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及可靠性价值的电力市场电价研究

计及可靠性价值的电力市场电价研究

沈力[1]2003年在《计及可靠性价值的电力市场电价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的研究对象为电力市场环境下的用户侧电价。在对发输电组合系统进行可靠性评估的基础上,研究了电力市场条件下电力系统可靠性与经济性之间的关系,提出了计及可靠性价值的用户侧电价模式和大电网投资评估方案。具体内容如下:① 采用C/C++语言编制了发输电组合系统可靠性评估交流潮流(ACPFA)计算程序,并以IEEE24-BUS系统为例,验证了该计算程序的可行性。② 作为电力市场的支点,电价机制对电力市场的形成与发展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合理的电价应该兼顾两个方面:在供应侧能反映生产成本,在用户侧能反映负荷特性。而现行电价制度只反映了供应侧成本,将电力产品视为同一品质属性的商品,而没有考虑到用户的用电特性。对用户来说,不同质量的电能用户应该支付不同的电价;同时,对发电商来说,提供不同质量的电能而向用户收取的电价也应该是不同的。不同质量的电能对应不同的电价,这对供需双方来说是公平的,而现行电价制度并没有体现出这一点。本文从发电和主输电网入手,运用程序计算各负荷点的可靠性指标。然后把可靠性指标之一的失负荷概率(LOLP),作为制定用户侧电价的标准,建立了一种保证用户公平,兼顾供需双方利益,体现“按质论价”思想的用户侧电价模式,称为LOLP分摊法。③ 随着电力工业改革进一步引进竞争机制,扩建、新建大电网将由垄断部门的决策转向分散的电网公司和发电公司来进行决策。电网公司和发电公司关心的主要是投资回报,新网络带来利润才会投资。因此,电网公司和发电公司的投资决策取决于项目的回报,而不仅仅是可靠性的提高。与大电网有关的可靠性是由电能价格来维持的。电网公司和发电公司受利益驱动,并不按可靠性标准去约束可靠性。在这种情况下,必须量化可靠性的效益,并能公平合理的分配这些效益,才能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使大电网建设更趋合理。因此,本文又在“按质论价”的用户侧电价基础上,设计了一种对大电网进行投资的方案。投资者对大电网进行投资,增加了用户的供电可靠性,而这些投资增加的费用可以从增加的用户电价中得以回收。用户在电价升高的同时得到了可靠性更高的电能,也减少了停电损失。根据这个方案,一方面吸引了对电网的投资,另一方面也增加了用户的用电可靠性,对供需双方均有利。这也会使电网的建设更加合理,并逐渐跨入市场轨道,有利于电力市场深入发展。最后,文中用RBTS6-BUS系统进行了实例计算,验证了本文提出的用户侧电<WP=5>价模式和大电网投资方案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周平[2]2004年在《电力市场运营的可靠性和经济性研究》文中指出美加“8.14”大停电等事故的频繁发生,使世界各国更深刻地认识到:随着电力工业改革的逐步深入,电力市场运营的可靠性和经济性之间的矛盾将越来越突出,如何以尽可能低的经济成本满足用户所需要的供电可靠性水平向用户供电,真正体现市场的公平、公正、公开原则已成为电力部门面临的一大挑战,从而使电力市场运营的可靠性和经济性研究成为当今电力市场研究的热点。价值工程是二战后工业管理领域出现的新技术之一,其主要思想是以最低的费用向用户提供所必需的功能。概括地讲,凡可利用资源的地方都可以应用价值工程。基于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市场效率是电力工业改革的主要目标之一,本文通过对价值工程功能、成本、价值叁要素的分析,对电力商品赋予了价值工程内涵,从而将价值工程引入电力市场运营的可靠性和经济性研究,以探讨满足用户电力需求、增强电力商品的流动力、推动电力市场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思路和方法,达到社会经济效益极大化。电价是控制电力交易的支点,在电力市场中起着价格导向的作用。针对销售电价体系中的可靠性电价与赔偿问题,本文综合运用价值工程和电力系统可靠性理论,提出一种可靠性电价与赔偿机制,以改变用户间不合理用电利益的转移,体现市场公平原则。首先,利用电力商品功能对价格的影响,结合配电系统可靠性评估技术,提出一种基于用户供电可靠性指标需求的双参数综合定价法,有效地弥补了单参数定价法的不足;其次,通过对用户价值与用户价值趋近函数的定义,有效地推导出符合用户意愿的可靠性赔偿函数关系,最终形成了一种适应电力市场运营环境的可靠性电价与赔偿机制。最后,通过对RBTS-BUS6系统的算例分析表明,可靠性电价与赔偿机制可以有效兼顾供应商和用户的经济利益,实现优质优价、停电赔偿的市场公平原则,不断提高配电市场运营效率。发电市场是电力市场中最先开放的市场,也是发展较为成熟的部分。通过对传统发电市场Pool运营模式的综合分析,基于电力商品功能和价格对发电企业和用户的双重影响,本文提出一种新颖的发电竞争模式。该模式以电厂作为一个独立竞争单位,通过电厂价值评估因子的引入建立了计及经济性和可靠性的发电竞争联合优化模型。该模型采用系统内所有竞争电厂价值评估因子之和最小、用户用电总费用最小的双层目标函数,以系统电力平衡、电厂出力限制等为模型约束条件。以等耗量微增率原理确定各竞争电厂出力初值,利用非线性规划方法求解该模型,其结果可为公平、合理地制定发电计划提供量化决策依据。通过算例分析,证明该方法比其他竞价方法更全面、更合理,兼顾了发电企业和用户的经济利益。<WP=6>输电阻塞管理是一个最基本的输电问题。针对输电当量电价法的直接输电阻塞管理模型没有充分计及系统各负荷点理论可靠性差异的不足,本文通过用户支付意愿评估因子和交易过网费率分配因子的引入,尝试建立了一种基于可靠性电价与赔偿机制的直接输电阻塞管理改进模型RPCIB-CM。其中,用户支付意愿评估因子能有效地区分系统各负荷点的理论可靠性差异,量化各负荷点用户的实际支付意愿;交易过网费率分配因子则可以公平合理地确定系统各负荷点电能交易的过网费率,真正体现“优质优价、低质低价”的可靠性电价思想。通过8节点和IEEE-RTS 79系统的算例分析表明,RPCIB-CM模型不仅良好地继承了输电当量电价法直接阻塞管理模型充分保证电网公司收益的特点,而且能有效地区分系统各负荷点的理论可靠性差异,避免用户间不合理利益的转移,最终促使输电市场运营更趋合理性。

刘嘉佳[3]2007年在《电力市场环境下水电的优化调度和风险分析》文中研究指明我国的电力市场化改革是一个长期的实践探索过程,电力市场的建设要循序渐进,根据区域电网的实际情况和相关的配套改革,不断地进行探索、丰富和调整。为贯彻国家能源政策,提高水能利用率,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现阶段我国应积极研究和制定有利于水电可持续发展的各项政策,如市场规则、电价政策及市场配额等;同时加强水电参与市场竞价的各种研究工作,为水电进入市场竞争做好充分准备。本文主要从发电侧电力市场环境下,水电参与竞价上网的模式、优化运行方式以及综合风险分析等方面展开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发电市场竞争的经济学原理;风险决策理论和风险分析方法;考虑动态辅助容量的两部制电价交易机制研究;水电参与电力市场的标准化方案研究;基于动态一致性风险度量的水电优化运行方式研究等几个方面。首先,总结和归纳了水电竞价上网的技术和经济特性,以及国内外关于水电竞价上网的标准化方案、运行方式和风险规避的研究现状及成果,并对本文研究的意义和主要工作进行了总体概述。其次,本文从现代经济学和管理学的角度出发,对水电参与电力市场的竞争力进行了分析,作为水电企业市场竞争力测评的概念基础和学术基础。初步介绍了电价的基本理论、经济学成本和利润概论、运筹学决策理论和金融学风险分析方法,为进一步开展发电侧电力市场和水电竞价上网的研究和实践工作奠定了基础。第叁,发电辅助服务是在电力市场中确保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手段。在总结了现行竞价上网模式对发电辅助服务的支付方式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考虑动态辅助容量的两部制电价交易机制,动态辅助容量可根据机组所承担的发电辅助服务或具体实现的功能进行划分,相应有不同的辅助容量电价和不同的交易机制。针对动态辅助服务为备用的情况,对交易平台、定价方法、结算机制、交易流程以及对电网的安全性和经济性等问题进行了阐述。对其他发电辅助服务(AGC、无功电压支持、黑启动恢复等)的指标量化、成本分析及定价等问题进行了初探。改进的两部制电价交易机制能够对发电企业所承担的辅助服务进行合理的补偿,体现了水电的调节性能和综合效用,有利于降低购电成本和促进电力资源的优化配置。第四,水电企业转让或购入发电权,可以避免枯水期由于来水不足引起的风险或丰水期由于弃水造成的损失,维持市场供需平衡,实现社会总体效用的最大化。本文考虑市场价格的不确定性,以条件风险价值CVaR为风险计量指标,建立了单期发电权的投标组合模型,通过协调方案利润和风险,使水电企业在获得更大收益的同时,实现对不同的风险态度和不同的市场条件变化下的电量分配优化,从而规避其他市场可能存在的风险。模型对于水电企业参与发电权交易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最后,本文对水电的短期和中长期优化调度问题进行了研究。由于发电量的多期投标组合是一个动态的优化问题,决策过程中常常呈现多期风险,因此,对风险的度量也应该是动态的。本文考虑风险对未来投资收益波动的长期影响,将分位数作用于静态一致性风险度量来表征多期风险的动态特征,提出了一种动态一致性风险度量,以各期CVaR的绝对偏差加权和最小为目标函数建立数学模型。该模型可同时应用于计及风险的发电量时间分解和空间分配计算,还可以进行扩展,对优化调度过程中面临的各类营销风险进行分析,以适应电价、来水、需求等不确定因素的变化。综上所述,综合考虑水电的经济、技术等特性,制定合理的标准化方案和优化运行方式,是水电企业在竞价上网的过程中需要探索的重要问题之一。本文对水电在发电侧电力市场中的竞价上网模式、竞价交易价格结算机制、发电权交易、水电短期和中长期优化调度等问题提出了方案设计或数学模型,对相关模型进行了数学仿真并对所得结果进行了研究和分析,对于今后水电参与竞价上网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和实用价值。

马玲[4]2004年在《计及可靠性价值的电力市场输电定价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在向电力市场转变过程中,电力工业面临着一系列技术、经济、政治等方面的问题。电力市场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输电网的开放使用,而输电网作为电力市场的中间环节,其功能和角色发生了重大变化,如何在市场环境下准确的计算输电费用,如何在市场条件下提高系统供电可靠性是摆在电力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 论文以电力市场环境下的可靠性及输电定价问题为研究对象,针对电力市场对电力系统可靠性的影响及提高可靠性的措施、输电定价中可靠性价值的计入、市场环境下的可靠性评估等问题,进行了较深入而系统的研究,提出了相关的模型和算法,概括起来,论文取得了以下主要成果: 对电力市场的基本理论和电力市场条件下的可靠性问题进行了阐述。通过分析电力市场对可靠性产生的影响,承认电力市场的确给电网可靠性带来了新的挑战,使其更容易受到来自商业利益的冲击;通过讨论当前市场条件下可靠性下降的原因、市场条件下提高可靠性的措施(如可靠性标准、投资、负荷作为可靠性资源、电价),指出使用电价信息来激励市场参与者自觉提高可靠性是最有效的一种手段。 论文对传统的输电定价方法进行了归纳总结,以言茂松教授提出的网嵌入边际成本法输电定价模型为切入点,对其进行分析与求解,验证了模型的各种特性,说明网嵌入边际成本定价法能给电网提供较强的经济信号,保证固定成本的回收,是比较适合发展中国家的一种输电定价模型;同时也发现,此模型在负荷增加或线路故障情况下也存在着无解的问题。 在网嵌入边际成本法的基础上,论文提出计入可靠性价值的输电定价模型,在模型中引入虚拟发电容量,不但解决了带双边约束的线性规划有时无解的问题,并易于处理削负荷功能,进而将缺电成本与固定成本和运行成本一起综合成为输电成本进行研究;提出用户质量因子的概念,计入了不同用户供电可靠性等级对电价的影响,从而使不同用户对可靠性的选择在电价中有所反映。 针对电力市场环境下电网提供转运业务和用户能动性增加的特点,在传统发输电系统可靠性评估的基础上,论文尝试提出一种基于交易的输电系统可靠性评估模型TTREM(Transaction based transmission Reliability Evaluation Model),用优化交易模型来代替传统模型中的潮流计算和以最小削负荷为目标的有功安全校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正,以此来评价电网在一定市场机制下完成输电交易的能力,以期更准确的评估电网在新环境下的可靠性。 论文各部分对所提出的模型均用算例进行了检验,达到了预期的效果,显示了良好的应用前景。

王勇[5]2005年在《电力市场环境下发电投资决策与容量充裕性问题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电力工业市场化改革的主要特征之一就是厂网分离,即原来垂直垄断的电力公司解裂为一家电网公司和两家或多家独立的发电公司。在电力市场环境下,传统的、由垂直垄断的电力公司基于负荷预测、失负荷概率(LOLP)和失负荷价值(VOLL)进行的统一发电规划将不复存在。发电投资成为投资者以自身利益最大化为目标的投资行为,投资风险完全由投资者自己承担,政府不再保证发电投资成本的回收和相应的投资收益。从另一方面来讲,发电投资者或发电公司不再承担也没有能力承担保证整个系统发电容量的充裕性和供电可靠性的责任。在电力市场环境下,究竟应该由哪一个机构或由哪一类市场参与者承担保证发电容量充裕性的责任还不是十分明确。事实上,没有一个机构或一个市场参与者有能力承担这样的责任。在上述背景下,对政府机构来讲,如何设计有效的市场机制以保证系统的发电容量充裕性和供电可靠性就成为至关重要的问题;而对发电公司而言,如何制定自己最优的发电投资决策和机组运行决策就成为非常重要的问题。本论文针对上述几个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比较系统深入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 1) 发电公司的生产决策对其收益进而发电投资决策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因此,本论文首先对发电公司的投标容量分配策略进行了研究。在假定发电公司可以同时参与能量市场和备用市场投标的前提下,以最大化发电公司的生产收益为目标,并计及风险约束,基于投资组合理论建立了求解发电公司在两个市场的最优投标容量分配策略的数学模型,并提出了求解方法。 2) 作为保证发电容量充裕性的一个重要手段,容量责任模式已被多个正在实际运营的电力市场所采用。在这些市场中,所有负荷服务实体(LSEs)必须获得足够的装机容量以满足监管机构或市场管理机构规定的容量责任要求。通过分析发电公司在不同装机容量价格水平下的投标容量分配策略和LSEs的装机容量购买策略,本论文将确定能够诱导充裕发电容量的装机容量价格水平的问题表示为一个两层优化问题,构造了相应的数学模型,并提出了求解方法。 3) 对电力市场环境下的发电投资决策问题进行了初步的研究,构造了一种新的方法框架,计及了负荷增长的不确定性和竞争对手的发电投资等因素的影响,并提出了基于蒙特卡罗仿真和遗传算法的求解算法。

陈彦州[6]2011年在《电力市场下供电公司的风险管理及交易风险控制软件研究与开发》文中指出随着电力工业市场化改革的深入,电力工业会逐步从垂直一体化模式过渡到发输配售分离模式。传统的垄断一体化运营的电力企业将最终被分割为发电公司、输电公司、和独立经营并可参与市场竞争的供电公司。由于电能尚不能有效地大量存储,发电和用电就需要实时平衡。经济发展、燃料价格波动、季节和气候条件以及自然灾害等都会影响电力负荷需求和市场电价。供电公司成为了市场参与者,但也面临前所未有的巨大风险。作为较早开始放松电力管制的国家,美国自96年建设电力市场以来,发生了从2000年的加州电力市场危机、安然公司破产到2003年的美加大停电等一系列重大事件。美国的经验与教训表明:在变化的市场环境下,要保持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电力企业要生存与发展,就必须在市场中建设完善的风险管理制度和科学的风险管理理念。电力市场中目前常用的风险规避与管理方法主要可以分为叁类:竞价策略、资产组合思想以及运用远期合约等各类电力金融衍生产品。由于目前电力市场中需求侧竞争尚未开放,因此竞价策略问题多集中在发电侧。因此,本文对供电公司的风险管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供电公司的购售电组合策略上。本文首先对以往有关电力市场风险管理的文献进行研究,指出当前对供电公司购售电组合策略的研究存在着风险计量指标存在缺陷、电价正态分布假设条件在实际电力市场中难以得到满足和较少关注到购电决策的多阶段性等缺点,继而为电力市场下的供电公司提出了基于半绝对离差的动态购电组合模型和基于偏度风险价值的动态购电组合模型,并分别通过算例分析,表明了所提出模型相对于传统模型的优越性,从而为供电公司提供了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的新思路和新方法。最后,针对我国省级供电公司电力交易的现状,本文选取了适合的风险评估指标,为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开发了―交易风险控制软件‖,以此作为电力市场风险管理理论实用化的一次初探。

张富强[7]2009年在《电力市场环境下的无功及电价风险管理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电力工业的市场化改革打破了其垂直一体化的垄断格局,这给电力系统的运行带来了深刻的影响,无功容量不充裕给系统运行带来的损害以及电价波动带来的金融风险是其中的两个重要问题。2003年美加大停电和2000~2001年的加州电力危机就与这两个问题有关。本文就电力市场环境下的这两个问题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研究。首先对近年来国内外就电力市场环境下无功问题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包括无功成本分析、无功定价方式、无功获取与付费、无功调度以及无功市场势力等方面。之后,对电价风险管理方面的研究现状做了综述。在无功市场尚未建立之前,需要对无功源进行成本补偿。因此,对无功源进行成本分析非常重要,它是对无功服务进行定价以及补偿的基础。本文比较了各种无功源(包括同步发电机、电容器、同步调相机、变压器分接头、SVC和STATCOM)的物理特性,并且估计了它们提供无功服务时的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接着详细讨论了发电机在提供无功服务时,固定成本在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之间的分摊,指出了使用“元/MVA”的表达式以计算无功容量投资成本的一些错误。举例说明发电机在提供无功服务时机会成本的计算。同时也给出了在考虑资金回报率时,电网侧的无功成本折算到每年度的固定成本表达式。对系统所需无功容量的准确估计能够帮助预防因为无功功率缺乏导致的电压崩溃事故,同时也能避免装设过多无功源而造成的浪费。计及了多个无功源可能同时发生预想故障的风险,提出了一种新的无功容量需求的确定方法,此方法同时考虑了购买无功容量的成本、切负荷的成本以及发电再调度的成本,以这叁项成本之和最小化为目标,确定需要购买的无功容量的大小及其分布。系统调度机构可以采用类似思想确定每年需要采购的无功源的数量及其位置分布。由于无功功率的本地特性,无功市场势力成为建设竞争性无功市场的最大障碍,因此分析系统中哪些无功源拥有潜在的市场势力对推进无功市场的建设意义重大。现有的无功市场势力评估指标大多只考虑了电力系统的技术特征,没有考虑市场参与者的策略性投标行为。在此背景下,提出了基于智能体代理的市场仿真方法以研究无功市场中参与者的博弈行为,其中采用了模仿者动态算法来模拟智能体(参与者)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理性行为。发展了计及发电机强制无功出力要求的统一价格竞价模式和PAB竞价模式,并利用得到的结算电价计算市场势力指标,即价格成本裕度指标。获得准确的现货电价分布形式能够帮助市场参与者确定自身在市场竞争中的位置,特别是有效地分配在现货市场参与竞争的电能比例。现有的研究很多假设现货电价服从正态分布的特征,从浙江电力市场异常的现货电价数据出发,本文基于某一区域的负荷呈正态分布的假设,结合市场总供给曲线在某一点飞升的严重非线性特征,采用概率论从理论上推导了电价作为负荷这种随机变量的函数的分布情况,并以加州、PJM和中国浙江电力市场的实际交易电价数据做了验证。结果表明,只有在电力供求关系很宽松的情况下,电价才近似呈正态分布;而在供求紧张的情况下,电价分布明显偏离正态分布,且具有严重的右偏峰特性;实际电力市场在供求紧张时还表现出狭峰特征。紧接以上对现货电价分布形式的研究,提出了一种新的电力市场环境下的双边合同轮流出价谈判合同。基于谈判双方对自身能够承受的风险和利润底线的假设,采用了一系列动态的讨价还价过程以描述谈判过程模型,允许市场参与者根据偏好自己定义风险和收益指标,在本文中以期望效用理论描述电力市场因电价波动带来的风险,以期望利润定义参与者的收益。采用让步因子描述参与者的谈判策略,并为市场参与者设置了期望效用和期望利润的下限限制,这样,谈判最后能够达成一个对双方而言、风险和收益都可以承受的合同。

柏小丽[8]2011年在《动态风险下配电侧的最优购电分配模型》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放松管制、引入竟争,实行市场化改革已成为世界范围内电力工业改革发展的总体方向,配电侧电力市场化改革是传统配电工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这样原有垂直垄断经营的格局逐渐被打破,配电侧变成了独立于发电企业的经济实体。从而配电公司作为终端用户的代表在电力市场购买电能,然后销售给终端用户。由于电力市场的不稳定性,尤其是电力市场的电价受多种因素影响,其波动性很大且难以预测;同时,用户的用电电量是随机变化的。所以配电侧在购电时会面临很大的风险,特别是实时变化的动态风险。因此配电公司有必要对所面临的购电风险进行识别并有效的管理,以便于配电公司能够更好地管理和控制它,减小这些风险给配电公司所带来的损失。配电侧为了分散风险、降低成本、增加收益,往往在多个电力市场购电,但每一个电力市场都有它的优缺点,每个电力市场的电价都具有不同的特征。因此配电侧需要对所购电量在各个电力市场中进行合理分配。所以结合我国销售电价改革实际情况,研究动态风险下,配电侧购电电量最优分配对配电侧电力市场的长期稳定运营具有重要意义。首先,本文分析了国内外电力市场的特点及基本原则、运营模型、结构,特别是配电侧电力市场的特点、交易方式及市场的目标、模式和改革步骤。面对配电侧在电力市场交易中存在的风险,分析风险的来源,及配电侧做出的风险管理决策。其次,本文建立了动态风险下的最优购电分配模型。电力市场的风险是动态变化的,配电公司选择在多个时段中购电,并且上一时段的购电风险及风险下的购电决策都会影响配电公司在下一时段的购电决策。本文以多时段条件风险价值(CVaR)度量配电公司的动态风险,并用贝叶斯公式对购电决策进行动态修正,建立了配电侧在动态风险下考虑决策影响和不考虑决策影响两种情况下的最优购电电量分配模型。运用遗传算法研究在一定置信水平下,配电侧的购电优化模型,以实现最小购电风险。通过所建立的模型,说明动态修正后的购电模型可以更全面的反映配电侧面临的购电风险及最小风险下的收益率。最后,建立了动态风险下,考虑评估指标的配电侧最优购电分配模型。为了使配电侧达到最小化风险、最大化收益及供电可靠性最好叁个目标要求下的购电分配,本文把配电侧的风险、收益及供电可靠性作为评价配电侧购电分配是否最优的叁个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对目标决策层和指标层进行主观分析,得出在时段t评价最优购电分配的指标权重。考虑配电侧前几个时段购电决策的影响和实时的动态风险,运用贝叶斯方法和熵权法对指标权重进行动态的修正。通过对算例的分析,表明修正后的评价指标既考虑了对评价指标的主观及客观分析,也考虑了决策影响和实时风险,使得评价的结果更合理。配电侧可以根据所要求的评价指标进行最优购电分配,科学的处理好配电侧风险、收益及供电可靠性叁个目标函数之间相互影响且相互冲突的关系。电力工业改革的深入及世界范围内智能电网的提出,在动态风险下,配电侧如何更科学、更实际的对配电侧的进行购电分配,以实现对电力资源更高效的利用,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段登伟[9]2005年在《配电市场管制及供电公司风险规避的定价研究》文中提出近年来,放松管制、引入竞争,实行市场化改革已成为世界范围内电力工业改革发展的总体方向,配电侧电力市场化改革是传统配电工业发展的必然趋势。配电侧电力市场下供电公司面临巨大的市场风险,同时新运营模式的出现也使管制部门必须解决监管上的难题,以促进竞争、提高效率。本文主要从配电侧电力市场条件下,配电管制和供电商风险规避两个方面展开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配电侧电力市场的物理基础和理论基础分析;基于标尺竞争的配电管制模式研究;计及配电网物理约束的零售电价管制模型研究;电力市场条件下分时零售电价与批发电价联动模型的研究;供电商利用可中断负荷规避市场风险的研究;供电商在不完全信息条件下的竞价策略研究等几方面。 首先,本文从配电系统的物理规律、物理特点以及配电侧引入竞争机制的现代经济学理论等方面分析了建立充满竞争的配电侧电力市场的物理基础和理论基础,表明了配电侧从垄断逐渐走向竞争的合理性。分析了配电系统中的可竞争环节和自然垄断环节,初步介绍了配电侧电力市场的模式和交易方式,为配电侧电力市场的后续研究奠定了基础。 其次,结合国外配电侧电力市场实践的基本经验,首次提出了我国配电侧引入标尺竞争的基本框架。通过对配电侧引入竞争的模式和管制模式的研究,本文对配电侧放松管制和管制重建的过程进行了描述。介绍了标尺竞争的基本理论及其优点和存在的问题,指出标尺竞争符合配电工业的特点,具有提供正确激励机制、克服信息不对称问题、适应过渡阶段等优点,总结了国外基于标尺竞争的配电市场的发展情况,在此基础上提出的标尺竞争框架,为我国配电工业合理运用标尺竞争实现“打破垄断、引入竞争”,推进配电侧市场化改革提

陈小良[10]2010年在《基于公共物品属性和市场效率的输电项目评价理论研究》文中指出输电网在电力工业和电力市场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具有不可替代的物理功能、社会功能和市场功能。输电评价是输电项目投资决策的关键环节,输电项目不同于一般的建设项目,它具有一次性、垄断性、网络外部性和公共物品属性,因而研究合适的输电评价方法具有重要的理论以及实际意义。基于输电系统和输电项目的特征,本文总结了输电评价应遵循的原则,认为输电项目评价应该从可靠性、经济性和环保性出发,并且需要考虑到市场化因素对输电评价的影响。在完全竞争的电力市场环境下,各市场主体通过竞争达到市场均衡,实现电力市场效率最优。本文在分析影响电力市场效率的因素的基础上,首先对输电项目效益的进行识别,认为输电项目的效益包括可靠性效益、环境效益及经济效益。对输电项目的效益进行识别有利于对输电项目进行经济评价并且可以进行不同项目的比较,同时可以作为确定输电费用分摊和输电价格的依据。其次,本文基于节点边际电价的基本原理和经济剩余理论,构建了输电项目对不同市场主体的效益计算模型,采用“有无对比法”,通过比较输电项目建设前后各市场主体的经济剩余的变化量,得到输电项目给各主体创造的收益。并通过IEEE30节点算例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第叁,本论文详细的分析了输电项目的外部性特征,阐述了输电项目所包含的内部效益和外部效益,并分析了输电项目对相邻电力系统的影响及对外部环境的影响,同时建立了输电项目相邻电力系统影响的计量模型。本文采用电力生产随机模拟软件和潮流计算工具,通过IEEE30节点算例系统分析了输电项目外部性效益的计算,重点分析了某区域的输电项目对相邻电力系统中各主体的影响。第四,本为通过进一步对市场和电力系统的运行进行模拟,分析了电力市场条件下的叁种因素:发电商策略性报价、需求侧参与响应,以及发电商与用户签订长期交易合约对输电项目效益计算的影响,并建立输电项目效益的计算模型,通过算例分析说明市场化因素对输电效益的影响。最后,考虑到输电项目的特性以及市场化因素的存在,本论文在前几部分效益计算的基础上,将模糊综合评价的方法、改进熵权TOPSIS法、层次分析法叁种方法运用到输电项目评价上,并建立了输电项目评价的模型,通过计算可能的电力投资方案的指标并排序,确定最终的输电投资方案。

参考文献:

[1]. 计及可靠性价值的电力市场电价研究[D]. 沈力. 重庆大学. 2003

[2]. 电力市场运营的可靠性和经济性研究[D]. 周平. 重庆大学. 2004

[3]. 电力市场环境下水电的优化调度和风险分析[D]. 刘嘉佳. 四川大学. 2007

[4]. 计及可靠性价值的电力市场输电定价研究[D]. 马玲. 重庆大学. 2004

[5]. 电力市场环境下发电投资决策与容量充裕性问题的研究[D]. 王勇. 浙江大学. 2005

[6]. 电力市场下供电公司的风险管理及交易风险控制软件研究与开发[D]. 陈彦州. 华南理工大学. 2011

[7]. 电力市场环境下的无功及电价风险管理问题研究[D]. 张富强. 浙江大学. 2009

[8]. 动态风险下配电侧的最优购电分配模型[D]. 柏小丽. 西华大学. 2011

[9]. 配电市场管制及供电公司风险规避的定价研究[D]. 段登伟. 四川大学. 2005

[10]. 基于公共物品属性和市场效率的输电项目评价理论研究[D]. 陈小良.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10

标签:;  ;  ;  ;  ;  ;  ;  ;  ;  ;  ;  ;  ;  ;  ;  ;  ;  ;  ;  ;  ;  ;  

计及可靠性价值的电力市场电价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