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江苏833699
【摘要】目的:评价独山子区疾控机构过去十年的能力建设,以及突发应急处置能力的提高情况。方法:通过对独山子区疾控中心2005年及2014年资料的调查,获得反映突发应急处置能力的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作纵向比较。结果:通过十年建设,人力资源建设明显提高,专业技术人员比例由61.1%提高到88.2%,成立了更加专业和细致的应急队伍;实验室仪器设备由2005年达到标准的48.1%增加到54.3%,检验项目由达到标准的36.4%提高到45.7%;应急预案设置由原来的2部到2014年的22部,且进一步完善了物资调用制度及现场处置制度。结论:独山子区疾控机构突发应急能力仍有待进一步提高。
【关键词】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能力建设;突发应急处置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的,能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事件,包括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1]
在经历2003年SARS疫情后,我国政府加大了对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重视和建设。以独山子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为例。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指标的选择
为了恰当的反应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突发应急处置能力,参考吴丹等人开展的《我国CDC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与现状分析》研究中设定的指标,结合本地区实际,选取了应急组织制度建设、应急预案建设、突发应急队伍及人数等8个方面作为一级指标,是否建立应急组织及成立专家组等19个详细内容作为二级指标,展开回顾性及现况调查。
1.2数据来源与分析方法
回顾调查2005年单位在岗职工以及2014年在岗职工的基本情况,包括年龄、学历、职称等部门查阅2005年及2014年单位的应急组织制度建设、预案编制情况、应急队伍设置等内容。
2结果
2.1应急组织制度建设
在突发应急组织制度建设上,2005年及2014年均成立了应急管理领导小组,并设立了县区级几种重要传染病诊疗的专家小组。有所进步的是,2014年的应急组织制度建设中进一步完善了物资调用制度、现场处置制度,但均为兼职防疫人员。
2.2突发应急队伍建设
在2005年单一应急队伍的基础上,至2014年,已经根据不同类型应急预案制定了不同的突发应急队伍,如针对呼吸道传染病、消化道传染病、以及自然灾害类的突发应急队伍,每类应急队伍保证有流调人员3人,消杀人员3人,后勤保障人员4人,实验室检测人员3人,较之2005年粗放型的应急队伍,现如今已经形成分工更加明确、人员更加专业和工作更加细致的应急队伍。
2.3应急演练及应急处置培训
2005年,当年仅演练1次,2014年,疾控中心工作人员参加各种类型应急演练有4次,是工作提高的结果,同时也是日常练兵的需要。应急处置培训方面,2014年参加现场流行病学培训有10人天,相关检验6人天,传染病控制14人天,突发应急管理10人天,而在2005年,这些数据分别只有4人天,3人天,6人天以及4人天。
2.4人力资源配置情况
从在岗人员来看,2014年较2005年少了1人,但专业技术人员比例从61.1%提高到了88.2%,专业技术人员中,2005年及2014年高级职称分别占0%,20%,中级职称分别占45.5%,13.3%;2005年大专及以上学历所占比例仅有38.9%,2014年为94.1%。
3讨论
3.1加强人员培训及演练,提高突发事件现场处置能力
人力资源是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最关键的问题之一。应考虑对单位的人员进行合理的人力资源规划,采取有效措施引进高层次的公共卫生专业人员,建立分工明确的应急队伍,并定期进行专业培训和演练,以强化卫生应急队伍的实战能力。
3.2提高实验室检测能力
实验室担负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的重任,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提供了关键的技术支持,其能力的提高直接影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识别和应对。
3.3进一步完善应急预案
应建立健全应预案体系建设,加强卫生应急预案编制修订、整理归档等常态化建设等要素设置规则,对已有预案进行对比分析,形成特定和具体的处置流程,使预案对应急处置的指导效能得到提高,并通过预案讨论和预案演练提高预案的可行性。
参考文献
[1]徐玉芳,徐学琴,周勇,等.河南省疾病控制机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现状调查及分析[J].实用预防医学,2013,20(10):1202-1203.
[2]励晓红,王颖,柴煜卿,等.三年建设前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突发应急处置能力的比较研究[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07,23(3):224-228.
作者简介:
刘阿虎1980年5月男江苏工作单位:新疆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职务或职称:中级本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