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走滑拉分盆地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盆地,流体,莱阳,华南地区,成矿,火山岩,地球化学。
走滑拉分盆地论文文献综述
孔令武,张树林,韩文明,赵红岩,赵佳奇[1](2019)在《走滑—拉分盆地构造特征及盆地成因模式探讨:以中非多赛奥盆地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立足于中非剪切带的构造演化,文章分析了中非剪切带对多赛奥盆地形成与演化的控制作用,明确了多赛奥盆地的构造演化阶段,并从盆地结构和构造样式分析入手,探讨了多赛奥盆地的成因机制。研究表明,受中非剪切带"强—弱"两期走滑作用控制,多赛奥盆地经历了扭张期、压扭期、拗陷期叁期的构造演化阶段,扭张期为盆地的主要形成期,压扭期为盆地构造定型期。在晚白垩世压扭期,盆地东、西部遭受不同程度的压扭作用,形成东部主坳区和西部压扭区,东部主坳区遭受后期压扭作用较弱,表现为不对称的双断结构特征,而西部压扭区遭受强烈的后期压扭作用,地层发生弯曲变形,Borogop Ⅱ断裂发生正反转作用,形成大型正花状构造区。受早期扭张作用和后期压扭作用双重控制,多赛奥盆地发育两类五种构造样式。右阶右旋作用机制形成的扭张作用控制了多赛奥和塞拉迈特走滑—拉分盆地的形成。(本文来源于《高校地质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刘源,Konietzky,Heinz[2](2019)在《基于离散元方法对走滑拉分盆地演化及次级断裂扩展过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拉分盆地是一种与走滑断裂带密切相关的特殊拉张构造,因其重要的构造意义,及其与火山活动、中小地震群集、特殊的成矿作用间的伴生关系而受到研究者的高度重视。关于拉分盆地的形成演化过程,已有较多的研究成果,但是由于研究手段的限制,缺少对盆地演化中次级断裂扩展过程的研究。基于离散元的数值计算方法是研究断裂扩展方式的理想方法。本文采用基于离散元的颗粒流方法,揭示纯走滑拉分盆地发育过程中的断裂扩展和连接过程,为拉分盆地演化机理和断裂扩展提供新的研究方法。同时,根据主走滑断层与块体运动方向的夹角不同,建立不同的张扭性拉分盆地模型,系统研究张扭性盆地的断裂扩展和演化机理。将上述理论研究结果与死海盆地等经典拉分盆地实例相结合,探讨了死海盆地、土耳其Cinarcik盆地、哥伦比亚El Paraiso盆地等的形成演化机理和断裂扩展方式。(本文来源于《地质力学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王虎,冉勇康,李彦宝[3](2011)在《小型拉分盆地的生长与走滑断层的位移速率——以青藏高原东南缘则木河断裂带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活动断层滑动速率可以用来定量比较不同断裂带或同一断裂带不同时段的活动性,同时还是地震危险性评价的重要参数,合理评估活动断层的滑动速率主要受限于两个参数的可靠性,即断层的累积位移量和相应的活动时间。传统上较理想的用于评估走滑断层滑动速率的地貌体一般为阶地、冲洪积扇、冲沟等的位错测量和相应活动累积时间的确定,文中则尝试通过青藏高原东南缘则木河断裂带大箐梁子段叁维组合探槽揭示的小型叁角状拉分盆地的生长模式来约束断层的水平位移速率,基于野外详细的调查、拉分盆地底部14C测年以及实时差分GPS精确测量,约束了则木河断裂带全新世以来的断层平均左旋滑动速率为(2.4±0.2)~3.6mm/a,这比前人给出的滑动速率偏小,但却与古地震资料及GPS观测结果吻合得较好。(本文来源于《地震地质》期刊2011年04期)
唐华风,程日辉,王璞珺,刘万洙[4](2006)在《走滑拉分盆地层序构成特征——以胶莱盆地莱阳群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胶莱盆地莱阳群有4个层序界面和3个叁级层序,其中SB1、SB2和SB4是区域性不整合面,而SB3是平行不整合面。根据水进体系域中泥质含量和水进体系域(TST)与高水位体系域(HST)的厚度比值,将层序类型划分为浅水型和深水型,将冲积型层序直接判定为浅水层序,将TST中含有深湖相沉积的层序直接判定为深水型。层序Ⅰ,莱阳地区为深水型层序,以滨浅湖相沉积为主;诸城地区缺失TST和HST,层序类型不能确定,低水位体系域(LST)以冲积扇相沉积为主。层序Ⅱ,莱阳地区为深水型层序,以湖相沉积为主,发育了厚层暗色半深湖泥岩;诸城、高密和莒县地区为浅水型层序,以冲积扇相、河流相沉积为主。层序Ⅲ,莱阳和诸城两地为深水型层序,以浅湖—半深湖相沉积为主,发育了厚层暗色泥岩;高密和莒县两地为浅水型层序,以冲积扇相—河流相沉积为主。胶莱走滑拉分盆地层序特征表现为:(1)靠近走滑断层的区域发育浅水型层序,而远离走滑断层的区域发育深水型层序;(2)低水位体系域发育迭瓦状扇体;(3)低水位体系域下部单个扇体厚度小,上部单个扇体厚度大。(本文来源于《沉积与特提斯地质》期刊2006年03期)
王勇,侯增谦,莫宣学,董方浏,毕先梅[5](2006)在《云南巍山—永平碰撞造山带走滑拉分盆地铜金多金属矿成矿流体系统:稳定同位素特征及热液来源》一文中研究指出云南巍山—永平矿集区位于兰坪走滑拉分盆地南段,有铜金多金属中、小型矿床及矿化点140余处,盆地发育和成矿作用与印度—亚洲板块碰撞密切相关。为了探索该矿集区成矿热液的来源,研究了该区成矿流体的稳定同位素特征。区内成矿流体系统可分为紫金山子系统与公郎弧子系统。公郎弧子系统内铜钴矿床成矿流体的δD为-83.8‰~-69‰,δ18O为4.17‰~10.45‰,δ13C为-13.6‰~3.7‰,成矿流体主要来源于岩浆水及地层水。紫金山子系统内金、铅锌、铁矿床成矿流体的δD为-117.4‰~-76‰,δ18O为5.32‰~9.56‰,δ13C为-10.07‰~-1.5‰;锑矿成矿流体的δD为-95‰~-78‰,δ18O为4.5‰~32.3‰,δ13C为-26.4‰~-1.9‰,成矿流体来源于地层水以及岩浆水。受印度板块与亚洲板块碰撞造山作用的影响,在该盆地内,成矿流体自南西向北东大规模迁移过程中,先形成温度、盐度较高的公郎弧子系统,随着流体向北东推进,温度、盐度逐渐降低,流体成分发生变化,演变为紫金山子系统。(本文来源于《矿床地质》期刊2006年01期)
周永胜,李建国,王绳祖[6](2003)在《用物理模拟实验研究走滑断裂和拉分盆地》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按照下地壳和岩石圈地幔塑性流动控制上地壳构造变形的思想,采用脆延性双层模型,在考虑模型相似性的条件下,通过延性层流动驱动脆性层进行走滑断裂和拉分盆地模拟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在左行走滑阶段发育两条"S"型左行右阶断裂带;在右行走滑改造阶段,早期左行右阶断裂带被改造为"Z"型右行右阶断裂带。走滑断裂发育过程中共有叁种类型的拉张伸展:(1)"S"型破裂逐渐伸展,形成多个菱形盆地;(2)几个相邻的斜列"S"型断裂在剪切作用下端部被错断连通,形成"地堑—地垒"构造;(3)在右行走滑阶段,沿右行右阶断裂拉张形成拉分盆地。先存的上隆拱张断裂限制了走滑断裂的位置和方向。脆性层强度对走滑断裂的形成和发展具有约束作用,脆性层结构对脆延性的层间耦合作用和走滑断裂特征具有显着影响。(本文来源于《地质力学学报》期刊2003年01期)
丁晓,沈扬,徐汉林[7](1995)在《中国南方走滑拉分盆地遥感构造解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MERIDIN图像处理系统提供的高精度、高质量的卫星图片,根据走滑拉分盆地的成因模式,重点解析了江西吉安-泰和盆地。认为,该盆地是一个联合型的走滑拉分盆地,由北部的吉安盆地和南部的泰和盆地构成,并具有一定程度的伸展性质;中部的横江隆起可以视为走滑推隆构造。讨论了该盆地的形成演化史,并根据走滑拉分盆地模式预测了生油凹陷、生油岩层位和勘探区块。(本文来源于《南方油气地质》期刊1995年02期)
Orhan,TATAR,胡立山[8](1993)在《土尔其Niksar "Z"形拉分盆地的陆内年轻火山与走滑剪切变形有关》一文中研究指出沿土尔其Anatolian断层带中段西部的Niksar盆地是一个年轻"Z"型拉分盆地,它是由两个不平行的主断层相互连接而成的,并在1939年和1942年分别发生过地震.尽管主断层之间相距124m,然而,可以认为是重迭的.由于剥蚀和地形坡度的原因,斜向盆地的边界非常不规则.第四纪平原地形比周围山峰低1km.盆地以充填活动网状平原、不活动网状平原、沼泽、山麓冲积扇、冲积扇的沉积为特征,估计沉积厚度超过600m.沿着不规则的ENE向盆地边缘的断层几何形态是非常复杂的,年轻晚第四纪火山岩浆切穿盆地沉积物,沿陡走滑断层达到地表.火山岩的主要类型为玄武岩、玄武质安山岩,而次要是安山岩、流纹质英安岩等.(本文来源于《地质科学译丛》期刊1993年01期)
刘庆[9](1986)在《走滑断裂系中的重要构造——拉分盆地》一文中研究指出拉分盆地是走滑断裂系中的一种特殊的拉张构造.地貌上呈现为菱形凹陷,其长度与宽度之间有一定的比率.盆地的主要构造组成有边界走滑断裂、边界正断层以及盆地内部的张性或张剪性断裂;它可以在板块边缘和板内不同的走滑构造环境中发育,一般形成于走滑断裂水平运动的晚期.拉分盆地是沉积作用的有利场所,沉积物十分丰富,由多种源区供给,而且大多属于近源沉积,横向变化很大.沿盆地边缘断裂及盆地内部有火山活动,火山岩的成分组合受所在构造背景的控制,大陆走滑断裂边界主要是碱性玄武岩和拉斑玄武岩,在板块聚敛带的走滑断裂环境则为钙碱性火山岩.此外,拉分盆地还是走滑断裂系中地震多发地带.拉分盆地具有双重力学性质,利于生、储油层和储油构造的形成,是油气藏的远景区,而且还含有丰富的地热资源及金属矿产.(本文来源于《地质科技情报》期刊1986年02期)
走滑拉分盆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拉分盆地是一种与走滑断裂带密切相关的特殊拉张构造,因其重要的构造意义,及其与火山活动、中小地震群集、特殊的成矿作用间的伴生关系而受到研究者的高度重视。关于拉分盆地的形成演化过程,已有较多的研究成果,但是由于研究手段的限制,缺少对盆地演化中次级断裂扩展过程的研究。基于离散元的数值计算方法是研究断裂扩展方式的理想方法。本文采用基于离散元的颗粒流方法,揭示纯走滑拉分盆地发育过程中的断裂扩展和连接过程,为拉分盆地演化机理和断裂扩展提供新的研究方法。同时,根据主走滑断层与块体运动方向的夹角不同,建立不同的张扭性拉分盆地模型,系统研究张扭性盆地的断裂扩展和演化机理。将上述理论研究结果与死海盆地等经典拉分盆地实例相结合,探讨了死海盆地、土耳其Cinarcik盆地、哥伦比亚El Paraiso盆地等的形成演化机理和断裂扩展方式。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走滑拉分盆地论文参考文献
[1].孔令武,张树林,韩文明,赵红岩,赵佳奇.走滑—拉分盆地构造特征及盆地成因模式探讨:以中非多赛奥盆地为例[J].高校地质学报.2019
[2].刘源,Konietzky,Heinz.基于离散元方法对走滑拉分盆地演化及次级断裂扩展过程研究[J].地质力学学报.2019
[3].王虎,冉勇康,李彦宝.小型拉分盆地的生长与走滑断层的位移速率——以青藏高原东南缘则木河断裂带为例[J].地震地质.2011
[4].唐华风,程日辉,王璞珺,刘万洙.走滑拉分盆地层序构成特征——以胶莱盆地莱阳群为例[J].沉积与特提斯地质.2006
[5].王勇,侯增谦,莫宣学,董方浏,毕先梅.云南巍山—永平碰撞造山带走滑拉分盆地铜金多金属矿成矿流体系统:稳定同位素特征及热液来源[J].矿床地质.2006
[6].周永胜,李建国,王绳祖.用物理模拟实验研究走滑断裂和拉分盆地[J].地质力学学报.2003
[7].丁晓,沈扬,徐汉林.中国南方走滑拉分盆地遥感构造解析[J].南方油气地质.1995
[8].Orhan,TATAR,胡立山.土尔其Niksar"Z"形拉分盆地的陆内年轻火山与走滑剪切变形有关[J].地质科学译丛.1993
[9].刘庆.走滑断裂系中的重要构造——拉分盆地[J].地质科技情报.1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