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女教师论文-刘晶晶

农村小学女教师论文-刘晶晶

导读:本文包含了农村小学女教师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民族地区,农村小学女教师,主观幸福感,工作倦怠

农村小学女教师论文文献综述

刘晶晶[1](2016)在《民族地区农村小学女教师主观幸福感与工作倦怠的相关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工作倦怠是在工作压力中引起的负性情感。研究显示,工作倦怠最易发生在服务行业。教师作为一种独特的服务业,是工作倦怠的高发人群。而主观幸福感不仅会影响人的工作生活状况,而且还会影响个人的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因此,降低教师工作倦怠,提升教师主观幸福感有重大意义。由于民族地区经济不发达,师资力量薄弱,教学条件艰苦等,导致当地教师更易产生工作倦怠,又因性别文化影响,从事农村小学教师的多为女性。因此笔者以恩施州来凤县农村小学女教师为研究对象。本文参考国内外有关主观幸福感与工作倦怠的研究成果基础上,采用量化(问卷调查)和质性(个案访谈)相结合的方法,运用《主观幸福感量表》和《工作倦怠量表》等研究工具,对恩施州来凤县186名农村小学女教师,91名男教师展开调查,以及对7名小学女教师做案例访谈,旨在分析恩施州来凤县农村小学女教师主观幸福感与工作倦怠的现状,并探讨其关系。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民族地区农村小学女教师主观幸福感的概况:(1)民族地区—恩施州来凤县农村小学女教师主观幸福感总体上处于中等水平。生活满意度一般、体验到的正性情感多于负性情感。(2)自述幸福感在人口统计学变量上存在显着差异。在婚姻状况上,未婚女教师>已婚女教师>离异女教师;在职称上,无职称女教师>小教二级>小教一级>小教高级;在年龄、教龄上不存在显着差异。(3)生活满意度在婚姻状况上存在显着差异,已婚女教师得分明显高于未婚女教师和离异女教师。正性情感、负性情感在婚姻状况、年龄、职称、教龄上均不存在差异。2.民族地区农村小学女教师工作倦怠的概况:(1)民族地区—恩施州来凤县农村小学女教师工作倦怠水平整体不严重,但在工作倦怠的叁个维度上,情绪衰竭维度最严重,其次是低成就感,去个性化最轻。(2)工作倦怠总分在人口统计学变量上存在显着差异。在职称上,小教高级>小教一级>小教二级>无职称;在教龄上,6-10年>16-20年>11-15年>21年以上>1-5年;在婚姻状况、年龄上不存在差异。(3)情绪衰竭在年龄、教龄、职称上均存在显着差异,在婚姻状况上不存在差异。51岁以上,教龄16—20年的农村小学女教师情绪衰竭最严重;在职称上,小教高级组的女教师得分显着高于其他职称组的女教师。去个性化在职称上存在显着差异,小教二级>小教高级>小教一级>无职称。低成就感在年龄、婚姻状况、职称、教龄上均不存在差异。3.民族地区农村小学男女教师主观幸福感与工作倦怠的差异情况:(1)民族地区—恩施州来凤县农村小学女教师在自述幸福感、生活满意度以及正性情感体验上均显着高于男教师。在负性情感体验上,女教师比男教师体验更少的负性情感,但无显着差异。(2)工作倦怠情况上,小学男女教师在工作倦怠总分上没有差异,但在情绪衰竭和去个性化维度上存在显着差异。小学女教师的情绪衰竭显着高于男教师;去个性化显着低于男教师。4.民族地区农村小学女教师主观幸福感与工作倦怠的关系:(1)民族地区—恩施州来凤县农村小学女教师主观幸福感与工作倦怠呈显着负相关,主观幸福感对工作倦怠有一定的预测作用。(2)自述幸福感、正性情感及生活满意度与工作倦怠总分及其各维度显着负相关;负性情感与工作倦怠总分及其各个维度显着正相关。(3)自述幸福感显着负向预测情绪衰竭、低成就感;生活满意度显着负向预测工作倦怠总分;正性情感显着负向预测工作倦怠总分及其各个维度;负性情感显着正向预测情绪衰竭、去个性化、工作倦怠总分。最后,笔者依据研究结果,针对民族地区—恩施州来凤县农村小学女教师生理、心理特点对提升其主观幸福感,降低工作倦怠提出如下措施。(1)调整认知,关爱身心健康,增强主观幸福。对工作、生活有个合理期望值;定期体检及锻炼,获得身心健康。(2)经营婚姻,提升生活满意度。正确处理夫妻间、父辈间、子辈间的家庭矛盾,建立和谐的家庭支持关系。(3)提高自我教学能力,激发工作热情,增强个人成就感,获得工作中的幸福。面对事件时,进行合理归因并用理性和感性相结合的方法分析问题。(本文来源于《中南民族大学》期刊2016-05-20)

张欣,常国良[2](2016)在《农村小学女教师自主发展的现实性障碍及对策》一文中研究指出农村小学女性教师作为农村基础教育的重要力量,其专业发展远远不及男性教师。自主发展是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和根本路径,而农村小学女教师在自主发展方面遭遇了显性与隐性双重障碍,包括自主发展的资源支持羸弱、自主发展的机会被动让渡、自主发展的成本个人分担、自主发展的时间无形支离、自主发展的精力相对分散、自主发展的内在动力不足等现实性障碍。分析农村小学女性教师自主发展的现实性障碍及其生成原因,以帮助女性教师冲破其自主发展的障碍,促进其专业发展。(本文来源于《教育导刊》期刊2016年04期)

张欣[3](2016)在《鲁西南农村小学女教师专业发展阻隔因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时代的进步和教育的改革,教师性别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中小学女性教师的数量不断增多,农村小学女性教师已经成为农村基础教育的重要力量。本研究以鲁西南地区农村小学女性教师为研究对象,力图在尊重自然态势和社会形势的前提下,全面、细致地对农村小学女性教师专业发展的阻隔因素进行深入探析,破解其发展阻力,以促进其专业发展。研究共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介绍了研究的选题缘由、目的及意义,梳理了国内外关于农村女性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资料,对核心概念进行了界定,对研究的相关理论基础进行了阐述。第二部分对女性教师的发展历史和教师专业发展标准进行了阐述。第叁部分是鲁西南农村小学女性教师专业发展现状的调查与分析。它从农村小学女性教师的基本情况、专业发展的素质情况、专业发展的管理情况、制度情况以及社会文化情况几个方面呈现了农村小学女性教师专业发展的整体现状,并着重描述了农村小学女性教师专业发展的困境。第四部分从女性教师个人、制度、管理和社会文化等四个层面切入,结合相关专业知识及理论对农村小学女教师专业发展困境背后的阻隔因素进行分析。第五部分针对上述阻隔因素,提出了相应的化解策略。(本文来源于《黑龙江大学》期刊2016-03-25)

王巧玲[4](2014)在《农村小学女教师教育科研状况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教师即研究者”、“教师专业发展”等理念的推广和认同,中小学教师在教育科研活动中的主体地位逐渐得到认可,其积极性逐渐得到发挥。但是,在不同的学校环境、不同的教师群体中,教师参与教育科研的情况依然千差万别,教师在教育科研的实践中也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已有对于教师科研状况的研究中,很少注意到农村小学女教师这一科研主体的特殊性,也缺少社会性别视角的研究。有鉴于此,本研究基于社会性别的视角,以农村小学女教师为关注重点,从科研目的、科研知识、科研能力、科研态度以及科研成果这几个维度考察她们的教育科研状况,寻找其教育科研现状的成因,并试图给出对应的策略以实现其科研现状的改变与超越。研究在梳理了相关文献和理论的基础上,选取社会性别视角,对湖南省叁个县289名农村小学教师做问卷调查,其中女教师172名、男教师117名,并结合深度访谈,发现:从科研目的看,女教师开展教育科研的功利性弱于男教师,但被动性突出;从科研知识看,女教师获取科研知识的途径相对于男教师而言较为单一,女教师参加科研培训和阅读教育作品的时间均少于男教师;从科研能力看,女教师的选题与主持课题情况稍逊于男教师,撰写教育反思日记的情况好于男教师,女教师对自身的科研能力信心不足;从科研态度看,女教师比男教师更倾向于服从权威,女教师科研合作的状况有待加强;从科研成果看,女教师的科研成果表达主要是论文的形式,这与男教师的状况一致,教育反思日记依然被科研评价制度排除在外。从社会性别的角度分析,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主要有:传统的性别角色期待与照顾家庭的需要,学校欠缺社会性别意识的日常管理制度与科研评价制度,女教师自身主体意识与性别敏感的淡薄。基于对农村小学女教师教育科研状况的调查,结合对其成因与相关理论的探讨,对实现农村小学女教师教育科研状况的超越提出相应的建议:农村小学外部环境要给予支持,努力调整性别角色期待,推进家务劳动社会化;农村小学内部环境要做出改变,切实将社会性别意识纳入日常管理与科研评价制度;女教师自身要主动,积极提升自己的主体意识与性别敏感。(本文来源于《浙江师范大学》期刊2014-05-21)

张亚玲,张达[5](2012)在《农村小学女教师职后教育现状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教育是振兴民族的基石,教师是实施教育的主力军。教师的职后教育是终身学习的一部分,是实现教师专业化的重要手段。农村小学女教师作为特殊社会群体,更加需要职后教育。要实现其专业化发展,必须整合各种社会资源,唤醒其主体意识,构建良好新型社会性别文化,使农村女教师在家庭守望与工作期待中实现自身价值。(本文来源于《知识经济》期刊2012年17期)

杨燕萍[6](2011)在《农村小学女教师专业发展的特点、困境与对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我国农村基础教育发展中,农村教师的专业发展影响着教育水平的高低。而在农村小学女教师的数量逐渐增多,如何提高女教师的教师专业发展水平成为我们共同研究的课题。本项研究以甘肃省平凉市崆峒区S乡为例,该乡适应了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为促进农村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专门为每一位教师建立专业发展成长档案袋,同时进行了一系列的教研活动。本项研究通过问卷调查、访谈、观察、实物收集以及直接参与学校活动等收集到与研究有关的实地资料,呈现了农村小学女教师的专业发展的现状,在相关理论的指导下发现和总结农村小学女教师专业发展的特点:职业自我认同感高、工作态度认真细致、专业自主性不高、专业知识欠缺、与小学生关系融洽、参与学校的管理少、学习时间不足、教研活动缺乏专业指导、培训机会少等,并结合社会文化和民族特色深层次的探讨女教师专业发展的困境:家庭女性角色和教师职业女性角色的冲突、传统性别文化对专业发展的制约、心理压力大导致职业倦怠、培训机会少影响专业发展、农村学校环境对女教师专业发展影响更为明显、家长对子女教育的不够重视影响女教师工作积极性等,在此基础上,寻求提高农村小学女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措施,从农村小学教师队伍建设要有性别关注、教师专业发展注重性别关照、学校制度与管理要有性别关爱、社会文化氛围的营造注重性别关怀及女教师专业发展需要自我关心等五个方面进行分析,以期为促进农村小学女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出有效的对策和建议。(本文来源于《西北师范大学》期刊2011-05-01)

夏冰[7](2010)在《关注农村小学女教师的心理健康》一文中研究指出农村小学女教师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她们是农村小学教育的主力军,然而由于其生活及性别等因素的影响,她们的心理健康状况更加不容乐观。她们的心理健康状况将直接影响其工作效率甚至影响农村小学生的学习与心理健康,要做到心理健康,需要自身的调节以及全社会各界的关注与支持。(本文来源于《教育教学论坛》期刊2010年31期)

李瑾瑜,李泽林[8](2007)在《西部农村小学女教师的生存与发展状态——基于60名农村小学女教师的调查与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农村基础教育不断改革与发展,农村学校的教师队伍也在发生着变化。这种变化,不仅体现在师资数量上的增长和质量上的提高,而且也体现在教师队伍性别构成上的新趋势,即以往在农村尤其是乡与村的学校男教(本文来源于《中国教师》期刊2007年08期)

吴冬华[9](2007)在《寻找农村小学女教师快乐的支点》一文中研究指出快乐从来就不曾远离生活,它栖居在庸常生活的每个角落。在纷繁的事实与现象中,在今日复明日的岁月里,总有某一些情境与细节带给我们激情与感动,总有某一些契机让我们发现隐藏在日子背后的价值与诗意。在许多人眼里,做农(本文来源于《中国教师》期刊2007年08期)

郝德贤[10](2007)在《农村小学女教师:在困惑中前行》一文中研究指出"当年报考师范学校,我对做老师充满了信心和希望,我知道我的选择是正确的,可这七年以来,我发现我已没有理由喜欢教师这份职业……""在结婚之前,也就是工作的前叁年,我对当老师信心十足,但是,六年之后我对当老师已经心灰意(本文来源于《中国教师》期刊2007年08期)

农村小学女教师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农村小学女性教师作为农村基础教育的重要力量,其专业发展远远不及男性教师。自主发展是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和根本路径,而农村小学女教师在自主发展方面遭遇了显性与隐性双重障碍,包括自主发展的资源支持羸弱、自主发展的机会被动让渡、自主发展的成本个人分担、自主发展的时间无形支离、自主发展的精力相对分散、自主发展的内在动力不足等现实性障碍。分析农村小学女性教师自主发展的现实性障碍及其生成原因,以帮助女性教师冲破其自主发展的障碍,促进其专业发展。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农村小学女教师论文参考文献

[1].刘晶晶.民族地区农村小学女教师主观幸福感与工作倦怠的相关性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16

[2].张欣,常国良.农村小学女教师自主发展的现实性障碍及对策[J].教育导刊.2016

[3].张欣.鲁西南农村小学女教师专业发展阻隔因素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6

[4].王巧玲.农村小学女教师教育科研状况的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4

[5].张亚玲,张达.农村小学女教师职后教育现状分析[J].知识经济.2012

[6].杨燕萍.农村小学女教师专业发展的特点、困境与对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1

[7].夏冰.关注农村小学女教师的心理健康[J].教育教学论坛.2010

[8].李瑾瑜,李泽林.西部农村小学女教师的生存与发展状态——基于60名农村小学女教师的调查与思考[J].中国教师.2007

[9].吴冬华.寻找农村小学女教师快乐的支点[J].中国教师.2007

[10].郝德贤.农村小学女教师:在困惑中前行[J].中国教师.2007

标签:;  ;  ;  ;  

农村小学女教师论文-刘晶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