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有丝分裂纺锤体的力学行为研究

细胞有丝分裂纺锤体的力学行为研究

论文摘要

细胞增殖是活细胞的重要生命特征之一,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和遗传的基础。有丝分裂是真核细胞最普遍、最常见的增殖方式。纺锤体是执行有丝分裂的关键细胞器,对遗传物质的准确分离和细胞分裂的准确定位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纺锤体发生错误,极有可能会导致基因出错、增殖失败、细胞癌变或死亡,从而产生发育畸形或肿瘤。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力学因素在纺锤体的自组装和发挥功能的过程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研究纺锤体的力学行为和受到细胞内外力学机制的调控,对于进一步认识细胞分裂,研究生长发育和癌症,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采用计算模拟的方法,并结合实验,对纺锤体的多个关键力学问题进行了研究。首先,通过完整地考虑中心体、染色体、微管、细胞皮层和各种分子马达,以及由微管或分子马达产生的各种力学相互作用,构建了纺锤体的通用计算模型。首创性地成功模拟出纺锤体的自组装、定位、取向和染色体的排列与分离。然后,利用计算模型对以下问题进行了系统地研究:(1)探究了纺锤体长度调控和长度上限的产生机制,发现在体外构建的纺锤体,由于没有与囊泡边界的相互作用,长度是由物质总量,即囊泡体积来调控的。而在细胞内的纺锤体,长度主要由星状微管和细胞边界的力学作用来调控。但细胞或囊泡足够大时,物质充足而边界微管稀少,体积和边界都失去了调控作用,这时,纺锤体的长度由自身的几何不对称性决定,从而达到上限。(2)纺锤体能够被定位到细胞中心并沿细胞长轴取向。通过研究发现它们在较小的细胞中主要通过皮层作用力来实现,在较大的细胞中则主要依靠细胞质中的作用力。定位和取向的特征时间随着细胞的增大而增加。而细胞大小不变时,细胞形状各向异性越大,取向过程实现越快。纺锤体最终的取向并非总是沿着细胞最长轴,而是由细胞形状的极性和对称性决定的。(3)通过力学加载模拟,探究了纺锤体双极结构的轴向动态力学性能,发现其具有粘弹性和拉压不对称性。在拉伸或压缩时,由于微管连接和断开过程的不同步,纺锤体会发生短暂的软化或硬化现象。基于模拟结果,提出了纺锤体的最小粘弹性本构模型。(4)探究了纺锤体取向受细胞形状和粘附共同调控的竞争机制,发现在上皮组织中,当细胞形状各向异性较小时,纺锤体的取向由细胞间侧向粘附决定,沿组织平面方向,当细胞形状各向异性较大时,纺锤体的取向则倾向于沿着细胞长轴,即垂直于组织的方向。更强的粘附和中等的粘附长度能够确保上皮细胞更多地沿着组织平面方向分裂。进一步研究发现类似的竞争机制也存在于细胞单侧粘附和细胞压缩之间,以及三细胞节点分布极性和细胞拉伸之间,并且可以推广到各种各样的细胞力学微环境中。(5)采用模拟和实验相结合的方法,探究了细胞形状变化对多极纺锤体结构的影响。在圆形细胞中多极纺锤体呈现正多边形结构,随着细胞长宽比的增加,多极纺锤体也会被逐渐压缩,最终发展为直线形结构。这个现象在实验中得到了验证,并且能够利用细胞形状相关的力学平衡机制进行解释。本文不仅提供了研究纺锤体力学-生物学行为的通用的新工具,而且通过对一些关键问题的研究,解释了一些已有的实验现象,并提供了很多新的预测和部分的实验验证。本文的研究有助于进一步深入了解纺锤体的力学行为和相关调控机制,对进一步认识细胞分裂和发展力生物学应用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细胞分裂与纺锤体
  •   1.2 纺锤体的力和结构
  •     1.2.1 微管
  •     1.2.2 分子马达
  •     1.2.3 染色体与着丝粒
  •     1.2.4 中心体和纺锤体极
  •   1.3 纺锤体的力学行为和研究现状
  •     1.3.1 纺锤体的定位
  •     1.3.2 纺锤体的取向
  •     1.3.3 纺锤体的长度控制
  •     1.3.4 纺锤体中的振动
  •     1.3.5 纺锤体的多极化
  •     1.3.6 纺锤体的粘弹性
  •   1.4 纺锤体中的关键力学问题
  •   1.5 本文的内容
  • 第二章 模型和方法
  •   2.1 引言
  •   2.2 模型的描述
  •     2.2.1 微管成核与动态不稳定性
  •     2.2.2 微管与皮层相互作用
  •     2.2.3 微管与染色体相互作用
  •     2.2.4 细胞质分子马达的作用
  •     2.2.5 微管之间的相互作用
  •     2.2.6 中心体与染色体的运动
  •   2.3 动态蒙特卡洛方法
  •   2.4 模型算例和简化
  •     2.4.1 三维模拟算例
  •     2.4.2 二维简化和算例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纺锤体的长度调控和长度上限
  •   3.1 引言
  •   3.2 模型的简化和分析
  •   3.3 参数研究
  •     3.3.1 微管动力学参数
  •     3.3.2 细胞皮层和分子马达动力学参数
  •   3.4 纺锤体长度上限的机制
  •     3.4.1 物质受限
  •     3.4.2 连接不对称和几何不对称
  •     3.4.3 几何不对称性导致纺锤体长度上限
  •   3.5 纺锤体长度上限的最小理论模型解释
  •   3.6 细胞形状对纺锤体长度的调节
  •   3.7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细胞大小和形状调节纺锤体的定位和取向
  •   4.1 引言
  •   4.2 定位和取向动态过程的量化
  •   4.3 细胞皮层产生的力对定位和取向的影响
  •   4.4 细胞的大小对定位和取向的影响
  •   4.5 细胞的形状对定位和取向的影响
  •   4.6 细胞分裂后期染色体的分离和纺锤体极的重定位
  •   4.7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纺锤体双极结构的动态力学性能
  •   5.1 引言
  •   5.2 纺锤体的粘弹性响应和拉压不对称性
  •   5.3 纺锤体结构的本构模型
  •     5.3.1 恒定力加载响应
  •     5.3.2 恒定位移加载响应
  •     5.3.3 本构模型
  •   5.4 基于本构模型的进一步预测
  •     5.4.1 恒定速率加载响应
  •     5.4.2 周期性力加载响应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细胞形状和细胞间粘附调节纺锤体的取向
  •   6.1 引言
  •   6.2 模型的进一步改进
  •     6.2.1 模型的改进
  •     6.2.2 准三维模拟算例
  •   6.3 细胞形状和粘附的竞争调控上皮细胞纺锤体在侧视图中的取向
  •     6.3.1 细胞双侧粘附调控纺锤体的取向
  •     6.3.2 细胞形状和双侧粘附的竞争调控纺锤体取向
  •     6.3.3 细胞形状和单侧粘附的竞争调控纺锤体取向
  •     6.3.4 椭圆形状细胞的对比
  •   6.4 细胞形状和三细胞连接点分布的竞争决定上皮细胞纺锤体在俯视图中的取向
  •   6.5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受限空间对多极纺锤体结构和演化的调控
  •   7.1 引言
  •   7.2 多极纺锤体的自组装模拟
  •   7.3 受限条件下细胞形状对多极纺锤体结构的影响
  •     7.3.1 模拟预测
  •     7.3.2 最小力学模型
  •     7.3.3 实验验证
  •     7.3.4 实验和理论的对比和预测
  •   7.4 本章小结
  • 第八章 总结和展望
  •   8.1 总结和讨论
  •   8.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A 三维模拟的补充说明
  •   A.1 交叉连接的反平行微管相互作用的三维描述
  •   A.2 染色体的欧拉角和三维刚体运动
  • 附录B 最小理论模型的解析推导和数值求解
  •   B.1 纺锤体长度上限最小理论模型的推导和求解
  •   B.2 多极纺锤体最小理论模型的推导和求解
  • 致谢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研究成果
  • 文章来源

    类型: 博士论文

    作者: 李景辰

    导师: 姜洪源

    关键词: 细胞分裂,纺锤体,自组装,细胞形状与大小,长度调控,定位和取向,粘弹性,多极结构

    来源: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年度: 2019

    分类: 基础科学

    专业: 生物学

    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分类号: Q253

    总页数: 172

    文件大小: 18149K

    下载量: 229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  ;  ;  ;  

    细胞有丝分裂纺锤体的力学行为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