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速变桨论文_付镜蓉,武佳丽,申哲源,吴亿罡,邢瑀倩

导读:本文包含了变速变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机组,功率,风电,风力发电,永磁,频率,极值。

变速变桨论文文献综述

付镜蓉,武佳丽,申哲源,吴亿罡,邢瑀倩[1](2019)在《变桨距机构的变速风力发电机》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介绍了变桨距控制的变速风电机组的运行。我们研究如何控制系统在产生最大能量的同时最小化负载。能量的最大化仅在静态基础上进行,并且仅将传动系负荷视为约束。在低到中等风速下,发电机和功率转换器控制风电机组从风中获取最大能量。在高风速区域中,控制风电机组以维持由其本身所产生的空气动力。本文研究了两种调节空气动力的方法:变桨距控制和发电机负载控制,两者都用于调节风电机组的运行。通过我们的分析和仿真,风电机组可以在最小化负载的同时以最佳能量捕获的状态运行,并且适用于各种风速。(本文来源于《第十六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理工农医)》期刊2019-10-10)

褚红燕,李蔚玲[2](2019)在《变速变桨距风力发电系统干扰抑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风速的强随机性与风力发电机建模的不确定性给风力发电系统的干扰抑制带来了极大的挑战.设计了一种新型非线性采样控制器,以实现风力发电系统的输出功率能抑制干扰信号.首先,将系统中的非线性及干扰等效为有界项,建立系统的近似数学模型,随后设计连续状态反馈控制器以估计压制增益L,并构造能满足稳定性要求及干扰抑制的采样控制器,便于在计算机中实现.最后,基于余弦干扰输入算例验证了采样控制器的稳定性及干扰抑制特性.(本文来源于《南京师范大学学报(工程技术版)》期刊2019年03期)

柴海棣,赵晓艳,史波[3](2019)在《基于能量传递模型的永磁直驱变桨变速风电机组功率特性测试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风电机组功率特性现场测试存在效率低、条件要求高、结果不准确等问题,已成为当前行业关注的热点。为有效解决风电机组功率特性工程测试工作中存在的效率偏低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能量传递模型的功率特性测试方法。以永磁直驱机组为研究对象,围绕永磁直驱机组能量捕捉、传递、转化过程,结合机组风能捕捉系数与桨距角、叶尖速比之间的关系,从机理角度进行定量分析,构建典型机组的能量传递模型,对比实测数据进行调整;在同类机组上进行应用验证,取得了预期的效果,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研究结果具有重要参考意义。(本文来源于《发电技术》期刊2019年04期)

胡家欣,胥国毅,毕天姝,崔海波[4](2019)在《减载风电机组变速变桨协调频率控制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拥有大量新能源的系统对风电参与调频提出了新要求。相比无备用的风电机组,有备用的风电机组可以达到更好的调频效果。因此,提出一种减载风电机组的变速变桨协调频率控制方法,根据减载率对风电机组采取不同的策略进行减载,并在风电机组控制系统中附加参数优化模块和频率控制模块以实现频率控制功能。参数优化模块中利用拉格朗日乘子法优化转速和桨距角调整量以提高响应速度,减小机械磨损,稳定释放备用功率。频率控制模块中使用改进的输出功率控制方法,在调频初期增发较大功率以减小系统频率变化率和最大频率偏差。仿真结果表明,提出的控制方法比已有方法相具有更优的调频性能。(本文来源于《电网技术》期刊2019年10期)

徐立军,王维庆[5](2019)在《百千瓦中型变速变桨风电机组叶片设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百千瓦级叶片一般采用定桨方式运行,依靠叶片失速进行功率控制,机组运行过程中无法维持较高的效率。基于100 kW变速变桨机组的运行特征,提出了一种100 kW级中型叶片的设计方法。气动设计采用了BEM方法,利用Harp_opt中的优化算法获得较高的气动性能;结构及载荷设计参考IEC标准进行,采用Focus进行铺层设计及结构特性分析。所设计叶片的长度为10.029 m左右,极限及疲劳载荷特性满足GL IIA类风场的运行要求。(本文来源于《热科学与技术》期刊2019年01期)

刘展[6](2018)在《MW级变速变桨风力发电机组系统振动故障诊断技术与减振降载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MW级变速变桨风力发电机组是我国电力、能源系统的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风能利用主要的转换形式,截止2017年底我国风力发电占电网总发电量已达到4%,MW级变速变桨风力发电机组在我国已经形成规模化应用。由于,MW级变速变桨风力发电机组具有分布式供电特性,传统的针对大型单机火电水电发电设备的基于故障的运维模式难以有效支持我国风电产业大规模批量运行,基于状态评估的主动运维模式将逐步成为未来运维的主流模式,也是支持我国风电向无人化值守转变的必经途径。MW级变速变桨风力发电机组机械环节除了旋转机械部分还有大量的结构部分,同时由于MW级变速变桨风力发电机组为随动控制系统,其振动形态往往表现为旋转机械振动特征与结构振动特征复合迭加,一些振动故障具有典型的突发性、偶发性、间歇性特点。单独的采用传统的旋转机械故障诊断技术难以有效支撑覆盖典型故障,特别是对多组件耦合系统振动故障难以实现有效分析。本文针对MW级变速变桨风力发电机组典型系统振动故障诊断技术及与之配套的减振降载方法展开研究,获得了以下研究成果:1)针对传统叶素-动量理论不能实现风切变、塔影效应导致风轮平面受风不平衡建模仿真问题,提出叶片受风不平衡桨距角度不相同时的风轮致动盘气动载荷的建模仿真数值计算方法,该方法可以推导得出载荷计算关键变量轴向诱导因子和切向诱导因子求解解析表达式,并实现气动载荷求解,结合现场实际检测数据证明了该建模方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同时也验证了 3倍低速轴转频(3P)特征振动分量是典型塔影效应动载荷特征,也是MW级变速变桨风力发电机组最主要的气动载荷波动特征,而在正常工况下风切变作用对风轮载荷波动影响较小的结论。2)MW级变速变桨风力发电机组由于叶片的气动特性原因导致在不同工作点载荷波动敏感性不同,在一些局部工作点可能因为叶片设计原因存在因风速波动导致载荷大幅度敏感随动变化特征,引起突发性、偶发性、间歇性振动故障;结合实际案例验证了基于典型塔影效应产生的3倍低速轴转频(3P)特征振动波动分析辨识实现典型气动突发性、偶发性、间歇性故障诊断方法的有效性。3)结合实际案例验证了基于结合整机运行原理判断偏航工作状态与突发性、偶发性、间歇性振动故障一致性关系,同时突发性、偶发性、间歇性振动故障为塔筒共振特征判断偏航扭振故障诊断方法的有效性。4)针对在叶片根部安装振动传感器检测信号无法避免其它机械连接环节振动信号传导干扰、检测信息信噪比较低,难以有效实现故障诊断,提出基于直接在叶片根部检测分析应力波动的叶片故障诊断分析方法,结合实际案例验证基于应力检测分析的叶片故障诊断方法的有效性;针对直接接触式检测叶片振动故障信息在其它振动源干扰、传感器安装及数据传输都存在限制的客观条件限制,结合实际案例验证基于机舱晃度监测数据分析的叶片故障诊断方法的有效性,该方法不仅安装检测方便,有效提高检测效率,而且通过减少直接检测传感器实现检测成本降低。5)针对MW级变速变桨风力发电机组减振降载解决方案实现,提出了MW级变速变桨风力发电机组基于调谐质量阻尼器降载减振的核心参数有效设计方法,并通过现场实验测试有效量化论证风电机组在所有典型工作状态下基于不同指标的降载减振效果,减振效果表明在标准额定工况条件下所设计的TMD降载装置可有效大幅度降低风机整体结构振动能量40%以上,有效提高风机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具有极强的实用性和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北京交通大学》期刊2018-12-25)

何丹阳[7](2018)在《变速变桨距风力发电系统功率优化与控制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现代社会能源问题日渐严重和生态环境问题频发,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对改善生态问题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其中风能具有分布广泛、储量丰富和利用方便等特点,成为现阶段发展速度最快和最具有发展前景的可再生能源之一。风电技术中风力发电系统的功率优化与控制方法研究也成为研究的重点。选用双馈风力发电系统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风力发电系统的基本组成结构和运行状态,提出了全风速段双模控制策略。并且建立了变速变桨距风力发电系统的数学模型和模拟风速的仿真模型,为验证控制策略的有效性提供仿真环境。针对风力发电系统在额定风速以下运行时的最大风能捕获问题,分别采用爬山搜索法和改进极值搜索法进行风电系统的最大风能捕获控制。改进极值搜索法通过运行点相位信息来进行搜索,并通过改进积分器实现变步长快速追踪稳定运行的控制目标。仿真结果表明:改进极值搜索法能够使系统快速地跟踪风速变化,保持最佳叶尖速比,提高了风能利用系数和风能的利用效率。针对风力发电系统在额定风速以上运行时保持恒功率运行问题,分别采用常规PID和模糊自适应PID变桨距控制。通过模糊控制器来实时整定PID控制器的叁个参数,提高了变桨距控制系统的动态响应特性,使系统的输出功率更加稳定,同时降低了系统的机械载荷,保证了风电系统的平稳安全运行。针对风力发电系统的功率优化与控制问题,提出了在全风速段以两种控制模式运行的控制策略。对风力发电系统的运行风况进行以额定风速为准的高低两种风况的判别,低风速段采用基于改进极值搜索法的最大风能捕获控制;高风速段采用基于模糊自适应PID变桨距控制。通过仿真效果来看,针对不同的风况条件,实现了风力发电系统功率的优化与控制,能够使系统快速响应,有效提高了风能利用效率和恒功率运行的稳定性,既提高了风力发电系统经济效益又保证了安全稳定运行。图36幅;表8个;参44篇。(本文来源于《华北理工大学》期刊2018-11-26)

汤雪松,殷明慧,李冬运,刘建坤,周连俊[8](2019)在《变速与变桨协调的风电机组平滑功率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考虑到风电功率秒级波动对电网频率稳定的影响,需要对风电机组输出功率进行平滑控制。现有依靠风电机组实现风电功率平滑控制的方法大都存在频繁变桨的问题。为此提出了协调变速与变桨的平滑功率控制方法。该方法通过分离桨距角的上调和下调动作,将传统的基于变桨调节的恒转速(转速上限)控制转变为转速区间控制,使风轮机能够在任意桨距角下变速运行,从而更大程度地利用风轮机动能来平滑风电功率波动。因此,该方法在保证平滑控制效果的同时,能有效降低变桨动作频率和幅度,并减小变桨伺服机构的疲劳和叶片载荷。最后,基于风电机组模拟器的实验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电力系统自动化》期刊2019年02期)

严干贵,赵伟哲,张礼珏[9](2018)在《变速变桨距风电机组减载调频综合控制策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适应高风电渗透电力系统调频需求,各国风电并网导则均要求风电场具有参与系统调频的能力.由于双馈感应风电机组调频能力与其运行工况相关,不计工况统一减载调度必然存在不合理性.围绕DFIG调频控制策略,提出一种变速与变桨协调控制减载运行控制策略,整定具备功率向上调节能力的减载运行曲线,基于仿真计算得到各风速下风电机组最大可下调功率范围,并通过下垂频率调整控制,检验减载运行方式下风电机组对系统频率的支持作用.仿真研究表明:考虑各风电机组调频能力差异来优化配置各风电机组的调频容量,可以提高调频调度的合理性.(本文来源于《东北电力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05期)

唐慧敏,李静,王慧琴[10](2018)在《基于功率灵敏度因子的风力机变速变桨距控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大型变速变桨风力机在高风速区的气动性能随桨距角变化而改变的特性,文章提出了一种功率-桨距角变化的灵敏度控制策略。通过设计功率灵敏度因子调节PID变桨距控制器,建立输出功率偏差与风轮转速偏差的闭环系统。将提出的策略应用到某5 MW风机的参数模型中,利用MATLAB平台进行仿真验证。结果表明,提出的控制策略抑制了高风速区的扰动风速对系统的影响,使输出功率和风轮转速保持在额定值附近且波动很小,提高了系统的动态性能和稳态性能,同时提高了发电质量,并为风电机组并网需求奠定了理论基础。(本文来源于《可再生能源》期刊2018年06期)

变速变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风速的强随机性与风力发电机建模的不确定性给风力发电系统的干扰抑制带来了极大的挑战.设计了一种新型非线性采样控制器,以实现风力发电系统的输出功率能抑制干扰信号.首先,将系统中的非线性及干扰等效为有界项,建立系统的近似数学模型,随后设计连续状态反馈控制器以估计压制增益L,并构造能满足稳定性要求及干扰抑制的采样控制器,便于在计算机中实现.最后,基于余弦干扰输入算例验证了采样控制器的稳定性及干扰抑制特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变速变桨论文参考文献

[1].付镜蓉,武佳丽,申哲源,吴亿罡,邢瑀倩.变桨距机构的变速风力发电机[C].第十六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理工农医).2019

[2].褚红燕,李蔚玲.变速变桨距风力发电系统干扰抑制研究[J].南京师范大学学报(工程技术版).2019

[3].柴海棣,赵晓艳,史波.基于能量传递模型的永磁直驱变桨变速风电机组功率特性测试方法[J].发电技术.2019

[4].胡家欣,胥国毅,毕天姝,崔海波.减载风电机组变速变桨协调频率控制方法[J].电网技术.2019

[5].徐立军,王维庆.百千瓦中型变速变桨风电机组叶片设计研究[J].热科学与技术.2019

[6].刘展.MW级变速变桨风力发电机组系统振动故障诊断技术与减振降载方法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8

[7].何丹阳.变速变桨距风力发电系统功率优化与控制方法研究[D].华北理工大学.2018

[8].汤雪松,殷明慧,李冬运,刘建坤,周连俊.变速与变桨协调的风电机组平滑功率控制[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9

[9].严干贵,赵伟哲,张礼珏.变速变桨距风电机组减载调频综合控制策略研究[J].东北电力大学学报.2018

[10].唐慧敏,李静,王慧琴.基于功率灵敏度因子的风力机变速变桨距控制研究[J].可再生能源.2018

论文知识图

双馈型变速变桨距风电机组双馈异步变速变桨风力机系统模...变速变桨距调节运行曲线变速变桨距风力发电机组控制策...变速变桨距风力机的特性曲线变速变桨距风力发电机组模型

标签:;  ;  ;  ;  ;  ;  ;  

变速变桨论文_付镜蓉,武佳丽,申哲源,吴亿罡,邢瑀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