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温变条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大温变,锡基钎料,QFP,力学性能
温变条件论文文献综述
郭英男[1](2016)在《大温变条件下QFP器件组装焊点可靠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人类对未知领域探索能力不断加强,深空探测已成为各国竞争的热点。相比于我国已取得相当成就的近地探测领域,严酷的深空环境对航天电子器件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与NASA针对极低温大温变条件下(-180°C~+150°C)的电子产品可靠性开展了不少于15年系统研究相比,我国在此领域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严重影响了我国长寿命深空探测任务的实施,因此急需开展一系列基础研究填补空白。针对以上要求,本实验选用了航天中常用的Sn基Sn63Pb37和SAC305钎料,以及由两种钎料组装的QFP(方形扁平封装)器件作为研究对象,通过0~300周极低温大温变(-196°C~+150°C)热冲击循环后的钎料拉伸试验、引脚力学性能试验和焊点微观组织观察来分析极端环境带来的影响,从钎料到器件系统性的分析两种钎料性能差异和组织演变规律,旨在揭示钎料和焊点在极端环境下的失效机理,全面评估两种钎料的可靠性。研究结果表明:在0.001/s和0.01/s应变速率下,Sn63Pb37钎料拉伸强度比SAC305分别平均高出59.1%和48.0%,且在循环过程中前者具有更好的力学稳定性,其钎料组织也保持均匀稳定。断口SEM分析发现两种钎料断裂方式均以韧性断裂为主,但在高应变速率和高循环周期(Sn63Pb37:100~300周、SAC305:250~300周)下出现脆化倾向,属于混合型断裂。引脚力学性能测试发现,采用两种钎装组装的QFP器件,随着循环进行,其边侧引脚和中间引脚拉伸强度都呈下降趋势,但所有引脚强度均高于失效标准。整体来看,SAC305钎料引脚力学性能略优于Sn63Pb37钎料。引脚断口分析表明随着循环周期增加,两种钎料引脚的断裂方式均由韧性断裂逐渐转变为脆性断裂。引脚焊点剖面分析观察裂纹和空洞情况时发现SAC305钎料抗疲劳性能更加优异。两种钎料焊盘侧IMC形貌由扇贝状逐渐转变为层状,且SAC305钎料的界面化合物更厚,计算出的Sn63Pb37/焊盘界面和SAC305/焊盘界面的金属间化合物生长指数分别为0.3723和0.3357,属于晶界扩散方式。由于SAC305钎料与焊盘和IMC的CTE匹配性较好,因此具有较好抗疲劳性能,同时通过对比钎料上下侧IMC厚度发现ENIG(化学镀镍金)焊盘对IMC生长具有抑制作用。(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16-06-01)
刘波[2](2015)在《温变条件下ICPT系统软开关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感应耦合电能传输(Inductive Coupled Power Transfer,简称ICPT)技术,是一种综合利用了现代电力电子技术、磁场耦合技术、现代控制理论和大功率高频电能变换技术来实现电能无线传输的技术。由于其利用磁场作为电能的传输媒介,摆脱了传统用电的电气接触,从而使电源和用电设备之间更加灵活,更加安全,近年来得到长足的发展和应用。由于ICPT系统原、副边之间存在一定的间距,因此,一般采用高频谐振的方式来提高系统能量传输的效率,软开关谐振变换电路也就成为ICPT系统的常见主电路形式。在一些特殊的使用环境下,特别是高温条件下,温度的变化会使得系统的很多参数发生改变,导致系统的谐振频率发生偏移,降低系统的传输功率和效率,同时也加大了开关管的应力,系统工作很不稳定。因此,以石油钻井装置中的电能无线传输技术应用为背景,通过傅里叶分析谐波的方法对SS型、SP型、SN型叁种拓扑进行谐波分析,选择SN型谐振电路作为本文设计的主电路拓扑。利用高温箱模拟实际的工作温度,测量并分析了影响ICPT系统软开关工作的主要参数随温度变化的特性。然后通过频闪映射建模方法和周期不动点理论对SN拓扑结构进行建模分析,给出了系统谐振频率随温度变化的关系,为调整驱动频率来实现系统软开关工作提供依据。在此基础上,通过研究ICPT系统软开关控制方法,给出了一种查表法和扰动观察法相结合的控制方法,尽量减少控制系统中受温度影响的器件,来保证ICPT系统在宽温度范围下实现软开关控制。通过Matlab Simulink平台下建模仿真,验证了此种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设计了本文ICPT系统的主电路、驱动电路和软开关控制电路,并对主要的元器件进行选型。最后搭建了实验装置,验证了本文提出的控制方法能够在宽温度范围下很好的实现系统的软开关控制。(本文来源于《重庆大学》期刊2015-04-01)
温日红,冯晓超[3](2010)在《温变条件下抛物面天线时延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卫星导航应用中,设备时延是抛物面天线的重要参数之一,时延的稳定性会影响卫星导航系统的定位、导航和授时业务精度,而工作环境温度是影响天线时延稳定特性的主要因素。从抛物面天线在卫星导航工程应用需求出发,分析抛物面天线的相位中心和设备时延参数,根据天线基本结构和信号传输原理,分光程段、馈源段和馈线段3部分对天线在温度变化条件下的时延特性进行分析研究。分析结果表明,温度变化对滤波器时延的影响是决定天线时延稳定性的重要因素,对GNSS系统抛物面天线结构设计具有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无线电工程》期刊2010年06期)
刘红洋[4](2009)在《温变条件下混凝土温度应力变化规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拟通过有限元软件模拟混凝土温度应力及其发展规律,并在相同温湿度等条件下进行混凝土温度应力变化规律的研究,发现混凝土温度应力的变化发展规律,进而指导混凝土结构设计及应用,从而有效地预防由于混凝土温度应力过大导致的结构损伤与裂缝。为此,本文对水灰比分别为0.31和0.49的成熟期混凝土进行了抗压强度、抗折强度、劈裂抗拉强度、弹性模量、热膨胀系数及导热系数测试与研究;利用有限元模拟软件模拟出了混凝土的温度场分布与温度应力分布,得出了混凝土温度场及温度应力的分布规律;利用温度应变测试仪获得了混凝土温度应力随时间的变化发展规律,并将有限元模拟软件的模拟结果与同条件下混凝土温度应力研究结果进行了分析对比。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混凝土体积密度增大,导热系数值也相对较大,但混凝土热膨胀系数受水灰比等因素的影响基本可以忽略;混凝土的最大温度梯度值与最大温度应力值均出现在混凝土结构尺寸较大的方向,且混凝土温度应力值与温度梯度(或温差)、弹性模量呈正相关,与含气量、含水率呈负相关;混凝土温度应力的发展大致经历应力集中阶段、应力缓冲阶段和应力平衡阶段叁个阶段的发展,最终趋于较小幅度的震荡。(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09-03-01)
赵亚丁,巴恒静,侯志伟[5](2008)在《温变条件下含气量对混凝土温度应力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试验主要利用ANSYS有限元方法,模拟分析了温变疲劳条件下,混凝土温度应力分布及其随时间的变化规律,以及含气量对混凝土温度应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含气量的增加,混凝土内外最大温差和最大温度应力逐渐增大。低水灰比混凝土最大温差为10.5℃,最大温度应力为2.76MPa;高水灰比混凝土最大温差为15℃,最大温度应力为3.83MPa。不掺引气剂时,水灰比越低,混凝土传热时间越短,最大温度应力越小。(本文来源于《低温建筑技术》期刊2008年02期)
侯志伟[6](2007)在《温变条件下混凝土温度应力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试验是为了研究混凝土在温变疲劳作用下,纯粹温度应力对混凝土的影响程度。试验通过ANSYS有限元软件分析了混凝土在温变条件下温度应力分布及其随时间的变化规律。测量在温变疲劳作用下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抗折强度、劈裂抗拉强度与动弹性模量,并与模拟的温度应力作比较,建立宏观力学性能与温度应力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在试验研究的含气量范围内,混凝土抗压强度等力学性能均随着含气量的增加而下降,抗冻性能均随着含气量的增加而提高。含气量2%混凝土循环50次后,抗压强度等力学指标损失率都在15%~35%之间;循环100次后均高于40%,而动弹性模量损失率高于25%。含气量4%以上的混凝土循环100次时抗压强度等力学指标的损失率在5%~10%之间;循环200次后混凝土各项力学指标损失在20%~30%间,动弹性模量损失率在10%左右。含气量相同时,低水灰比混凝土的受冻损伤程度比高水灰比混凝土的受冻损伤程度小。另外,随着含气量的增加,混凝土内外最大温差和最大温度应力逐渐增大。低水灰比混凝土最大温差为10.5℃,最大温度应力为2.76MPa;高水灰比混凝土最大温差为15℃,最大温度应力为3.83MPa。不掺引气剂时,水灰比越低,混凝土传热时间越短,最大温度应力越小。(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07-07-01)
温变条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感应耦合电能传输(Inductive Coupled Power Transfer,简称ICPT)技术,是一种综合利用了现代电力电子技术、磁场耦合技术、现代控制理论和大功率高频电能变换技术来实现电能无线传输的技术。由于其利用磁场作为电能的传输媒介,摆脱了传统用电的电气接触,从而使电源和用电设备之间更加灵活,更加安全,近年来得到长足的发展和应用。由于ICPT系统原、副边之间存在一定的间距,因此,一般采用高频谐振的方式来提高系统能量传输的效率,软开关谐振变换电路也就成为ICPT系统的常见主电路形式。在一些特殊的使用环境下,特别是高温条件下,温度的变化会使得系统的很多参数发生改变,导致系统的谐振频率发生偏移,降低系统的传输功率和效率,同时也加大了开关管的应力,系统工作很不稳定。因此,以石油钻井装置中的电能无线传输技术应用为背景,通过傅里叶分析谐波的方法对SS型、SP型、SN型叁种拓扑进行谐波分析,选择SN型谐振电路作为本文设计的主电路拓扑。利用高温箱模拟实际的工作温度,测量并分析了影响ICPT系统软开关工作的主要参数随温度变化的特性。然后通过频闪映射建模方法和周期不动点理论对SN拓扑结构进行建模分析,给出了系统谐振频率随温度变化的关系,为调整驱动频率来实现系统软开关工作提供依据。在此基础上,通过研究ICPT系统软开关控制方法,给出了一种查表法和扰动观察法相结合的控制方法,尽量减少控制系统中受温度影响的器件,来保证ICPT系统在宽温度范围下实现软开关控制。通过Matlab Simulink平台下建模仿真,验证了此种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设计了本文ICPT系统的主电路、驱动电路和软开关控制电路,并对主要的元器件进行选型。最后搭建了实验装置,验证了本文提出的控制方法能够在宽温度范围下很好的实现系统的软开关控制。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温变条件论文参考文献
[1].郭英男.大温变条件下QFP器件组装焊点可靠性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6
[2].刘波.温变条件下ICPT系统软开关技术研究[D].重庆大学.2015
[3].温日红,冯晓超.温变条件下抛物面天线时延特性研究[J].无线电工程.2010
[4].刘红洋.温变条件下混凝土温度应力变化规律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
[5].赵亚丁,巴恒静,侯志伟.温变条件下含气量对混凝土温度应力影响[J].低温建筑技术.2008
[6].侯志伟.温变条件下混凝土温度应力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