和0.7198 g·L~(–1);对小新月菱形藻的96 h EC_(50)值分别是0.0511、0.2592、0.2939和0.5816 g·L~(–1)。对青岛大扁藻的96 h EC50-chl-a为0.0433、0.1325、0.1517和0.5121 g·L~(–1),96 h EC_(50)-chl-b为0.0503、0.1719、0.1212和0.3091 g·L~(–1);对小新月菱形藻的96 h EC_(50)-chl-a为0.0425、0.1365、0.1470和0.4215 g·L~(–1)。随溢油分散剂浓度的增加,2种微藻的细胞密度和叶绿素含量显着下降,呈现显着的剂量—效应关系。根据半数抑制浓度值,4种溢油分散剂的毒性大小为DL>GZ>WP>GM。与细胞密度相比,2种微藻的叶绿素含量对4种溢油分散剂更敏感,更适于作为评判溢油分散剂毒性大小的指标。(本文来源于《生态科学》期刊2015年06期)

向昆仑,王晶晶,唐思,段舜山[7](2015)在《双酚A对青岛大扁藻的干扰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探讨双酚A(bisphenol A,BPA)对海洋微藻的生态毒性效应,实验选择了以青岛大扁藻(Platymonas helgolanidica)作为受试物种,设置6个实验浓度(即0、2、4、6、8、10 mg·L-1)对微藻进行了96 h暴露处理,测定了不同浓度暴露下对青岛大扁藻的生长以及抗氧化系统酶活性等指标。研究结果表明,BPA对青岛大扁藻的96h-EC50为9.32 mg·L-1,属高毒类污染物。青岛大扁藻经过BPA暴露处理后,细胞密度下降,细胞色素含量降低,并且呈现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细胞抗氧化系统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单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MDHAR)、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DHAR)、谷胱甘肽还原酶(GR)活性均受到干扰。(本文来源于《生态毒理学报》期刊2015年03期)

张焕新,王照华,张政,王仁君,唐学玺[8](2014)在《多环芳烃-蒽对米氏凯伦藻和青岛大扁藻种间关系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青岛大扁藻(Platymonas helgolandica)和米氏凯伦藻(Karenia mikimotoi Hansen)为试验材料,在实验室生态条件下研究了多环芳烃蒽对不同初始数量比的两种海洋微藻种间关系的影响,以期为探讨海洋微藻间的相互作用对赤潮生消的影响研究提供实验依据。结果如下:(1)两株藻种群生长和繁殖受种群初始接种密度的影响。(2)共培养体系中米氏凯伦藻对青岛大扁藻表现为抑制作用,青岛大扁藻对米氏凯伦藻表现为促进作用。(3)蒽对两株藻皆表现为胁迫作用,米氏凯伦藻更为敏感,青岛大扁藻耐受力更强。蒽的胁迫改变了两株藻的种间竞争关系。(本文来源于《海洋环境科学》期刊2014年06期)

师玥,周斌,王其翔,唐学玺,王悠[9](2013)在《铜对青岛大扁藻的急性毒性效应研究——基于叶绿素荧光、透射电子显微镜和流式细胞术的研究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叶绿素荧光、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流式细胞术(FCM)研究Cu2+对青岛大扁藻(Platymonas helgolandica)的急性毒性效应。结果表明:(1)Cu2+胁迫条件下藻细胞数、叶绿素a浓度和活体叶绿素荧光强度(relative fluorescence unit,RFU)叁者两两线性相关(P<0.01),因此叶绿素荧光可作为重金属对微藻毒性效应研究的快速检测方法;(2)在本实验浓度范围内,低浓度Cu2+胁迫能够促进微藻种群增长,表现出毒物的"兴奋效应",而高浓度Cu2+胁迫则抑制其生长,其96 h EC50为2.932 mg/L;(3)Cu2+胁迫对藻细胞并无致死效应,除1.6 mg/L Cu2+处理组之外,其余各处理组和对照组相比,PI-MFI(mean fluorescence intensity,相对荧光强度)并无显着差别(P>0.05),但是随着胁迫浓度的加大,细胞膜的完整性有下降趋势;(4)生物膜系统对Cu2+胁迫非常敏感。(本文来源于《海洋环境科学》期刊2013年03期)

王晶晶[10](2013)在《双酚A和壬基酚对青岛大扁藻的复合干扰效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环境激素(environmental hormones)是一类能够干扰动物和人体内固有的自然荷尔蒙的生成、分泌、运输、结合等正常生理代谢过程的外源性物质,因其能对机体中包括内分泌在内的生理机能产生干扰作用。复合干扰效应,即至少两种化学物质短期内混合作用于有机体所产生的联合毒性作用。双酚A(bisphenol A, BPA)和壬基酚(nonylphenol, NP)均属于常见有机化工原料,广泛分布于人类生存环境,并因为具有生物富集性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具有极强的干扰性。为了进一步探究两者复合条件下对生态系统造成的干扰作用,本文以青岛大扁藻(Platmonas helgolanidica)为受试对象,测定了两种激素单一暴露,以及毒性单位比例1:9、5:5、9:1复合暴露处理下的生长、色素含量、光合作用原初光化学反应、抗氧化系统的响应情况。研究结果表明:(1)双酚A和壬基酚均对青岛大扁藻具有较强的毒性,壬基酚毒性更强,两者的96h-EC50分别为9.32mg/L和1.38mg/L。(2)双酚A和壬基酚在毒性单位比例为9:1、5:5、1:9混合暴露下对青岛大扁藻的96-EC50分别为0.991TU、1.040TU、0.921TU,两者联合作用总体表现为相加效应。(3)双酚A和壬基酚对青岛大扁藻的光系统Ⅱ(PSⅡ)反应中心以及抗氧化系统结构具有相同的作用位点,均对植物体的色素合成、原初光化学反应、电子传递、抗坏血酸谷胱甘肽循环等过程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中双酚A在EC50浓度条件下对原初光化学反应的抑制作用要明显高于壬基酚EC50浓度处理结果。(4)两种激素复合暴露处理下,青岛大扁藻的生长、色素含量、光合系统效率以及抗氧化酶生成均具有明显干扰作用,且两者混合暴露总体上呈现出相加效应。研究结果对于切实评价实际环境水体中激素复合污染效应提供参考依据。(本文来源于《暨南大学》期刊2013-05-01)

青岛大扁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探讨pH和氮磷比对青岛大扁藻(Tetraselmis helgolandica)和微小原甲藻(Prorocentrum minimum)生长竞争的影响,本研究首先根据对虾养殖水体pH值的范围设置了7.5,8.0,8.5和9.0共4个pH梯度,获得了青岛大扁藻抑制微小原甲藻的最佳pH;在该pH条件下,设置了氮磷比分别为3:2(高富磷组),6:1(富磷组),24:1(对照组)和96:1(富氮组)等4个梯度,其中,单种培养体系中只接种青岛大扁藻或者微小原甲藻,混合培养体系中同时按照1:1的比例接种青岛大扁藻和微小原甲藻。结果表明,混合培养体系中,青岛大扁藻在pH 8.5和pH 9.0时,出现拐点时间最晚,均为7 d;而微小原甲藻在pH 8.5和pH 9.0时,出现拐点时间最早,均为3 d。pH 8.5时青岛大扁藻对微小原甲藻的竞争抑制参数最大,青岛大扁藻抑制微小原甲藻的最佳pH为8.5。单种培养体系中,微小原甲藻拐点出现的时间在高富磷组、对照组和富氮组中均晚于青岛大扁藻;混合培养体系中,对照组中微小原甲藻和青岛大扁藻拐点出现时间分别为4 d和3 d,而其他处理组2种微藻拐点出现的时间分别相同。氮磷比影响混合培养中2种微藻的竞争抑制参数,其中,96:1(富氮组)中拐点之后青岛大扁藻对微小原甲藻的竞争抑制参数(α)的平均值为9.2063,微小原甲藻对青岛大扁藻的竞争抑制参数(β)为3.4886。以上研究表明,对虾养殖水体中,青岛大扁藻抑制微小原甲藻的最佳条件是:pH为8.5,氮磷比为96:1。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青岛大扁藻论文参考文献

[1].沈辰,李金杰,王琼,薛俊增.船舶压载舱黑暗条件对青岛大扁藻种群的生态影响[J].上海海洋大学学报.2018

[2].葛红星,陈钊,李健,冯艳艳,刘思涛.pH和氮磷比对微小原甲藻和青岛大扁藻生长竞争的影响[J].中国水产科学.2017

[3].陈庆荣,林长顺.氮、磷对青岛大扁藻生长的影响初探[J].农民致富之友.2017

[4].唐弘硕,袁梦琪,杨雷,王影.海洋卡盾藻对青岛大扁藻的化感作用及其对UV-B辐射的响应[J].海洋与湖沼.2016

[5].胡一丞,吴悦,陆丰逸,李色东.牟氏角毛藻与微拟球藻、青岛大扁藻混合培养技术的初步研究[J].当代水产.2016

[6].马帅,曲良,李晓红,唐学玺,肖慧.四种溢油分散剂对青岛大扁藻和小新月菱形藻细胞密度和叶绿素含量的影响[J].生态科学.2015

[7].向昆仑,王晶晶,唐思,段舜山.双酚A对青岛大扁藻的干扰效应[J].生态毒理学报.2015

[8].张焕新,王照华,张政,王仁君,唐学玺.多环芳烃-蒽对米氏凯伦藻和青岛大扁藻种间关系的影响[J].海洋环境科学.2014

[9].师玥,周斌,王其翔,唐学玺,王悠.铜对青岛大扁藻的急性毒性效应研究——基于叶绿素荧光、透射电子显微镜和流式细胞术的研究探讨[J].海洋环境科学.2013

[10].王晶晶.双酚A和壬基酚对青岛大扁藻的复合干扰效应研究[D].暨南大学.2013

论文知识图

亚心型扁藻(椭球形)测试结果海洋卡顿藻(椭球形)测试结果中肋骨条藻(细胞圆柱形,链状)测试...混合液的测试结果+胁迫条件下青岛大扁藻的超微...不同温度处理的石莼的滤液对青岛大

标签:;  ;  ;  ;  ;  ;  ;  

青岛大扁藻论文_沈辰,李金杰,王琼,薛俊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