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刺玫论文-郝晓倩

黄刺玫论文-郝晓倩

导读:本文包含了黄刺玫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黄刺玫果,膜分离,黄酮类,高效液相色谱法

黄刺玫论文文献综述

郝晓倩[1](2019)在《黄刺玫果总黄酮类成分的膜分离富集及化学成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华北地区黄刺玫资源丰富,分布广泛,利用率低。本文采用膜分离技术富集黄刺玫果总黄酮,为后期制备高含量的总黄酮提取物奠定基础;建立同时测定黄刺玫果提取物中芦丁、金丝桃苷、槲皮素叁种化学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为黄刺玫果的质量控制提供依据;以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为标准对黄刺玫果75%乙醇提取物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为黄刺玫果的进一步开发利用奠定基础。方法:以总黄酮的保留率和膜通量为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方法,通过改变温度、pH值、料液比确定膜分离法富集黄刺玫果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最佳工艺条件。通过对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中波长、流动相的考察,确定高效液相色谱同时测定黄刺玫果提取物中芦丁、槲皮素、金丝桃苷叁种化学成分含量的方法,其色谱条件为:色谱柱Inertsil-ODS-SP型号,流动相乙腈-0.5%磷酸溶液,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360 nm,柱温37℃,进样量20μl,梯度洗脱,洗脱时间55min。并对其线性、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和加样回收率进行考察。采用硅胶柱色谱法对黄刺玫果75%乙醇提取物进行初步分离,以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为标准对黄刺玫果不同极性组分进行下一步分离,通过~1H-NMR、~(13)C-NMR、DEPT、H-H COSY、HSQC、MS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超滤的最佳工艺条件是:温度45℃、料液比1:5、料液pH7.0。最佳工艺条件下,黄刺玫果提取物经超滤后,总黄酮含量达到34.00%,与原醇提物中总黄酮含量23.46%相比较有明显提升。HPLC法同时测定黄刺玫果中芦丁、槲皮素、金丝桃苷叁种黄酮类成分含量的方法学考察中,精密度实验芦丁、金丝桃苷、槲皮素峰面积的RSD值分别为0.78%、0.73%、0.83%,稳定性实验芦丁、金丝桃苷、槲皮素峰面积的RSD值分别为0.79%、1.53%、1.38%,重复性实验芦丁、金丝桃苷、槲皮素峰面积的RSD值分别为0.93%、0.84%、1.02%,芦丁、金丝桃苷和槲皮素的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8.10%、97.80%和97.50%,RSD值为3.20%,3.00%和2.80%,均符合实验要求;R~2均大于0.9999,线性关系良好。实验结果表明仪器精密度良好,方法重复性、准确度良好,符合实验要求。黄刺玫果实际样品中芦丁、槲皮素、金丝桃苷的含量分别为65.15μg/g、1.86μg/g、13.43μg/g。硅胶柱色谱法首先对黄刺玫果75%乙醇提取物进行梯度分离,得到E1-E10共10个组分,其中E2、E3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率分别为88.35%、45.20%,降糖活性较高,E6组分经TLC检测化学成分较为简单,叁个组分均进行下一步分离,共得到5个化合物,对其中2个化合物的结构进行表征,一个确定为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化合物2的结构还在进一步确证中。结论:黄刺玫果总黄酮类成分的膜分离富集实验表明,超滤用于黄刺玫果提取物富集总黄酮的方法是可行的。经过方法学验证,HPLC法可用于同时测定黄刺玫果中芦丁、槲皮素和金丝桃苷的含量,该方法线性关系良好,准确性、重复性、加样回收率均符合要求。2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黄刺玫果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1确认为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化合物2的结构还在进一步确认中。其中E1、E2、E3、E9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率分别为78.76%、88.35%、45.20%、67.80%,降糖活性较高,可以推测黄刺玫果中含有具有降糖活性的化学成分。(本文来源于《山西医科大学》期刊2019-05-30)

郝晓倩,王进东,卫罡,杨官娥,檀琪[2](2019)在《黄刺玫果提取物中几种化合物的含量测定》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测量黄刺玫果中金丝桃苷、芦丁、槲皮素含量的方法,使其得到更好的开发应用。方法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方法,选择Inertsil-ODS-SP型号的色谱柱,乙腈(B)-0. 5%磷酸溶液(A)系统作为流动相,洗脱程序为:0-8 min,90%-81%A,10%-19%B; 8-12 min,81%-78%A,19%-22%B; 12-19 min,78%-76%A,22%-24%B; 19-28 min,76%-72%A,24%-28%B; 28-38 min,72%A,28%B; 38-45 min,72%-70%A,28%-30%B; 45-50 min,70%-90%A,30%-10%B; 50-55 min,90%A,10%B。从专属性、精密度、重复性、准确性、线性范围、系统适用性和加样回收率方面对该方法的科学性和可行性进行考察。结果芦丁、金丝桃苷、槲皮素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2分别为0. 999 9,0. 999 9,0. 999 9,线性关系良好。芦丁、金丝桃苷和槲皮素的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8. 10%,97. 50%和97. 80%。RSD值分别为3. 20%,2. 80%和3. 00%,符合实验要求。结论该方法可行性强,准确性、重复性均符合要求,线性关系良好,适用于测量乙酸乙酯萃取黄刺玫果提取物中芦丁、槲皮素、金丝桃苷的含量。(本文来源于《山西医科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李龙龙,段长军,梁占红[3](2019)在《浅谈子午岭林区黄刺玫繁殖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黄刺玫在子午岭林区分布极为广泛,尤其是林缘边沿地区,其生长旺盛,形态圆润,枝叶密集,花色十分艳丽。在园林绿化中可单株培养,也可多株造形、绿篱等栽培应用。根据黄刺玫的生长特性,完全可以栽培,增添城乡园林绿化新的灌木品种。(本文来源于《农业科技与信息》期刊2019年05期)

薛润苗,张文琴,王美,王晓燕[4](2019)在《黄刺玫果提取物对小鼠急性酒精性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黄刺玫果提取物对小鼠急性酒精氧化应激损伤的抗氧化作用。方法将小鼠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黄刺玫果提取物低、中、高剂量组,采用50%乙醇经口灌胃造模,测定血清和肝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还原型谷胱甘肽(GSH)、丙二醛(MDA)、蛋白质羰基含量。结果乙醇氧化模型造模成功,中剂量组、大剂量组小鼠血清中SOD、GSH、MDA、蛋白质羰基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中剂量组、大剂量组小鼠肝组织中SOD、GSH、MDA、蛋白质羰基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黄刺玫果提取物对小鼠急性酒精性氧化应激反应具有抗氧化作用,为黄刺玫果开发功能性食品提供实验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药物经济学》期刊2019年02期)

陈明文,郝晓倩,杨官娥,王进东[5](2019)在《黄刺玫果总黄酮的水提取工艺》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优选黄刺玫果总黄酮的水提取工艺条件,用以工业化生产。方法:以黄刺玫果为原料,总黄酮得率为评价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和L_9(3~3)正交试验考察浸泡时间、料液比、提取时间、提取温度、pH以及提取次数对黄刺玫果总黄酮提取效果的影响。结果:黄刺玫果总黄酮提取效果最好的提取工艺条件为浸泡时间1.5 h,料液比为1∶10,提取温度为80℃,提取时间为1.5 h,提取次数为3次,pH为3.0,总黄酮得率9.39 mg/g。结论:得到了黄刺玫果总黄酮提取工艺,稳定性良好,为工业化生产提供了参考。(本文来源于《山西中医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王光野,付月,柏冰,蔡立格,曲红岩[6](2018)在《黄刺玫与紫玫瑰茎导管与纤维离析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讨蔷薇属两种常用园艺植物黄刺玫和紫玫瑰进化程度及水分适应性特点,采用稍作改进的木材离析法,对黄刺玫和紫玫瑰两种植物茎的次生木质部导管分子及木纤维进行了比对研究。结果表明:黄刺玫茎的次生木质部中导管分子长度、孔径、穿孔板端壁倾斜角度及木纤维分子长度与紫玫瑰均有不同表现,与紫玫瑰相比黄刺玫的导管分子长度较短、孔径较大、穿孔板端壁倾斜角度较小、木纤维分子长度较长。认为从导管分子进化角度看黄刺玫比紫玫瑰更进化,其木纤维是构成其特定株型的结构基础。(本文来源于《花卉》期刊2018年24期)

杨莹莹,王晓燕,冯夏珍,叶松华,阮文辉[7](2018)在《HPLC测定黄刺玫果中主要花青素的成分及其含量》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黄刺玫果中花青素的主要成分及含量测定的分析方法。通过光谱分析、样品水解前后HPLC分析,确定主要花青素的成分。含量测定采用Athena-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溶液,梯度洗脱,检测波长520 nm,流速1.0 mL/min,柱温30℃。结果表明,黄刺玫果中主要花青素成分为矢车菊素-3-O-葡萄糖苷,其浓度在2μg/mL~100μg/mL的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9),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62%,RSD小于2%。该方法操作简便、重复性好,适用于测定黄刺玫果中矢车菊素-3-O-葡萄糖苷的含量,为黄刺玫果的质量控制提供一种科学有效的方法。(本文来源于《中国食品添加剂》期刊2018年10期)

张月友[8](2018)在《黄刺玫的修剪造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黄刺玫属蔷薇科,花朵颜色亮丽,外形娇小可爱,花瓣姿态飘逸且饱满。黄刺玫主要可用布景或庭院点缀。对其几何造型多加修饰,多种植于路旁或花坛当中。关于黄刺玫的造型修剪,需要工作人员经验丰富且专业技术较强,若在修剪中出现不当行为,会抑制黄刺玫的生长,并使其本身所具有的观赏效果受到影响。本文主要对黄刺玫的造型修剪方法进行具体论述,进一步提高黄刺玫的观赏性。(本文来源于《花卉》期刊2018年12期)

陈明文[9](2018)在《黄刺玫果中总黄酮的水提取工艺及纯化工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山西省黄刺玫资源丰富,是一种绿色环保、可持续开发利用、具有山西特色的优势资源。以为工业化大生产提供参考为目的,本试验结合经济效益方面的考虑,选择更经济的提取工艺,并探讨黄刺玫果中总黄酮的最佳纯化工艺,为黄刺玫果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更详细的实验参考。方法:采用单因素试验考察浸泡时间、料液比、提取时间、提取温度、pH以及提取次数及L_9(3~(3))正交试验考察料液比、提取时间、提取温度对黄刺玫果中总黄酮提取效果的影响,以探究最经济有效的水提取工艺。在确定了提取工艺后,从大孔吸附树脂中初步筛选出AB-8、D101两种大孔吸附树脂,以其对黄刺玫果中总黄酮的吸附性能和解吸性能为指标,对这两种大孔树脂进一步考察筛选。然后采用静态试验及动态试验方法,对相关因素进行考察研究,得到最佳纯化工艺方面的参数。结果:由试验结果可知,最经济有效的水提取工艺条件为浸泡时间为1.5 h、料液比为1:10、提取温度为80℃、提取时间为1.5 h、提取次数为3次、pH为3;在此工艺条件下,总黄酮得率为9.13 mg/g。最佳纯化工艺条件为:上样液的料液比为1:10,上样流速为2 m L/min,最大上样量为20 BV,洗脱剂的体积分数为70%,洗脱流速为2m L/min,洗脱用量为3 BV。试验表明,在对黄刺玫果中总黄酮的纯化作用方面,混合大孔吸附树脂能发挥良好的作用,此方法可行,可以作为工业化生产的参考。结论:本课题得到了水提黄刺玫果中总黄酮的提取工艺以及大孔树脂吸附法对总黄酮的纯化工艺,稳定性良好,可作为工业化的参考。(本文来源于《山西医科大学》期刊2018-05-30)

郭明明[10](2018)在《玫瑰与黄刺玫种间杂种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玫瑰是中国传统名花,更是山东省特色花卉。目前玫瑰在国际市场上以食品、香料工业原料为主,观赏应用较少,主要原因是花期短、花色单调,且绝大多数品种每年只开一次花。黄刺玫花开金黄一片,花期较早,且花量极大。本论文以2011年获得的17个珲春野生玫瑰(母本)和黄刺玫(父本)的种间杂种为试材,从形态特征、光合特性、育性、芳香成分和香气等方面详细分析了其生物学特性,并初步探索了其性状遗传特点,为玫瑰遗传育种奠定了理论基础。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17个杂种的株型均偏父本遗传,多数杂种的株高超亲遗传,冠幅偏母本遗传;杂种新枝颜色多介于双亲之间,新枝枝刺多介于双亲之间或偏母本遗传;多数杂种复叶长度超亲遗传,小叶形状偏母本遗传,但小叶数量偏父本遗传或介于双亲之间;杂种花色为不同程度的粉色或浅黄色,都介于双亲之间;绝大多数杂种花朵直径介于双亲之间;杂种的单花花期均为2-3d,始花期均为4月中旬,介于双亲之间;杂种15的群体花期在4月中旬-9月中旬,多季开花,偏向母本,其他杂种的群体花期均为4月中旬-5月上旬,单季开花,偏向父本。2、杂种11、杂种14、杂种15的净光合速率日变化曲线为典型的双峰曲线,杂种8为单峰曲线;杂种都表现出明显的光合“午休”,但杂种11、杂种14、杂种15能从午休中快速恢复;杂种与双亲都对高光强敏感,但杂种耐光抑制能力比双亲强;10:00-16:00间,杂种11、杂种14、杂种15的光合效率速率明显高于双亲,表现出显着的高光合特性,属于高光效品种。3、17个杂种花朵中共检测到54种芳香成分,主要包括醇类、萜烯类、醛类、酮类、酯类、酚类、烷烃类、酸类化合物,其中醇类和酯类化合物相对含量最多,偏向母本。杂种和母本苯乙醇相对含量都较高,平均含量为42.37%。杂种花朵香味偏淡,较清新,但略带油脂气,主要遗传于母本。4、杂种柱头在开花第1天和第2天具有可授性;绝大多数杂种花粉在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期即开始出现异常,导致绝大多数花粉粒停留在单核靠边期,并逐渐萎缩干瘪,最终导致不能产生正常的花粉粒;杂种均为二倍体,与父母本相同。回交授粉后,能观察到子房膨大,但数日后自动干瘪脱落,不能结籽。(本文来源于《山东农业大学》期刊2018-05-01)

黄刺玫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建立测量黄刺玫果中金丝桃苷、芦丁、槲皮素含量的方法,使其得到更好的开发应用。方法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方法,选择Inertsil-ODS-SP型号的色谱柱,乙腈(B)-0. 5%磷酸溶液(A)系统作为流动相,洗脱程序为:0-8 min,90%-81%A,10%-19%B; 8-12 min,81%-78%A,19%-22%B; 12-19 min,78%-76%A,22%-24%B; 19-28 min,76%-72%A,24%-28%B; 28-38 min,72%A,28%B; 38-45 min,72%-70%A,28%-30%B; 45-50 min,70%-90%A,30%-10%B; 50-55 min,90%A,10%B。从专属性、精密度、重复性、准确性、线性范围、系统适用性和加样回收率方面对该方法的科学性和可行性进行考察。结果芦丁、金丝桃苷、槲皮素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2分别为0. 999 9,0. 999 9,0. 999 9,线性关系良好。芦丁、金丝桃苷和槲皮素的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8. 10%,97. 50%和97. 80%。RSD值分别为3. 20%,2. 80%和3. 00%,符合实验要求。结论该方法可行性强,准确性、重复性均符合要求,线性关系良好,适用于测量乙酸乙酯萃取黄刺玫果提取物中芦丁、槲皮素、金丝桃苷的含量。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黄刺玫论文参考文献

[1].郝晓倩.黄刺玫果总黄酮类成分的膜分离富集及化学成分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9

[2].郝晓倩,王进东,卫罡,杨官娥,檀琪.黄刺玫果提取物中几种化合物的含量测定[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19

[3].李龙龙,段长军,梁占红.浅谈子午岭林区黄刺玫繁殖技术[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9

[4].薛润苗,张文琴,王美,王晓燕.黄刺玫果提取物对小鼠急性酒精性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9

[5].陈明文,郝晓倩,杨官娥,王进东.黄刺玫果总黄酮的水提取工艺[J].山西中医学院学报.2019

[6].王光野,付月,柏冰,蔡立格,曲红岩.黄刺玫与紫玫瑰茎导管与纤维离析比较[J].花卉.2018

[7].杨莹莹,王晓燕,冯夏珍,叶松华,阮文辉.HPLC测定黄刺玫果中主要花青素的成分及其含量[J].中国食品添加剂.2018

[8].张月友.黄刺玫的修剪造型研究[J].花卉.2018

[9].陈明文.黄刺玫果中总黄酮的水提取工艺及纯化工艺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8

[10].郭明明.玫瑰与黄刺玫种间杂种特性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8

标签:;  ;  ;  ;  

黄刺玫论文-郝晓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