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湾盆地论文_李新琦,高磊,黄志,王明春,胡安文

导读:本文包含了渤海湾盆地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渤海湾,油气,斜坡,馆陶,盆地,沙河,封闭性。

渤海湾盆地论文文献综述

李新琦,高磊,黄志,王明春,胡安文[1](2019)在《渤海湾盆地沙南凹陷构造发育与演化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沙南凹陷一直是渤海海域油气勘探的难点和热点,盆内油气分布表现出极强的不均衡性,复杂的构造特征成为制约油气差异成藏的关键。为探讨沙南凹陷构造演化特征,本文首次利用新叁维地震及钻井资料,对地层展布特点、断裂体系特征进行精细刻画,新识别出中生代逆冲构造体系,并结合区域地球动力学背景,对新生界沉积-沉降中心迁移规律及全区构造发育演化特征等方面进行了详细分析。研究表明,沙南凹陷盆地结构表现为"叁段式",中、新生代断裂体系主要发育3期,即中生代逆冲断裂系、古近纪伸展断裂系和新近纪晚期共轭走滑断裂系,控制了盆地4个主要构造变革期,分别为早剥晚沉(中生代)、初始强裂陷(沙河街组沉积时期)、二次强裂陷-断坳过渡(东营组沉积时期)以及热沉降-共轭走滑阶段(新近纪)。沙南凹陷的2个沉积-沉降中心——东、西两洼的演化过程(尤其是东营组沉积时期)具有较大差异,控制了两洼烃源岩生烃规模和成熟度的差异,对油气的区域分布起到关键控制作用。地幔热隆起和板块的重组是控制断陷盆地演化的深层动力因素。该研究可为沙南凹陷进一步的油气勘探提供一定借鉴和指导。(本文来源于《海洋地质前沿》期刊2019年11期)

刘飞,朱钢添,何生,王永诗,刘庆[2](2019)在《渤海湾盆地惠民凹陷临南洼陷沙河街组原油地球化学特征及油源对比》一文中研究指出惠民凹陷是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中的一个富油气单元。系统研究惠民凹陷临南洼陷20个原油样品和4个烃源岩样品地球化学特征,分析其成熟度、沉积环境和有机质来源,利用烃源岩和原油生物标志化合物参数建立油—岩关系,筛选有效参数运用交会图和聚类统计划分原油类型和进行油源对比。研究区原油已进入成熟阶段,生油母质的沉积环境为弱氧化—弱还原的湖沼相—淡水湖相,具有陆相湖盆混合型母质特征。总体上,研究区原油有较高的饱和烃含量和较低的胶质及沥青质含量,正构烷烃为"平台式"双峰形态分布,伽马蜡烷含量较低,4-甲基甾烷含量较高。研究区内不同地区原油的地球化学特征存在一定差别,可按地区分为南带和北带。相比南带的原油,北带原油样品中4-甲基甾烷/C_(29)R、Ts/Tm比值较低,而C_(29)降藿烷/C_(29)降新藿烷、1,2,7-/1,2,6-叁甲基萘、菲/∑甲基菲较高。研究区沙四段烃源岩有机质类型为Ⅲ型,有机质丰度较低;沙叁段烃源岩有机质以Ⅱ型为主,有机质丰度较高,其中,沙叁下亚段和中亚段是临南洼陷的主力烃源岩。通过系统对比研究区原油和烃源岩的地球化学特征,认为临南洼陷沙叁、沙四段原油来自沙叁下、中亚段烃源岩。(本文来源于《石油实验地质》期刊2019年06期)

李萧,胡秋媛,杨光,马方雷,杨建磊[3](2019)在《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东辛油田构造特征及成因机制——物理模拟与讨论》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几何学特征、运动学特征、成因机制分析及构造物理模拟实验,对济阳坳陷东辛油田断裂构造特征及成因机制进行了研究。研究区构造形态自东向西逐渐趋于复杂,平面上,东部辛镇构造以平行式组合为主,整体呈现"单一型"构造样式,中部过渡带以平行式、斜交式组合为主,整体呈现"网格型"构造样式,西部东营构造以雁列式、帚状组合为主,整体呈现"复杂型"构造样式;剖面上,区内主要发育负花状、反"Y"字形、阶梯状、地堑、地垒等5种断裂组合样式,整体呈现典型的"包心菜式"复杂断裂系统。构造物理模拟实验结果与实际地质情况拟合程度较高,实验结果进一步证实,东辛地区断裂构造组合样式是新生代伸展—走滑应力场与岩浆底劈作用迭加的产物,其根本动力来源于新生代NW-SE向伸展应力场、郯庐断裂带的右行走滑及岩浆等塑性物质上涌。(本文来源于《石油实验地质》期刊2019年06期)

王则,商琳,龚丽荣,王彤达[4](2019)在《基于地质力学方法对不同结构断层破碎带封闭性评价——以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车镇凹陷M区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断层封闭性对确定油气藏的分布意义重大,断层破碎带在地表露头容易识别,但在地下难以鉴别。在对断层破碎带进行识别和发育模式划分的基础上,利用测井资料计算获得动态岩石力学参数,再结合叁轴应力试验得到的岩石静态参数对其进行校正,最后利用Ansys软件,对3种断层破碎带发育模式,即断层泥、断层角砾岩和派生裂缝带的封闭系数进行数值模拟。济阳坳陷车镇凹陷M地区断层破碎带的发育模式分为只发育派生裂缝带、断层泥不发育及结构完整的断层破碎带;结构完整的断层破碎带封闭性最好,其次为断层泥不发育的断层破碎带,而只发育派生裂缝带的封闭性最差,多为开启断层,裂缝带常成为油气运移的通道。(本文来源于《石油实验地质》期刊2019年06期)

慈兴华,张焕旭,牛强,朱地,康淑娟[5](2019)在《碳同位素现场检测技术分析致密油气充注特征——以渤海湾盆地民丰洼陷北斜坡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油气充注对于寻找勘探目标和落实井位部署都十分重要。为此,以渤海湾盆地民丰洼陷北斜坡为例,选择盐斜233井、永斜932井及盐22井区开展现场碳同位素检测工作,并基于全新的碳同位素测量仪器在钻井现场获取的大量碳同位素数据,比对该区生产井天然气的碳同位素数据、组分数据,结合烃源岩演化、原油地球化学特征、储层沉积环境与物性特征,分析天然气在单井的充注特征和区域上的充注范围,探讨利用碳同位素现场检测手段来判识油气充注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①盐斜233井沙四纯下亚段发生了深层油气的充注,天然气为深层原油裂解气与本地烃源岩热裂解气的混合气;②永斜932井沙叁、四段天然气为本地烃源岩的热裂解气,但个别井段存在着深层天然气充注;③盐22井区油藏伴生气碳同位素值在该区中部重两侧轻、南重北轻,与储层物性分布特征一致,反映高成熟天然气的充注受储层物性控制;④盐22井区原油为本地烃源岩成熟阶段产物,而天然气则是在本地原油伴生气基础上存在着深层高成熟产物的充注。结论认为:①民丰洼陷北斜坡西北向存在着一个高成熟油气充注区,是有利的油气勘探目标;②碳同位素现场快速检测技术能够提供大量连续的立体碳同位素数据,可以快速分析油气充注特征、判断油气来源与成因,为油气开发部署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天然气工业》期刊2019年11期)

于海涛,孙雨,刘海涛,袁苗,姜文亚[6](2019)在《渤海湾盆地歧口凹陷南部斜坡区沙河街组砂岩输导层分布特征及控藏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渤海湾盆地歧口凹陷南部斜坡区为重点解剖区,探究沙河街组各砂岩输导层平面分布特征、垂向分布差异性、主控因素及控藏意义。基于连通概率与砂地比(砂岩厚度/地层厚度)模型,定量刻画研究区沙河街组沙一上亚段、沙一中亚段、沙一下亚段、沙二段及沙叁2亚段等主要砂岩输导层的分布特征,并利用油气显示对研究结果进行验证。在此基础上,分析各砂岩输导层的优势输导通道主控因素及控藏意义。结果表明,叁角洲前缘亚相控制了研究区砂岩输导层的优势输导通道,其中,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及河口坝砂体为优势输导砂体类型,砂体连续性的差异性引起不同层位连通程度的差异性,砂体分布的不均一性引起优势输导通道分布的差异性。通过砂岩输导层的刻画,可以预测平面上油气富集的可能范围,从而指导下一步的油气勘探。(本文来源于《天然气地球科学》期刊2019年11期)

牛涛,胡光义,王晖,高玉飞,胡晓庆[7](2019)在《渤海湾盆地石臼坨凸起Q油田沙一二段储集层特征及控制因素》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精细评价低渗储层,降低油田开发风险,针对油田范围内储层岩性复杂、低孔低渗等特点,通过岩心、铸体薄片、阴极发光、扫描电镜以及ECS测井等资料对沙一二段储层的岩性、储集空间类型、储层物性及其主要控制因素进行了系统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储层进行了评价。综合研究认为:(1)储层发育火山角砾岩、凝灰质砂砾岩、砂砾岩、碳酸盐岩、混积岩、灰质砂岩等6个岩性段,储集空间类型以次生孔隙为主,孔隙度分布于5.1%~34.6%,渗透率分布于0.15~340 mD;(2)沉积作用和成岩作用是控制研究区内储层物性主要因素;(3)将低渗储层划分为了3类,Ⅰ类储层主要为混积岩,溶蚀孔最为发育,孔隙度大于15%,渗透率大于6.5 mD,是开发动用的"甜点"。以上成果认识对油田高效开发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非常规油气》期刊2019年05期)

李振明,邱楠生,刘念,蔡川,田建章[8](2019)在《利用定量荧光技术表征厚层源岩层系的油气运聚机制——以渤海湾盆地廊固凹陷沙河街组四段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厚层源岩层系由于存在非均质性及烃源岩有效排烃厚度影响,其油气运聚机制不明确,这直接影响着盆地油气资源量的评价和成藏模式的建立。定量荧光分析包括颗粒定量荧光(QGF)、萃取液定量荧光(QGF-E)和全息扫描荧光(TSF)等一系列技术,可精确反映地层在地质历史时期和现今的含油气饱和度、油气成熟度以及运移路径等重要信息,且具有快速简便、经济高效的特点。通过利用定量荧光技术和盆地模拟技术,对廊固凹陷沙河街组四段厚层源岩层系内的油气运移特征和充注历史开展了分析,重建了油气从源岩层系到储层的运聚过程。研究结果表明,廊固凹陷沙河街组四段厚层源岩层系内夹层砂体的QGF指数普遍大于4.0、QGF-E强度部分大于40、QGF与QGF-E的最大荧光强度波长(λmax)具有较大差异,指示砂体中曾存在过古油层并在后期发生贫化、转移,砂体在油气运移中具有"中转站"的作用。定量荧光的差异响应表明,砂体在不同深度段的中转能力具有差异;当砂体的颗粒越粗、砂地比越接近0.25、厚度越大时,砂体的运聚效率越高,中转能力越大。烃源岩的生烃热演化史、砂层的定量荧光光谱特征以及断层的活动历史表明,中转砂体内存在2期幕式油气中转运聚过程。其中,第1期发生在沙河街组叁段沉积末期—东营组沉积早期(35~30 Ma),砂体内以中质油气—轻质油气充注为主,油气在沙河街组一段沉积末期—东营组沉积早期随着断层开启而向上高效运移,在东营组沉积末期生烃停止后,砂体内的油气饱和度降低;第2期发生在明化镇组沉积期至今(5~0Ma),砂体内以大量凝析油气充注为主,由于断层趋于封闭,砂体内的油气以稳态渗流方式向上运移,并在保存条件变好的情况下得以在潜山储层中成藏。(本文来源于《石油学报》期刊2019年10期)

林红梅,刘鹏,王彤达,陈世悦,穆星[9](2019)在《基于母岩类型差异的深层砂砾岩储集体成岩演化机制——以渤海湾盆地车镇凹陷沙河街组叁段下亚段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寻母岩类型对砂砾岩储集体成岩演化的控制作用,以渤海湾盆地车镇凹陷沙河街组叁段下亚段为例,通过岩心全岩矿物X射线衍射、岩石薄片和流体包裹体等分析测试,系统分析了储集体的母岩类型、成岩环境及成岩演化机制。研究结果表明:车镇凹陷在沙河街组叁段下亚段沉积期受控于母岩区埕子口凸起的差异构造升降和剥蚀作用,砂砾岩储集体的母岩由西向东依次发育碳酸盐岩、混合型和长英质3种类型;在不同母岩类型的砂砾岩储集体中,刚性颗粒和可溶矿物含量的不同决定了储集体自身的抗压实能力及其可溶于酸性流体的差异;在碱性—酸性—碱性成岩环境的交替影响下,刚性颗粒的支撑可有效沟通酸性流体,酸性流体与可溶矿物的水岩作用可形成次生孔隙;受控于刚性颗粒与可溶矿物的发育条件,各类型储集体的成岩演化机制存在差异;碳酸盐岩母岩型储集体、长英质母岩型储集体和母岩混合型储集体的有利储层在纵向上分别位于3 200 m、3 800 m和4 400 m以浅区域,平面上,母岩混合型储集体、长英质母岩型储集体、碳酸盐岩母岩型储集体的有利储层范围依次递减,各类型储集体的勘探方向存在差异。(本文来源于《石油学报》期刊2019年10期)

张洪,赵贤正,王居峰,刘海涛,姜文亚[10](2019)在《渤海湾盆地歧口凹陷南部高斜坡馆陶组不整合面及其油气成藏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渤海湾盆地歧口凹陷南部高斜坡距离油源较远且油气主要是阶梯状运移,在馆陶组底部不整合面附近聚集成藏,形成该区的主体油藏。该区馆陶组底部不整合构成样式包括平行—削截型、平行—平行型2种类型,具下部半风化淋滤带和上部不整合面顶积层两层结构,岩性配置关系主要为上砂下泥型、上砾下泥型、上砂下砂型、上泥下泥型多样分布,而平行—削截型、上砂下泥型与上砾下泥型配置关系是油气分布的主体。立足不整合地质特征建模,开展叁维模拟实验,结果表明:单一不整合油气藏,不整合上砂下泥型、上砾下泥型的岩性配置关系是成藏的关键要素;与断层共同作用的复合油气藏,具有断层关闭时不整合岩性—断层控藏和断层开启时不整合岩性—古地形控藏两大类成藏模式。不整合与断层、古地形的复合控藏作用,使得不整合面既存在聚集油气的作用,也存在运移油气的作用。高斜坡不整合油气藏的形成主要受控于不整合上下岩性配置关系,其次是断层启闭性和古地形构造背景,这一认识将为相似区块不整合油气藏研究与勘探提供有益的借鉴。(本文来源于《天然气地球科学》期刊2019年10期)

渤海湾盆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惠民凹陷是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中的一个富油气单元。系统研究惠民凹陷临南洼陷20个原油样品和4个烃源岩样品地球化学特征,分析其成熟度、沉积环境和有机质来源,利用烃源岩和原油生物标志化合物参数建立油—岩关系,筛选有效参数运用交会图和聚类统计划分原油类型和进行油源对比。研究区原油已进入成熟阶段,生油母质的沉积环境为弱氧化—弱还原的湖沼相—淡水湖相,具有陆相湖盆混合型母质特征。总体上,研究区原油有较高的饱和烃含量和较低的胶质及沥青质含量,正构烷烃为"平台式"双峰形态分布,伽马蜡烷含量较低,4-甲基甾烷含量较高。研究区内不同地区原油的地球化学特征存在一定差别,可按地区分为南带和北带。相比南带的原油,北带原油样品中4-甲基甾烷/C_(29)R、Ts/Tm比值较低,而C_(29)降藿烷/C_(29)降新藿烷、1,2,7-/1,2,6-叁甲基萘、菲/∑甲基菲较高。研究区沙四段烃源岩有机质类型为Ⅲ型,有机质丰度较低;沙叁段烃源岩有机质以Ⅱ型为主,有机质丰度较高,其中,沙叁下亚段和中亚段是临南洼陷的主力烃源岩。通过系统对比研究区原油和烃源岩的地球化学特征,认为临南洼陷沙叁、沙四段原油来自沙叁下、中亚段烃源岩。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渤海湾盆地论文参考文献

[1].李新琦,高磊,黄志,王明春,胡安文.渤海湾盆地沙南凹陷构造发育与演化特征[J].海洋地质前沿.2019

[2].刘飞,朱钢添,何生,王永诗,刘庆.渤海湾盆地惠民凹陷临南洼陷沙河街组原油地球化学特征及油源对比[J].石油实验地质.2019

[3].李萧,胡秋媛,杨光,马方雷,杨建磊.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东辛油田构造特征及成因机制——物理模拟与讨论[J].石油实验地质.2019

[4].王则,商琳,龚丽荣,王彤达.基于地质力学方法对不同结构断层破碎带封闭性评价——以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车镇凹陷M区为例[J].石油实验地质.2019

[5].慈兴华,张焕旭,牛强,朱地,康淑娟.碳同位素现场检测技术分析致密油气充注特征——以渤海湾盆地民丰洼陷北斜坡为例[J].天然气工业.2019

[6].于海涛,孙雨,刘海涛,袁苗,姜文亚.渤海湾盆地歧口凹陷南部斜坡区沙河街组砂岩输导层分布特征及控藏意义[J].天然气地球科学.2019

[7].牛涛,胡光义,王晖,高玉飞,胡晓庆.渤海湾盆地石臼坨凸起Q油田沙一二段储集层特征及控制因素[J].非常规油气.2019

[8].李振明,邱楠生,刘念,蔡川,田建章.利用定量荧光技术表征厚层源岩层系的油气运聚机制——以渤海湾盆地廊固凹陷沙河街组四段为例[J].石油学报.2019

[9].林红梅,刘鹏,王彤达,陈世悦,穆星.基于母岩类型差异的深层砂砾岩储集体成岩演化机制——以渤海湾盆地车镇凹陷沙河街组叁段下亚段为例[J].石油学报.2019

[10].张洪,赵贤正,王居峰,刘海涛,姜文亚.渤海湾盆地歧口凹陷南部高斜坡馆陶组不整合面及其油气成藏特征[J].天然气地球科学.2019

论文知识图

济阳坳陷区域构造及研究区位置图东营凹陷油气勘探形势图王46井孔店组沉积相分析东营凹陷东西向地震剖面王46-莱深1模型正演王46-莱深1反演剖面

标签:;  ;  ;  ;  ;  ;  ;  

渤海湾盆地论文_李新琦,高磊,黄志,王明春,胡安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