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根系分布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山西,黄土区,土壤抗冲性,根系
根系分布论文文献综述
金晓,陈丽华[1](2019)在《晋西黄土区不同植被类型土壤抗冲性及表层根系分布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原状土冲刷水槽法,以油松林、刺槐林、山杏林、荆条地及荒草地土壤为研究对象,研究了晋西黄土残塬沟壑区蔡家川流域不同植被类型土壤抗冲性能及植物根系对土壤抗冲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原状土冲刷试验过程中,各植被类型径流量随冲刷时间的变化趋势不明显,含沙量随时间延长先减少后趋于平稳,土壤抗冲指数呈逐渐增加的趋势。(2)各植被类型总根长密度、根表面积密度、根体积密度及根生物量密度均表现为刺槐、油松林地较大,山杏、荆条、荒草地较小且相差不大,总根系参数之间均存在正相关关系。各植被类型不同根径范围(0~0.5,0.5~1.0,1.0~2.0,2.0~5.0,>5.0 mm)的根系指标中,0~0.5 mm径级的根长密度均最大,根体积密度总体表现为细根比粗根小。(3)不同植被类型植物根系均能增强土壤的抗冲性,增强效应表现为刺槐林地和油松林地较强,山杏、荆条、荒草地较弱。植物根系指标中<1 mm径级的根长密度、根表面积密度、根体积密度与土壤抗冲性增强值呈显着或极显着正相关关系。其他径级根系参数与土壤抗冲性增强值相关性不显着。(本文来源于《水土保持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席本野[2](2019)在《杨树根系形态、分布、动态特征及其吸水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根系是连接植物与土壤的纽带,也是植物吸收水养资源的器官,在树木生理生活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杨树在我国北方被广泛栽植,其木材产量占我国总木材产量的30%。因此,了解杨树根系的各种特点有助于深入认识其生存和生长机制,以及在各种环境下的生态适应策略,从而为杨树林地高效经营管理技术的优化、林分质量和产量的双提升提供理论基础。本文基于已有研究,对杨树根系形态、分布、动态特征以及吸水特性等内容及部分研究方法进行了综述。首先,本文总结了已有研究中采用的各种根系分级方法,指出其各自的不足与可取之处,并提出更适合杨树根系分级的方法。其次,对现有研究中发现的各种杨树根系构型、形态、分布以及生长动态等特征进行了归纳总结,探讨了各种特征产生的原因以及对杨树根系吸收效率产生的影响。然后,总结了杨树根系在各种条件下的吸水特性与机制,并在最后提出了现有杨树根系研究的不足以及今后的发展方向。(本文来源于《北京林业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12期)
高娟琴,于扬,王登红,刘丽君,王伟[3](2019)在《川西甲基卡锂资源富集区根系土壤重金属含量水平及时空分布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锂能源金属的战略地位不断提高,与锂矿床及锂金属相关的研究也在不断跟进,锂矿区土壤重金属污染近年来持续受到关注,其含量分布情况值得深入研究。本文对亚洲最大的锂矿区——川西甲基卡根系土壤环境进行重金属含量监测,调查和评价锂矿区土壤重金属含量水平及其安全性。2016—2018年于川西甲基卡锂资源富集区采集根系土壤样品68件,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测定根系土壤Cd、As、Pb、Cr、Cu、Ni、Zn含量。测试结果表明,甲基卡矿区根系土壤Cd、As、Pb、Cr、Cu、Ni、Zn含量平均值分别为0.13、15.31、25.47、60.57、16.12、23.59、66.83mg/kg,与2018年8月最新颁布的农用地土壤标准对比,无一超标,均低于风险筛选值及管制值。常见矿床的尾矿库区土壤一般存在严重的重金属污染,而甲基卡尾矿库土壤重金属含量均低于环境标准限值,且矿业活动停止的叁年期间尾矿库区根系土壤中Cd、As、Cr含量明显呈逐年下降趋势。本研究认为,选矿厂房及尾矿库周边根系土壤重金属由于人为源的存在有一定的富集现象,但不构成危害,废弃物对环境污染小。(本文来源于《岩矿测试》期刊2019年06期)
童文杰,刘棋,马二登,李军营,邓小鹏[4](2019)在《耕作方式对山地烟田耕层质量和烤烟根系、土壤水氮空间分布特征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背景】山地烟田是我国烟叶生产的主体,2018年我国山地烟移栽面积6.0?105 hm2,占全国烤烟(Nicotiana tabacum L.)移栽面积的66.5%。山地烟田不适于大型机械作业,田间土壤耕作主要以小动力拖拉机浅旋耕为主。长期单一的土壤耕作模式导致山地烟田耕层变浅、土壤板结、犁底层增厚上移、土壤孔隙度变小等问题凸显,影响烤烟根系生长发育和垂直下扎,阻碍烤烟根系对土壤水分、养分的吸收利用,最终影响烟叶产量和品质。【材料与方法】为构建西南山地烟田合理耕层,提升烟叶产量和质量,以烤烟‘K326’为研究材料,采用大田试验,设置旋耕20 cm(RT 20,对照)、深耕30 cm(DT 30)、深松30 cm(ST30)和深松40 cm(ST 40)4个处理,研究不同耕作方式对烟田土壤物理性状、土壤养分库容、水氮空间分布及烤烟根系形态特征的影响。【结果与分析】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旋耕(RT 20)相比,深耕、深松措施显着提高烤烟产量产值,其中产量增幅为12.2%~16.0%,产值增幅为10.5%~21.8%。深耕、深松措施明显改善土壤亚表层(20~40 cm)物理结构,其中DT30、ST30、ST40土壤容重分别比对照低6.1%、5.3%和8.0%,毛管孔隙度分别比对照高11.3%、13.1%和21.6%,土壤含水量分别比对照高6.3%、5.3%和7.9%。深耕、深松措施显着提高山地烟田耕层厚度、耕层土壤有效养分总库容量,其中DT 30、ST 30和ST 40处理耕层厚度分别比对照增加50.5%、40.8%、93.2%,有效养分总库容量分别比对照增加17.7%、26.1%、34.9%。深耕、深松措施增加烤烟根系鲜重绝对量,促进烤烟根系纵向下扎生长,缓解上层根系的拥挤度,其中0~50cm土层DT30、ST30和ST40处理根深指数分别比对照高5.32%、8.26%和16.20%,亚表层20~40 cm土层DT 30、ST 30和ST 40处理根长密度比对照分别增加36.2%、39.1%和59.6%,根表面积分别比对照高73.0%、103.6%和86.9%,根体积分别比对照高75.6%、54.4%和86.2%。0~50 cm土层DT 30、ST 30和ST 40处理土壤氮素分别较对照RT 20降低7.7%、9.7%和11.1%。【结论】研究发现:深耕、深松措施可有效改善山地烟田土壤容重、孔隙度、土壤水分等土壤物理性状,同时有效扩增山地烟田耕层厚度,显着增加耕层土壤有效养分库容,促进烤烟根系生长发育,优化根系空间分布构型,协同优化烤烟根系、土壤水分、土壤全氮空间分布特征,对优化植烟土壤环境、增加烤烟干物质、提高烟叶产量产值及上等烟比例有较好的现实生产意义。下一步应注意农机农艺融合,研发小型深耕深松机械,因地制宜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2019年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9-10-27)
万海霞,马璠,许浩,韩新生,王月玲[5](2019)在《宁夏南部黄土丘陵区典型草本群落根系垂直分布特征与土壤团聚体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揭示宁夏南部黄土丘陵区典型草本群落根系垂直分布特征及与土壤团聚体的关系,初步评估乡土草本植物根系对团聚体发育的作用,选取5种典型草本群落(胡枝子、百里香、星毛委陵菜、猪毛蒿、长芒草),研究了草本根系垂直分布特征、土壤团聚体组成和稳定性以及根系与土壤团聚体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5种草本根系生物量、根长密度和表面积密度为0.44~2.11 g/m~3,0.31~3.51 cm/m~3,0.04~1.10 cm~2/m~3,随土层加深逐渐减小,呈表层聚集型分布。土壤团聚体粒径组成特征为>5 mm团聚体最多(54.44%~67.80%,除猪毛蒿),较裸地提高17.5%~50.4%,<0.25 mm团聚体第二,其他粒径团聚体很少(<5%)。0—30 cm土壤团聚体R_(0.25),MWD,GMD值为52.03%~84.64%,9.57~21.01 mm,1.94~15.17 mm,草本群落间团聚体稳定性差异显着,百里香、星毛委陵菜群落团聚体稳定性最好,各草本群落土壤团聚体R_(0.25),MWD,GWD随土层加深先升后降。分析草本根系与土壤团聚体的关系,发现根参数和土壤团聚体稳定性指标未表现出显着相关性,说明几种草本根系在土壤结构变化中的作用尚不明确,试验有待细化。(本文来源于《水土保持研究》期刊2019年06期)
林涛,汤秋香,郝卫平,吴凤全,雷蕾[6](2019)在《地膜残留量对棉田土壤水分分布及棉花根系构型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根系是获取水分和养分的重要器官,并通过根区环境的相互作用影响作物的生产效率,分析地膜残留量对土壤水分及根系构型的影响对认识、分析和评价残膜污染,发展残膜防控技术具有重要意义。该文通过2 a田间模拟试验,设置了0 (A)、225 (B)、450 (C)、675 (D)和900 kg/hm2(E) 5个地膜残留量处理,分析了地膜残留量对土壤水分分布及根系构型的影响。结果表明,残膜量对土壤水分,根系形态、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均有一定影响。根系生物量的80%~95%分布于0~30 cm的土层范围,该区域是土壤水分分布及棉花根系构型受地膜残留量影响较显着的区域。无残膜(0 kg/hm2)处理的土壤水分状况、根系构型显着优于高残膜量(900 kg/hm2)处理。随着残膜量的增加,生育期内0~50 cm土壤平均含水率逐渐降低,各土层出现不同程度的水分亏缺,并产生水分优势流或水分阻隔效益。残膜量的增加显着降低了根系生物量、根质量密度、根长密度、根表面积密度、根系体积和根系平均直径。残膜含量的增加显着降低了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2 a数据表明,与A处理相比,E处理生育期土壤含水率平均降低了37.36%,根质量密度平均降低了70.73%,根长密度平均降低了61.35%、根表面积密度平均降低了216.50%、根系体积平均降低了47.39%、根系平均直径平均降低了82.65%。籽棉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平均降低了18.50%和13.69%。因此建议采取合理的棉田净土措施,降低残膜污染对土壤水分及根系构型的影响,有利于提升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本文来源于《农业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19期)
郝凯婕[7](2019)在《干旱山区油松幼林根系分布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笔者以不同树龄油松为研究对象,采用剖面挖掘与分层取样法,研究了2年生、3年生、4年生、5年生、6年生油松的根系。结果表明,随着树龄增大,根系在垂直方向上,随着深度增加分布范围变大;水平分布范围随深度变化不明显。在垂直方向上,根生物量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呈现倒V的变化趋势;随着树龄增大,油松根系生物量显着增大。在0 cm~10 cm土层内,很少有细根;而在30 cm以下的土层内,只有细根和近似细根的根。2年生、3年生油松幼苗的根生物量主要分布在0 cm~20 cm土层内,4年生、5年生、6年生油松根生物量主要分布于0 cm~30 cm土层内。其中,土壤质地条件是影响根系分布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来源于《山西林业科技》期刊2019年03期)
王锋佰,孙海红[8](2019)在《辽西低山丘陵区荆条根系特征与生长分布规律》一文中研究指出该文采用野外调查与室内试验等手段,研究辽西低山丘陵区不同林龄荆条根系特征与生长分布规律。结果表明:随着荆条年龄的增长,主要侧根根长与株高的比值有减小的趋势,1年生的荆条根茎比最大为3.25~3.44,4年生的荆条根茎比为2.67~2.78;侧根长和株高具有较好的线性关系,荆条年龄与根茎比具有较好的3次函数关系。随着根系的延伸,其他侧根根系生物量逐渐减少,随着荆条年龄的增加,其他侧根总量增加。随着荆条株密度增大,荆条样地土壤内根系生物量逐渐增大,表现为YD大(株密度大的样地)>CG(荒草地)>YD中(株密度中等样地)>YD小(株密度小的样地);随着株密度的增加,荆条根系密度随之增加,CG>YD大>YD中>YD小。(本文来源于《辽宁林业科技》期刊2019年05期)
赵倩,伍红燕,宋桂龙,孙盛年,杨欣宇[9](2019)在《胡枝子和荆条不同植物配置的根系垂直空间分布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通过选取北京市海淀区鹫峰林场内同一岩石边坡(35°)条件下"荆条(Vitex negundo)+荆条"、"胡枝子(Lespedeza bicolor)+胡枝子"、"荆条+胡枝子"3种植物配置,采用完全分层(0–5 cm、5–10 cm、10–15 cm、15–20 cm、20–25 cm、25–30 cm)挖掘法和根系分析系统分径级(D≤2 mm、2 mm <D≤5 mm、D> 5 mm)根系扫描法,研究其根长百分比、根干重百分比和根系密度等根系垂直空间分布特征和抗拔力特征,为探讨不同植物配置模式下的根系垂直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对护坡性能的影响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3种植物配置根系垂直空间分布均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呈现递减的趋势。在0–5 cm土层深度中,根长百分比和根干重百分比中最大的植物配置分别是"荆条+荆条"和"胡枝子+胡枝子",占比均超过了整个土层的一半;根长密度最大的是"荆条+荆条";比根长最大和根系削弱系数最优的是"荆条+胡枝子"。5–20 cm土层中,根长百分比、根干重百分比、根系密度和比根长最大及根系削弱系数最优的均是"荆条+胡枝子",且与其他2种植物配置差异显着(P <0.05)。20–25 cm土层中,根长百分比最大的是"胡枝子+胡枝子",根干重百分比和根系密度最大的是"荆条+胡枝子"。"荆条+胡枝子"的抗拔力最大,体现的边坡稳定性最强。(本文来源于《草业科学》期刊2019年09期)
吴现兵,白美健,李益农,杜太生,章少辉[10](2019)在《水肥耦合对膜下滴灌甘蓝根系生长和土壤水氮分布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水肥施用制度是影响水肥利用效率和作物产量的主要因素。该研究主要针对大棚种植甘蓝膜下滴灌下采用不同水肥施用制度时作物根系生长和土壤水氮分布开展试验观测分析,在已有研究推荐的氮肥用量范围中选取了3个氮肥用量(200、300和400 kg/hm2)与制定的灌水方案(上/下限:90%θf/75%θf、100%θf/85%θf和100%θf/75%θf,θf为田间持水率)建立了低水高肥、高水低肥和中水中肥3种水肥施用制度方案,在水利部节水灌溉示范基地大棚内开展了2季田间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较高的灌水下限(85%θf)会增加甘蓝根系在0~20cm土层中的分配比例,较高的水肥用量能增加根系质量;处理2(高水低肥)的灌水施肥制度可使根系层土壤保持较高的含水率和较小的变异系数,且灌溉水向深层渗漏不明显,生育期内各处理土壤硝态氮和铵态氮的变化主要发生在0~40 cm土层,40 cm以下土层变化较小,而对于根系98%以上分布在40 cm以上土层的甘蓝来说,这有利于根系对N素的吸收利用,从而提高甘蓝对氮素的利用效率;施肥时灌水量较大会引起硝态氮和铵态氮向深层淋失的危险,且300和400kg/hm2的施氮量在作物收获后土壤表层硝态氮残留量较大。综合分析,该试验认为甘蓝适宜的施氮量200 kg/hm2,适宜的灌水下限85%θf、灌水上限100%θf,该结果可为设施膜下滴灌甘蓝水肥管理和减轻农业面源污染提供技术参考。(本文来源于《农业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17期)
根系分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根系是连接植物与土壤的纽带,也是植物吸收水养资源的器官,在树木生理生活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杨树在我国北方被广泛栽植,其木材产量占我国总木材产量的30%。因此,了解杨树根系的各种特点有助于深入认识其生存和生长机制,以及在各种环境下的生态适应策略,从而为杨树林地高效经营管理技术的优化、林分质量和产量的双提升提供理论基础。本文基于已有研究,对杨树根系形态、分布、动态特征以及吸水特性等内容及部分研究方法进行了综述。首先,本文总结了已有研究中采用的各种根系分级方法,指出其各自的不足与可取之处,并提出更适合杨树根系分级的方法。其次,对现有研究中发现的各种杨树根系构型、形态、分布以及生长动态等特征进行了归纳总结,探讨了各种特征产生的原因以及对杨树根系吸收效率产生的影响。然后,总结了杨树根系在各种条件下的吸水特性与机制,并在最后提出了现有杨树根系研究的不足以及今后的发展方向。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根系分布论文参考文献
[1].金晓,陈丽华.晋西黄土区不同植被类型土壤抗冲性及表层根系分布特征[J].水土保持学报.2019
[2].席本野.杨树根系形态、分布、动态特征及其吸水特性[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19
[3].高娟琴,于扬,王登红,刘丽君,王伟.川西甲基卡锂资源富集区根系土壤重金属含量水平及时空分布特征[J].岩矿测试.2019
[4].童文杰,刘棋,马二登,李军营,邓小鹏.耕作方式对山地烟田耕层质量和烤烟根系、土壤水氮空间分布特征的影响[C].2019年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2019
[5].万海霞,马璠,许浩,韩新生,王月玲.宁夏南部黄土丘陵区典型草本群落根系垂直分布特征与土壤团聚体的关系[J].水土保持研究.2019
[6].林涛,汤秋香,郝卫平,吴凤全,雷蕾.地膜残留量对棉田土壤水分分布及棉花根系构型的影响[J].农业工程学报.2019
[7].郝凯婕.干旱山区油松幼林根系分布特征研究[J].山西林业科技.2019
[8].王锋佰,孙海红.辽西低山丘陵区荆条根系特征与生长分布规律[J].辽宁林业科技.2019
[9].赵倩,伍红燕,宋桂龙,孙盛年,杨欣宇.胡枝子和荆条不同植物配置的根系垂直空间分布特征[J].草业科学.2019
[10].吴现兵,白美健,李益农,杜太生,章少辉.水肥耦合对膜下滴灌甘蓝根系生长和土壤水氮分布的影响[J].农业工程学报.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