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毛虫效应议论文敢于做独行者
2022-11-12阅读(607)
问:毛毛虫效应的教育启示
- 答:“毛毛虫实验”对学校教育的启示是:时代在不断变化和发展,学生也在不断变化和发展,我们的教育教学等各方面工作不能禁锢于以往的僵化模式,而要不断地创新和与时俱进,从而能够适应时代变化以及学生的需求。惟有这样,我们的教育教学等各方面工作才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毛毛虫那种毫无意义的绕圈所导致的悲剧还说明:在实际工作中“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神话并不存在,我们不能只关注做了多少工作,而且还要关注做出了多少成果,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效益问题”。当我们的教育教学等各方面工作遭遇挫折或陷入停顿时,切莫像毛毛虫那样做毫无意义的努力,而应该转变思路和善于另辟蹊径,以便更有技巧、更有效率地工作,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问:毛毛虫效应是什么?
- 答:生活中有些人总会盲目跟风,没有自己的主见,走别人走过的路,就像花盆边的毛毛虫一样,跟在同类的后面,结果自己的路越走越窄,这种现象叫毛毛虫效应。
科学家通过研究,把跟着前面的路线走的习惯称之为跟随者的习惯,把盲目跟从习惯和思维惯性而做出反应导致失败结果的现象称为毛毛虫效应。
科学家专门针对这种现象做了相关测试实验,探究毛毛虫的秘密。毛毛虫效应最初来自于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曾经做过的一个实验:把许多毛毛虫放在一个花盆的边缘,使其首尾相接,围成一圈,在离花盆不远的地方,还撒了一些毛毛虫喜欢吃的松叶。毛毛虫开始一个跟着一个,绕着花盆的边缘一圈一圈地走,一小时过去了,一天过去了,又一天过去了,这些毛毛虫还是夜以继日地绕着花盆的边缘转圈,一连走了大约七天七夜,最终因饥饿和精疲力竭而相继死去。后来,科学家便把这种喜欢跟着前者的路线走的习惯称为跟随者习惯,把因跟随而导致失败的现象称为毛毛虫效应。
自然界中,在许多比毛毛虫更高级的生物身上,这一效应也发挥着作用,其中比较典型的就是鲦鱼。鲦鱼因为个体弱小而常常群居,并以群体中的强健者作为自然首领。科学家将一只稍强的鲦鱼脑后控制行为的部分割除后,它便失去了自制力,行动也发生紊乱,但是其他鲦鱼却仍像从前一样盲目追随,并没有做出自己的判断。
简单来说,毛毛虫效应告诉我们,生物体有一个共同的奇怪的本性,就是从众心理。这种心理不仅适用于毛毛虫,在人类的思维、行动上也有所体现。很多人习惯于走传统安逸的老路,而不能及时地去调整自己的方向,最后只能原地踏步,无法有所长进。因此,一旦从众心理根深蒂固于人的心中,便会使人满足于现状,从而停滞不前。
时代在不断变化和发展,我们每一个人也需要主动走出自己的毛毛虫怪圈,不因循守旧,不盲目跟风,敢于创新,敢于摒弃。
问:"狮羊效应","踢猫效应"和"毛毛虫效应"能给教育工作者一点什么启示
- 答:"狮羊效应","踢猫效应"和"毛毛虫效应"能给教育工作者一点什么启示
办好学校的关键因素之一是校长,校长是一所学校的灵魂,一个好的校长就有一所好的学校,好的校长将带领全校教师不断开创学校工作的新局面。
校长要搞好学校工作,还要选配好领导班子,选配好素质过硬的年级组长,班主任、教研组长等。
我们抓学校管理,首先要选用好的校长,校长要选好领导班子、年级组长、教研组长、班主任等,务必建立严格的选拔和管理制度。真正选拔和重用一批政治素质过硬,专业能力较强,思想解放、敢于担责,锐意进取、开拓创新,能干事、愿干事、干成事的人。其次要搞好必要的培训提升。“领头雁”选出之后,还要花大力气进行培训提升,要“走出去”、“引进来”,让“领头雁”飞得更高,飞得更好,让我们的教育管理者具有“狮子”一样的领导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