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生代柴达木叠合盆地解析、动力学机制探讨及对油气控制意义研究

中新生代柴达木叠合盆地解析、动力学机制探讨及对油气控制意义研究

论文摘要

柴达木盆地位于青藏高原北部,受喜马拉雅运动影响比较直接,构造复杂,以致对中新生代盆地的性质一直存在较大争论。通过对盆地地震大剖面和测井资料地质解释与统计成图,并结合前人研究成果,提出柴达木盆地中新生界三大构造层对应三类盆地,具体以古近系底(TR)与下油砂山组顶的不整合面(T2’),将中生界划为下构造层,古近系路乐河组、上下干柴沟组、新近系下油砂山组构成中构造层,新近系上油砂山组、狮子沟组与第四系组成上构造层,其分别对应三种不同构造背景的原型盆地。下构造层为燕山运动阶段形成,为侏罗纪早期伸展断陷、中后期坳陷盆地,主要分布于盆地北半部及柴西地区,现为残留盆地;中构造层发育于早喜马拉雅期,主体厚度区位于盆地西半部的菱形块体内,阿尔金断裂带的走滑与南祁连西段的顺时针旋转是中构造层盆地发育的主要动力学机制,原型盆地为走滑旋转盆地。一里坪—南八仙构造线以北一带因主要断裂带的走滑反转作用成为中、下构造层主要叠合区。上构造层盆地为晚喜马拉雅运动阶段走滑挤压构造背景下形成,沉积沉降中心具有由西向东迁移的明显特征,为走滑盆地。一里坪—东台吉乃尔湖一带为中、上构造层盆地叠合区,叠合机制为盆地基底持续挠曲坳陷作用。分析认为,盆地所处的大地构造背景及特殊的深部地质结构所导致的主要大断裂多次反转作用是造成盆地反转与走滑叠合的关键动力学机制。文章同时简述了对油气勘探的参考意义。

论文目录

  • 1 中新生界三大构造层对应三类不同性质的原型盆地
  •   1.1 中生代断陷盆地(图2下构造层)
  •   1.2 早喜马拉雅期走滑旋转盆地
  •   1.3 晚喜马拉雅期走滑坳陷盆地(上构造层)
  • 2 中新生代盆地叠合动力学机制探讨与控油气意义
  • 3 结论
  • 文章来源

    类型: 期刊论文

    作者: 王桂宏,周川闽,夏响华,张永庶,赵孟军,王点奥,吕杰堂,王根久,张铭

    关键词: 柴达木盆地,中新生界,构造层序,叠合特征,油气分布

    来源: 地球学报 2019年06期

    年度: 2019

    分类: 基础科学,工程科技Ⅰ辑

    专业: 地质学,石油天然气工业

    单位: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地质调查局油气资源调查中心,中国石油青海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澳洲国立大学地球科学学院,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

    基金: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重大专项“柴达木盆地油气勘探开发关键技术研究”(编号:07-01Z-01-05)资助~~

    分类号: P618.13

    页码: 805-815

    总页数: 11

    文件大小: 9102K

    下载量: 178

    相关论文文献

    • [1].辽宁上麻屯地区构造层及构造旋回划分[J]. 中国金属通报 2018(11)
    • [2].大兴安岭构造层与赋矿地层的多元化特征探讨[J]. 西北地质 2017(01)
    • [3].井震结合构造层面精细描述方法研究[J]. 内蒙古石油化工 2015(15)
    • [4].新疆西准石炭纪双构造层的确定及地质意义[J]. 甘肃地质 2011(03)
    • [5].川西前陆盆地晚三叠世构造层序岩相古地理特征[J]. 石油实验地质 2009(01)
    • [6].贵州构造-建造划分及其意义[J]. 贵州地质 2018(03)
    • [7].黑龙江东部晚中生代盆地群构造层划分及构造沉积演化[J]. 世界地质 2009(01)
    • [8].四川盆地白垩纪构造层序、岩相古地理及演化[J]. 地层学杂志 2011(03)
    • [9].柴达木盆地北缘下构造层岩性特征及其构造演化[J]. 有色金属文摘 2016(01)
    • [10].南黄海盆地中部隆起海相上构造层分布及断裂系统特征[J]. 海洋地质前沿 2014(10)
    • [11].外墙外保温工程构造层脱落的原因[J]. 福建建材 2008(02)
    • [12].紧固件在广州白云机场金属屋面不同构造层中的应用[J]. 中国建筑防水 2018(11)
    • [13].南海北部双峰南陆坡区的构造层序及沉积充填过程[J].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2015(01)
    • [14].内蒙古塔尔气地区构造特征研究[J]. 世界地质 2015(02)
    • [15].秋里塔格构造带盐下构造层变形特征及油气勘探潜力[J]. 新疆石油地质 2020(04)
    • [16].辽东地区构造演化及其对构造样式的影响[J]. 石油地质与工程 2018(01)
    • [17].内蒙古乌拉特中旗南王如地区构造及矿化特征研究[J]. 矿床地质 2012(S1)
    • [18].松辽盆地基底“多层结构”的探讨及其意义[J]. 世界地质 2009(04)
    • [19].浅谈民用建筑施工中的防潮层处理[J]. 科技致富向导 2010(20)
    • [20].广东台山海岸带构造特征研究[J]. 西北地质 2018(04)
    • [21].南海琼东南盆地新生代构造层序研究[J]. 海洋石油 2011(01)
    • [22].库车坳陷中段盐相关构造形成控制因素[J].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2009(01)
    • [23].南海南部裂离型盆地构造特征[J]. 海相油气地质 2018(04)
    • [24].黔南坳陷构造变形特征及其成因解析[J].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2010(01)
    • [25].中国南岭有色金属成矿带中生代陆内活化成矿机制[J]. 矿物学报 2015(S1)
    • [26].川西须家河组前陆盆地构造层序及沉积充填响应特征[J].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06)
    • [27].川东与大巴山褶皱冲断带交汇区构造几何学和运动学特征[J]. 地质学报 2020(02)
    • [28].西秦岭中—新生代红层的构造层划分及其构造意义[J]. 地质论评 2014(06)
    • [29].迈陈凹陷东部构造演化及其对构造样式的影响[J]. 新疆石油地质 2013(04)
    • [30].中、上扬子地区构造层序地层及原型盆地沉积环境演化[J]. 煤炭科学技术 2018(02)

    标签:;  ;  ;  ;  ;  

    中新生代柴达木叠合盆地解析、动力学机制探讨及对油气控制意义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