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星(沈阳市东陵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辽宁沈阳110015)
【中图分类号】R1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09)27-0265-03
【摘要】目的研究健康促进模式对改善农村居民不良生活方式的影响。方法对6776名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及体格检查,建立健康档案后提出个体化健康促进干预处方,并随访监督执行情况。结果干预后,农民的健康知识知晓率显著提高(P<0.05),明显改善(P<0.05),高血压和糖尿病管理依从性显著提高(P<0.05)。结论“三多、四有、五结合”的健康促进模式对农村居民的不良生活方式改善具有显著的效果。
【关键词】健康促进农村居民生活方式;
【Abstract】ObjectiveEvaluatetheeffectofhealthpromotionmodelusedinruralresidents.Methods6676ruralresidentswereselectedtocompletethequestionnaireandmedicalexamination,andofferedhealthpromotionprescriptioninpiduallyafterestablishinghealthfiles,thenfollowedupafterward.ResultsAftercommunityintervention,peasantsweresignificantlyimprovedwiththeirhealthknowledge(p<0.05)andbadlifestyle(p<0.05).Complianceofhypertensionanddiabetesmanagementwereimprovedsignificantly(p<0.05).ConclusionsThehealthpromotionmodelhasasignificanteffectonthehealthimprovementofruralresidents.
【Keywords】Ruralresident;Healthpromotion;Effect
东陵区位于沈阳的东南部,辖1乡、5镇、8个街道办事处,总面积为913平方公里,户籍人口共30.1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6.5万人,是兼具城乡两种管理职能的新型城区。为全面落实“全国亿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以下简称“行动”),保障农民的身心健康,建立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从2006年开始探索“三多、四有、五结合”的健康促进工作模式,三多是多方参与,多方投入,多种形式,构建工作立体框架,从政策、组织、投入、形式上保障工作的开展。四有是有免费体检,有个体化干预,有典型推动,有全面普及,提供健康管理特色服务,从具体操作、实施内容上明确技术路线。五结合是与新农村建设、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村健康教育人员能力建设、农村重大疾病预防控制和创建中医示范县区相结合,建立长效机制,从整合资源、塑造品牌上扩大覆盖面。“三四五”健康促进模式从群体防治着眼,个体服务入手,使个体服务融入群体防治,以预防为导向,防治结合,对改善东陵区农村居民的不良生活方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在东陵区处于中等经济水平的14个农村社区中随机抽取18周岁以上的常住人口6676人为研究对象。
1.2研究方法
1.2.1问卷调查及体格检查对研究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沈阳市农村居民健康状况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并组织免费体检,体检项目包括身高、体重、血压、血糖、血脂、肝功等11项检查。
1.2.2建立健康档案针对个人定期体检结果进行健康状况评价并建立健康档案。
1.2.3制定个体化健康促进干预处方根据研究对象存在的不同问题进行健康咨询、营养指导、运动技能指导和戒烟限酒技能指导等。健康促进工作人员定期随访,指导并监督健康促进干预处方的执行情况。
1.2.4统计方法采用SPSS11.5软件进行数据整理及统计分析。
2结果
2.1基线调查结果
2.1.1影响农民健康的主要疾病及优先干预的疾病根据6676名研究对象的疾病检出结果来看,前10位的疾病依次为:高血压、脂肪肝、阴道炎、宫颈糜烂、子宫肌瘤、肾结石、胆结石、高脂血症、糖尿病、冠心病,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占主要位置。由此可见,心脑血管疾病的干预特别是高血压的防治是社区干预的首要内容,同时也应加强糖尿病等重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防治。
2.1.2影响农民健康的不良生活方式及优先干预的项目调查结果显示,影响农民健康的不良生活方式主要是饮食结构不合理、体力活动缺乏、吸烟、饮酒过量。根据该健康危险因素是否是明确的致病因素,能否定量评价,可否预防控制及可操作性干预费用等确定优先干预的危险因素排序依次为:饮食结构不合理、体力活动缺乏、吸烟、饮酒过量。
2.2健康促进干预效果
2.2.1农民健康知识水平明显提高干预前农民基本卫生知识知晓率为62.5%,干预后知晓率达到79.1%,较干预前明显提高(P<0.05)。
2.2.2农民不良生活行为方式及基本健康行为变化情况干预后村民高盐高脂饮食、不参加体育锻炼及吸烟行为均下降10%以上,有统计学意义(P<0.01);饭前洗手、便后洗手、每天刷牙等基本健康行为上升8%以上,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3高血压和糖尿病管理的依从性提高组织成立了10个患者互助小组,在96名小组成员中,高血压、糖尿病的患病知晓率分别从20.83%和4.30%显著提高到100%(P<0.05),89%的小组成员定期参加小组活动,监测病情,接受咨询指导。
2.2.4环境卫生变化情况全区农村集中供水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2.5%,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91%,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48.5%。农村沼气普及率达到5%,适宜农户普及率达到6.3%。
3讨论
3.1强调政府牵头,明确各方职责
“三四五”模式有别于传统的健康教育模式,是以健康促进的形式来开展的,改变了传统由卫生部门单向卫生宣传,孤军奋战,收效甚微的局面,它强调了维护健康是政府的职责,是民生工程,政府直接参与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避免了资源的重复浪费,保证了“行动”工作的社会公平及效率,“三四五”模式是通过群众广泛参与、行为改变以及利用行政干预来不断解决农村卫生问题的立体模式。东陵区区委、区政府把争创“行动”示范区工作列为为老百姓办的实事之一,完善了区-乡(镇/街道)-村三级“行动”领导小组,分管副区长、乡(镇/街道)领导担任组长,“行动”领导小组及办公室每年召开多次专题会议,安排部署“行动”工作,明确“行动”工作职责,依靠各级政府牵头,把“行动”工作真正落到实处。从组织上形成了政府领导、覆盖全区、自上而下的“行动”领导体系,有力地推动了“行动”工作全面发展。
3.2以“三多”形式,构建工作立体框架
3.2.1多个部门,发挥联动优势
区“行动”领导小组14个成员部门积极发挥自身优势,将“行动”与本部门工作统筹安排,建立多部门联动的“行动”工作机制。爱卫部门围绕“行动”计划推广农村改厕工程,为农村广大群众解决三不漏的卫生厕所;水利部门每年新建水源,经区疾控中心检验合格使用,保证广大农民吃上安全卫生水;农业部门围绕跨世纪青年农民科技培训,进行卫生知识和生态环保教育,提高农民环境保护意识,每年举行科技培训近百场,受训万余人次;全区34所中、小学全部开设健康教育课;区文体局每年开展送书、送戏、送电影文化三下乡,组织“欢乐进农家”文化广场活动;农机部门开展农村清洁能源建设,建成8个标准秸杆气化站,沼气池400个;劳动部门开展了农民工艾滋病宣传教育及职业危害预防知识讲座;妇联、计划生育、团委等组织,动员当地有群众威信的村干部、教师等开展“行动”,集聚成一支农村健康教育的大军。
3.2.2多方投入,发挥政策优势
东陵区政府将“行动”工作纳入全区经济社会和卫生发展计划,每年投入资金近千万元,用于改水改厕、农村清洁能源建设,改善农村公共卫生环境。区政府将人均0.1元健康教育经费列入预算,及时下拨到位。2007年区财政投入60万元“行动”专项经费,各乡镇(街)1:1配套农民体检经费37.5万元。各乡镇(街)领导充实“行动”工作队伍,在人力、财力、物力上给予足够支持,各村委会统一出车接送村民参加体检,宣传发动村民参加健康讲座等活动。
3.2.3、多种形式,发挥媒体优势
围绕“行动”主题,选择村民关心的内容和感兴趣的活动形式,采取大众传播和人际交流相结合的策略,开展健康教育活动。书写宣传标语,举办展览、组织知识竞赛,制作展牌巡回展出;组织医疗专家,开展“医疗专家进社区、卫生服务进家庭”双进活动;在乡、镇大集上开展“健康促进大集”大型宣传咨询活动;开展“乡村健康金话筒”广播;成立健康促进学校,成立讲师团,成立村民健康管理互助组,开展健康大课堂活动和个体化干预;印制适合在农村地区张贴、发放的各种健康教育传播材料处方等37万份。在区有线电台开办“卫生与健康”专栏,定时播放卫生知识节目,通过东陵区政务公开网等网站扩大“行动”工作的宣传面。
3.3以“四有”为特色,丰富“行动”工作内涵
3.3.1有免费体检,有个体化干预,使“行动”向服务型转化
东陵区借鉴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模式[1-3],通过免费体检,个体化干预,满足农民的健康需求。农民了解自身的患病及健康状况,得到了一对一的医疗卫生服务,真正得到了实惠,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行动”中来,这种个体化的健康教育和健康干预的新模式,为农村开展健康教育工作打开了突破口。首先,每个乡镇建立1~2个“行动”示范试点村,以农村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的模式,建立“农民健康促进门诊”,为农民免费体检及时发现村民的患病情况,在健康体检的基础上,建立健康档案,进行健康诊断和分层,针对农民个人的健康危险和患病情况,为村民提供个体化的生活方式指导和健康干预,在改变不健康生活方式、控制危险因素、进行非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合理用药。成立“村民自我健康管理互助组”,开展农村健康促进干预模式研究,使“行动”直接建立在个体行为健康干预的基础上(见图3)。在试点村分别建立高血压和糖尿病健康管理互助组10个,对成员开展互助式学习,临床医生与预防人员联合一同下乡巡诊,健康促进贯穿在诊疗服务的全过程,定期指导,实现“医患”互动,使他们自己掌握饮食干预、运动康复和病情自我监测的技能,自己管理自己的健康和疾病,改变了传统模式下防治分离、被动应诊、过分依赖药物的问题,并以此为骨干,建立新的互助小组,带动指导其它邻居和病人参加这种自我管理。
3.3.2有典型推动,有全面普及,扩展“行动”覆盖面
2006年首先在深井子镇王宝石寨村开展了创建健康促进示范村试点工作,示范村要做到“八有五统一”,有领导小组、工作制度,户有宣传资料,墙上有固定标语,有宣传横幅标语,卫生室有宣传栏,有健康促进学校,有示范骨干队伍,村有喇叭广播;统一健康筛查程序、统一家庭健康档案管理、统一健康促进学校活动、统一行为和知识监测、统一家庭互助式行为干预。示范村通过社区动员、社区疾病分析(社区诊断)、社区健康维护计划制定、社区干预和效果评估等步骤完成社区综合干预的全过程。取得经验后,2007年将示范村工作拓展到每个乡镇(街)建设1~2个示范村,争取用5年时间,覆盖到全区所有乡村。
3.4五个结合,建立“行动”长效机制
3.4.1与新农村建设结合
党和政府的关注点就是卫生工作的切入点。东陵区委、区政府把“行动”工作作为推进“三农”工作的一项重要举措,以“行动”为平台,抓住全区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契机,整合现有卫生资源,区级城市医院与乡镇卫生院结成帮扶对子,城市反哺农村,建立全社会参与机制,使“行动”成为倡导健康行为,营造健康环境,改善农村面貌,提高农民健康水平的民生工程,是让农民享受改革开放成果的一项民心工程,使“行动”工作得到了各级领导的支持和重视。
3.4.2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结合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国家解决农民群众缺医少药,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增进农民身体健康,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举措[4]。我区农民参合率已达到98.29%,外来务农人员也纳入参合范围。东陵区把新农合政策列为“行动”核心信息,通过“行动”广泛宣传,为制定科学的新农合政策积累健康信息。“行动”与新农合两项工作的有机结合,给全区农民的医疗卫生保障加上双保险。
3.4.3与农村健康教育人员能力建设结合
加强基层工作人员能力建设,巩固“区-乡-村”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是新形势下做好“行动”工作的基本保证,也是“行动”的难点所在。城乡基层健康教育人员对本地健康教育需求的评估、开展健康教育活动的能力已不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5],通过开展培训、现场指导、督导检查等形式,加强乡村医生的能力建设。区“行动”领导小组成立督导组定期到乡镇现场指导检查工作,成立专家组逐级培训区、乡、村健康教育人员,充分发挥乡、村两级医疗机构和防保医生的作用,利用治疗、计划生育、计划免疫、妇女病普查等工作的机会,开展健康教育。乡镇卫生院为村民提供体检、健康咨询指导和健康管理等公共卫生服务,政府通过购买服务的形式为乡镇卫生院提供资金,调动了基层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3.4.4与农村重大疾病预防控制相结合
东陵区大力开展农村重大疾病防治的健康教育,在做好艾滋病、结核病、流行性出血热等重点传染病、精神卫生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健康教育工作的同时,根据对农民健康危险因素和患病情况的监测和评估,摸清了我区农民患病主要以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慢性病为主的流行情况,确定了开展以慢性病管理为重点的健康教育工作思路,为村民提供个体化的生活方式指导和健康干预,提高农民卫生保健知识水平,促进行为生活方式向有利于健康的方向改变。
3.4.5与创建中医示范县区结合,给农民送去中医、中药知识。
参考文献
[1]杨韵宏,谢圣兰,曹玲等.我国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模式及其走向[J].中国全科医学,2005,4(8):599-600.
[2]倪赛男.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模式探讨[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1,6:358-359.
[3]Buildingcommunity:developingskillsforinterprofessionalhealthprofessionseducationandrelationship-centeredcare[J].InterdisciplinaryHealthEducationPanelofthenationalLeaguefornursing,1998,19(2):86-90.
[4]陈兴宝,张文忠,邵浩奇等.上海郊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试点经验与评价[J].卫生经济研究,2006,2:29-31.
[5]戴红梅.城市社区老年人健康教育需求调查与分析[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07,5(4):103-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