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厌氧生物降解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污泥,生物降解,洛克,碳源,宏基,丙酸,油藏。
厌氧生物降解论文文献综述
于忠臣,王达新,李晨曦,曹晓敏[1](2019)在《难降解有机废水厌氧生物处理技术现状及发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厌氧生物处理技术由于经济性和高效性广泛应用于难降解有机废水的治理。基于对传统厌氧生物处理技术的原理及技术现状的分析,总结了零价铁耦合厌氧生物处理难降解有机废水的原理及近些年的发展,展望了厌氧生物处理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本文来源于《工业用水与废水》期刊2019年02期)
宋文哲,张昱,杨敏[2](2019)在《聚丙烯酰胺作为唯一碳源的好氧和厌氧生物降解》一文中研究指出油田为提高原油采收率而采用聚合物驱油作业,产生的采出水中残留着阴离子型高分子质量聚丙烯酰胺(PAM)。废水中PAM和淀粉共存时PAM可发生碳链断裂和生物降解,然而以PAM作为唯一碳源的生物降解性还不清楚。利用好氧悬浮污泥和厌氧升流式反应器,分别处理PAM为唯一碳源的模拟废水(水力停留时间(HRT)为2 d,PAM浓度为200 mg·L~(-1)),结果表明,好氧反应器出水的PAM浓度和黏度均没有降低,同时运行84 d后污泥流失,造成系统崩溃。而厌氧反应器出水PAM浓度和黏度分别降为169.81 mg·L~(-1)和1.50 mPa·s,流场流分离耦合多维角度激光光散射分析发现PAM的分子质量从2.17×10~7Da降低到3.35×10~6Da,表明厌氧条件下可以利用PAM作为唯一碳源进行生物降解,并发生碳链断裂。延长HRT从2~8 d可以提高利用PAM作为唯一碳源的厌氧处理效果,出水分子质量进一步降低到1.60×10~6Da,同时黏度也从1.50 mPa·s降低到1.21 mPa·s。串联生物膜反应器也可以提高利用PAM作为唯一碳源的厌氧生物处理效果,在HRT为4 d条件下PAM的分子质量和黏度降低到1.87×10~6Da和1.26 mPa·s。(本文来源于《环境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07期)
刘一凡,周蕾,寿利斌,Mbadinga,S.M.,刘金峰[3](2018)在《油藏环境石油烃厌氧生物降解产甲烷途径与生物标志物》一文中研究指出油藏环境石油烃厌氧生物降解产甲烷过程是生物地球化学的基础问题之一;同时,由于油藏环境微生物在微生物采油、生物腐蚀及生物治理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已经受到国际同行高度关注.近10多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特别是新一代测序技术的发展,为深入认识这一特殊地质环境中烃厌氧生物降解过程提供了新的研究手段.本文以油藏环境石油烃厌氧生物降解途径和生物标志物为重点,综述了石油烃厌氧降解产甲烷机理方面的最新成果,以及宏基因组测序分析手段在油藏相关样品方面的应用及研究进展,讨论了油藏残余油生物气化开采的微生物基础,提出了该领域进一步研究的方向.(本文来源于《地球科学》期刊2018年S1期)
董庆斌[4](2017)在《表面活性剂厌氧生物降解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论文参考GB/T 27857-2011有机物厌氧降解试验方法,在实验室条件下模拟厌氧环境,利用紫外、红外、气质联用等仪器对醇醚硫酸盐(AES)、醇醚糖苷(AEG)、醇醚羧酸盐(C16-18AEC)进行了厌氧生物降解性能的研究,探讨了生物降解机理。主体内容包含以下四个部分:1.醇醚硫酸盐的厌氧初级生物降解性能研究。在实验室条件下,利用亚甲基蓝法研究了温度、受试物初始浓度、pH值以及外加碳源对AES厌氧生物降解性能的影响。通过红外对其降解产物进行分析,发现AES的初级降解可能为C-O-S键的断裂。2.醇醚糖苷的厌氧初级生物降解性能研究。其在厌氧污泥浓度为1 g/L,培养基pH = 7,温度为35℃,不添加其它碳源条件下,即使AEG的初始浓度达到100mg/L,降解17天后,其初级降解率都能够达到90%以上。并且APG与AEG的降解趋势相似,88h后初级生物降解率一致,表明乙氧基链插入到糖苷与烷基间,对初级生物降解率影响较小。通过气质联用仪对其降解机理研究时分析发现:AEG的降解首先经历了与糖苷相连醚键的断链,产生糖和AEO; AEO从末端EO链开始降解,形成醇,最后全部转化为二氧化碳,甲烷,水等。3.醇醚羧酸盐的厌氧初级生物降解性能研究。利用十六烷基叁甲基溴化铵—溴甲酚绿—硼砂缓冲剂—叁氯甲烷混合体系,建立了 C16-18AEC在生物降解过程中含量的测定方法。线性方程为AA = 0.00910C-0.0086,相关系数r = 0.9987,方法检出限为1.10 mg/L。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4%~2.6%(n = 6),回收率为91.78%~101.40%。最后对其降解性能进行测定,当C16-18AEC初始浓度为40mg/L时,降解8天后其降解率可达到90%以上。4.表面活性剂的厌氧终级降解性能研究。利用有机碳分析仪对表面活性剂AEG、AES、C16-18AEC的终级降解性能进行了研究,发现微生物对叁种物质的利用率相似,都呈现出相似的降解趋势,60天后叁种物质的降解率均超过了 75%,且厌氧降解率AEG>AES>C16-18AEC。(本文来源于《中国日用化学工业研究院》期刊2017-06-12)
林柱东[5](2017)在《焦化废水厌氧生物降解特性及其影响因素的识别》一文中研究指出焦化废水是煤化工过程中产生的高浓度高毒性有机废水,是世界上公认的难处理工业废水。目前,A2/O作为最普遍的生物处理工艺被广泛应用于焦化废水的处理中。然而,基于一系列焦化废水处理工程的实地考察,而尚未发现高浓度焦化废水厌氧产甲烷成功案例的实际问题,并且缺乏对焦化废水处理工程中厌氧单元的相关研究,抑制焦化废水厌氧生物降解的机制尚不明朗。鉴于上述问题,本文以广东韶钢一焦化废水处理工程中COD为4100±200 mg/L的原水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检测COD、TOC和苯酚等关键水质指标的浓度变化及气体产量,以浓度梯度稀释的方法考察影响焦化废水厌氧降解的因素及其浓度阈值,主要涉及硫氰化物、苯酚、硫化物和氰化物,同时分析碳源结构改变所带来的厌氧降解特性的变异,主要研究的内容和结果如下:(1)在pH为7.0±0.5、温度为(35.0±0.5)℃的条件下,当焦化废水COD浓度被稀释至1500 mg/L~1800 mg/L的时候,接种活性污泥,能够检测到厌氧产甲烷的现象。向未解除抑制的焦化废水(COD为2100 mg/L)中投加等COD浓度的乙酸钠、葡萄糖和甲醇3种常用的工业碳源改变原有的碳源结构时,从微生物对碳源的利用和产物组成中发现,氢营养型产甲烷菌较乙酸型产甲烷菌能够耐受更高的毒性物质浓度阈值;从共基质的角度发现,外加甲醇不仅可通过共代谢效应促进苯酚水解,还能得到CH4等能源产物;从能源回收利用的角度分析,外加葡萄糖可得到大量较为纯净的H2,为焦化废水实现类生物制氢的目标提供一个基础性的研究。(2)在同一条件下,针对经过稀释但未解除厌氧生物降解抑制浓度水平的焦化废水(COD浓度为2100、2400和2700 mg/L),选用甲醇为共基质碳源,对比不同的甲醇投加浓度与方式对焦化废水中苯酚水解的促进效果。结果发现,基于一定的污泥浓度(MLSS=5000 mg/L),一次性投加甲醇的COD浓度与焦化废水COD浓度的比值在0.35~0.40的区间内,对苯酚水解的促进效果最好,但对硫氰化物的降解没有促进作用;而间歇投加甲醇作为共基质对苯酚水解的促进效率比一次性投加甲醇的方式提高10%~15%,比无共基质的对照提高15%~25%。因此,共代谢促进苯酚水解的关键是微生物能够持续地产生关键酶。从技术层面上分析,焦化废水共基质厌氧生物降解对其中的苯酚水解有促进作用;而通过成本效益分析发现,工程上在有效的水力停留时间内其促进效果并不显着。(3)向稀释至COD约为1800 mg/L的焦化废水中分别投加不同浓度的硫氰化物、苯酚、硫化物和氰化物时,发现在低复合毒性的基础上,其单组分抑制浓度分别处在500~1500 mg/L、1100~1250 mg/L、200~250 mg/L和30~40 mg/L的浓度区间内。通过毒性分级的方法评价复合毒性的作用效应可知,它们之间的毒性表现为协同加成作用,且硫化物和氰化物是抑制焦化废水厌氧生物降解的主要毒性物质。总体研究表明,高浓度焦化废水难以厌氧降解,抑制因素的解除可使厌氧菌活性得以激活。追求焦化废水高效厌氧产甲烷的目标需要大量清水的稀释作用,但与“零排放”的要求相悖;而不稀释将会造成厌氧生物降解效率低下且工程单元浪费的现象。识别抑制焦化废水厌氧生物降解的因素是解决上述矛盾的关键。(本文来源于《华南理工大学》期刊2017-06-12)
李新[6](2017)在《纤维素对污泥中多环芳烃厌氧生物降解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PAHs)是一类惰性很强的碳氢化合物,不易降解,能稳定地存在于环境中。环境中的PAHs可随着工业废水、废弃物、大气的干湿沉降和城市地面径流等方式进入城市污水系统中并吸附积累于污泥中,是城市污泥中常见的一类难降解有机物。随着工业化水平提高和城镇化进程加快,大量污水处理厂兴建并投入运行,污泥产量也同步大幅提高,污泥中PAHs的生物去除更加备受关注。本研究以未添加纤维素的污泥单一中温厌氧消化为对照组(CK组),叁个处理组分别按照VS_(污泥):VS_(纤维素)=5:1,2:1,1:1的含量(分别命名为CA、CB和CC)添加纤维素和污泥进行混合中温厌氧消化,反应器启动成功后,以5%的投配率每天进泥和排泥一次,探讨不同实验组中的沼气产量及气体组分变化,纤维素的添加量对PAHs的降解性能的影响以及厌氧生物降解PAHs过程中微生物菌群多样性变化。结果表明:(1)随纤维素添加量的增加,日产气量、CH4含量和产甲烷活性均呈现增加趋势。稳定期日产气量分别约为250 mL、600 mL、1200 m L和2300 mL;CH4所占比例分别约为25%、40%、50%和50%;四个实验组厌氧消化污泥产甲烷活性(SMA)分别为45 mL/g VSS·d、73 mL/g VSS·d、94 mL/g VSS·d和120 mL/g VSS·d。(2)与CK组相比,CA、CB和CC叁个实验组中随纤维素添加量增加,PAHs的降解效率呈现增加趋势。∑PAHs的降解率分别为14.82%、20.75%和19.35%。纤维素的添加对4环芳烃的降解效率更为突出,4环芳烃降解率分别为22.12%、31.04%和28.04%,4环芳烃苯并(a)蒽(BaA)的降解效率分别为32.48%、39.32%和44.76%;屈(CHR)的降解效率分别为19.35%、39.74%和27.51%;苯并(b)荧蒽(BbF)的降解效率分别为13.48%、22.29%和14.09%;苯并(k)荧蒽(BkF)的降解效率分别为24.65%、31.43%和28.69%。(3)稳定期的厌氧消化污泥表面的微生物主要由球状菌、杆状菌、短杆菌和丝状菌组成,微生物种类丰富,微观形态结构较为复杂。纤维素添加量的增加可以提高Spirochaetaceae_uncultured、Oligosphaerales_norank、Caldithrix、Ruminiclostridium_1、Miscellaneous_Crenarchaeotic_Group_norank、Methanolinea和Methanobacterium七种菌属的丰度,且Ruminiclostridium_1菌属属于新生菌属。各实验组之间相同微生物的丰度不一,致使不同实验组之间的PAHs的降解效率也呈现不同差异。(4)在门分类水平上,四个实验组中起主要作用的微生物具有一定的差异性,且在起主要作用的微生物中对PAHs具有降解效果的微生物种类和丰度在CB、CC两个实验组优势更为明显。其中CB组对PAHs降解起主要作用的微生物为Bacteroidetes、Caldiserica、Spirochaetae、Firmicutes、Chloroflexi、Proteobacteria、Lentisphaerae、未命名的Bacteria;CC组对PAHs降解起主要作用的微生物为Firmicutes、Chloroflexi、Spirochaetae、Bacteroidetes、Caldiserica、Deferribacteres、Planctomycetes、未分类的Bacteria和Thermoprotei。(本文来源于《贵州大学》期刊2017-06-01)
税蒙川[7](2017)在《洛克沙胂在厌氧生物和化学处理过程中的降解转化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洛克沙胂(3-硝基-4-羟基苯胂酸),因其能抵抗畜禽疾病、促进畜禽生长和提高饲养效率,被长期用作饲料添加剂,广泛应用于畜禽养殖业。但是洛克沙胂在畜禽体内几乎不被代谢,绝大部分通过粪便和尿液被排泄出来,由于其迁移性好,水溶性高,进入环境将造成水体砷污染。本论文针对有机砷处理问题,研究了洛克沙胂对厌氧消化系统的影响及其降解转化机理,分析了UV/H_2O_2和UV/S_2O_8~(2-)对洛克沙胂的降解动力学及其机制,以及臭氧降解洛克沙胂的动力学和机制。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结论如下:1.研究了洛克沙胂对上流式厌氧污泥床(upflow anerobic sludge blanket,UASB)反应器运行状态的影响及其降解转化机理。将添加洛克沙胂的合成废水持续通入UASB反应器培养260 d。在添加25.00 mg·L~(-1)洛克沙胂培养87 d后,反应器内产甲烷菌活性受到强烈抑制,挥发性脂肪酸累积,pH下降。降低进水洛克沙胂浓度至13.20 mg·L~(-1)无法解除抑制。分析水样砷形态,检测到反应器内水样中含有叁价无机砷(As(III))、五价无机砷(As(V))、一甲基砷、二甲基砷、4-羟基-3-氨基苯胂酸和另外一种未知的有机砷化合物,据此推导了洛克沙胂在UASB反应器内可能的降解转化途径。物料平衡分析结果表明进水总砷的60%—70%随出水排出,30%—40%沉积在反应器内。本实验结果表明当利用UASB反应器处理被有机砷污染的废水时,应注意反应器运行状态的稳定性,关注反应器出水和污泥中残留砷以防止砷污染扩散。2.研究了UV/H_2O_2和UV/S_2O_8~(2-)降解洛克沙胂的动力学和机理。应用竞争动力学方法测定了洛克沙胂与羟基自由基(OH·)和硫酸根自由基(SO4·-)反应的二阶动力学常数,考察了多种因素对洛克沙胂在UV/H_2O_2和UV/S_2O_8~(2-)中降解的影响并分析了无机砷产物。pH=7.0时,洛克沙胂与OH·反应的二阶动力学常数为(2.84±0.02)×109 L·mol~(-1)·s~(-1),大约是与SO4·-反应的二阶动力学常数的10倍((2.63±0.31)×108 L·mol~(-1)·s~(-1))。HCO3-/CO32-对UV/H_2O_2和UV/S_2O_8~(2-)体系降解洛克沙胂几乎没有影响;腐殖酸对洛克沙胂的降解有抑制作用,且对UV/S_2O_8~(2-)降解洛克沙胂抑制作用更强;Cl-对UV/H_2O_2降解洛克沙胂几乎不产生影响,但对UV/S_2O_8~(2-)降解洛克沙胂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两种氧化体系中,As(V)都是洛克沙胂降解后的主要无机砷产物,洛克沙胂最终可完全矿化,且UV/S_2O_8~(2-)对洛克沙胂的矿化效率较高。3.研究了臭氧氧化降解洛克沙胂的动力学和机理。运用竞争动力学模型研究了洛克沙胂与臭氧分子以及OH·反应的二阶动力学常数,分析了洛克沙胂臭氧化降解的主要影响因素和降解机理。pH=7.0时,洛克沙胂与臭氧分子反应的二阶动力学常数为(1.70±0.09)×105 L·mol~(-1)·s~(-1),与OH·反应的二阶速率常数为(2.96±0.20)×109L·mol~(-1)·s~(-1)。洛克沙胂臭氧化降解受洛克沙胂初始浓度、pH、腐殖酸和Cl-的影响,溶液pH的提高并不总是有利于洛克沙胂的降解。对自然水体中洛克沙胂臭氧化降解过程建立数学模型,结果表明自然水体中洛克沙胂臭氧化降解主要是臭氧分子直接氧化的作用,OH·间接氧化几乎没有贡献。洛克沙胂臭氧化降解的无机砷产物主要是As(V)。根据超高效液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仪检测到的产物和生成的离子,推导了洛克沙胂臭氧化降解可能的途径。(本文来源于《合肥工业大学》期刊2017-04-01)
李飞,陈轶丹,杨志敏,黄华山,周真明[8](2016)在《8:2氟调聚醇(8:2FTOH)厌氧生物降解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阐明厌氧环境下全氟羧酸(PFCAs)等全氟化合物的迁移归趋,研究了8:2氟调聚醇(8:2FTOH)的厌氧降解性能.结果表明,取自市政污水处理厂的污泥在厌氧条件下可还原降解8:2FTOH,并生成氟离子、全氟类和多氟类降解产物,且降解过程可采用双指数衰减模型拟合.在为期120d的培养中,8:2FTOH的摩尔降解率高达(93.2±0.9)%;摩尔回收率则随着培养时间的增加有下降的趋势,由培养初期(1d)的(97.5±5.1)%下降至末期(120d)的(68.9±4.0)%,这说明在培养后期可能产生了未知的降解产物或生成了未知的挥发性产物.8:2不饱和氟调聚酸(8:2FTUA)和全氟辛酸(PFOA)分别是摩尔产率最高的多氟类和全氟类降解产物,分别介于(6.94±0.10)%~(24.2±1.5)%和(2.67±0.22)%~(14.9±1.0)%的范围内.多氟类降解产物的摩尔产率随培养时间的增加先增加后降低,而全氟类降解产物的摩尔产率则随培养时间的增加持续增加,这说明其可能分别为中间降解产物和最终降解产物.(本文来源于《中国环境科学》期刊2016年11期)
房阔,刘音,陈建光,郑铮,王禹静[9](2016)在《剩余污泥中赋存有机污染物的好氧和厌氧生物降解》一文中研究指出综述了叁类典型有机污染物,即多环芳香烃(PAHs)、多氯联苯(PCBs)和壬基酚聚氧乙烯醚(NPnEO)在污泥中的污染现状及其在好氧及厌氧两种条件下的降解转化规律,并分析了相关机理。对今后污泥中有机污染物的研究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指出今后应重点研究微生物降解机理、筛选和分离高效降解微生物等,以利于后续污泥土地利用。(本文来源于《工业水处理》期刊2016年11期)
徐恒,汪翠萍,颜锟,孟尧,刘晓吉[10](2016)在《颗粒型厌氧生物膜改善高氢分压下丙酸降解抑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改善氢辅助型原位沼气提纯系统中高氢分压对丙酸降解的抑制,考察了不同颗粒型厌氧生物膜(有无载体、导电和非导电载体)培养初期和末期的丙酸降解性能;并通过微生物形态和群落分析,探讨了颗粒型生物膜丙酸降解机制.结果表明,导电碳毡厌氧生物膜和厌氧颗粒污泥能有效改善高氢分压下丙酸降解抑制问题.其最大丙酸降解速率分别达到2.2,1.2mmol/(L·h).碳毡厌氧生物膜可能主要通过产酸细菌(Thermovirga、Levilinea、Syntrophomonas属)和产甲烷古菌(Methanosaeta属)的电子直接传递(DIET)途径实现丙酸的降解;而厌氧颗粒污泥降解丙酸的途径可能主要依靠产酸细菌(Syntrophobacter属)与嗜氢型甲烷菌(Methanolinea、Methanobacterium属)的共生营养代谢过程.(本文来源于《中国环境科学》期刊2016年05期)
厌氧生物降解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油田为提高原油采收率而采用聚合物驱油作业,产生的采出水中残留着阴离子型高分子质量聚丙烯酰胺(PAM)。废水中PAM和淀粉共存时PAM可发生碳链断裂和生物降解,然而以PAM作为唯一碳源的生物降解性还不清楚。利用好氧悬浮污泥和厌氧升流式反应器,分别处理PAM为唯一碳源的模拟废水(水力停留时间(HRT)为2 d,PAM浓度为200 mg·L~(-1)),结果表明,好氧反应器出水的PAM浓度和黏度均没有降低,同时运行84 d后污泥流失,造成系统崩溃。而厌氧反应器出水PAM浓度和黏度分别降为169.81 mg·L~(-1)和1.50 mPa·s,流场流分离耦合多维角度激光光散射分析发现PAM的分子质量从2.17×10~7Da降低到3.35×10~6Da,表明厌氧条件下可以利用PAM作为唯一碳源进行生物降解,并发生碳链断裂。延长HRT从2~8 d可以提高利用PAM作为唯一碳源的厌氧处理效果,出水分子质量进一步降低到1.60×10~6Da,同时黏度也从1.50 mPa·s降低到1.21 mPa·s。串联生物膜反应器也可以提高利用PAM作为唯一碳源的厌氧生物处理效果,在HRT为4 d条件下PAM的分子质量和黏度降低到1.87×10~6Da和1.26 mPa·s。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厌氧生物降解论文参考文献
[1].于忠臣,王达新,李晨曦,曹晓敏.难降解有机废水厌氧生物处理技术现状及发展[J].工业用水与废水.2019
[2].宋文哲,张昱,杨敏.聚丙烯酰胺作为唯一碳源的好氧和厌氧生物降解[J].环境工程学报.2019
[3].刘一凡,周蕾,寿利斌,Mbadinga,S.M.,刘金峰.油藏环境石油烃厌氧生物降解产甲烷途径与生物标志物[J].地球科学.2018
[4].董庆斌.表面活性剂厌氧生物降解性能研究[D].中国日用化学工业研究院.2017
[5].林柱东.焦化废水厌氧生物降解特性及其影响因素的识别[D].华南理工大学.2017
[6].李新.纤维素对污泥中多环芳烃厌氧生物降解的影响研究[D].贵州大学.2017
[7].税蒙川.洛克沙胂在厌氧生物和化学处理过程中的降解转化机理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7
[8].李飞,陈轶丹,杨志敏,黄华山,周真明.8:2氟调聚醇(8:2FTOH)厌氧生物降解特性[J].中国环境科学.2016
[9].房阔,刘音,陈建光,郑铮,王禹静.剩余污泥中赋存有机污染物的好氧和厌氧生物降解[J].工业水处理.2016
[10].徐恒,汪翠萍,颜锟,孟尧,刘晓吉.颗粒型厌氧生物膜改善高氢分压下丙酸降解抑制研究[J].中国环境科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