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如何获得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资助(论文文献综述)
谭秀娟[1](2020)在《珠三角九市科技创新补贴政策文本量化研究》文中提出科学技术在经济增长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科技创新能力逐渐成为国家和地区之间竞争的主要驱动力。地方政府通过制定科技创新补贴政策促进本地科技创新和产业经济的发展,科技创新补贴政策对于科技创新活跃度和产业经济具有重大影响,反映了地方政府和社会资源流向扶植产业的方向和聚集的程度。在粤港澳大湾区战略下,珠三角九市的科技创新补贴政策对相关主体的科技创新活跃度和产业经济的发展具有扩散效应,从而更有利于形成区域协同创新格局,以及共同打造引领全国、辐射周边的创新发展战略高地。本文主要以珠三角九市2014-2018年期间有效执行的230份科技创新补贴政策为样本数。一方面通过文本量化的方法,从政策的有效执行时间、颁布主体、补贴对象和补贴方式等四个维度对政策文本进行频数统计和量化分析。由于不同的分类维度中存在交叉和重叠,因此形成一个多维度、多序列、多层次的相互关联的网络关系。通过这个网络关系反映出珠三角九市科技创新补贴政策的颁布情况、补贴政策的作用点、不同城市对科技创新补贴的范围及组合的偏好,以及科技创新补贴方式的合理性等内容。另一方面,以政策文本数量为研究对象,进行实证研究,得出科技创新补贴政策对产业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活跃度的影响。最后得出相应的结论,并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程茜[2](2019)在《成都高新区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政策的执行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全球以科技创新为带动的经济高速发展背景下,企业面临着技术革命和产业升级的需求愈日趋迫切。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科技型中小企业以其科技含量高,经营决策快、市场反应敏锐、研发密集度高,能够适应市场复杂多变的发展须要,特别是在创新效能和机制方面与其它企业相比,具有无法比拟的优势,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同时,在科技技术创新引领发展中,地位也不断加强。2014年,成都高新区出台《成都高新区支持科技创新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实施细则》。这一政策的出现正是给高新区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以激励的形式刺激科技型中小企业不断进行技术创新提供了良性循环发展机会。同时,以创新驱动带动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双轮驱动思路在高新区经济发展战略中不断夯实。随着政策执行的不断推进,政策执行中最突出的问题之一就是执行机制缺陷。由于执行机制设置的不科学,使政策在执行中出现问题发生偏差,政策执行偏离了政策目标。因此,本文从成都高新区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政策执行现状入手,运用创新理论、政策网络等研究方法作为理论支撑,分析政策产生的背景及政府角色定位,然后进一步深入分析政策执行情况,再运用层次分析法评价分析政府政策执行的能力和效力,以此得出执行水平结论,最后对科学的构筑适应成都高新区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政策执行机制提出对策。在研究论文写作的过程中发现,针对政府对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文章较多,而针对科技型中小企业专项资金政策执行研究,特别是结合运用评价分析方法评价科技型中小企业专项资金政策执行的论文较少,这也是论文可能的创新之处。成都高新区执行机制的完善,既是一个上下互动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只有通过不断的完善和探索,才能提出一些更有效、更科学的解决方案,助力解决政策在执行中遇到的问题,从而切实有效的发挥政府的引导效应,为促进成都高新区科技型中小企业健康发展提供理论探索和实证性经验。
胡亚峰[3](2019)在《激励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财税政策优化研究》文中认为十九大报告指出: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要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强化基础研究,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重大突破。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强对中小企业创新的支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2018年8月20日,国务院副总理刘鹤在国务院促进中小企业发展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中强调,中小企业贡献了全国70%以上的创新,再次肯定了中小企业在创新中的重要作用。党和国家充分认识到中小企业在科技创新方面的重要作用和突出贡献。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关键期。国家内部处于淘汰落后产能,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过渡时期。外部环境,中美贸易战的影响使得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如何在形势空前复杂的条件下,成功实现我国由中等收入国家向高收入国家的跨越,答案的关键在于创新。工业革命进入4.0时代,各国为了抢占创新的制高地,纷纷出台政策扶持中小企业创新。我国如何在创新竞争日趋激烈的全球环境保持领先,制定科学合理的促进企业技术创新的各项财税政策是关键,尤其是针对中小企业创新的各种优惠政策。促进中小企业创新的各种财政与税收优惠政策的着力点在哪里,应该发挥什么样的政策效应。我国现行的促进企业创新的财政与税收优惠政策现状何如,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存在什么样的问题,应当如何组合与优化。政策对于不同生命周期阶段、不同区域、不同产权、不同规模、不同股权集中度的中小企业创新的效应有何差异,该如何优化政策,实现政策间的统筹协调、精准发力是本文试图研究与解决的问题。为探寻我国财政政策和税收优惠政策与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之间的关系,本文运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结合法,在回顾、梳理已有文献研究的基础上,沿着理论基础-现状分析-理论模型-实证检验的主线开展研究。首先,本文涉及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熊彼特的技术创新理论、信息经济学有关理论,如信息不对称以及筛选理论以及外部性等理论。其次,现状分析包括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分为五个板块:全球整体创新概况、中国与世界主要国家之间的创新情况对比、中国国内整体创新情况描述、中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以及中小企业创新现状。第二部分在梳理我国扶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财税政策的基础上,分析了财税政策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在现状与问题分析之后为本文的国际经验借鉴部分,包含美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和韩国、以及印度等新兴市场国家的经验与做法。再次为文章的理论模型部分,理论模型提出两个假设:H1:财政政策和税收政策正向促进了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H2:财政政策和税收政策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效应存在差异性。本文在前人理论模型基础上,研究财税政策对中小企业创新的激励效应,主要做了两方面工作:一是以Budd等(1993)理论模型为基础,研究了财税优惠政策对中小企业创新激励的总效应[105];二是以Helm和Sch?ttner(2005)、Kilponen(2007)理论模型为基础,细化具体的财税政策工具对中小企业创新产生的影响,结果显示:税收优惠和财政补贴等政策能够显着促进中小企业增加自身研发费用支出,有效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出;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的政策效应会在一定条件下呈现出差异性[129][138]。最后为文章的实证检验部分,本章合理设定实证模型,以2007年-2017年新三板挂牌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财税政策的效应,文中以企业每年收到的税收返额度衡量企业受到的税收优惠,以公司财务报表中的“营业外收入”明细项—政府补助额衡量企业受到的财政政策优惠力度,其中政府补助按照明细项,剔除其中和研发无关的政府补助。实证结果显示:(1)税收优惠和政府补助确实促进了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2)税收优惠和政府补助对企业技术创新的促进效应存在差异。另外,本文还从企业产权性质、企业区域属性、企业不同规模、企业股权集中度以及企业生命周期五个方面展开了企业异质性研究。最后,根据本文所得结论,提出可行性和科学化政策建议。论文的可能创新点:1.不同于多数以中国A股上市公司或者以中小板、创业板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本文选取2007年-2017年新三板挂牌公司为对象研究财税政策对中小企业企业技术创新的效应。中小板和创业板上市公司数量相对少于新三板挂牌公司数量,A股上市公司的包括企业创新在内的各种特征与中小企业有较大差异;部分研究采用的是某区域中小企业的调查问卷数据。考虑数据的代表性和真实性,新三板挂牌公司数据相对更为可靠。同时,新三板挂牌公司的专利数据为作者查阅每家公司年报,再与国家知识产权局企业专利数据比对,手动搜集而来,保证数据的真实可靠。2.同时研究财政政策和税收优惠政策对于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尤其是针对新三板挂牌公司,已有研究多是侧重某一方面,如税收负担或者是财政补贴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本文同时研究税收优惠和政府补助两方面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实证检验不仅发现了政府补助和税收优惠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具有显着正向促进效应;政府补助和税收优惠的促进效应存在差异。3.本文研究了不同生命周期阶段下,政府补助和税收优惠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效应。现有的企业生命周期研究多数是以A股上市公司为主,以中小企业为研究对象展开不同生命周期阶段政策效应研究的寥寥无几。本文通过对新三板样本企业划分生命周期,研究不同阶段的政策效应,丰富相关研究。
张星漪[4](2018)在《国家创新基金项目信息披露法律问题研究》文中提出国家创新基金自1999年设立以来,中央和地方通过将近20年的摸索,在放大基金效益方面取得显着成绩。但现在对于推动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仍存在诸多不足,迫切需要从法学视角进行系统研究,为政策供给提供思路。本文运用各种经济学基础理论对政府专项基金信息披露过程中所面对的财务或非财务相关问题加以解释,包括公共财政理论、绩效评价理论、服务型政府理论、项目质量管理理论、自愿信息披露理论、平衡计分卡理论。这些理论分别侧重于国家创新基金项目信息披露的动力来源、社会公共属性等特性,为构建系统化的统一项目信息披露法律制度从不同角度提供理论依据。本文又结合国家创新基金相关的叁部专门性法律,包括《科学技术进步法》、《预算法》和《中小企业促进法》,运用法学基础理论对国家创新基金信息披露过程中所面对的法律问题加以解释,包括委托代理理论,诚实信用理论,公平、公正、公开理论,平等理论和效率理论。这些理论侧重于法律制度建设方面的公平和效率等特性,为构建具有高度立法水平的项目信息披露制度从法学角度提供了理论依据。我国现行的国家创新基金项目信息披露制度主要包括相关法律、行政法规、国务院和部门规范性文件,现在相关法律制度也在继续修订。从法学视角分析,结合相关基础理论、现状以及现行法律制度和行政以及刑事案例,通过比较国家创新基金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信息披露的法律制度,综合归纳得出国家创新基金项目信息披露制度存在的法律问题主要有法律法规体系不规范,法律制度本身存在缺陷等。本文借鉴美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相关的信息披露制度,对应我国的中央平台,省一级平台和县市级平台,介绍其中小企业政府专项基金信息披露的现状和相关的主要立法内容,总结其值得借鉴的经验,主要包括重视立法、严格执法、综合信息、统一管理、公开透明、有利监管。本文通过适当借鉴域外中小企业政府专项基金项目信息披露制度的经验,在相关基础理论的指导下,针对我国的现实需求,提出有关系统化推进完善国家创新基金项目信息披露法律制度的建议与设想,主要包括从立法、执法和司法等层面采取相应对策,建立完备的国家创新基金项目信息披露法律制度并严格执行与监督。《双创意见》提出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的严格要求,而国家创新基金项目信息披露制度的现状不符合经济社会发展高质量的时代需求,只有参考借鉴域外经验并在相关理论的指导下作出系统化的调整,才能形成制度性成果,才符合我国现阶段的发展要求。
郝一平[5](2018)在《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的投资效率分析 ——基于与风险投资基金投资效率的比较》文中认为随着中国经济发展进入转型期和攻坚期,科技型中小企业健康发展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意义越来越重要。但科技型中小企业面临着严重的融资困境,发展受到严重制约。为此,我国专门设立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来对其进行资金扶持,以达到促进企业和经济发展,推动科技创新等目的。经过十几年的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已与风险投资基金一起成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最主要的融资渠道,都对科技型中小企业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投资效率的高低对被投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和我国经济发展有着重要影响。所以,探究创新基金投资效率情况如何有着重要的学术意义和现实意义。通常情况下,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因其公益性,投资效率会低于具有较高市场性风险投资基金的投资效率。所以,本文假设: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具有一定的投资效率,但会低于风险投资基金的效率。利用DEA方法中的C2R和BC2模型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投资的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进行测算,并将结果与风险投资基金投资相关效率测算值比较,以此证明该假设。此外,从运行机制角度分析造成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效率不足和与风险投资基金效率有所差异的原因。本文得出如下结论:(1)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投资具有一定的投资效率,但投资效率相较风险投资基金较差,综合效率不足,主要是纯技术效率无效造成。(2)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投资效率较低的制度原因主要有:资金来源单一具有公益性且灵活性不足;投资方式和退出机制的低效益性;机构设置不科学;项目筛选过程不科学;监管力度不足;缺乏高效激励机制。基于以上分析,本文建议如下:(1)优化项目筛选流程,优化筛选项目时考核标准,加大对项目和企业的尽职调查力度,保证所获信息的真实性和有效性;(2)优化资金投入方式和拨付流程,创新资金投入方式,将公益性和市场性更好的结合起来;(3)改善激励机制,对投资企业设定更为合理验收评价标准,设置市场导向性指标,增加激励手段;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本身,完善内部激励机制设计,将工作人员人事变动与薪酬适当与选择项目和企业的发展绩效相联系;(4)提高监管力度,加大信息披露强度,提高对被投企业和项目的回访频率,减少分段投资时间间隔。
郭景先[6](2016)在《财税政策、外部融资与创新绩效 ——基于科技型中小企业调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成为驱动发展的动力之源,对推动经济结构调整意义重大。科技型中小企业作为创业与创新的重要主体,其发展对科技成果转化、扩大就业、优化资源配置和实现经济转型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得到长足发展,但仍面临融资渠道不顺畅、创新能力待加强、服务体系待完善等诸多问题。如何提高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能力、优化融资环境迫在眉睫,其中通过财税政策调控融资环境是政府引导和激励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其效果如何?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外部融资和创新绩效是否起到积极作用?对这些问题进行研究,有助于相关部门优化财税政策,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壮大,为创业创新助力。基于上述现实背景,研究财税政策、外部融资与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理论上,利用博弈分析政府财税政策、外部资金供给者、科技型中小企业之间的相机行为选择,丰富宏观政策对微观行为影响的有关理论;根据科技型中小企业不同生命周期的融资特点和创新特点,分析财政政策和税收政策在不同生命周期的作用,可以拓展金融成长周期理论;通过分析外部融资对财税政策影响创新绩效的中介效应,完善财税政策对创新绩效作用机理的研究不足。实践上,利用天津市科技型中小企业问卷调查数据,实证检验财税政策、外部融资与创新绩效之间关系,为财税政策对企业外部融资和创新绩效的影响提供事实依据。根据研究结论和调查资料,为完善财税政策、提高政策执行效率、提升科技型中小企业外部融资与创新绩效提供参考。整个研究从分析财税政策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外部融资的影响开始,以融资结构理论、信贷配给理论以及金融成长周期理论为理论支撑,采用博弈分析法和归纳逻辑分析法,对财税政策与外部融资的逻辑关系,以及产权性质与生命周期对财税政策影响外部融资的调节效应进行分析。利用调查数据,采用比较分析法和回归分析法,对财税政策影响科技型中小企业外部融资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获得财税政策支持能够增加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外部融资,且财政政策效果好于税收政策;产权性质与生命周期对财税政策影响外部融资具有调节效应。随后就财税政策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进行分析。以创新动力理论、创新的市场失灵理论、俘获理论、激励性规制理论为理论基础,采用博弈分析法和归纳逻辑分析法,分析财税政策对创新绩效的影响,以及产权性质与生命周期对财税政策影响创新绩效的调节效应;借鉴已有文献研究,采用频次统计法构建创新绩效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企业创新绩效进行综合评价;在此基础上,回归分析财税政策对创新绩效的影响。结果表明财政政策和税收政策对提升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创新绩效具有显着效果,税收政策对创新绩效的影响大于财政政策;产权性质与生命周期对财税政策影响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绩效具有调节效应。最后就外部融资对财税政策影响创新绩效的中介效应进行研究。根据财税政策的信号效应和认证效应、外部融资的治理作用和监督作用,分析外部融资与创新绩效的关系,以及外部融资对财税政策影响创新绩效的中介效应。利用调查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外部融资能够促进企业创新绩效的提升;采用逐步检验法和Sobel法,研究表明外部融资在财税政策与创新绩效之间具有部分中介作用。最后,根据实证分析结论与调研资料,对政策制定者、政策执行者以及企业提出建议。为财税政策优化,提高政策执行效率,提升科技型中小企业外部融资能力和创新绩效提供参考。总之,以非上市的科技型中小企业为研究对象,利用调查问卷获得原始数据,研究财税政策、外部融资与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是对现有研究内容的拓展;依据创新动态过程构建创新绩效指标体系,可以完善创新绩效评价理论;对财税政策、外部融资与创新绩效进行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既丰富了宏观政策影响微观行为的理论,也为宏观政策有效性提供经验依据。
黄亭[7](2016)在《创新基金对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影响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自设立以来,已经度过了十五个春秋,创新基金一直不断优化资助机制,使更多孵化期及初创期科技型中小企业能改善资金条件,享受创新基金优惠扶持政策,从而改善了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环境。然而,在实践中,技术创新基金仍面临着许多现实困境,存在诸多不利因素,减弱了创新基金的实施效果,影响了创新基金的长远发展。因此,通过分析创新基金实施情况及企业发展现状,研究如何正确发挥技术创新基金的政策引导作用,对于解决科技型中小企业资金缺乏,促进科技型企业技术创新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论文以熊比特创新理论、投资乘数与加速理论以及国家创新系统理论为理论依据,以发现问题—研究问题—提出对策的行文思路,采用理论与实证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定量分析了技术创新基金成立以来的实施效果,并对技术创新基金的运行系统做出了综合的评价分析。首先,本文界定了技术创新基金及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概念,明确本文研究范畴,然后基于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获得技术创新基金支持的力度及政策具体实施现状,运用数据包络(DEA)分析法,从科技型中小企业获得匹配资金投入与企业效益产出的角度,综合比较分析了技术创新基金的投资效益。实证研究结果肯定了技术创新基金在解决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上起到的引导作用,同时表明创新基金优化了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环境,推动了科技型中小企业科技创新效率的提升,然而,不可回避的是技术创新基金在扶持倾向,扶持机制,政策制定等方面仍有较多亟待完善之处。最后,在研究技术创新基金整体运行情况的基础上,分析了创新基金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基于此,本文提出分别针对国家、企业及地方三个层面的具体政策建议,以期提高技术创新基金运用效率及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快速健康发展的目标,通过国家、地方及企业的相互合作共同作用,构建完善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融资平台,充分发挥技术创新基金的扶持及引导作用,创造良好的融资环境,进而增强科技型中小企业持续创新能力,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健康快速发展。
朱旻[8](2016)在《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政策执行偏差现象研究》文中提出随着科技和知识经济的发展,科技创新日益成为提高我国综合国力的重要手段。由于社会发展的需要,结合科技型中小企业自身特征,国家近几年来加大了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视,在对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以下简称“创新基金”)方面的投入也大幅增加,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初期的资金短缺状况,激励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发展,推动企业经济发展。然而,创新基金作为国家公共政策,它担负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多项任务,只有通过多方合作与配套政策的支持,才能推动其政策目标的实现。介于中央政府、科技型中小企业、地方政府、投资咨询机构等背后错综复杂的关系影响,国家在解决了科技型中小企业资金困境问题的同时,政策执行过程中的偏差问题也随之产生。因此,如何解决创新基金扶持政策执行过程中的偏差现象,真正使科技型中小企业摆脱资金困境成为摆在政府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结合政策执行互动模型、制度变迁理论以及治理理论,提出政策执行偏差模式理论框架。本文重点研究了地方政府政策执行偏差的表现及原因,以及地方政府政策执行偏差的治理思路,对创新基金政策的政策目标、政策内容和约束性措施进行分析。本文通过以上文献研究,结合创新基金政策执行过程的个案介绍及访谈分析,得出创新基金政策执行过程中的偏差现象的促发因素及成功的原因。通过创新基金政策执行过程中的委托代理结构分析,结合地方政府追求政治、经济等利益最大化因素,本文认为通过打破地方政府、企业、中介公司等第三方机构的三方利益共同体关系,整合信息交流平台实现信息公开以提升监督效能,实施项目周期管理制度和项目滚动管理制度以及多元化考核与评估体系从而优化创新基金政策执行。本文以政策执行偏差模式的建立,来识别影响创新基金政策执行与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关系,从促进政策有效执行的角度,来探讨创新基金政策执行偏差现象的治理对策。由于科技型中小企业问题的复杂性和研究条件的限制,本文研究的样本是A医药公司,专营医药中间体技术研发、生产及销售,所以在研究范围和代表性等方面都存在不足之处,有待后续进一步研究。
米雯静[9](2015)在《政府对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资助效应研究 ——以陕西省科技型中小企业为例》文中提出科技型中小企业具有独特的创新活力,能够快速完成科技成果转化,对于增强市场竞争力、发展区域经济以及提高综合经济实力都具有重要的影响。政府对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资助,能够有效弥补技术创新投入不足引起的市场失灵现象。然而,政府资助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投入是否具有积极的激励作用,学术界至今未能达成共识。因而,研究政府资助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影响效应,更好的引导企业增加研发投入,显得十分重要。本文从微观的角度,综合运用文献研究、调查研究、比较分析等方法,系统概述了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特点、政府对企业技术创新活动资助效应的研究现状、政府资助在企业融资过程中发挥的作用以及发达国家政府资助相关经验,重点分析了政府直接补贴对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投资的影响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然后构建政府直接资助与企业技术创新投入之间的博弈模型,从理论上分析政府资助对企业技术创新投入、产出和融资等方面的影响,并提出相关假设;最后,以陕西省科技型中小企业为样本,实证调查政府资助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效应。综合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得到以下结论:陕西省技术创新基金资助对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活动具有积极的正向影响,政府科技投入对企业技术创新投入起到了激励作用,因此,政府应当提高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资助力度,以期带动企业加大技术创新投入;科技型中小企业面临着融资困难,对政府的资助存在一定程度的依赖,总体而言,陕西省政府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资助没有构成企业的主要资金来源,不具有替代作用;政府资助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专利产出和财务绩效具有正向促进作用,对融资结构的影响没有达到显着水平。通过本文分析,可以清楚的了解陕西省技术创新基金资助现状和政府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影响效应,并就政府资助现状和存在问题提出了对策建议,具有实际意义。
孟艳,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课题组,贾康[10](2015)在《科技金融关键政策工具视角中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我国中央财政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各项专项资金之中,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以下简称创新基金)成立最早、持续时间最长、系统化程度最强,运行10多年来,它对于政府优化财政投入方式、改善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金融环境、鼓励科技成果产业化发挥了重要作用。笔者认为,在科技计划改革整合的新形势下,在构建全国科技金融服务体系的整体布局中,创新基金应成为中央财政支持全国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和国家创新战略的一项核心政策工具,高效发挥财政资金的引领、桥接和催化作用。为实现这一目标,建议充分利用创新基金积累的优势资源,并对其进行制度改革,拓展其运转格局,使之逐步成为科技金融领域专业的政策性金融中介,弥补我国科技金融服务体系的组织架构缺陷和制度供给短缺。
二、如何获得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资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如何获得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资助(论文提纲范文)
(1)珠三角九市科技创新补贴政策文本量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3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1.4 研究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
2 科创补贴政策促进珠三角九市科创及产业发展的理论分析 |
2.1 科创补贴政策促进科技创新发展的理论依据 |
2.2 科技创新补贴政策促进产业经济发展的理论依据 |
2.3 科技创新补贴和政府投资基金之间的关系 |
2.4 本章小结 |
3 珠三角九市科技创新补贴政策文本量化分析 |
3.1 样本的选择 |
3.2 分析维度的确定 |
3.3 定义分析单元与编码 |
3.4 信度与效度评估 |
3.5 珠三角九市科技创新补贴政策文本频数统计和量化分析 |
3.6 本章小结 |
4 珠三角九市科技创新补贴政策实践存在的主要问题 |
4.1 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与技术研究与开发投入比例结构失衡 |
4.2 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有待加强 |
4.3 项目补助方式有待改进 |
4.4 区域创新系统开放度有待提升 |
4.5 创新人才队伍建设亟须强化 |
4.6 本章小结 |
5 科创补贴政策对珠三角科技创新及产业发展效应的实证分析 |
5.1 指标选择与数据来源 |
5.2 模型选择 |
5.3 描述性统计分析 |
5.4 实证分析 |
5.5 主要结论 |
6 对策建议 |
6.1 加大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支持力度 |
6.2 加强创新平台的有效建设 |
6.3 创新财政科技投入机制 |
6.4 提高创新系统的开放性 |
6.5 提升科技创新补贴资金效能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在学期间发表论文清单 |
致谢词 |
(2)成都高新区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政策的执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选题的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2.1 国内研究综述 |
1.2.2 国外研究综述 |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及论文结构 |
第二章 相关概念界定和研究的理论基础 |
2.1 科技型中小企业 |
2.1.1 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定义 |
2.1.2 科技型中小企业和中小企业的联系和区别 |
2.2 专项资金 |
2.3 政策执行 |
2.4 理论基础 |
2.4.1 创新理论 |
2.4.2 政策网络 |
2.4.3 互适模型 |
2.4.4 过程模型 |
第三章 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政策分析 |
3.1 政策背景分析 |
3.1.1 国家宏观背景 |
3.1.2 地方区域背景 |
3.2 政策执行中的地方政府角色定位分析 |
3.2.1 地方政府在创新支撑中的角色与定位 |
3.2.2 地方政府在政企关系中的角色定位 |
3.3 成都高新区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政策的文本分析 |
3.3.1 成都高新区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政策的政策目标 |
3.3.2 成都高新区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政策的约束性措施分析 |
3.4 影响政策有效执行的相关因素 |
3.4.1 成都高新区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政策环境分析 |
3.4.2 成都高新区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政策涉及的利益主体分析 |
第四章 成都高新区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政策执行情况分析 |
4.1 成都高新区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政策执行成果分析 |
4.1.1 成都高新区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配套政策逐步完善 |
4.1.2 成都高新区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取得的科技成果 |
4.2 成都高新区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政策执行存在的问题 |
4.2.1 资金分配分析 |
4.2.2 政策不够细化,缺乏可量化、衡量体系 |
4.2.3 政策体系不完善,政策供给不足 |
4.2.4 申请专项资金执行过程问题分析 |
4.3 成都高新区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政策执行问题原因分析 |
4.3.1 从制度视角分析 |
4.3.2 从利益博弈视角分析 |
4.3.3 从执行主体能力分析 |
第五章 成都高新区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政策执行的评价分析 |
5.1 评价体系建立的基本原则 |
5.2 指标选取 |
5.3 评价过程 |
5.3.1 层次结构模型 |
5.3.2 构建两两矩阵 |
5.3.3 计算判断矩阵的特征向量和最大特征值 |
5.3.4 评价结果 |
第六章 提升成都高新区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政策执行力的对策建议 |
6.1 细化政策执行细则 |
6.1.1 明确区分重点项目和一般项目的支持方式和范围 |
6.1.2 建立信用评估考核制度 |
6.1.3 加强中介的规范化管理 |
6.2 规范管理制度 |
6.2.1 规范各职能部门管理权限 |
6.2.2 建立多元的干部管理制度 |
6.3 优化政策执行主体 |
6.3.1 提升执行主体综合能力 |
6.3.2 改革用人机制 |
6.4 革新利益均衡机制 |
6.4.1 建立利益整合机制 |
6.4.2 改革执行主体激励机制 |
6.4.3 建立利益调节机制 |
6.5 完善执行监督体系 |
6.5.1 完善公共信息网络平台 |
6.5.2 健全政策执行监督机制 |
6.5.3 建立绩效评价制度 |
第七章 结语与展望 |
7.1 主要结论 |
7.2 研究不足和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3)激励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财税政策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目的及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的目的、意义 |
1.2 国内外文献研究与述评 |
1.2.1 未考虑政策内生性的财税政策效应研究 |
1.2.2 考虑政策内生性的财税政策效应研究 |
1.2.3 财税政策的效应评价研究 |
1.2.4 文献述评 |
1.3 本文研究的内容、方法、创新与不足 |
1.3.1 本文研究内容 |
1.3.2 本文的研究方法 |
1.3.3 本文的创新与不足 |
第2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2 相关理论基础 |
2.2.1 熊彼特创新理论 |
2.2.2 信息不对称 |
2.2.3 溢出效应-外部性 |
2.3 本章小结 |
第3章 创新现状与财税扶持政策描述 |
3.1 创新现状描述 |
3.1.1 全球整体创新情况描述 |
3.1.2 创新情况的国别之间比较 |
3.1.3 中国科技活动现状描述 |
3.1.4 中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创新现状描述 |
3.1.5 中国中小企业创新现状描述 |
3.2 激励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财税政策分析 |
3.2.1 激励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财税政策梳理 |
3.2.2 激励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财税政策存在的问题 |
3.3 本章小结 |
第4章 国际经验借鉴 |
4.1 发达国家经验借鉴 |
4.1.1 美国经验借鉴 |
4.1.2 德国经验借鉴 |
4.1.3 英国经验借鉴 |
4.1.4 日本经验借鉴 |
4.2 新兴市场国家经验借鉴 |
4.2.1 韩国经验借鉴 |
4.2.2 印度经验借鉴 |
第5章 激励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财税政策理论模型 |
5.1 激励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财税政策效应理论分析 |
5.2 激励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财税政策理论模型 |
5.2.1 财税政策对中小企业创新的总激励效应 |
5.2.2 不同财税政策工具对中小企业创新的激励效应 |
5.2.3 本节小结 |
5.3 本章小结 |
第6章 激励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财税政策效应实证检验 |
6.1 样本数据与变量描述 |
6.2 计量模型设计与实证检验 |
6.3 稳健性检验 |
6.4 模型内生性问题 |
6.5 企业异质性研究 |
第7章 研究结论、优化建议及展望 |
7.1 论文主要结论 |
7.2 政策优化建议 |
7.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4)国家创新基金项目信息披露法律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选题背景和意义 |
(一)选题背景 |
(二)选题意义 |
二、文献综述和研究现状 |
(一)国内外研究成果综述 |
(二)研究现状分析 |
三、论文的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四、相关概念界定 |
(一)科技型中小企业 |
(二)项目信息披露 |
(三)科研经费 |
(四)政府专项基金 |
五、本文的创新点 |
第一章 国家创新基金项目信息披露法律制度基础理论 |
一、经济学基础理论 |
(一)公共财政理论 |
(二)绩效评价理论 |
(三)服务型政府理论 |
(四)项目质量管理理论 |
(五)自愿信息披露理论 |
(六)平衡计分卡理论 |
二、法学基础理论 |
(一)委托代理理论 |
(二)诚实信用理论 |
(三)公平、公开、公正理论 |
(四)平等理论 |
(五)效率理论 |
第二章 国家创新基金项目信息披露的现状分析 |
一、国家创新基金项目信息披露现行法律制度 |
二、国家创新基金项目信息披露制度存在的法律问题 |
(一)法律法规体系不规范 |
(二)法律制度本身存在缺陷 |
第三章 域外中小企业政府专项基金项目信息披露制度的分析研究 |
一、域外中小企业政府专项基金信息披露现状及相关主要立法内容 |
(一)美国相关信息披露现状及主要立法内容 |
(二)香港特别行政区相关信息披露现状及主要立法内容 |
(三)澳门特别行政区相关信息披露现状及主要立法内容 |
二、域外中小企业政府专项基金项目信息披露制度经验总结 |
第四章 完善国家创新基金项目信息披露制度的建议与设想 |
一、健全国家创新基金项目信息披露制度 |
(一)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及内容 |
(二)建立项目信息的分类分层披露制度 |
(三)建立完整的项目信息披露制度 |
二、加大国家创新基金项目信息披露相关规定的执法力度 |
(一)进一步贯彻落实现有法律法规规定 |
(二)从法治角度规范项目信息披露机制 |
三、完善国家创新基金项目信息披露监督制度 |
(一)强化制度实施过程及结果检查监督 |
(二)健全项目主管部门的内部监督制度 |
(三)建立健全媒体网络的社会监督制度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5)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的投资效率分析 ——基于与风险投资基金投资效率的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2 研究内容、框架及方法 |
1.2.1 研究涉及主要概念界定 |
1.2.2 研究主要内容 |
1.2.3 论文研究涉及方法 |
1.3 论文创新点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2.1 文献综述 |
2.1.1 关于基金投资效率的研究 |
2.1.2 关于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投资效率的研究 |
2.2 文献评述 |
第三章 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投资效率测算 |
3.1 研究方法 |
3.2 指标的选取 |
3.3 指标描述性统计 |
3.4 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投资效率测评结果及分析 |
3.5 小结 |
第四章 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与风险投资基金投资效率比较 |
4.1 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投资效率与风险投资基金效率对比 |
4.2 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与风险投资基金投资效率差异原因分析 |
4.2.1 从管理模式角度分析 |
4.2.2 从监督激励机制角度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2 相关建议 |
5.3 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财税政策、外部融资与创新绩效 ——基于科技型中小企业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导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基本概念界定 |
1.2.1 科技型中小企业 |
1.2.2 财税政策 |
1.2.3 外部融资 |
1.2.4 创新绩效 |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意义 |
1.4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4.3 研究思路 |
1.5 研究的重点、难点及创新之处 |
1.5.1 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
1.5.2 创新之处 |
第2章 文献综述 |
2.1 科技型中小企业外部融资研究 |
2.1.1 科技型中小企业外部融资难的原因分析 |
2.1.2 科技型中小企业外部融资方式 |
2.1.3 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的外部环境 |
2.1.4 研究述评 |
2.2 企业创新绩效研究 |
2.2.1 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因素 |
2.2.2 企业创新绩效评价 |
2.2.3 研究述评 |
2.3 财税政策对企业外部融资和创新绩效影响的研究 |
2.3.1 财税政策对企业外部融资的影响研究 |
2.3.2 财税政策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 |
2.3.3 研究述评 |
第3章 理论基础 |
3.1 创新相关理论 |
3.1.1 创新动力理论 |
3.1.2 创新的市场失灵理论 |
3.2 融资相关理论 |
3.2.1 融资结构理论 |
3.2.2 金融成长周期理论 |
3.2.3 信贷配给理论 |
3.3 财税政策相关理论 |
3.3.1 公共利益理论 |
3.3.2 俘获理论 |
3.3.3 激励性规制理论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财税政策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外部融资的影响研究 |
4.1 财税政策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外部融资影响的理论分析 |
4.1.1 财税政策对外部融资影响的信号效应分析 |
4.1.2 企业产权性质对财税政策影响外部融资的调节效应分析 |
4.1.3 企业生命周期对财税政策影响外部融资的调节效应分析 |
4.2 财税政策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外部融资影响的实证分析 |
4.2.1 问卷设计与有效样本分析 |
4.2.2 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现状 |
4.2.3 变量定义与模型设定 |
4.2.4 描述性统计与相关性分析 |
4.2.5 财税政策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外部融资影响的回归分析 |
4.2.6 稳健性检验 |
4.3 本章小结 |
第5章 财税政策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绩效影响研究 |
5.1 财税政策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绩效影响的理论分析 |
5.1.1 财税政策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绩效影响的激励效应分析 |
5.1.2 企业产权性质对财税政策影响创新绩效的调节效应分析 |
5.1.3 企业生命周期对财税政策影响创新绩效的调节效应分析 |
5.2 财税政策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绩效影响的实证分析 |
5.2.1 变量定义与模型设定 |
5.2.2 描述性统计与相关性分析 |
5.2.3 财税政策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绩效影响的回归分析 |
5.2.4 稳健性检验 |
5.3 本章小结 |
第6章 外部融资对财税政策影响创新绩效的中介效应研究 |
6.1 外部融资对财税政策影响创新绩效的中介效应理论分析 |
6.1.1 外部融资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分析 |
6.1.2 外部融资对财税政策影响创新绩效的中介效应分析 |
6.2 外部融资对财税政策影响创新绩效的中介效应实证分析 |
6.2.1 变量定义和模型设定 |
6.2.2 变量描述性统计 |
6.2.3 外部融资对创新绩效影响的回归分析 |
6.2.4 外部融资对财税政策影响创新绩效的中介效应检验 |
6.2.5 稳健性检验 |
6.3 本章小结 |
第7章 研究结论和建议 |
7.1 研究结论 |
7.1.1 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和创新的特点 |
7.1.2 财税政策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外部融资影响的研究结论 |
7.1.3 财税政策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绩效影响的研究结论 |
7.1.4 外部融资对财税政策影响创新绩效的中介效应研究结论 |
7.2 建议 |
7.2.1 对政策制定者的建议 |
7.2.2 对政策执行者的建议 |
7.2.3 对企业的建议 |
7.3 研究局限性和展望 |
7.3.1 研究局限性 |
7.3.2 未来展望 |
附录 |
参考文献 |
后记 |
(7)创新基金对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内容和方法 |
1.2.1 研究内容 |
1.2.2 研究方法 |
1.3 研究思路和创新点 |
1.3.1 研究思路 |
1.3.2 创新点 |
2 相关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科技型中小企业界定 |
2.1.2 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 |
2.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2.2.1 国外研究现状 |
2.2.2 国内研究现状 |
2.2.3 研究评述 |
2.3 相关理论支撑 |
2.3.1 熊彼特的创新理论 |
2.3.2 国家创新系统理论 |
2.3.3 投资乘数与加速理论 |
3 创新基金的运行现状及实施效果 |
3.1 创新基金总体发展情况 |
3.1.1 项目类型分布 |
3.1.2 支持方式分布 |
3.1.3 技术领域分布 |
3.1.4 地域分布 |
3.1.5 项目资金支出情况分布 |
3.2 创新基金实施效果分析 |
3.2.1 支持企业研发,提高了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
3.2.2 促进成果转化,加速了项目的产业化进程 |
3.2.3 推动企业发展,提升了企业经济效益 |
3.2.4 提升品牌价值,推动了企业加速发展 |
3.2.5 提升创新意识,促进了传统企业的优化升级 |
3.2.6 发挥示范作用,带动了社会资金多元投入 |
3.2.7 搭建融资桥梁,助推了企业进入资本市场 |
3.2.8 优化人才结构,提升了人员层次 |
4 创新基金推动技术创新效率的数据分析 |
4.1 DEA介绍 |
4.1.1 DEA的基本原理 |
4.1.2 DEA的特性 |
4.1.3 DEA的基本模型 |
4.2 指标体系的建立 |
4.3 数据分析 |
4.3.1 基于扶持方式的效率评价 |
4.3.2 基于投入资金类型的效率评价 |
4.4 创新基金存在问题分析 |
4.4.1 运作过程存在投机行为和道德风险 |
4.4.2 投资选择带有“政府偏好”的特性 |
4.4.3 项目评审过于依赖评审专家意见 |
4.4.4 到位周期过长导致资金错失时效 |
4.5 总结 |
5 提升科技型中小企业中技术创新基金效用的建议 |
5.1 企业方面提升技术创新基金效用的建议 |
5.1.1 建立健全技术创新风险预防体系 |
5.1.2 利用好产学研合作 |
5.1.3 提升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创造能力 |
5.1.4 提升科技型中小企业综合管理能力 |
5.2 地方方面提升技术创新基金效用的建议 |
5.2.1 提升地区综合竞争力 |
5.2.2 加强融资服务平台建设 |
5.2.3 加强技术创新基金组织管理 |
5.2.4 强化国家技术创新基金与地方科技发展计划的互动 |
5.3 国家方面提升技术创新基金效用的建议 |
5.3.1 营造良好的融资环境 |
5.3.2 充分发挥政策引导及市场筛选效用 |
5.3.3 技术创新基金的功能定位应进一步前移 |
5.3.4 调整技术创新基金扶持模式 |
5.3.5 建立健全技术创新基金投资项目评价体系 |
5.3.6 加强技术创新基金项目监理管控 |
6 研究结论综述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8)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政策执行偏差现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
二、核心概念 |
三、研究综述 |
四、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 |
第二章 政策执行偏差的理论分析基础 |
一、政策执行互动模型 |
二、制度变迁理论 |
三、治理理论 |
四、本文的理论框架 |
第三章 地方政府政策执行偏差及治理思路 |
一、地方政府政策执行偏差的表现 |
二、地方政府政策执行偏差的原因 |
三、地方政府政策执行偏差的治理思路 |
第四章 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政策执行的文本分析 |
一、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的政策目标 |
二、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的政策内容 |
三、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政策效果的约束性措施分析 |
四、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政策执行的过程分析 |
一、个案对象介绍——A医药公司 |
二、A医药公司申请扶持基金的过程分析 |
三、偏差现象促发因素及成功的原因 |
四、政策执行过程中的委托代理结构 |
第六章 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政策执行偏差的治理对策 |
一、打破三方利益共同体 |
二、以信息公开提升监督效能 |
三、健全政策专项考核与评估 |
结论与展望 |
附录 |
附录一:访谈记录编码及基本信息汇总表 |
附录二:访谈提纲 |
参考文献 |
后记 |
(9)政府对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资助效应研究 ——以陕西省科技型中小企业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动态综述 |
1.3.1 国外研究动态 |
1.3.2 国内研究动态 |
1.3.3 国内外研究动态评述 |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4.1 研究思路 |
1.4.2 研究方法 |
1.5 本文的创新之处 |
第二章 相关理论基础 |
2.1 科技型中小企业特征 |
2.2 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融资渠道与障碍 |
2.3 政府技术创新资助经济理论 |
2.3.1 市场失灵理论 |
2.3.2 政府技术创新资助与市场失灵 |
2.4 政府对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活动资助的必要性 |
第三章 政府对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资助的国内外比较研究 |
3.1 我国政府对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资助 |
3.2 国外政府对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资助 |
3.2.1 美国政府对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资助 |
3.2.2 日本政府对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资助 |
3.2.3 加拿大政府对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资助 |
3.3 国内外政府对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资助经验总结 |
第四章 政府对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资助效应理论分析 |
4.1 政府资助对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投入影响效应的理论分析 |
4.1.1 政府资助与企业技术创新投入的博弈模型假设 |
4.1.2 政府资助与企业技术创新投入的博弈模型建立 |
4.1.3 政府资助与企业技术创新投入的博弈模型求解 |
4.2 政府资助对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产出影响效应的理论分析 |
4.3 政府资助对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融资影响效应的理论分析 |
4.4 政府资助对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其它效应的理论分析 |
第五章 政府对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资助效应实证研究 |
5.1 实证研究设计 |
5.1.1 问卷设计 |
5.1.2 问卷发放与收集 |
5.2 实证结果分析 |
5.2.1 陕西省政府技术创新基金利用现状 |
5.2.2 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内外部影响因素分析 |
5.2.3 政府资助对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投入影响效应分析 |
5.2.4 政府资助对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产出影响效应分析 |
5.2.5 政府资助对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等其它方面的影响效应分析 |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对策建议 |
6.1 本文的主要结论 |
6.2 对策建议 |
6.2.1 对国家技术创新基金资助工作的建议 |
6.2.2 对陕西省企业技术创新基金资助工作的建议 |
6.3 本文的研究局限性 |
6.4 未来研究的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作者简介 |
(10)科技金融关键政策工具视角中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论文提纲范文)
一、创新基金的发展轨迹 |
二、创新基金的制度优势 |
三、新形势下以科技金融的视角探讨创新基金不足之处 |
四、对创新基金未来发展方向的思考与探讨 |
四、如何获得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资助(论文参考文献)
- [1]珠三角九市科技创新补贴政策文本量化研究[D]. 谭秀娟. 暨南大学, 2020(05)
- [2]成都高新区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政策的执行研究[D]. 程茜. 电子科技大学, 2019(04)
- [3]激励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财税政策优化研究[D]. 胡亚峰. 中央财经大学, 2019(08)
- [4]国家创新基金项目信息披露法律问题研究[D]. 张星漪. 中国政法大学, 2018(01)
- [5]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的投资效率分析 ——基于与风险投资基金投资效率的比较[D]. 郝一平.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2018(01)
- [6]财税政策、外部融资与创新绩效 ——基于科技型中小企业调查研究[D]. 郭景先. 天津财经大学, 2016(07)
- [7]创新基金对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影响研究[D]. 黄亭. 西南科技大学, 2016(03)
- [8]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政策执行偏差现象研究[D]. 朱旻. 华东师范大学, 2016(10)
- [9]政府对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资助效应研究 ——以陕西省科技型中小企业为例[D]. 米雯静.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5(04)
- [10]科技金融关键政策工具视角中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J]. 孟艳,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课题组,贾康. 经济研究参考, 2015(07)
标签: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论文; 财税政策论文; 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论文; 中小企业融资论文; 外部融资论文;