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加氏综合征论文-刘小平,范远飞,曹娜

布加氏综合征论文-刘小平,范远飞,曹娜

导读:本文包含了布加氏综合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筋膜炎,坏死性,Budd-Chiari综合征,病例报告

布加氏综合征论文文献综述

刘小平,范远飞,曹娜[1](2019)在《布加氏综合征伴坏死性筋膜炎一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患者,男,44岁。2001年11月因双下肢可凹陷性水肿,双小腿皮肤色素沉着,腹壁静脉曲张,巩膜黄染就诊本院,诊断"布加氏综合征",予以下腔静脉造影+球囊扩张成形术,症状好转后出院。2010年3月出现活动后胸闷、憋喘、夜间端坐呼吸,复查下腔静脉造影示血栓形成,无法植入支架,至外院行脾-肺固定术。2017年5月,因左小腿皮肤溃烂,在本(本文来源于《中国医师杂志》期刊2019年01期)

谷瓅,臧文远,沙明金,姜文平,王猛[2](2019)在《MRI在布加氏综合征合并原发性肝癌中的诊断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磁共振(MRI)在布加氏综合征(BCS)合并原发性肝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5例BCS合并肝癌患者的MRI及叁维动态增强扫描表现。结果 5例BCS合并肝癌患者中,4例为BCS下腔静脉阻塞,1例为BCS肝静脉阻塞。5例患者共检出8枚肝癌病灶,其中3例为单发病灶、1例2枚病灶,1例3枚病灶。MRI平扫病灶整体呈T1WI低、T2WI高信号,内部信号不均匀。增强扫描动脉期病灶轻度强化,门脉期及延迟期病灶仍持续强化,其中门脉期强化不均匀、延迟期强化趋于均匀或不均匀。5例患者均伴有肝硬化、脾脏增大、肝内外侧支静脉迂曲扩张及门脉高压。结论 MRI及叁维动态增强扫描可明确显示BCS合并原发性肝癌的各种征象,对于制定正确治疗方案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期刊2019年01期)

王振坤[3](2018)在《容易被误诊的“布-加氏综合征”》一文中研究指出病房住进一位原因不明的肝硬化患者,中年女性,有轻度腹水,脾脏肿大,腹壁有静脉曲张等表现。是何原因导致的肝硬化?一时查不清,因为所有的病毒标志物都阴性。更让人不解的是,这位患者的肝脏功能并无明显改变,白蛋白、脂类、胆碱酯酶等均在正常范围或略有异常,化验室检查不支持肝硬化的诊断。彩超提示患者"布-加氏综合征"的可能性较大。何为布-加氏综合征?早在1846年英国医生Budd发(本文来源于《肝博士》期刊2018年05期)

司鹤南,李珊山,于艳[4](2018)在《单侧多发线状汗孔角化症合并布-加氏综合征1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患者女,41岁。右侧躯干、上肢皮肤起疹20年,肝脾肿大6年,呕血、黑便20天。体检:慢性肝病面容,颈静脉怒张,腹部膨隆,可见胸壁及腹壁静脉曲张。皮肤科情况:右侧胸部、右背部、右上肢皮肤可见数条带状分布的褐色呈环状斑丘疹,边缘呈堤状隆起,部分皮疹表面破溃、结痂。皮损组织病理示:表皮内可见角化不全柱,其下可见坏死角质形成细胞,真皮浅层血管周围可见黑色素沉积。肝胆胰CT平扫和叁期增强及腔静脉造影检查证实为布-加氏综合征。诊断:单侧多发线状汗孔角化症合并布-加氏综合征。(本文来源于《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期刊2018年10期)

肖安岭,王啸,王海涛,尹桂涛[5](2018)在《磁共振在布加氏综合征的诊断及分型中的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磁共振(MRI)在布加氏综合征(BCS)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6例BCS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临床诊断,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确诊为BCS患者,对56例进行MRI平扫、动态增强及MRI血管成像(MRA)检查,分析检查结果,探究MRI在BCS中的诊断价值。结果临床确诊结果显示7例Ⅰa型、3例Ⅰb型、2例Ⅱ型、44例Ⅲ型,DSA检查诊断作为金标准,MRI检查诊断符合率为92.8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确诊52例患者共显示97支肝静脉(HV),广泛堵塞14支,开口堵塞83支,开口狭窄22支,开口闭塞61支(节段性闭塞39支,膜性闭塞22支),开口膜性病变而不能区分开口为膜性狭窄或膜性闭塞25支,管腔及开口正常10支。MRI确诊52例患者共显示32支副肝静脉(AHV),52例患者均形成肝内侧枝循环,所有患者均发生肝实质改变,其中41例不同程度肝硬化患者,15例不均匀强化,4例中心性强化,2例肝癌。结论 MRI在BCS的诊断中能够准确进行分型,准确显示HV病变、肝实质改变和肝内外侧枝循环,正确率较高,能够为BCS的诊断提供有价值的影像学信息。(本文来源于《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期刊2018年03期)

刘思彤[6](2018)在《心脏与腹部探头联合应用在超声诊断布-加氏综合征中的临床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研究心脏与腹部探头联合应用于超声诊断布-加氏综合征的具体价值。方法:将本院100例布-加氏综合征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均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单一探头检查的方法,观察组采用心脏与腹部探头联合检查的方法,将单一检查与联合检查的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最终检查结果并不存在显着差异,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比较超声声像图表现,心脏探头具有特有的优势,在与常规腹部探头联合使用时,可以起到很好的互补作用,因此心脏与腹部探头联合应用的方法比单一探头检查法更具有优越性。结论:将心脏与腹部探头联合应用可以得到更加准确和清晰的超声图像,对提高布-加氏综合征的诊断正确率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来源于《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期刊2018年11期)

赵连晖[7](2018)在《布加氏综合征介入治疗术后长期随访结果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布加氏综合征介入治疗术后长期疗效,研究影响其长期预后的可能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自1993年]月至2016年12月因布加氏综合征入院行介入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符合入组标准患者生存情况进行随访,随访到患者154名。分别根据布加氏综合征不同分型方式(下腔静脉型、肝静脉型、混合型和不同治疗选择(下腔静脉成形术、下腔静脉支架置入术、肝静脉成形术、肝静脉支架置入术、TIPSS等)、不同预后评分(ChildPugh评分、MELD评分、Rotterdam评分、Clichy评分)等进行分析,比较各组生存率、血管通畅率情况,并分析可能存在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1.IVC术后患者下腔静脉压力由18.45±6.93mmHg降至12.76±5.03mmHg,压力降低较为明显(P<0.05);HV术后患者肝静脉压力由25.93±8.61mmHg降至14..34±5.77mmHg,压力降低同样明显(P<0.05)。2.不同分型(IVC型、HV型、IVC+HV型)、不同预后评分(ChildPugh评分、MELD评分、Rotterdam评分、Clichy评分)、不同术式(下腔静脉成形术、下腔静脉支架置入术、肝静脉成形术、肝静脉支架置入术)之间BCS患者术后1年、3年、5年、10年累积生存率比较未见明显差异(P>0.05);IVC型患者行下腔静脉成形术、下腔静脉支架置入术累积生存率未见明显差异,HV型两种术式累积生存率也未见明显差异(P>0.05)。3.不同分型(IVC型、HV型、IVC+HV型)、不同预后评分(ChildPugh评分、MELD评分、Rotterdam评分、Clichy评分)、不同术式(下腔静脉成形术、下腔静脉支架置入术、肝静脉成形术、肝静脉支架置入术)之间BCS患者术后1年、3年、5年、10年累积血管通畅率比较未见明显差异(P>0.05);IVC型患者行下腔静脉成形术、下腔静脉支架置入术累积血管通畅率未见明显差异,HV型两种术式也未见明显差异(P>0.05)。4.单因素分析显示,Cr、GGT、ALP与BCS患者术后生存率相关;logistics多因素分析、Cox回归分析则仅提示Cr与术后生存率相关(P<0.05)。5.单因素分析、多因素分析均考虑D-dimer与血管通畅率相关,提示D-dimer可作为血管通畅率的重要预测指标(P<0.05);6.BCS复发可能与BCS分型(HV型)、饮酒史等因素相关,且症状、体征相关性分析结果也均指向HV型患者;进行T检验考虑,WBC等因素可能与其复发相关(P<0.05);结论:1.BCS患者术后累积生存率相对较高,不同分型(IVC型、HV型、IVC+HV型)、不同预后评分(Child Pugh评分、MELD评分、Rotterdam评分、Clichy评分)、不同术式(PTA、PTA+stent)均有较高的累及生存率;血管支架置入术较血管成形术在改善患者预后方面并无明显优势。3.BCS患者术后累积血管通透性较好,不同分型(IVC型、HV型、IVC+HV型)、不同预后评分(Child Pugh评分、MELD评分、Rotterdam评分、Clichy评分)、不同术式(PTA、PTA+stent)均有较好的血管情况改善,均有较高血管通畅率;血管支架置入术较血管成形术在改善患者术后血管通畅率并无明显优势。4.Cr、GGT、ALP与BCS患者术后生存率相关,Cr对于BCS介入术后患者生存率的预测价值较高。5.D-dimer与BCS患者术后血管通畅率相关,对于BCS介入术后患者血管通畅率具有预测价值。6.BCS复发可能与BCS分型(HV型)等因素相关,WBC等因素可能与其复发相关;(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18-03-05)

顾亚奇[8](2018)在《下腔静脉支架植入治疗布加氏综合征疗效分析与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索下腔静脉植入支架对布加氏综合征的治疗效果。探究下腔静脉血管内支架植入治疗下腔静脉型布加氏综合征临床意义以及术后患者机体功能变化。方法:本研究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采用Newcastle-Ottawa Scale评价方法,通过Pubmed、知网等数据库检索关键词“Budd-chiari”、“下腔静脉”、“支架植入”等收集国内外关于下腔静脉膜型、完全栓塞型、狭窄型布加氏综合征下腔静脉血管内植入支架治疗的文献,检索时限为2000年1月至2018年1月。对检索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总结分析,并对单纯球囊扩张血管成形术和血管内支架植入术及术后再狭窄、再闭塞进行Meta分析。第二部分通过观察布加氏综合征患者临床病症,并进行血液学和肝肺功能学检测,分析血清总胆红素、血清白蛋白、凝血酶原等水平变化,比较患者术前术后FEV1(第一秒用气呼气量)、FVC(用力肺活量)、MVV(最大通气量)、PEF(呼气峰值流速)、FEV1.0/FVC数值,由此研究我院布加氏综合征患者下腔静脉支架植入术后临床效果。结果:1.META分析:依照纳入标准,最终纳入21篇文献,12篇英文文献,9篇中文文献,共计病例1718例,其中试验组即下腔静脉血管支架治疗下腔静脉布加氏综合征(IVC-BCS)组(IVC-Stent组)(包含PTA后应用ES或再狭窄后应用等)有826例,对照组即单纯下腔静脉经皮球囊血管成形术(IVC-PTA)治疗下腔静脉型布加氏综合征(IVC-BCS)组共892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1)临床即刻有效率:IVC-Stent组为97.57%,IVC-PTA组为97.31%,两者无统计学差异,比较无意义。(2)再栓塞、再狭窄率:去敏感后检验IVC-Stent组低于IVC-PTA组,另外多项研究结果显示PTA治疗B-CS复发后再通可采用植入血管支架的方式。(3)并发症发生几率:介入手术治疗B-CS综合征,术中并发症主要为穿刺道出血、腹部出血、心包填塞、支架脱落等,术后可能继发肝衰竭、肾衰竭,严重者可导致死亡,META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较无统计学意义。2.临床病例分析:随机收集我院确诊为布加氏综合征病例35例,患者进行下腔静脉支架植入手术,观察发现术后一个月,患者腹水、下肢浮肿、腹壁静脉曲张等临床症状明显改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明显降低、而血清中白蛋白含量显着升高,凝血酶原时间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5,2.31,2.07,P<0.01);肺功能指标中,FEV1、FVC、MVV、PEF、FEV1.0/FVC等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3,2.69,1.47,1.69,1.97,P=0.041,0.029,0.046,0.043,0.038)。结论:1.META分析:IVC-Stent治疗IVC-BCS综合征再复发率与单纯IVC-PTA治疗组比较偏低,但并发症无统计学意义,IVC-Stent组主要并发症为支架脱落,易造成二次血管堵塞,引起系列后遗症。因目前研究文献数量以及质量问题原因,IVC-Stent治疗下腔静脉型布加氏综合征疗效有待加强研究。2.临床病例分析研究:结果显示,血管植入术能有效改善布加氏综合征患者病症,肺功能及肝功能监测指标显示可明确纠正肝肺功能损害。(本文来源于《安徽医科大学》期刊2018-03-01)

叶玲,郑妩妩,胡元平,李萍[9](2017)在《肝移植后特殊类型布-加氏综合征超声表现1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布-加氏综合征(Budd-Chiarisyndrome,BCS)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肝静脉和邻近的下腔静脉狭窄或闭塞,导致血液回流障碍,产生肝肿大及疼痛、腹水、肝脏功能障碍等临床表现。研究~([1])表明肝移植术后BCS发病率很低,本例特殊类型BCS更为少见,笔者对该病例特征进行分析,旨在提高诊断水平,以助于临床医师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1临床资料患者,男,38岁,3个月前因"肝移植术后4年"(本文来源于《温州医科大学学报》期刊2017年09期)

郭佳,沈朝军,胡淑敏,姜研[10](2017)在《64排螺旋CT对下腔静脉阻塞布加氏综合征的诊断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64-Slice Spiral CT)对下腔静脉阻塞布加氏综合征(Budd-Chiari Syndrom,BCS)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1月到2016年5月期间,在我院诊治的40例下腔静脉阻塞BCS患者,临床症状为单纯性下腔静脉阻塞及肝静脉与下腔静脉混合型阻塞,采用随机表法,将患者分为组1(20例),组2(20例)。组1采取64排螺旋CT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观察其在下腔静脉阻塞BCS中的影像表现,组2采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检查方式,观察其在下腔静脉阻塞BCS中的影像表现。结果诊断结束后,64排螺旋CT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对下腔静脉阻塞BCS患者均能做出的明确诊断,并且在肝静脉狭窄(χ~2=0.507,P=0.695)、出现侧枝循环(χ~2=0.008,P=0.618)等征象比较中,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64排螺旋CT扫描以及DSA的诊断方式均能够准确、直观地反应下腔静脉阻塞BCS的阻塞部位、性质、范围及肝脏内的变化情况,能够从形态学及功能上反映出下腔静脉阻塞程度及肝脏损害程度。因此,64排螺旋CT对于诊断下腔静脉阻塞布加氏综合征具有较大的临床诊断价值。(本文来源于《中国医疗设备》期刊2017年09期)

布加氏综合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磁共振(MRI)在布加氏综合征(BCS)合并原发性肝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5例BCS合并肝癌患者的MRI及叁维动态增强扫描表现。结果 5例BCS合并肝癌患者中,4例为BCS下腔静脉阻塞,1例为BCS肝静脉阻塞。5例患者共检出8枚肝癌病灶,其中3例为单发病灶、1例2枚病灶,1例3枚病灶。MRI平扫病灶整体呈T1WI低、T2WI高信号,内部信号不均匀。增强扫描动脉期病灶轻度强化,门脉期及延迟期病灶仍持续强化,其中门脉期强化不均匀、延迟期强化趋于均匀或不均匀。5例患者均伴有肝硬化、脾脏增大、肝内外侧支静脉迂曲扩张及门脉高压。结论 MRI及叁维动态增强扫描可明确显示BCS合并原发性肝癌的各种征象,对于制定正确治疗方案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布加氏综合征论文参考文献

[1].刘小平,范远飞,曹娜.布加氏综合征伴坏死性筋膜炎一例[J].中国医师杂志.2019

[2].谷瓅,臧文远,沙明金,姜文平,王猛.MRI在布加氏综合征合并原发性肝癌中的诊断价值[J].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2019

[3].王振坤.容易被误诊的“布-加氏综合征”[J].肝博士.2018

[4].司鹤南,李珊山,于艳.单侧多发线状汗孔角化症合并布-加氏综合征1例[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18

[5].肖安岭,王啸,王海涛,尹桂涛.磁共振在布加氏综合征的诊断及分型中的价值[J].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2018

[6].刘思彤.心脏与腹部探头联合应用在超声诊断布-加氏综合征中的临床意义[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8

[7].赵连晖.布加氏综合征介入治疗术后长期随访结果分析[D].山东大学.2018

[8].顾亚奇.下腔静脉支架植入治疗布加氏综合征疗效分析与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8

[9].叶玲,郑妩妩,胡元平,李萍.肝移植后特殊类型布-加氏综合征超声表现1例[J].温州医科大学学报.2017

[10].郭佳,沈朝军,胡淑敏,姜研.64排螺旋CT对下腔静脉阻塞布加氏综合征的诊断价值[J].中国医疗设备.2017

标签:;  ;  ;  ;  

布加氏综合征论文-刘小平,范远飞,曹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