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跳远教学运用“双向串连教学模式”的初步探讨(论文文献综述)
谢慧杰[1](2021)在《基于人本位和项本位的术科教学方法选择和应用研究 ——以体育教育专业跳远普修教学为例》文中研究表明
何江[2](2020)在《“标志碟+体操垫”组合训练在高校挺身式跳远教学中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教育改革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社会各部门对人才的引入也提出了更高的引入水准。为了进一步满足社会人才引入的要求,作为体育教育专业人才输送基地的体育院校要顺应时代发展的需求,就必须革新教学理念、深入教学研讨、改进教学方法。挺身式跳远作为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田径教学的必修内容之一,单元教学时间短,技术动作练习难,较常见的课堂教学主要是以“助跑—起跳—腾空—落地”的技术动作流程进行分阶段的专项技术强化练习,课堂辅助教学较少,练习方式单一,学生动作练习的积极性不高,动作练习的组织方式有很大的改进空间。为此本研究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以及教学实验法,通过设立研究实验,随机选取汉江师范学院体本2019级体育教育两个田径普修班学生为实验对象,以挺身式跳远规定技术动作作为教学内容,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运用“标志碟+体操垫”组合教学形式和非组合教学形式,再针对两组学生进行了课中与课后的调查、考核,并将教学实验所得的数据与资料通过处理和分析之后得出以下结论:(1)“标志碟+体操垫”组合训练融合了跑、跳、协调、灵敏等多种训练,能够较好的提升学生的综合身体素质,对跳跃能力的提升较为显着。(2)“标志碟+体操垫”组合训练新颖的课堂组合形式满足了学生学习的好奇心,有助于优化挺身式跳远课堂教学组织,能够很好的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课堂练习的主动性。(3)“标志碟+体操垫”组合训练提升了腾空基础高度,相对延长了腾空时间,大大降低了空中动作的练习难度,能够较好的培养学生挺身式跳远腾空落地的技术动作。(4)“标志碟+体操垫”组合训练的综合运用相较于常见的跳板辅助练习或纯粹技术阶段性分解练习,成绩提升效果更加明显。(5)“标志碟+体操垫”组合训练形式可以增强课堂教学设计的整体把控,大大提升了学生的练习比重,将更多的练习时间交还给了学生,有助于分组教学、合作教学等方法展开因材施教针对性进行的教学安排。
韩笑鑫[3](2018)在《云门舞蹈教室“创意身体”品牌文化研究》文中指出林怀民先生创立的台湾云门舞蹈教室是台湾舞蹈教育史上的一座丰碑,其在全民舞蹈教育中取得了惊人的成就,并塑造了台湾地区规模最大、知名度最高的身体教育品牌。然而国内外学者对其“创意身体”舞蹈艺术理念40多年来的发展却鲜有关注。本文以“创意身体”品牌文化作为研究的视角,从物质文化、精神文化、行为文化三个方面全方位地诠释创意身体品牌文化的主要内容。其中,“品牌物质文化”既体现在品牌名称、品牌符号、品牌形象中所蕴含的品牌理念,又彰显于空间布局上的匠心与精锐的师资队伍中;“品牌精神文化”集中体现于“律动”、“即兴”、“游戏”三大课程理念中;“品牌行为文化”的建构主要体现在品牌定位、终端管理、品牌传播模式打造、品牌的个性表达等品牌管理与营销方面。在此基础上,本文又对“创意身体”品牌文化在优势、机遇与威胁因素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并据此提出品牌文化发展的品牌迁移、文化价值观与口碑传播等现实启示,希望本文的研究成果能够为当代舞蹈教育提供一份有学术价值的参考。
杜舸[4](2017)在《美国空军军官职业教育体系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全球信息化军事变革的不断演进,现代战争理念和其具体表现形式也随之发生着巨大变化。在现代战争中,空天力量逐渐成为影响战争走向的主要因素。目前,世界许多国家都把发展本国空天力量摆在突出的军事战略位置,以发展经济和科技促进本国空天力量的发展。在当今世界新军事革命大环境下,兵力的多寡已经不再是夺取战争胜利的决定因素。现代化战争更多拼的是知识、拼的是信息技术。一个国家是否拥有大批掌握先进信息知识和具备较强信息能力的高素质空军军事人才是当今信息化空天战争的取胜关键。在这个世界上存在着各种各样资源,如石油资源,矿藏资源等。然而,在这些资源中,人才资源是最为宝贵的资源。在21世纪的现代化战争中,空天战场将成为一个主要战场。空军已经成为夺得战争主动权的中坚力量。一个国家强大的空军力量主要是源于高素质的军事人才,源于对本国空军军事人才所进行的职业化教育。“人的因素”才是在现代战争中获得主动权的关键性因素,是我军打赢未来信息化战争的重要保证。目前,美国空军拥有当今世界上现代化程度最高的空军力量。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美国空军拥有一套较为完善和先进的军官职业教育体系,源源不断地为美国空军培养和输送着大量高素质军事人才。相比于美国空军军官职业教育体系,我国空军军官职业教育还存在着诸多有待于完善之处。“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国空军有必要对美国空军军官职业教育进行深入、细致研究,借鉴其成功经验,此举具有深远意义。本文通过对美国空军军官职业教育相关内容的陈述、分析和研究,对美国空军军官职业教育不同发展阶段进行总结和分析,以促进我国空军军官职业教育的不断进步和发展。论文共分为八部分:绪论部分。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第一,对选题缘由、本课题研究的意义进行陈述;第二,对本课题的研究现状进行分析;第三,对本课题的研究目标和研究方法进行陈述和分析;第四,对本文的研究重点、难点和创新点进行陈述;第五,对本研究所涉及到几个核心概念进行界定。第一章指导思想、理论基础及培养理念。这一章主要对美国空军军官职业教育所涉及到的一些指导思想、理论基础及培养理念进行陈述和研究。第二章历史流变。本章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第一,对美国空军及其发展历程进行简要介绍;第二,将美国空军军官职业教育历史划分成3个阶段,分别对每个阶段的空军军官职业教育发展史进行陈述和研究。第三章美国空军军官任命前职业教育。本章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第一,对美国军官职业教育体系进行宏观陈述,为接下来研究美国空军军官职业教育打下基础;第二,美国空军军官任命前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体系中所涉及到的3所人才培养机构,即,美国空军军官学校、美国空军后备军官训练团和美国空军军官训练学校进行了详细分析、研究和陈述。对这3所美国空军军官任命前职业教育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教育体制等内容进行陈述、分析和研究;第三,把美国空军军官学校作为个案进行研究,从而探寻出一条促进我国空军军官任命前教育院校不断进步和发展之路;第四,结合在本章中对美国空军军官任命前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和把美国空军军官学校作为个案进行的研究,对美国空军军官任命前职业教育的特点进行归纳和总结。第四章美国空军军官任命后职业军事教育。本章包括以下内容:第一,对美国空军军官任命后职业军事教育的人才培养体系进行陈述和研究;第二,对美国空军军官任命后职业军事教育的人才培养体系中的3所空军军官任命后职业军事教育院校进行个案研究;第三,结合本章对美国空军军官任命后职业军事教育体系的陈述和研究以及对3所空军军官任命后职业军事教育院校进行的个案研究,对美国空军军官任命后职业军事教育特点进行归纳和总结。第五章美国空军军官联合职业军事教育。本章包括以下内容:第一,把美军联合职业军事教育分成6个发展阶段,并对每个发展阶段的美军联合职业军事教育进行陈述和研究;第二,对美国空军军官联合职业军事教育的人才培养体系进行陈述和研究;第三,把某一个具有代表性的美国空军军官联合职业军事教育机构作为个案进行研究;第四,结合本章对美国空军联合职业军事教育体系的陈述和研究以及对美国空军军官联合职业军事教育院校进行的个案分析,对美国空军军官联合职业军事教育的特点进行归纳和总结。第六章,启示与借鉴。本章包括以下内容:结合本章中对几个不同教育阶段的美国空军军官职业教育体系的陈述和研究,笔者从以下3方面对美国空军军官职业教育的启示进行陈述和研究:第一,对美国空军军官任命前职业教育的启示进行陈述和分析;第二,对美国空军军官任命后职业军事教育的启示进行陈述和分析;第三,对美国空军军官联合职业军事教育的启示进行陈述和分析。结论部分。主要是对本文进行了总结和概述。
白宇[5](2016)在《排球正面扣球技术的教学设计与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高等院校及中、小学排球运动的开展进入热潮。《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方案》的出台,明确指出将排球运动定为必修课程,此《方案》的提出,对排球教学工作又有了更高的要求。排球运动是一项技术难度较大,对习练者要求相对较高的运动,其中正面扣球技术又是普修课程学习的重点内容,进而如何提高排球技能,教学中教师应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必要考虑的问题。本研究针对排球正面扣球技术设计了三种不同的教学方法,验证其在排球正面扣球技术教学中的效果,为排球扣球技术教学提供指导和参考意见。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教学实验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等方法,对排球正面扣球技术的特点设计了三种不同的教学方法,针对教学方法的理论依据、教学过程、教学评价、操作程序进行深入研究,并对招募零基础的学生进行正面扣球的教学实验,探析三种教学方法对学生扣球技术的影响,进一步论证实验假设的合理性。研究结果有以下几点:(一)通过对教学实验的分析证明,在正面扣球技术的教学中,运用第三条“教学链”(完整教学法)有利于提高学生对排球正面扣球技术的掌握,其教学效果优于第一条“教学链”(分解教学法)和第二条“教学链”(逆向教学法),由此得知,第三条“教学链”(完整教学法)适用于排球扣球的技能教学,并且第三条“教学链”(完整教学法)能够让学生尽快模仿和体会到完整的扣球技术,快速参与到扣球的“网上”练习,有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感受到成功运用技术带来的喜悦,提高自信心。(二)扣球各个技术动作环节衔接紧密,形成整体,第三条“教学链”(完整教学法)能够强化学生头脑中的正确技术动作概念及影像,有利于学生建立完整扣球动作的技术概念,保证扣球技术的连贯性,有利于动作技能的形成,强调扣球的完整技术动作。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完整教学法”进行教学才能够抓住整个扣球技术动作过程,避免技术动作脱节。(三)第一条“教学链”(分解教学法)对于学生掌握重点技术环节有较好的作用,但是因长时间的基础练习,学生会感觉到枯燥、降低学习兴趣,从而产生抵触的心理,导致在扣球中技术动作不连贯,容易产生动作脱节的现象,引起技术动作变形。(四)第二条“教学链”(逆向教学法)能够使学生快速感受到完整的扣快球技术,尝试到扣球的“快感”,但是,因长时间的进行扣快球练习,导致学生对四号位扣球的助跑时机、起跳位置和击球点高度有所欠缺,因此,“逆向教学法”对学生提高扣球的兴趣有积极作用;对四号位扣球技术上的提高并不显着。
虎攀[6](2015)在《挺身式跳远的传统与现代技术教学方法比较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对挺身式跳远技术教学的传统与现代方法的相关基础理论、技术特点的客观性、教学方法的必然性三方面分析,得出:现代高水平运动能力阶段的挺身式跳远腾空技术包括:放腿、收腿、展体三部分,而在低水平运动能力阶段的现代挺身式跳远的腾空技术只包括:放腿和收腿。传统与现代挺身式跳远技术的助跑起跳具有共同性,但传统起跳教学对摆动腿的定型摆动动作的要求不足,不但导致起跳时人体做垂直起跳的功不充分,限制人体获得最远腾空距离的优化起跳能力效果,而且还会对腾空后的摆动腿的放腿效果产生影响。只要有合理的起跳动作,跳远助跑起跳后是没有前旋效应,原因是由起跳结束时摆动腿的制动要产生后旋的转动矩,抵消了起跳时身体受起跳脚的制动作用而产生向前翻转的转动矩。传统与现代挺身式跳远的腾空技术要求差别较大,传统挺身式跳远的腾空技术要求摆动腿完成“下压后划腿”后再收腿;现代挺身式跳远的腾空技术是要求摆动腿主动完成向后下方的“后伸腿式放腿”,实现与起跳腿的“平位自然间距的靠拢”后再收腿。传统挺身式跳远的腾空技术对合理收腿高度有限制作用,使S3距离受限;现代挺身式跳远的腾空技术有利于获得合理的收腿高度,相对增长S3的距离。原因与腾空时的放腿方式不同,是否导致股直肌的紧张而使收腿幅度受限相关。传统与现代挺身式跳远技术的助跑距离丈量具有明显的不同,传统的助跑距离的丈量为多数采用逆向跑法,其效果是学习时间长,掌握效果有限;现代的助跑距离丈量为顺向跑法,其效果是学习时间短,掌握效果好。传统与现代挺身式跳远技术的教学顺序整体上没有明显差异,但在关键技术教学手段上存在不同,原因是认识规律越深,需要解决学生掌握技术的教学问题越多。在低水平运动能力阶段分别采用传统与现代挺身式跳远技术的教学,其运动能力效果没有显着性的差异,但在高水平运动能力阶段却具有发展空间的差异,其差异的距离是S3的长短。
李远[7](2012)在《不同网高对体育教育专业男生扣球技术效果影响的实验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当今时代高等学校的竞争日趋激烈,因此提高大学生自身能力自然成了提高就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对于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而言,如果不能提高自身的技术能力水平,便会丧失市场竞争力,因此,学好各项运动的技术动作是非常重要的。排球课程一直以来都是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技术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在1985年国家教委就确定其为学科专业课程,2003年颁布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方案》中将篮球、排球、足球这三大球类运动并称为“球类”,“球类”成为体育教育专业培养目标与任务的主要课程之一。教学大纲对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学习扣球技术提出了明确要求:学生要掌握扣四号位强攻球、三号位近体快球、二号位强攻球,对学生掌握扣球的水平也给出了具体的技评与达标标准。作为三大球之一的排球运动在高校及中小学体育教学活动中占据很重要的地位,而扣球技术是排球最基本技术之一,扣球技术掌握的好与坏成为学生是否会打排球的首要标志,对于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在排球普修课学习中掌握扣球技术的程度如何无疑是开设这门课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在一项关于排球学习兴趣的调查中发现:有234人(占总人数的62.3%)认为球网高度对其学习排球运动的兴趣有影响,有58人(占总人数的15.4%)认为影响不明显,仅有5人(占总人数的1.5%)认为无影响,更有78人(占总人数的20.8%)认为球网的高度对其学习排球运动的影响非常的大。鉴于此原因加上对体育教育专业部分学生的身高、体重和弹跳高度等因素的分析,我认为排球网的高度对学生进行扣球技战术学习的影响是存在的。通过改变排球网的高度进行扣球技术动作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更快的建立正确的动作定型、更好的掌握排球技战术及向较大难度发展、更好的提升学生比赛与练习的兴趣和持久性。对于这些毕业后将走上教育岗位的学生而言,他们的技术动作是否合理、标准将直接反映在他们的课堂教学中,作用于他们的学生身上,进而对学生学习和参与排球运动产生重要影响。本研究通过在体育教育专业排球课男生中采用不同网高进行扣球实验,目的是充分利用教学器械的有利条件,使学生尽可能的提高自身扣球技术,为将来竞争工作岗位和从事排球教学提供有利保障。因此,我认为通过在体育教育专业排球课教学中采用“改变网高”的教学方法,探索在扣球技术教学中能否打破传统教学网高的限制,为学生掌握扣球技术创造一定的有利条件;能否运用不同的球网高度为不同学生顺利学习扣球技术提供可能、为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尝试教学器材的改革是非常有意义的。本研究通过在体育教育专业男生中随机抽取89人,以助跑摸高高度的不同进行分组,分组时按照组间跨度不大于网高高度之间跨度的原则以保证分组的合理性。通过查阅研究扣球时最佳击球角度等方面的资料及运用三角函数方面的知识,计算出最佳击球角度范围内最高击球点高度与助跑摸高的关系(一个人的最高击球点高度=助跑摸高高度-0.14m);在扣球技评时严格按照扣球技术评分标准且二传手给球均采用手抛球的方式来尽量保证传球的高度和轨迹的一致,在以上准则下开始实验得出了以下结论:1通过对所有实验对象在2.24 m网高下在二、三、四号位扣球成绩的分析得出最适合使用该网高的学生助跑摸高高度范围为3.03 m—3.07 m。2通过对所有实验对象在2.30 m网高下在二、三、四号位扣球成绩的分析得出最适合使用该网高的学生助跑摸高高度范围为3.08 m—3.17 m。3通过对所有实验对象在2.35 m网高下在二、三、四号位扣球成绩的分析得出最适合使用该网高的学生助跑摸高高度范围为3.18 m—3.22 m。4通过对所有实验对象在2.43 m网高下在二、三、四号位扣球成绩的分析得出最适合使用该网高的学生助跑摸高高度范围为3.23 m—3.27 m。根据以上研究与分析,提出以下建议:1扣球技术教学时根据学生的自身弹跳能力进行分组练习,以便学生在学习中养成正确的动作定型、获得成功体验。2结合学生身体发育程度,改进、研发适合不同年龄段、不同能力的教学器材。3通过本实验的研究,进一步的论证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因材施教,灵活运用教学器材,尽可能多的采用增强学生体育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4进一步对不同群体扣球所需网高的研究。
刘彩惠[8](2006)在《普通高校排球选项课“预设式”教学模式的初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预设式”教学模式特指在教师的主导下由学生自设排球技术学练目标的教学方法式样。“预设式”教学模式是以掌握性学习为理论基础,依据技术健身教学理论思想,提出以学生自设学练目标为主的教学模式,在教师的指导下,体验完成目标的成功感,增强学生的胜任感动机,通过排球运动文化的传递,提高学生学练排球技术的积极性。通过“肢体语言”的展示,体会排球技术的特点,在自己的逐步理解中达到掌握,成功的体验不断刺激学生设定新的学练目标,不断的付出直至成功的过程,提高了学生参与的热情和尝试挑战的勇气,以此提高学校排球的教学效果,以及拓展学生对体育运动的体验。 本研究从排球运动自身特点出发,综合考虑排球教学内容及教学进度,教案的灵活使用,通过体育文化的传承和美学的感染,探索适合普通高校排球选项课教学的有效方法,以求提高高校的排球选项课教学效果,为排球运动在高校中的普遍开展贡献微薄之力。 本文运用了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逻辑推理等研究方法,通过教学实验与传统教学法教学效果的对比研究,在两个学期的实验教学中,进行了修改和验证,研究结果如下: 1、“预设式”教学模式的教学理念传递,使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行为发生了明显的改观。 2、“预设式”教学模式采用的教学形式符合排球运动技术掌握的规律,目标完成的激励作用促使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增强,使学生技、战术运用能力及实战意识得到了有效提高。 3、“预设式”教学模式在排球专项课的教学中由于体育文化的融入,人文精神的传递,培养了学生的体育素养。 4、教师教学风格的影响和自身素质提高是“预设式”教学模式对身为师者提出要求,不断创新才能发展,才能更好地适应当今的教学,才能体现为人师者的责任和人生价值。 5、“预设式”教学模式主张吸收传统教学的精华,并推陈出新,即不限制学生个性的发展,同时倡导教师要与时俱进,真正贯彻“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以上是本人研究中的一点初步体会和认识,希望从这几年的教学经验中总结出的这种排球教学模式,能够适合普通高校的排球专项课教学,以此提高学生对
刘世芝[9](2006)在《中职学生英语学习障碍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国际化程度的进一步提高,我国和世界上许多国家的交往越来越频繁。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全世界知识总量每隔七、八年就要成倍增长,因此,人类面临的是一个知识爆炸的信息化时代。英语的地位无论对学生的终生学习,还是对他们今后的工作和生活,都具有愈来愈重要的意义。我国外语教学面临着一个加强培养能力、发展智力方面的研究和实践的迫切问题。 众所周知,中职学生的综合素质参差不齐、厌学情绪非常普遍,特别是英语水平很不理想,严峻的现实的确给职业学校的英语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和挑战。作为职业教育研究方面的学人,我觉得有责任和义务对职校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所存在的各种问题和障碍进行剖析、研究,进而寻求更加适切的英语学习策略,以便实现“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英语教学目标,切实提高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 本论文主要内容: 第一章 绪论:主要阐述“问题的提出,中国特色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英语在当今社会中的重要地位,文献综述,本人所具研究基础以及本研究突破点,研究方法、对象、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障碍、学习障碍及英语学习障碍:主要阐述“障碍的概念、学习障碍的概念、英语学习障碍以及职校生英语学习障碍所表现的几个方面” 第三章 中职学生英语学习障碍的具体表现:首先介绍调查问卷、访谈的设计和对象以及所用方法,然后详细描述从调查问卷以及从师生访谈中所了解到的职校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障碍。 第四章 中职学生英语学习障碍的成因分析及其对策:针对中职学生所遇到的各种英语学习障碍进行梳理和原因分析,找出症结所在,全面了解造成这些障碍的原因,以便为职教界同仁提供线索,帮助他们对英语教学进行反思并有针对性地寻求应对策略。 结论 首先,总结本论文研究结果,对中职学生在实际英语学习过程中所遇障碍的不同因素进行分类概述。然后,就中职学生的英语学习障碍提出本论文研究创新之处。希望引起职业教育界英语教学研究同仁的关注,并针对这些障碍所产生的具体原因进行认真反思,进而为排除英语学习障碍寻求切实可行的策略和方法。 本论文系统翔实地对中职学生所遇到的各种英语学习障碍进行原因分析和研究,从不同角度进行阐述,特别是第三、第四章,为本论文的重点。希望通过这次全方位的分析研究,能使职业教育界同仁深入了解中职学生英语学习现状,
尹威[10](2005)在《哈尔滨师范大学体育专业排球普修课应用“组合”模式教学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排球是高师、体育院校的重点课程之一,也是一个技术众多、战术复杂的体育大项,同样是以往学生在业余生活中进行身体锻炼的一个有效途径。然而近几年,排球在学生的业余生活中的地位正在逐渐降低,它正在逐渐被一些新兴的体育项目所取代。而在授课过程中,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不是很高,导致教学质量较差。要在激烈的学科竞争中生存,在校园中继续丰富排球文化,必须对其教学指导思想、教学方法做出相应的改革,以适应素质教育和健康第一体育思想的要求。针对以上情况本人设计了组合模式。“组合”模式就是依据素质教育和教学大纲的目标、任务和要求以及排球教学现状在让学生能够系统地学习排球的基本技战术的基础上,注重让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运动的乐趣,并且在学习中促进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喜欢排球运动,并且把这种乐趣带到课下的生活中的模式。“组合”模式是在“快乐体育教学模式”、和“合作学习教学模式”二个单一的教学模式的基础上综合发展而来。他不是两个模式的简单叠加,而是两个模式在主导思想和操作方式上的有机结合。为了进一步证实本文提出的“组合”模式在教学实践中的作用,本文运用了教学实践法、问卷调查法在高校排球普修课中进行了实验研究,将实验结果与传统模式对比结果证明1.通过教学实验和问卷分析证明,“组合”模式在普通高校的排球必修课的教学中运用是可行而且富有成效的,教学效果明显优于传统教学模式,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教学模式。2.通过研究证明“组合”模式可以提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性和教学参与度。3 .“组合”模式体现现代教育思想、把握学生学习的心理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了课余训练的积极性。4.“组合”模式将学生进行异质分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合作精神与竞争意识,促进学生个性化的发展。5 .“组合”模式对教师提高了要求,加大了教师的精力投入,充分调动了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对教学效果的影响有着积极的作用。
二、跳远教学运用“双向串连教学模式”的初步探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跳远教学运用“双向串连教学模式”的初步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2)“标志碟+体操垫”组合训练在高校挺身式跳远教学中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选题依据 |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的目的 |
1.2.2 研究的意义 |
2 文献综述 |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
2.1.1 组合训练的概念 |
2.1.2 “标志碟+体操垫”组合训练的概念、作用机理、应用原则 |
2.2 组合训练法的相关研究现状 |
2.3 挺身式跳远教学的相关研究现状 |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问卷调查法 |
3.2.3 教学实验法 |
3.2.4 数理统计法 |
4 实验结果与分析 |
4.1 教学实验前基本情况 |
4.1.1 实验前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的身体素质差异对比分析 |
4.1.2 实验前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对挺身式跳远的接触情况对比分析 |
4.1.3 实验前学生对挺身式跳远课程的学习动机差异对比分析 |
4.2 教学实验后对比情况 |
4.2.1 实验后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的身体素质差异对比分析 |
4.2.2 实验后学生对挺身式跳远课程的学习动机差异对比分析 |
4.2.3 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技评成绩对比分析 |
4.2.4 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测试成绩对比分析 |
4.3 “标志碟+体操垫”组合训练在挺身式跳远教学中的运用要点总结 |
4.3.1 标志碟的练习以跑为主,强调步频、步长、灵敏结合练习 |
4.3.2 体操垫的练习以跳为主,强调高低垫、长短垫调整练习 |
4.3.3 “标志碟+体操垫”组合练习强调跑跳结合,分组分层综合运用 |
5 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2 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件1 |
附件2 |
附件3 |
附件4 |
附件5 |
致谢 |
(3)云门舞蹈教室“创意身体”品牌文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文文摘 |
绪论 |
选题缘由 |
研究意义 |
研究述评 |
研究创新点 |
研究路线图与方法 |
第一章 “云门舞蹈教室”的品牌概览与核心概念界定 |
第一节 “云门舞蹈教室”的品牌概览 |
一、品牌由来及其发展 |
二、品牌格局与影响力 |
三、品牌建构与灵魂人物 |
第二节 核心概念界定 |
一、“创意身体”的基本内涵 |
二、“品牌文化”三要素:物质、精神、行为 |
第三节 “云门舞蹈教室”品牌文化问卷调查 |
一、概念操作化与问卷编制 |
二、抽样方法与样本情况 |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云门舞蹈教室”创意身体的品牌物质文化 |
第一节 一抹“绿”意 |
第二节 八十九厘米的想象世界 |
第三节 有机的师资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云门舞蹈教室”创意身体的品牌精神文化 |
第一节 课程核心要素之一:“律动” |
一、创意的律动 |
二、累积身体经验的律动 |
三、回归人本教育的律动 |
第二节 课程核心要素之二:“即兴” |
一、探索身体小宇宙 |
二、解开身体枷锁 |
第三节 课程核心要素之三:“游戏” |
一、“玩”出对身体的认知 |
二、“玩”出专注力 |
三、“玩”动大脑的智慧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云门舞蹈教室”创意身体的品牌行为文化 |
第一节 差异化的品牌定位 |
第二节 节能高效的终端传播 |
第三节 趋时变通的传播模式 |
一、本土化战略转向根植全球化 |
二、无处不在的新时代传播渠道 |
第四节 激扬个性的表达方式 |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创意身体”品牌文化利弊分析与现实启示 |
第一节 “创意身体”品牌文化的优势分析 |
一、名人品牌效应与品牌规模优势 |
二、良好的用人机制,新晋的品牌管理理念 |
三、舞蹈教学风格“品牌”意识强烈 |
四、扎实的品牌根基 |
五、“创意身体”品牌与文化的融合 |
第二节 “创意身体”品牌文化的发展机会与威胁 |
一、品牌的机遇 |
二、品牌的老化与衰亡 |
第三节 “创意身体”品牌文化的现实启示 |
一、深化“创意身体”品牌文化 |
二、锤炼“创意身体”品牌文化价值观 |
三、重视“创意身体”品牌文化的口碑传播 |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 |
附录1 |
附录2 |
附录3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致谢 |
索引 |
个人简历 |
(4)美国空军军官职业教育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绪论 |
一、选题缘由和研究意义 |
(一)选题的缘由 |
(二)本课题的研究意义 |
二、研究现状分析 |
(一)国内对美军空军军官职业教育的相关研究 |
(二)国外对美军军官职业教育的研究 |
三、研究目标和研究方法 |
(一)研究目标 |
(二)研究方法 |
四、研究重点、难点和创新点 |
(一)研究重点 |
(二)研究难点 |
(三)创新点 |
五、几个核心概念的界定 |
(一)职业军事教育与军官职业教育 |
(二)军事教育与军事训练 |
(三)任命前职业教育和任命后职业军事教育 |
(四)联合职业军事教育 |
第一章 指导思想、理论基础及培养理念 |
第一节 指导思想 |
一、基本内涵 |
(一)关于美军战斗精神内涵的界定 |
(二)关于美军战斗精神内涵的阐述 |
二、具体表现 |
(一)培养学员爱国忠诚的意识 |
(二)培养学员团队协作精神 |
(三)培养学员勇敢顽强精神 |
(四)培养学员常备不懈精神 |
第二节 理论基础 |
一、终身教育理论 |
(一)终身教育理论的产生和发展 |
(二)终身教育理论的基本内涵 |
(三)终身教育理论在本研究中的具体表现和启示 |
二、精英高等教育中的精英教育理论 |
(一)精英教育的历史沿革 |
(二)精英教育的基本内涵 |
(三)精英教育在本研究中的具体表现和启示 |
三、普通高等教育中的高等教育大众化理论 |
(一)理论的产生和发展 |
(二)基本内涵 |
(三)高等教育大众化理论在本研究中的具体表现和启示 |
四、教育经济学中的人力资本理论 |
(一)人力资本理论的产生和发展 |
(二)人力资本理论的基本内涵 |
(三)人力资本理论在本研究中的具体表现和启示 |
第三节 培养理念 |
一、注重军事教育和军事训练内容的时效性 |
二、重视对学员的精神教育 |
三、重视对学员的日常体育训练 |
第二章 历史流变 |
第一节 美国空军以及发展历程 |
一、美国空军 |
(一)基本构成 |
(二)使命和职能 |
二、美国空军的发展历程 |
第二节 美国空军军官职业教育的发展历程 |
一、美国空军军官职业教育初创形成阶段 |
二、美国空军军官职业教育逐步发展阶段 |
三、美国空军军官职业教育日趋完善阶段 |
第三章 美国空军军官任命前职业教育 |
第一节 美国军官职业教育体系 |
一、美国军官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 |
(一)宏观目标 |
(二)微观目标 |
二、美国军官职业教育基本构成 |
三、美国军官职业教育院校的种类 |
四、美国军官职业教育的基本教育对象 |
(一)军官任命前职业教育对象 |
(二)军官任命后职业军事教育对象 |
第二节 美国空军军官任命前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体系 |
一、美国空军军官学校 |
二、美国空军后备军官训练团 |
(一)美国后备军官训练团的历史沿革 |
(二)美国空军后备军官训练团的军事人才培养 |
三、美国空军军官训练学校 |
(一)美国空军军官训练学校的军事人才选拔体制 |
(二)空军军官训练学校的军事人才培养 |
第三节 美国空军军官任命前职业教育院校的个案分析——以美国空军军官学校为例 |
一、美国空军军官学校概况 |
(一)历史沿革 |
(二)使命、宗旨、任务 |
(三)组织机构 |
二、教育计划与课程设置 |
(一)科学文化基础教育 |
(二)职业军事教育 |
(三)体育运动 |
(四)品德教育 |
三、教学方法 |
(一)课堂教学法 |
(二)实践锻炼教学法 |
(三)科学研究教学法 |
四、教员队伍建设 |
(一)教员团队的基本构成 |
(二)教员团队建设的特点 |
五、学员情况 |
(一)学员的基本构成 |
(二)招生与选拔 |
第四节 美国空军军官任命前职业教育的特点分析 |
一、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理念 |
(一)注重对学员美国使命观念的培养 |
(二)注重对学员个人主义价值观的培养 |
(三)注重对学员领导指挥等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 |
二、比较严格的人才选拔体制 |
三、丰富、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 |
(一)内容丰富的课程体系 |
(二)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
四、内容丰富的教员团队建设 |
(一)丰富的教员构成 |
(二)科学、合理的教员培养体制 |
第四章 美国空军军官任命后职业军事教育 |
第一节 美国空军军官任命后职业军事教育的人才培养体系 |
一、美国空军军官初级职业军事教育 |
(一)必要性 |
(二)培养对象和主要任务 |
(三)机构和课程设置 |
二、美国空军军官中级职业军事教育 |
(一)培养目标 |
(二)培养对象和主要任务 |
(三)教育机构 |
三、美国空军军官高级职业军事教育 |
(一)培养对象和主要任务 |
(二)培养机构 |
(三)课程设置 |
四、美国空军将级军官职业军事教育 |
五、美国空军军官研究生教育 |
(一)培养目标 |
(二)培养对象 |
(三)专业设置 |
(四)教育机构 |
第二节 美国空军军官任命后职业军事教育院校的个案分析——以美军三所军官任命后职业军事教育院校为例 |
一、美国中队军官学校 |
(一)招生与选拔 |
(二)学员培养 |
(三)研究个案特点分析 |
二、美国空军指挥与参谋学院 |
(一)招生与选拔 |
(二)学员培养 |
(三)研究个案特点分析 |
三、美国空军军事学院 |
(一)选拔与招生 |
(二)学员培养 |
(三)美国空军军事学院的教学计划 |
(四)研究个案特点分析 |
第三节 美国空军军官任命后职业军事教育的特点分析 |
一、培养体系的系统性、针对性、持续性、灵活性和多元性 |
(一)培养体系的系统性 |
(二)培养目标的针对性 |
(三)培养过程的持续性 |
(四)培养途径的丰富性 |
(五)培养体制的灵活性 |
(六)激励措施的多元性 |
二、教员队伍建设的严格性、流动性、丰富性和唯一性 |
(一)选拔标准的严格性 |
(二)任用体制的流动性 |
(三)选拔途径的丰富性 |
(四)师资来源的唯一性 |
第五章 美国空军军官联合职业军事教育 |
第一节 美国空军军官联合职业军事教育体系 |
一、教育体系与领导管理体制 |
(一)教育体系 |
(二)领导管理体制 |
二、教育机构、教育目标与教育对象 |
(一)教育机构 |
(二)教育目标 |
(三)教育对象 |
三、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 |
(一)教学内容 |
(二)教学方法 |
四、教员队伍构成 |
五、法律保障体系 |
(一)美军联合条令条例 |
(二)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指令 |
(三)国防部颁布的相关法规 |
(四)美国联邦法律 |
第二节 美国空军军官联合职业军事教育院校的个案分析——以美国武装部队工业学院为例 |
一、学员基本情况 |
(一)学员基本构成 |
(二)招生与选拔 |
(三)学员培养 |
二、教员团队建设 |
三、教育体系 |
(一)教学管理机构 |
(二)教学机构 |
(三)课程体系 |
(四)研究个案特点分析 |
第三节 美国空军军官联合职业军事教育特点分析 |
一、结构完善、层次清晰 |
(一)美国空军军官联合职业军事教育具有科学、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 |
(二)美国空军军官联合职业军事教育具有清晰的人才培养层次 |
二、法律法规较为健全 |
三、人才培养体制较为完善 |
(一)领导管理体系 |
(二)人才培养体系 |
(三)人才培养奖励激励机制 |
第六章 启示与借鉴 |
第一节 美国空军军官任命前职业教育的启示 |
一、对我国空军国防生教育的启示 |
(一)完善我国空军国防生招生和选拔机制 |
(二)加强和完善我国空军国防生教育的法律保障体系 |
(三)优化授课方式、方法,加强对学员领导能力等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 |
(四)加强空军国防生的军政思想教育 |
(五)完善和优化空军国防生军政教育和训练制度 |
(六)完善和优化空军国防生军事人才培养计划 |
(七)加强和完善空军国防生军政训练考核体制 |
二、对我国空军生长军官任命前基础教育院校教育的启示 |
(一)加强对学员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 |
(二)优化军事人才培养模式 |
(三)调整和优化课程体系 |
第二节 美国空军军官任命后职业军事教育的启示 |
一、任职教育人才培养要更具有针对性 |
(一)使人才培养目标更具针对性 |
(二)使人才培养内容更具针对性 |
(三)使人才培养方法更具针对性 |
二、优化和完善我国空军军官任职教育的教员队伍建设 |
(一)丰富和优化我国空军任职教育教员的选拔和招收标准 |
(二)丰富和优化教员队伍培养模式 |
(三)建立教员队伍建设的法律保障体系 |
(四)完善和优化教员队伍的考评机制 |
第三节 美国空军军官联合职业军事教育的启示 |
一、把联合教育纳入我国空军军官任职教育体系 |
(一)把联合教育渗透到我国空军任职教育体系中 |
(二)增加我国空军军官任职教育中联合教育的比重 |
二、优化和完善我国空军军官联合职业军事教育院校体制结构 |
三、优化和完善我国空军军官联合职业军事教育的法律保障体系 |
(一)联合职业军事教育和联合训练 |
(二)联合职务军官培养和任用 |
(三)联合职务军官教育的制度保障 |
结语 |
参考文献 |
后记 |
在学期间发表论着、课题研究情况 |
(5)排球正面扣球技术的教学设计与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选题背景 |
1.2 选题目的及意义 |
2 文献综述 |
2.1 排球扣球技术的相关研究 |
2.1.1 排球扣球技术教学中的相关研究 |
2.1.2 排球扣球技术比赛中的相关研究 |
2.1.3 排球扣球技术训练中的相关研究 |
2.1.4 排球扣球技术生物力学的相关研究 |
2.2 排球扣球技术教学的相关研究 |
2.2.1 关于排球扣球技术教学设计的相关研究 |
2.2.2 关于排球扣球教学实验方法的相关研究 |
3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
3.1 研究参与者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法 |
3.2.2 专家访谈法 |
3.2.3 教学实验法 |
3.2.4 数理统计法 |
3.2.5 逻辑分析法 |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
4.1 教学实验的设计 |
4.1.1 实验目的 |
4.1.2 实验地点和时间 |
4.1.3 教学实验的框架与内容安排 |
4.1.4 授课教师与教案编写 |
4.1.5 实验因素的控制 |
4.1.6 实验结果的测试方法 |
4.2 排球正面扣球技术三条“教学链”的内容 |
4.2.1 第一条“教学链”(分解教学法)的教学内容 |
4.2.2 第二条“教学链”(逆向教学法)的教学内容 |
4.2.3 第三条“教学链”(完整教学法)的教学内容 |
4.3 三条“教学链”的理论依据 |
4.3.1 教学方法相关概念的界定 |
4.3.2 体育教学方法相关概念界定 |
4.3.3 第一条“教学链”(分解教学法)的理论依据 |
4.3.4 第二条“教学链”(逆向教学法)的理论依据 |
4.3.5 第三条“教学链”(完整教学法)的理论依据 |
4.4 三条“教学链”的教学效果比较分析 |
4.4.1 第一轮实验结果与分析 |
4.4.2 第二轮实验结果与分析 |
4.4.3 两轮实验结果比较与分析 |
4.4.4 研究结果的讨论与分析 |
5 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2 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6)挺身式跳远的传统与现代技术教学方法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选题依据 |
1.2 文献综述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意义 |
1.3.1 理论意义 |
1.3.2 实践意义 |
2 研究的对象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2.2.1 文献综述法 |
2.2.2 观察法 |
2.2.3 比较研究法 |
2.2.4 内容分析法 |
3 对比分析与讨论 |
3.1 相关概念的界定 |
3.1.1 何谓传统 |
3.1.2 何谓现代 |
3.1.3 何谓传统与现代挺身式跳远技术 |
3.2 挺身式跳远技术的理解观比较 |
3.2.1 主观主义观 |
3.2.2 客观主义观 |
3.3 传统观对挺身式跳远技术理解的不足 |
3.3.1 对起跳时的摆腿动作要领的忽略 |
3.3.2 对起跳时的前旋认识的片面 |
3.3.3 对腾空时摆动腿的放腿与收腿关系认识的缺失 |
3.3.4 对展体认识的误区 |
3.4 挺身式跳远技术教学方法比较 |
3.4.1 教学顺序的比较 |
3.4.2 分解动作的教学方法比较 |
3.5 挺身式跳远技术教学的客观性理解 |
3.5.1 不同项目教学顺序的理解 |
3.5.2 教学效果的理解 |
3.5.3 教学评价的理解 |
4 结论与建议 |
4.1 结论 |
4.2 建议 |
5 参考文献 |
致谢 |
(7)不同网高对体育教育专业男生扣球技术效果影响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选题背景 |
1.2 选题目的及意义 |
2 文献综述 |
2.1 国外研究现状 |
2.2 国内研究现状 |
3 研究方法 |
3.1 文献资料 |
3.2 调查法 |
3.2.1 专家访谈 |
3.2.2 问卷调查 |
3.3 实验法 |
3.3.1 试验时间、地点和对象 |
3.3.2 实验器材 |
3.3.3 实验目的 |
3.3.4 实验设想 |
3.3.4.1 实验网高的选择 |
3.3.4.2 击球点和摸高高度的关系 |
3.3.5 实验思路 |
3.3.6 实验步骤 |
3.4 数理统计法 |
3.5 对比分析法 |
4 实验前测 |
4.1 助跑摸高情况与分析 |
4.2 腰腹力量对比分析 |
4.3 挥臂击球速度分析 |
4.4 三米移动能力分析 |
5 实验结果与分析 |
5.1 扣球成绩分析 |
5.1.1 一组学生扣球成绩分析 |
5.1.2 二组学生扣球成绩分析 |
5.1.3 三组学生扣球成绩分析 |
5.1.4 四组学生扣球成绩分析 |
5.1.5 五组学生扣球成绩分析 |
5.2 适宜网高下扣球的必要性分析 |
5.2.1 有利于正确的动作定型 |
5.2.2 有利于增强学生体育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自信心 |
6 结论与建议 |
6.1 结论 |
6.2 建议 |
注释 |
主要参考文献目录 |
附件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8)普通高校排球选项课“预设式”教学模式的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2 现状述评 |
2.1 排球教学现状分析 |
2.2 教学模式现状分析 |
3 研究方法 |
3.1 文献资料法 |
3.2 专家访谈法 |
3.3 教学试行法 |
3.3.1 实验对象 |
3.3.2 实验时间 |
3.3.3 实验目的 |
3.3.4 实验设计 |
3.3.5 实验控制 |
3.3.6 实验结果与评定方法 |
3.4 数理统计法 |
3.5 逻辑推理法 |
4 分析与讨论 |
4.1 普通高校排球选项课教学现状存在的问题 |
4.1.1 排球教学内容目标的不明确 |
4.1.2 教学方法手段单一 |
4.1.3 排球教学的评价缺乏有效性 |
4.1.4 学校的重视程度不够 |
4.2 “预设式”教学模式的设计 |
4.2.1 “预设式”教学模式的界定 |
4.2.2 “预设式”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 |
4.2.3 “预设式”教学模式的目标建立 |
4.2.4 “预设式”教学模式的特点 |
4.2.5 “预设式”教学模式的实施步骤 |
4.2.6 “预设式”教学模式的应用要点 |
4.2.7 “预设式”教学模式的评价 |
4.3 实验结果与分析 |
5 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2 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件 |
致谢 |
(9)中职学生英语学习障碍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
第二节 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及其重要性和紧迫性 |
第三节 英语在当今社会中的重要地位 |
第四节 文献综述 |
第五节 本人所具研究基础以及本研究突破点 |
第六节 研究方法、对象、目的和意义 |
第二章 障碍、学习障碍及英语学习障碍 |
第一节 障碍的概念 |
第二节 学习障碍的概念 |
第三节 英语学习障碍 |
第三章 中职学生英语学习障碍的具体表现 |
第一节 通过调查问卷对中职学生英语障碍的综述 |
第二节 通过访谈对中职学生英语学习障碍的综述 |
第四章 中职学生英语学习障碍的成因分析及其对策 |
第一节 英语综合技能 |
第二节 学生自身方面 |
第三节 学校教育方面 |
第四节 社会环境方面 |
第五节 家庭教育方面 |
第六节 对策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一、访谈提纲 |
二、中职学生英语学习障碍分析问卷调查 |
后记 |
(10)哈尔滨师范大学体育专业排球普修课应用“组合”模式教学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1. 前言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文献综述 |
1.3 研究的任务 |
1.4 本文研究的整体构思 |
2 研究方法 |
2.1 文献资料法 |
2.2 访问调查法 |
2.2.1 访问法 |
2.2.2 问卷调查法 |
2.3 教学实验法 |
2.3.1 试验目的 |
2.3.2 实验内容 |
2.3.3 实验对象 |
2.3.4 实验时间 |
2.3.5 实验地点 |
2.3.6 实验设计方法 |
2.3.7 实验处理因素 |
2.3.8 实验控制因素 |
2.3.9 实验过程 |
2.4 数理统计法 |
2.5 逻辑分析法 |
3. 实验结果与分析讨论 |
3.1 实验前实验对象的情况分析 |
3.2 实验结果 |
3.3 分析与结论 |
4. 结论 |
5 建议 |
6 致谢 |
7 主要参考文献 |
附件 |
四、跳远教学运用“双向串连教学模式”的初步探讨(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人本位和项本位的术科教学方法选择和应用研究 ——以体育教育专业跳远普修教学为例[D]. 谢慧杰. 广州体育学院, 2021
- [2]“标志碟+体操垫”组合训练在高校挺身式跳远教学中的实验研究[D]. 何江. 武汉体育学院, 2020(11)
- [3]云门舞蹈教室“创意身体”品牌文化研究[D]. 韩笑鑫. 福建师范大学, 2018(09)
- [4]美国空军军官职业教育体系研究[D]. 杜舸. 东北师范大学, 2017(01)
- [5]排球正面扣球技术的教学设计与实验研究[D]. 白宇. 河南大学, 2016(03)
- [6]挺身式跳远的传统与现代技术教学方法比较研究[D]. 虎攀. 成都体育学院, 2015(05)
- [7]不同网高对体育教育专业男生扣球技术效果影响的实验研究[D]. 李远. 山东师范大学, 2012(08)
- [8]普通高校排球选项课“预设式”教学模式的初步研究[D]. 刘彩惠. 华东师范大学, 2006(03)
- [9]中职学生英语学习障碍分析[D]. 刘世芝. 华东师范大学, 2006(11)
- [10]哈尔滨师范大学体育专业排球普修课应用“组合”模式教学的实验研究[D]. 尹威. 北京体育大学, 2005(03)
标签:空军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